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永远的罗马帝国军团---------装备篇

共 和 国 军 团

古罗马军队的起源大约是在6BC。当时瑟维尔斯 图利尔斯(Servius Tullius)把阿特如斯肯人(Etruscans), 罗马人(Romans)还有拉丁人(Latins)的联邦进行统一规划。其中军队种类不再根据部落来编制。他把当时 的人口根据财富分为5等,作为最富有的第一等公民,他们被装备成希腊式样的长矛圆盾重装步兵 (hoplites)。他们的防护装备为铜质头盔,胸铠和护腿。进攻武器为剑,9尺长矛以及传统的大圆盾。战场第一线的军队就是有40个100名长矛圆盾重装步兵方队组成。他们的作战方式和希腊密集阵一模一样。第二等军队和第一等装备的差不多,唯一不同是他们没有胸铠,使用拉丁长盾而不是希腊圆盾。10个二等方队布置在一等方队身后。二等兵后面是10个三等兵方队,其装备除了没有护腿之外和二等士兵一样。四等士兵既没有头盔也没有剑,但他们多了一根标枪。最穷的五等兵被装备成投石兵,一共有15个方队。这样一支军队同时还包括了来自富有家族的18个骑兵方队。

罗马重装步兵的前身:前5世纪罗马一等阿特如斯肯长矛兵。基本上是同时期希腊仿制品。40个这样的百人队形成了第一线兵力。希腊式的短剑是作为在长矛折断后的替代兵器。这张照片上的头盔为希腊“科林斯”式(corinthian)。当然希腊和拉丁的其他种类头盔也有使用。“肌肉”式的胸铠大概是罗马军队中寿命最长的护具了。它一直在伴随罗马这个千年帝国。只有第一等级的士兵携带希腊圆盾(Argive shield)剩下的士兵携带拉丁长盾(scutum)。

“科林斯”式头盔在平时可以被后推倒后脑勺上。著名的雅典娜神像上就体现了这种头盔式样

希腊圆盾(Argive shield)的内侧,这种希腊圆盾由于面料的不同(皮革或者黄铜)通常重量在5kg到6kg之间。在形成密集方阵时,盾牌内侧的边缘可以用来被搁置在肩膀上。这样可以减少一些前臂上的负担

Kopis 短剑是前6世纪至3世纪地中海地区一种比较流行的短兵器。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它来自西班牙,但在意大利发现过更早的。第二次罗马军队的大变格出现在4BC。据说这一变革归功于独裁者/英雄 卡米勒斯(Camilus)。在这一时期希腊式的重装步兵方阵已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配备了拉丁长盾的罗马军团。罗马军团被分为三条线,总兵力为5000人。第一线是投枪兵(velites)。第二线由重装罗马步兵组成(hastati 和 principes,玩“罗马全面战争”的朋友该很熟悉这两种步兵)。这两种步兵可能已经装备了著名的罗马投枪(pilum)。第三线由三类长枪兵组成(triarii,rorarii 和accensi “Triarii”在“罗马全面战争”中经常出现)。把hastati 和 principes加上,这5个兵种似乎反映出了瑟维尔斯时期的五等级罗马军队。我们不太清楚这一时期的盔甲是否还是照搬瑟维尔斯的罗马军队。但rorarii 和accensi 应该是装备最简陋的(accensi 这个名字的意思就是“候补”)。这一时期的常见盔甲可能是一个方形或者是圆形铜质护胸片。常见头盔可能是简化了的希腊城帮式(“Attic”)和科林斯式(“Corinthian”)头盔,或者是意大利本土的“锅子”(Pot)头盔。在当时具有代表性的短剑是刀刃成叶子形状的希腊重装步兵剑或者是弯刃的kopis剑(来自西班牙)。

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投枪兵(velites)。这里显示的是根据Polybius(前200-118,罗马史学家。曾跟随西皮欧征战迦太基,目击了它的覆灭)的描述而复原的。大约40名轻标枪手被分配给了每一个hastati, principes 和 triarii的支队。这些投枪兵来自于那些没有钱购买上等公民那种装备的低等公民。他们的主要兵器为标枪,最多时可以一次携带7支。在Polybius的时代,西班牙短剑(gladius hispanicus)是很普及的。但在这名复员的投枪兵身上我们发现了希腊式的短剑。他使用一种长圆形木质盾牌。盾牌外包裹了皮革。盾牌中心的纺锤形的盾钮是根据在希腊dephi的Aemilius Paullus纪念碑上的雕塑而复制的

Polybius提到过投枪兵曾经在头上戴过兽皮。这样以便于让百人队长观察到他们如何英勇作战很多人认为这种兽皮通常是狼皮,就象照片中所显示,但不完全都是。早期帝政时期罗马旗帜手也头顶兽皮

