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露天炮台竟被认为能更激发水手战斗力?说说早期蒸汽铁甲舰的奇葩设计

奥普斯特罗夫号前无畏舰(Dvenadtsat Apostolov) 

这时的十二圣徒还是露天炮台。

19世纪80年代是战列舰设计概念众说纷纭的时代,即使是作为世界海军技术发展领导者的英国皇家海军,其在70年代和80年代建造的战列舰都体现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设计理念。90年代末期,又是英国皇家海军率先做出了改革。1889年开始建造的英国皇家海军皇权号(Royal Sovereign)战列舰(前无畏舰)确立了前后两座主炮延中轴线布置的战列舰(前无畏舰)设计式样。这个式样迅速被世界各海军强国跟从,从而成为战列舰(前无畏舰)设计的范例。标准的前无畏舰特征主要包括位于中轴线上两座带有装甲保护的主炮,分别指向艏部和尾部,火炮被集中布置在战舰的中部,舷炮被炮廓炮或封闭炮塔替代。战列舰设计另一个重要发展则是针对主炮的防护,在封闭炮塔炮中,火炮坐落于可回旋圆盘上,被圆柱状的重装甲包裹着。火炮下方的弹药库以及弹药提升通道也都有轻装甲保护。然而,历来特立独行的法国海军另辟蹊径,提出使用露天炮台。露天炮台的装甲仅集中在弹药提升通道以及炮塔的回旋部位。由于装甲重量在整个炮台中所占比重比起封闭式炮塔要小,所以露天炮台可以携带更大的火炮。炮手可以获得良好的视界,而且露天炮台可以在海上进行修理。最初,露天炮台的火炮是完全暴露于敌人的火力之下。当时的观点认为炮手身处毫无遮挡的无装甲保护露天炮台,他们只能更有效率地打击敌人来保存自己,使用露天炮台可以更好的激起炮手的战斗意志。但很快,稍微具有一般常识的军官发现由于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之下,露天炮台上的炮手比起封闭式炮塔内水手更容易士气低落,效率更差。很快,在露天炮台上加装了轻型装甲胸墙以抵御速射炮的打击。这种装甲胸墙既保护了火炮和炮手,而其重量又不至于影响到船只的稳定性,但是随着这些原先轻薄的装甲胸墙越加越厚,露天炮台最终发展成为和封闭式炮塔相类似的半开放式装甲炮台。

  面对迅速发展的战列舰设计理念,沙俄帝国海军也及时地跟上了潮流。1889年2月,沙俄帝国海军开始为黑海舰队建造新型战列舰。这艘战舰的两座双联装Model 1877式30倍径12英寸主炮沿中轴线前后布置,她以带有装甲胸墙和穹式顶甲的露天炮台为标志,被命名为奥普斯特罗夫号战列舰(Dvenadtsat Apostolov,12 Apostolov)。在世界主要的海军力量中,只有沙俄帝国海军为了表示与东正教的密切关系,唯一会用僧侣名字为战斗舰只命名。奥普斯特罗夫是十二圣徒中唯一的斯拉夫人。奥普斯特罗夫号战列舰于1890年9月下水,1892年12月完工。在当时,这个速度对于沙俄的舰船工业来讲是相当之快。她甚至比同时期建造的美国战舰德克萨斯号的工期还要短。德克萨斯号在1888年9月开工,比奥普斯特罗夫号晚了7个月,但她完工的日期是1895年的9月,足足比奥普斯特罗夫号慢了三年。
尺寸(米)::104.24 (全长) × 18.29 × 8.38;
排水量:8709吨;
主炮:4门Model 1877式12英寸(305毫米)30倍径炮,2座双联装装甲露天炮台;
副炮:4门6英寸35倍径火炮,舷侧单装,12门3磅速射炮,10门1磅速射炮;
鱼雷:6座15英寸鱼雷发射管(水上安装);
最高航速:15.75节;
乘员:599;

已加装穹甲的十二圣徒。
奥普斯特罗夫号战列舰是带装甲胸墙露天炮台战列舰的一个极好例子。12-10英寸厚的装甲胸墙包裹着双联装主炮,在半开放式的炮台上方则覆盖着3英寸厚的穹形顶甲。与众不同的轻型穹形顶甲成了奥普斯特罗夫号战列舰的标志。终其整个乏善可陈的服役生涯,她大部分时间都在温暖的黑海中无所事事地游弋。由于仍受《巴黎和约》的限制,沙俄军舰不能通过达达尼尔海峡(Bosporus and Dardanelles),她和黑海舰队其它的舰只幸运地躲过了日俄战争。1911年4月4日,奥普斯特罗夫号被海军除役,5月19日,她被转为海防舰。奥普斯特罗夫号并没有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大撤退。1922年,由于苏维埃政府严重的经济困难,奥普斯特罗夫号和其他旧船一道被解体。

纳瓦林号前无畏舰(Navarin)

可以清晰看到两对烟囱,所以有人称他是翻倒的桌子。

Navarin字面上的意思是中国人都很熟悉的一道俄国菜:土豆炖牛肉。而这里的Navarin则是1889年沙俄帝国海军开始建造的一艘战列舰。纳瓦林号战列舰(Navarin)有着几个奇怪的绰号:工厂或桌子。这一切都来源于其带有通风帽的两对烟囱以及众多成对排列的通风管。战舰排水量为10206吨;两座双联装12英寸主炮前后沿中轴线布置,值得注意的是其主炮为Model 1886式12英寸35倍径火炮,并且使用封闭式炮塔,副炮则是8门6英寸炮廓炮;最高航速为16节。

纳瓦林号战列舰于1891年建成下水,长期服役于波罗的海舰队,1904年9月不幸被编入了第2太平洋舰队向对马海峡驶去。对马海战爆发时,纳瓦林号编入第1编队第2支队,她幸运地熬过了白天的战斗。但是在晚上,幸运之神彻底遗弃了纳瓦林号。对马海战是海军史上第一次成功地对航行中的战舰进行鱼雷攻击。沙俄帝国第2太平洋舰队完全无法应付蜂拥而至的倭国驱逐舰和鱼雷艇。面对鱼雷攻击,战列舰上的小口径速射炮被证明毫无用处。在恐怖的鱼雷之夜中,俄国战列舰只能打开探照灯搜索倭军,然后使用小口径速射炮轰击,这样却使自己成为明显的目标,而且成效不大。在整个对马海战期间,倭军仅仅损失了3艘鱼雷艇。1905年5月28日凌晨2点,纳瓦林号不幸被鱼雷击中,几分钟后就带着她所有的乘员沉入了海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舰用炮塔 II
【山东】接君炜《俾斯麦号战列舰》指导老师:丰西菊
世界上最早的战列舰——英国的“海军上将”级
首次将铁甲镀满全身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舰船 法国光荣级铁甲护卫舰
重写“亚洲第一巨舰”——“龙扬”级战列舰
世界武器史:曾服役两次世界大战的“百岁战舰”得克萨斯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