根据Polybius的描述复原的罗马共和国时期的轻/重装步兵(hastatus和princeps)。标准防护为胸前的一块 方形铜板。比较有钱的军团士兵可能会穿凯尔特人的锁子甲。护腿穿在突前的那条腿上。方形的护心镜并没有被发掘出来过。但圆形的护心镜曾在Numantia(今西班牙Soria北)被挖掘出来过。Polybius在那里目击了西皮欧对它的围困。照片中的头盔是意大利版的希腊城帮式头盔。Polybius提到过那个时代的军团头盔有黑色或者是紫色羽毛的盔冠。但却没有提到过近代艺术家画笔下的那种马鬃扇形盔冠

复原后前3世纪末2世纪初的蒙式B形头盔。头盔顶部有一个外加的插冠基座。蒙式头盔在共和国时期很盛行,它和锁子甲一样都是来自于凯尔特人。

布匿战争时期的罗马军团士兵形象。这张照片显示了一位比较富有的军团士兵。他身穿锁子甲,肩部有加层片。Polybius提到过长盾有4尺高,用两层木板粘合而成,人手掌之厚。盾牌外面包有皮革,上下两端有铁片加强。这个复制品是根据这一描述和在埃及发现的原物而制成的。没有迹象表明这一时期的盾牌上有装饰。Polybius没有提到过盾牌彩绘。这和同一时期的雕塑吻合。Aemilius Paullus纪念碑显示马其顿的盾牌上有装饰,但罗马长盾上却是很朴素。照片上显示前2世纪的共和国军团士兵已经开始携带西班牙短剑

第二次罗马军队的大变格出现在4BC。据说这一变革归功于独裁者/英雄 卡米勒斯(Camilus)。在这一时期希腊式的重装步兵方阵已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配备了拉丁长盾的罗马军团。罗马军团被分为三条线,总兵力为5000人。第一线是投枪兵(velites)。第二线由重装罗马步兵组成(hastati 和 principes,玩“罗 马全面战争”的朋友应该很熟悉这两种步兵)。这两种步兵可能已经装备了著名的罗马投(pilum)。第三线由三类长枪兵组成(triarii,rorarii 和accensi “Triarii”在“罗马全面战争”中经常出现)。把 hastati 和 principes加上,这5个兵种似乎反映出了瑟维尔斯时期的五等级罗马军队。我们不太清楚这一时期的盔甲是否还是照搬瑟维尔斯的罗马军队。但rorarii 和accensi 应该是装备最简陋的(accensi 这个名字的意思就是“候补”)。这一时期的常见盔甲可能是一个方形或者是圆形铜质护胸片。常见头盔可能是简化了的希腊城帮式(“Attic”)和科林斯式(“Corinthian”)头盔,或者是意大利本土的“锅子”(Pot) 头盔。在当时具有代表性的短剑是刀刃成叶子形状的希腊重装步兵剑或者是弯刃的kopis剑(来自西班牙)。

马略的改革之后罗马军队中的等级制度也就被抛弃了。士兵们的装备由国家提供。这种“标准”式样的罗马军团形象在后面250年中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照片中的军团士兵可以用来代表马略,凯撒和奥古斯都时期的罗马军团。三叶羽毛盔冠已经被红色的马鬃所取代。根据雕塑记载,前1世纪后期,罗马长盾已经开始有装饰了。这种装饰作为一种区分罗马军团之间的符号是在那一时期频繁的罗马内战所导致的产物

“Mainz”纹样的罗马短剑,奥古斯都时期军团的标准装备。德国境内Mainz地区的莱茵河中发现了好几个这个样式的刀鞘。

这张图上左面的是德国境内“Mainz”式样的罗马短剑,具有较长的刀尖。右面的是英国伦敦泰晤士河中发现的法尔汉姆“Fullham”式样罗马短剑。短剑后面是一个被切短后的长盾。两侧的圆弧仍然保留着。这种长盾变短的变化应该发生在奥古斯都的德国战役期间。这应该是为了军团更灵活得在德国境内复杂地形中作战而作的革新。盾牌上的图案说明了该盾属于“双子座”第13军团。图案是根据Gnaeus Museus墓碑上的雕塑复原的。

很多人一直认为这种片甲是西部军团的特有防护装备。而东方军团一直在用锁子甲。(译者:“罗马全面战争”中克拉苏在安息被包围的那些东部军团的确是穿锁子甲的早期帝国军团的耶) 这种理论的来源是Adamklissi纪念碑上的浮雕(罗马纪念图雷真“Trajan”皇帝对北方蛮族Dacian发动的战争,纪念碑浮雕详细记载了经过,也叫图雷真之柱)。

但是,最近在以色列也发现了“lorica segmentata”虽然这种片甲和著名的corbridge的片甲(在英国corbridge发掘出的全套罗马片甲)有一些区别,但毫无疑问这种东方片甲应该属于镇压68AD犹太人暴一动的罗马东部军团。让人惊讶的是罗马装备的标准化程度。这种片甲起源于西欧,但这种制式装备同时也被防守罗马边陲的东方军团所采用。

这张图片显示的是第13军团1世纪中后期的“经典”装备。头盔是帝国高卢D型。该盔的原物是在第13军团驻扎地德国Mainz附近的莱茵河中发现的。胸部片甲为“Corbridge”A 型Corbridge这个名字来源于英 格兰北部的一个城市。在那里考古学家发现了一箱子这类罗马军团片甲。这类片甲虽然早已锈蚀,但结构完好。这类片甲很可能是在莱茵地区生产的。这类盔甲的使用遍布帝国各个角落。作者在Gamala(一个67AD犹太人暴一动的据点)的发掘中发现了该类片甲的护肩部分。它应该属于参与埃及省长Vespasian(后为帝)对Gamala进行围困的罗马东部军团。长盾体现出了它最后的造型,一个截面是圆弧的长方形。照片上长盾的尺寸取自3世纪在叙利亚DuraEuropos发现的原物。有迹象表明盾牌上的闪电和两侧的装饰可能是用薄金属片制成,而不完全都是颜料。这种解释来自于一个被发现的1世纪Doncaster盾牌,但这个盾牌被认为是罗马辅助兵种盾牌而非军团盾牌。

第20军团的庞贝短剑。在大致形状上和前面的的确是差不多。但由于罗马军团的装备的加工和生产遍及帝国的各个角落,因此细节上的不同是必然的

corbridge B型片甲复原后的样子。注意前胸和腹甲连接部分的金属搭钩和套环。由于在挖掘出来的片甲在厚度上的不同,它的重量一直不是很统一。最轻的是在5.5kg左右。A型一共有40块独立的片甲。B型38块.在苏格兰Newstead发现过一种简化了的罗马片甲,这种片甲来自于2世纪末期。2世纪末期的军团头盔和100AD 的相似,但头盔顶部架了X交叉的加强杆。这是针对Dacian蛮族使用的双刃弯刀的强大杀伤力所进行的改进。 到了2世纪这种多层的片甲已经不再使用了,取而代之的是鱼鳞甲和锁子甲。当然这类甲少了罗马早期的肩部加层片。有迹象表明鱼鳞甲和锁子甲在公元1,2世纪期间并没有完全被片甲所代替。而且这三种铠甲一直在很多军团里并存。3世纪时期的头盔变的更深,护颈片角度开始向下翻而再不是水平向后延伸。骑兵和步兵头盔之间的区别已不再存在。更长的spatha剑逐渐在军团里流行起来,但这种剑并没有完全取代罗马短剑gladius。一个比较大的区别是这种spatha长剑由一根很宽的皮带悬挂在身体的左侧而不象早期的右侧。

罗马匕首(pugio)装饰上的不同。这三种样式是属于复原第10,第14和20军团。它们都是根据在当地挖掘出来的样品而复制的。刀鞘上的华丽装饰先开始让人认为是属于军官的。但后来的研究发现普通军团士兵也可以拥有这样的装备。罗马军团装备在装饰上的华丽表明了这些士兵对于他们的职责的自豪。这其实也是一种携带财富的方法(虽然罗马军团内的确有一个高效率的储蓄机构,用于军团士兵的退休或者安葬)。

第20军团的罗马匕首形状上不同的对比。罗马匕首的刀刃很薄。刀脊和刀沟增加了一定的强度。黄铜把手可能不是那么普及。绝大多数的匕首的刀把是用薄铁皮制成,因此重量比较轻。

第14军团的头盔,所有这些类型都应该在1世纪中后期被使用过。上排,从左至右:铜质coolus C型(扣在罗马水罐上,来自列支敦士登Liechtenstein),来自Mainz的铁质帝国高卢G型,Cremona(意大利北部)的铜质帝国意大利C型,Mainz的铜/铁帝国意大利D型。下排:来自伦敦的铜质coolus E型,Augsburg(奥格斯堡)的铁质帝国高卢H形(护颈片下翻,而非水平),Mainz铜质帝国高卢I型。

在莱茵河中发现的铜/铁帝国意大利D型。这款头盔上面饰有嘴刁胜利花环的鹰显示出它属于第14军团。该军团于公元43年离开Mainz前往进攻不列颠。公元70年回来时便被赋予了“胜利军团”的称号。

1世纪中期的铜质帝国高卢G型头盔。这款头盔经常被大家提及。其他一些复原的G型具有更长的护眉片和护颈片。但图上的这一款式完全按照Mainz发现的唯一完整原物而复制的

这是另一款来自于莱茵河中的G型盔。这类盔的碎片曾在Colchester被发现过。这与布第肯人的暴动有关。因此这类头盔也被驻扎在不列颠的第20军团所使用。

这两张照片上显示的是帝国高卢H型头盔。它和其他高卢头盔的区别在于加深了的盔碗和向下倾斜的护颈片。该头盔的原物来自德国Augsburg(奥格斯堡)附近的Lech河中发现的。H型应该是公元1世纪末期罗马军团的标准头盔。下倾斜的护颈片并不是H型独有的特征。部分的1世纪早期的帝国高卢B和C型和来自Haltern的奥古斯都头盔也都具有此类特征。

帝国高卢G型头盔。这款头盔的原物来自以色列的Hebron。它存在的时间被确认在130AD左右。这也是BarKochba暴动的时间。头盔顶部交叉的加强杆正如图雷真之柱上所描绘。一个来自罗马尼亚(图雷真对Daciafa发动的战争)的头盔上面也显示临时在头盔上按装的加强杆。照片上的4个弯月纹案均匀的分布在加强杆周围说明了这款头盔上的加强杆是一开始就被作为一种设计安装在头盔上的。

这张头盔显示了头盔内部可能带有的衬里。在苏格兰Newstead挖掘出来的头盔内部我们发现了毛毡的衬里碎片。而且在护腮片内侧也有类似毛毡痕迹。头盔衬里是肯定必须的。挖掘出来的头盔内侧我们没有发现有小洞或者任何用来缝接的固定环。因此我们认为这类毛毡衬里很有可能是用某种胶粘贴在头盔内侧的。

百人队长中最高级别是primus pilus,“第一矛”,也就是第一大队(就是罗马全战里面的first legionarycohort)中第一百人队(双编制的百人队)的队长。这个军衔一般对于每个“第一矛”百人队长来说只保留一年。一年过后,该百人队长将退休或者被任命为军营长官,主要负责装备和运输。这类“第一矛”百人队长一直可以升官进级,比如作为舰队指挥官,罗马禁卫军指挥官,甚至成为省长(只有辅助兵种守卫的省份)。在早期帝政时期一个军团一般有59名百人队长(9个大队,每个大队有6个百人队)。第一大队中5个双编制的百人队各有一个。剩下的54个分配给54个标准编制的百人队。每个百人队长有一些非委任的参谋官来协助他的日常工作:信号兵(signifer),同时也充当财务,副队长(optio),百人队长光荣后的替补同时也充当“训练官”。私人护卫(tessarius),队长的保镖。

这是一位1AD中期的百人队长Titus Calidus Severus的墓碑。墓碑清楚的显示了他曾经穿戴过的鳞甲,护腿,带盔冠的头盔。更有趣的是他的随从和他的马。在罗马军团中很多百人队长都拥有马。尤其是那些第一大队中的百人队长。但这些马基本上是作为行军之用,而不是作为骑兵马在战场上撕杀的。

在罗马军团百人队长复原工作中最有名气的百人队长是1AD中期的Marcus Favonius Facilis. Facilis的墓碑成为了世界各地的复原军团所参照的最佳资料。荷兰的第10军团所复原的百人队长几乎和墓碑上的是一模一样。他的主要护具显然是锁子甲。但它的形状的确比较特殊(腹部的圆弧部分),让人想起了那种压制的“肌肉”胸甲。肩部的加厚片和雕塑上的一样长。他的剑被配置在左侧,和军团士兵相反。他藤杖也和雕塑相符。只可惜雕塑上没有显示他所戴的头盔。

第20军团应该是最适合复原百人队长Facilis这项工作的。因为该军团是Facilis身前所在的部队。如果Facilis活的再长一些,他很有可能披挂上一堆碟子(就象他的“复活形象”那样)。虽然“复活形象”上的碟子数量和形式没有在任何一个遗留下来的罗马墓碑上发现,但根据考古发现这种穿戴碟子的风俗的确在1AD的百人队长中很流行。根据所有被发现的墓碑的纪录,最长见的碟子数量为9个。当然7,5,甚至10个都有记载。头盔是帝国高卢C型,这和Facilis所在的年代相符。

第20军团的一个分队刚刚进入了一个罗马要塞。这是一个半永久性的木质要塞。大门上的岗哨为罗马辅助士兵。这类标准的罗马边境要塞通常是用原木搭建,由一个大队的罗马辅助步兵守卫。如果这类要塞所在的防线永久化了,那么就会用石头重建(石墙升级1600第那尔!)。这个要塞由皇家工程兵建于英格兰考文垂。它的作用其实是想知道这类半永久性工事的耐久程度。这个要塞中还包括一个谷仓。不久前这个要塞已经被改建成了一个博物馆

Facilis的另一复原形象。这是由在德国的第6军团复原的。与雕塑不同的是他的双腰带。腰带的搭扣是按照在Herculaneum的骷髅上的原物而制成的。Herculaneum是同时被维苏威火山摧毁的另一座城,它比庞贝略小一些。头盔是帝国高卢I型。罗马共和国时期绝大多数头盔都是铜制,但百人队长的头盔经常会有一些锡/银的装饰以作区别。

这张图片显示了处于Bad Homburg的复原后的罗马要塞。这个石木结构的永久性要塞是于在19世纪末期在原先罗马人的地点重建的。这一要塞是世界上目前为止最完整的复原罗马军事要塞。图中的这个兵营可以提供一个百人队,80名军团士兵的住宿(其中包括百人队的个人房间)。图片上左侧第一人是该队的百人队长。列队中最靠图右侧的是optio,百人队长的副手。

帝国后期的武备 

公元2世纪末3世纪初罗马军团的形象。100年的黑暗开始笼罩在帝国的上空。这名士兵头戴着辅助骑兵E型盔。虽然它被列为骑兵盔,但它同时也在罗马步兵中使用。这种将耳朵全部包裹在内的头盔可以清楚的在3世纪早期的一名第1军团士兵Aurelius Suro的墓碑上见到。他身上的片甲是苏格兰Newstead样式。它在做工上比Corbridge A/B型号要粗糙很多。腹甲的片数要少,但更大。有趣的是他戴的头盔的碎片在Newstead也同时被发现了。他手中的方盾是根据一个来自叙利亚的Dura Europos的原物复制的。原物的时间被确认在3世纪,它和罗马帝国的东方明珠Dura Europos一起被踏在了波斯人的铁蹄之下。罗马投枪在这一时期仍然在被使用,但更多的已经被长矛所取代。译者:我认为这一变化是出于应付战斗力日渐增强的外族骑兵而产生的。长矛对付骑兵要比投枪来的有效的多。罗马短剑在这时已经被更长的Spartha剑所代替.宽大的剑带在这一时期很流行。这款Dura Europos的方盾很值得再讨论一下。盾上的精美彩绘和它相对较薄的厚度让很多人认为它是一个阅兵盾牌。它的四边是用皮革包裹,而不是传统的黄铜。但后来发现很多有铜边的战斗方盾也并不比这个盾牌厚。精美盾绘是各种地中海军队的特征。在现代社会我们会认为绘制一个这样的盾牌需要很多人力和时间。但事实是在那个年代一个手艺精湛的奴隶可以在2天内就可以把这个方盾画出来。这类方盾在相对比较太平的日子可以有很长的寿命。该盾的彩绘也反映出了对东方文化的融和。在叙利亚这个洲际经济军事枢纽周围,可以接触到很多民族和宗教文化。盾牌上的狮子和万字便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Newstead头盔和片甲的细节部分。Newstead型片甲显然不是一种改进了的片甲。它把corbridge型片甲简化了,因此牺牲了corbridge型片甲的舒适性和活动性。

在黑暗笼罩的日子里,3世纪末期的罗马军团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那些高质量的帝国高卢头盔和片甲已经不复存在。原因有很多。国库空虚是最容易让人想到的一个原因。当然还有在这一时期帝国不断得和外族“打交道”,因此也接触到了人家的一些装备。对4世纪早期的发掘工作开始后,我们发现了这类罗马-波斯萨珊(romano-sassanian)脊梁式头盔。这类头盔和前期罗马头盔截然不同。它很有可能是直接从波斯萨珊帝国拷贝而来。在叙利亚Dura Europos城下的一个倒坍了攻城地道中我们发现了一具保存完好的骷髅。在骷髅身上我们发现了这种头盔。这类头盔是由两半或者也有多片合成的。头盔中间有一个脊梁。这类头盔也有护腮片和护颈片。但它们连接在头盔上的方法是用皮革或者织物而不象帝国高卢头盔那样使用金属铰链。这类头盔被归类为步兵头盔。另外一种包耳朵的型号归类为骑兵头盔。一种更好的归类方式可能是前者为轻装步/骑兵盔,后者为重装步/骑兵盔。

公元4世纪的罗马军团已经是面目全非了。它表现出了和前面三个世纪的军团形象截然不同的风格。最显著的变化是军团开始采用西亚式样头盔。这种头盔基本上两个半圆顶用一个脊梁合在一起。这种“脊梁”式头盔比任何一种帝国高卢式头盔要便宜而且更容易生产。这样能够迅速大批量装备部队。这也反映了帝国晚年风雨飘摇国库空虚的事实。由于骑兵作用的突起,步兵的胸甲已经被弃用,罗马重装步兵到此已经不复存在。鱼鳞甲和锁子甲在某些部队里还可能存在。一些迹象表明压制的皮甲可能在步兵中被广泛采用。步兵盾牌已经完全变成了圆形或者椭圆形。 在叙利亚的Dura Europas的发现表明了罗马的方盾在2世纪中期还在使用。但进入3世纪这种方盾便消失了。罗马投枪(pilum)已经被突刺长矛,各种标枪所代替。5世纪早期的“notitiadignitatum”(一本西罗马帝国末期的文官和武官编制手册)指出一些老编号的军 团在当时还是存在,但他们的编制已经完全改变了。这类军团编制已经下降到了1000至1200人左右,而 且不再带有骑兵和炮兵。罗马军队的性质和特征至此为止已经模糊不清。战场上的罗马军队是一个典型的“杂牌军”。这些非职业化的军队大多由来自于罗马同盟的半平民雇用军组成。他们不断的在抗击从北面入侵的蛮族。与此同时他们也在互相残杀。边陲的卫戍部队基本上是由地方上的民间武装组成。到了灭亡的410年,西罗马帝国内外交困,国家机器处于完全瘫痪状态。职业化的战争机器罗马军团也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了.

4世纪早期的下级步兵军官。他的形象很难让人想象他是帝国军团的成员。但在帝国风雨飘摇的最后日子里能拿来阻挡匈奴铁蹄的人也只有他了。

他的头盔是根据一个来自匈牙利Intercissa的原物复制的。头盔上的金属盔冠表明他是一个下级军官。头盔上有非基督教式的十字,新月和眼睛。护腮片和护颈片是经过我们想象而得出的形式。他身上穿的是长袖收口外衣。他的肩章是根据西西里的Piazza Armerina马塞克地砖上的一个下级军官图案而复制的。外衣下摆上原有一个万字符号,但由于不想引起误解而被省略了

Spartha长剑是根据在Canterbury发现的两个士兵的坟墓中原物而复制的。皮带的拴剑方式是我们想象的。剑带上的镂空装饰是我们更加在Carlisle, Vindolanda 和Silchester发现的原物复制的。镂空部分的拉丁文是:Optime Maxime Con(serva) Numerum Omnium Militantium, 意为:最伟大的朱皮特请保佑我们所有这些将士吧。

圆盾上的野猪是来自Piazza Armerina马塞克地砖上的描述。盾牌的尺寸和构造是取自Dura Europos的一个原物。盾牌中间有一个把手,外侧装有尖头的盾钮。这种带有鼓起肚皮的矛头是多种被发掘出来的矛头的一种。这一4世纪早期的下级步兵军官的复原工作是有约翰 易格尔(John Eagle)主持的。译者:很多人不知道John Eagle是谁,但不会没有人没看过“角斗士”这部片子的。John Eagle参与了该片的制作。他在片中的头衔是“Roman Technical Adviser”罗马技术顾问。他负责了所有片中的罗马兵器和盔甲的考证和制作。影视书刊论坛经常有很多人说“角”片的服装一点都不真(马蹬的出现,等等)。但很少有人注意过这里面兵器的考证。应该说片子里面的兵器考证还是很专业的。至于服装上的变化不是能由John这样的历史专家说得算的。毕竟这是一部影片而不是历史纪录片。所以很多服装取决与风格,而风格是由导演定的。最好的例子就是片中禁卫军那种夸张的服饰。

罗马骑兵

公元前2世纪布匿战争和马其顿战争时期的罗马军团骑兵形象。希腊城帮式样的头盔在这一时期很流行。直到帝国时期的骑兵头盔上都还有它的影子。凯尔特人对于这一时期的罗马骑兵装备也影响很大。锁子甲在肩部有那种披风式样的加厚片。他所携带的劈砍剑要比步兵的短剑要长。这种剑的式样来自希腊。这种希腊长剑一直被使用到帝国中后期spatha长剑的出现。他所携带的圆盾上有一个木质的盾钮。那种带有四角凯尔特座具直到凯撒的高卢战争后才被大量使用。

到了马略时期军团骑兵已经消失了。这可能是被“革新”掉了。但在帝国早期,骑兵又回来了。犹太历史学家佛拉维俄斯 约瑟夫斯Flavius Josephus在公元69年的犹太暴动中记载一共是120人,4个分队。分队然后被分为3个10人支队。这么小的一支力量显然在战场是不能起什么作用的。它的作用很可能是贴身护卫和传递情报。

头盔顶部有被梳过的头发的纹样。帝国时期的骑兵头盔的特征是将耳朵全部包起来的护腮片。这种护腮片向后延伸部分经常被制成耳朵形状。这时期的盾牌比共和时代的要更大一些。它的原形来自一个保存完好的盾牌(于荷兰Valkenburg出土,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很重要的座具碎片)。盾绘是根据雕塑而外加的。

公元1世纪的罗马骑兵形象。他身穿凯尔特式样的锁子甲。头戴在德国Koblenz-Bubenheim发现的原物的复制品。他的座具上出现了那种凯尔特四角鞍。这种鞍在不具备马蹬的情况下,给骑兵们提供了必要的稳定作用。这头小个头的骑兵马是根据罗马要塞遗址里的马骨架而配置的。

5世纪早期的骑兵军官形象。这一军官形象虽然是我们推断出来的,但它的可信度应该很高。他代表的是那一时期替罗马打仗的蛮族雇佣军骑兵。他所在的确切时间应该是在罗皇Honorius在位的年代。六片式的头盔是根据一个来自德国的Vendel人的墓中发现的原物而复制的。它的式样和在其他帝国后期罗马地区发现的头盔很相似,尤其是在埃及。装饰考究的长衫上的刺绣可能和他的军衔或者军队番号有关。近白色的羊毛披肩显示出他是一名军官。普通士兵则只能穿棕色羊毛披肩。他的深色裤子其实有多种颜色。他的皮靴是那一时间一种比较长见的式样。他佩戴的骑兵长剑spatha使用具有日耳曼工艺的剑带。他的手杖来自Piazza Armerina的马塞克图案。圆盾上绘有基督教标志,一侧绘有胜利女神,另一侧是罗马皇帝的肖像。

罗马骑兵装备(马鞍等)的复原工作涉及到两个人。一位是作家/画家彼得 康那利(Peter Connolly),另一位是创建复原罗马骑兵队Ala II Flavia的马克斯 容克尔曼博士(Marcus Junkelmann)。他们两位对罗马骑兵的作用和战术的研究有很大的贡献。很多历史学家对于只装备了马鞍而没有马蹬的罗马骑兵在战场上的作用一直持怀疑态度。但由以上两位进行过的尝试表明罗马骑兵在没有马蹬的条件下仍然能够完成绝大多数的有蹬骑兵战术。

罗马军团的战术体系----防御能力

布匿战争时期的罗马军团,战斗核心依然是重装步兵。罗马重装步兵的防护装备异常简陋,跟马其顿重装步兵无法相比,因此很有些名不副实。罗马重装步兵头戴一顶黄铜质地的头盔,称作“蒙特弗蒂诺”头盔(Montefortino Helmet)。头盔呈半球形,打磨光亮,下面带两片青铜护颊,头盔顶部的装饰物,包括一丛红色马尾冠,以及三根红色或黑色翎羽。这种头盔一直到罗马帝国初期都非常流行。

罗马重装步兵的标准铠甲只有一面护心甲(Pectorale),很可能是国家统一配备。护心甲黄铜质地,呈正方形,边长20厘米,由皮带固定在胸前,而士兵的双肩、腹部、后背都没有任何护具,看上去非常寒酸。个人财产在10万铜币(相当于100盎司黄金)以上的富裕士兵,往往自购一套铁环密织而成的锁甲(Lorica)保护整个上身。这套锁甲重达15公斤,相当昂贵。我们并不知道有多少士兵能够置办锁速递甲,不过鉴于罗马公民服兵役的财产下限是4千铜币,身家10万铜币的富裕公民不会太多。除此以外,罗马重装步兵还配备一面胫甲,通常戴在左腿,当然富有的士兵双腿都会佩戴胫甲。

既然盔甲差强人意,罗马士兵就只能借重盾牌的防护效果了。罗马重装步兵的盾牌(Scutum)式样源于罗马人几百年的夙敌萨姆尼特人(Samnites),呈椭圆的浅碟形,标准尺寸是高1.2米,宽75厘米,由三层桦木条交错粘合而成,一条铁质龙骨横贯中央,上下缘都有金属镶边,表面蒙一层羊皮,上面彩绘着军团标志。盾牌的厚度大约1厘米,重量大约10公斤。罗马步兵挽盾的标准姿势是左臂伸直,手握把柄,盾牌上缘扛在左肩上。某些文章描写罗马步兵作战时挥舞盾牌,这是异想天开了。

马重装步兵按照年龄和经验分为三等:青年兵(Hastati)、壮年兵(Principes)、老兵(Triarii)。罗马老兵的装备有别于青年兵和壮年兵,他们的主要武器是希腊式样的长矛。青年兵和壮年兵的武器是标枪和短剑。罗马重型标枪(Pilum)也是借鉴萨姆尼特人的设计,铁质枪头长30-50厘米,异常纤细,前端是金字塔形枪尖,枪身是一条长1.5米的木杆,全重约5公斤。这种标枪射程大约30米,威力惊人,能够穿透古典时代的任何铠甲。罗马重型标枪的设计独具匠心,首先带倒钩的标枪贯穿敌人盾牌以后,即使不伤人也难以拔除,挂在盾牌上非常碍事;其次标枪落地以后细长枪头会折弯,这样保证不被敌人利用。

罗马重装步兵的主要武器是著名的“西班牙短剑”(Gladius Hispaniensis),顾名思义源于西班牙,刃长60-70厘米,精钢煅造,刀锋尖锐,既能劈砍,也能突刺。罗马重装步兵都是优秀的剑手,惯于逼近格斗,西班牙短剑在他们手上成为令人胆寒的屠刀。李维记载,马其顿战争时期西班牙短剑造成残肢断臂、开膛破肚的可怖伤创让马其顿士兵大为惊骇,士气低落。

罗马军团的编制中有三分之一是轻步兵(Velite),通常由最年轻最贫穷的公民组成。他们的装备更加简陋,只戴一顶头盔,身上不被甲,装备一面90厘米直径的碟形圆盾(Parma),几支轻型标枪,和一柄短剑。轻步兵主要是远距离投射标枪骚扰敌军,只有万不得已才拔出短剑逼近格斗。

罗马骑士团成员(Equites)要求个人财产在40万铜币(相当于400盎司黄金)以上,因此罗马骑兵是社会精英的代表,只有贵族世家子弟和最富有的公民才能跻身罗马骑士团。然而罗马的步兵传统根深蒂固,罗马骑兵虽然自诩精英部队,战斗效能却名不副实,在罗马战术体系中一直处于从属地位。波利比乌斯记载,罗马骑兵最早的时候装备跟轻步兵一样,完全不能胜任近距离格斗。大概在皮鲁士战争时期(公元前280-276),罗马骑兵仿照希腊骑兵全面换装,头戴视野开阔的波奥蒂亚头盔(Boeotian Helmet),身披锁甲,装备一面圆盾,一支长矛,以及一柄短剑。很多学者认为汉尼拔战争时期,罗马骑兵已经采用了高卢人发明的四角马鞍,这种马鞍的四个犄角夹住骑兵的大腿和腰臀,大大增强了骑兵的格斗能力。

罗马军团的战斗阵型是著名的“三线阵列”(Triplex Acies)。青年兵组成第一阵列,壮年兵第二阵列,老兵阵列在最后面压阵。罗马军团的基本战术单位是“百人队”(Century) - 60人的方阵,每排10人,6排纵深,两个百人队组成一个中队(Maniple)。老兵战列的百人队是30人的方阵,每排10人,3排纵深。一个罗马军团的标准战斗序列,包括10个中队的青年兵1,200人,10个中队的壮年兵1,200人,10个中队的老兵600人,另外辅以1,200轻步兵和300骑兵,总共4,500人。紧急情况下罗马军团往往扩编,每个百人队增加到80人(老兵百人队增加到40人),加上同等数量的联盟部队,一个罗马军团的实际兵力会增加到1.2万人以上。汉尼拔战争爆发时罗马两个执政官率领的部队都属于加强军团。

决战之前,罗马军团鱼贯出营,排出三线阵列,罗马部队占据中央,联盟部队分居左右,骑兵在两翼掩护。各个方阵紧密相连,不留空隙。列阵完毕,罗马将领照例发表阵前演说,鼓舞士气,然后号角吹响,罗马军团变换阵形,每个中队的左侧方阵移动到右侧方阵的后面,这样每条阵列变为12排纵深(老兵阵列6排纵深),各个中队之间出现一个方阵宽度的间隔,同时三条阵列各方阵前后错开对齐。变阵完毕以后,罗马轻步兵便从三条阵列的空隙蜂拥而出,排列于阵前。

罗马步兵的战阵。注意前排两个士兵只佩戴了一面护心甲

列阵完毕,罗马军团稳步向前,逼近敌阵。当两军处于交战距离时,罗马军团停住,第三阵列的老兵左腿跪地,盾牌下端抵地,上端斜靠在左肩上,右手持矛,斜向前方竖立,这是标准的压阵姿势。此时阵前的轻步兵向敌阵投掷数轮标枪以后,迅速从阵列空隙退到老兵后面。罗马第一阵列随即变阵,各中队的左侧方阵从后面回归原位,填补中队之间的空隙。

现在罗马军团第一阵列做好准备发起攻击。青年兵发出惊天动地的“战吼”(War Cry),奋力投出手中的标枪,然后左臂拎着盾牌,右手握着短剑冲向敌阵,全身的力量都灌注到盾牌上猛烈撞击敌人,力求将敌兵撞翻。接下来罗马士兵开始展示独特的战术动作,他们俯低身子,盾牌上端扛在左肩继续向前冲撞,右手短剑却猛力刺向右前方的敌兵。这个战术动作出其不意,相当有效,因为敌军士兵的注意力集中在对面的罗马士兵,对来自右前方的攻击往往疏于防范。罗马步兵的格斗动作非常实用,近乎机械,通常是右臂弯曲,从下往上猛刺敌兵的腹部,因为这个部位往往缺乏防护,而且比较致命。

如果青年兵经过苦战未能击溃敌军,罗马将领便会以号角发出指令,调遣第二阵列接敌。两个阵列互换位置的过程相当复杂,第一阵列各中队的左侧方阵移至右侧方阵的后面,然后整体后退,同时第二阵列前进,从第一阵列的空隙穿过,进入战场,然后各中队排在后面的方阵移向左前方填上空隙,进行新一轮的攻击。很多后世学者怀疑这种调度的可行性,因为敌军完全可以趁机猛攻,打罗马人一个措手不及。这个忧虑其实多余了,冷兵器时代的战斗充满了间歇期,因为士兵的体力只能支持20到30分钟的格斗。罗马军队调兵遣将的时候,敌军只怕已经精疲力尽,一时无力再战了。

如果罗马青年兵和壮年兵都被击败,那么他们会迅速退到第三阵列后面重组,老兵们以长矛密集阵阻挡敌军。随后残存的青年兵和壮年兵组成一条阵列,和老兵一道进行最后的抗争。

综上所述,罗马军团的正面进攻锐不可当,三条阵列交替攻击,不断对敌阵施加压力。这是希腊密集阵望尘莫及的优势。罗马步兵60人的小方阵也比希腊密集阵机动灵活,对地形的适应性更强。然而罗马战阵的软肋在两翼,担任掩护任务的罗马骑兵战力低下,一旦被击溃,就将罗马阵列薄弱的侧后暴露出来。这个弱点将被汉尼拔反复利用,创造西方军事史上的奇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界军服百科:罗马鼎盛时期的武器和护甲
海纳百川:罗马军团武备变迁史
罗马军团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步兵吗?
【鱼鹰社】罗马各行省的军队(3)
共和时代的罗马军团
世界古代军事之罗马军团的演变历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