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日军单兵技战术水平有多强

粟裕在一份写于1938年的战斗总结中说,“敌射击技术准确,两百米以内步枪均能命中。”是的,粟大将军说的一点没错。由于日本资源匮乏,所以特别讲求精确射击。它不用冲锋枪,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冲锋枪子弹消耗大而精确度低。他们的三八大盖在当时枪管最长,瞄准基线最长,也满足了精确射击的要求。抗战开始时,日本鬼子的射击技术普遍高于中国军队。在400的距离上,能够迅速捕捉目标进行精确射杀。当年的抗日游击队员曾回忆,有的游击队员夜间行军时违反灯火管制纪律,想抽袋烟,往往刚刚擦着火柴,烟还没点着呢,几百米外日军岗楼上一声枪响,便应声倒毙。

著名的回民支队政委刘文正,就是在一次防御作战时,想通过高墙上的射击孔向外观察,刚刚把头贴近孔眼,远处的鬼子兵对准射孔快速瞄准,只一枪,刘文正就这样牺牲了。200米以内,鬼子兵步枪射击的命中率普遍能够达到80%以上。50米内,即使是在运动中的短停顿状态下,也能保证每10发子弹射杀至少9个目标。注意,这里说的可不是象运动场那样全无干扰的情况下的射击,而是与敌对射时的射击,是迎着敌方火力情况下的射击。“敌方官兵尚沉着,对我步枪火力不甚害怕,因我军射击过差之故,”(粟裕说的)当时的抗日军中,不论国军还是共军,任何一支部队是达不到这样的射击精度,更达不到这样的沉着的。

日本鬼子白刃战的能力,更普遍强于中国军队。与西方列强相比,日军将所谓的精神力和意志的作用提高到一个脱离实际的高度。《统帅纲领》中最开头便强调,“虽然现今物质方面的进步巨大,不可妄加轻视物质的威力,然而,决定胜负的主要因素仍然是精神因素,和以往并无不同。”日本陆军坚信只有刺刀突击才能取得最后的决胜。因此,以“肉搏战制胜”的观点在日本的陆军上下得到共识。客观地说,到了二战时期,仍然持这样“白兵突击”而轻视自动武器的观点未必正确,特别是在与拥有大量自动火器的美军作战时,极显落后,但与中国军队作战时,则仍然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在这样的战术思想指导下,拚刺训练便成为日军士兵的基本训练之一。通常每个中队都配有拚刺训练的教官,每个联队都制订有专门针对拚刺训练与考核的计划,1932年,还有专门的《剑术教范》颁布,成为全军刺杀训练的范本。日军士兵的刺杀训练并不仅仅贯穿于操课时间,而是只要一有空闲,中队长或拚刺教官便要组织士兵练习刺杀。通过这样不间断的训练,日本鬼子的人与枪的确达成了很高的默契,在冲锋陷阵时能够得心应手,加上日本士兵营养比中国兵好,体格也普遍较中国兵强健,因而其白刃战的技能在当时绝对是一流的。

结合拚刺技术,还有更主要的,是他们崇尚的武士道,锻就了刺刀见红的信心与勇敢精神,在士气上又占了优势。而国军历来不重视白刃战的训练,与红军打仗就少有敢于刺刀见红的,遇到日本鬼子这样既敢打又能打的对手,即使敢打,也因体质与拚刺技术的巨大差距而不是鬼子的对手。还如陈诚所说,“战斗技能欠精练,有的新兵补入后即参战。或干部过差,训练不得法。尤其对于冲锋准备后之突击战斗(阵内战斗)及对障碍物与侧防机关之破坏并白刃战等更差。”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包括中共军队)平均两三个士兵未必拚得过一个鬼子。到了1943年以后,鬼子老兵已经打死的差不多了,新兵的拚刺技能、身体素质以及受武士道洗脑的程度都不比从前,与八路军拚刺刀,已经不是对手,但相对国军,则仍占优势。除西北军、马家军等少数部队外,国军与日本鬼子打白刃战少有能占到便宜的。

鬼子的机动能力也远远强过国军。因为长期的耐力训练,鬼子兵负重几十公斤每天行军50公里是很平常的事,强行军每日可达到80公里以上,并能在到达战地后不停歇地投入战斗,而且保证一个月不做大的休整,连续这样行军打仗。鬼子还十分重视山地训练,比如步兵对陡坡,悬崖的攀登,利用地形隐蔽和射击,山炮兵练习山地观测,放列,分解,驮载,辎重兵练习山地,大坡度小道,树林中用各种工具的战地火线运输。

在这点上,国军多数的部队做不到。在当时绝大多数国军部队,如果负重行军50公里,必定造成大幅度减员,如果抵达目的地后再打仗的话,尤其是再进行白刃战的话,其结果就可想而知了。陈诚曾经说到:国军士兵“因新兵时,即孱弱不堪。入营后又以营养关系,不能恢复其壮健之体格,一般体力不够。如敌占领较高之山为据点,我士兵由山脚爬至山顶时,即已疲劳不堪,更无力与敌白刃战。”

如今的神剧中表现的鬼子兵,每每冲锋时,都是挺直了身子,既不躲避也不低姿地扎着堆直冲,其实这是错误的。日军步兵分队(班)的进攻,一般是先在400米至600米间的某点集结,补充弹箹,明确攻击方向及可利用之地形地物,确定各组阶段性掩蔽点等战术要领,然后分组展开,待机枪组进入第一射击阵地后,各组即向第一个掩蔽点机动,到达第一点后,展开火力杀伤敌人,同时掩护机枪组机动,机枪组到位后,再压制敌人,同时掩护其它组向前机动,一波又一波如此循环,直到抵近敌方前沿。日本鬼子的班用轻机枪、也就是歪把子不怎么好使,又为了节省子弹,所以他们对其的依赖并不象德国鬼子那么大,因而步枪各组之间,亦能互相掩护,向前跃进。如与敌遭遇,则日军会遵循以下规则:(1) 主动的夺取和守御地形目标;(2) 下级指挥官勇敢而独立的行动;(3) 对重要地形目标的迅速占领;(4) 积极的战斗指挥。

粟裕抗战时曾在一次战斗总结时说过,“敌善于利用地形地物,一闻枪声后即能迅速跳入草丛中利用地形隐蔽射击,以抗拒我军。”我新四军苏中一分区三垛伏击战斗(1945年)总结中,对日本鬼子有这样的评价,“敌人的战斗动作是熟练的,战斗中时而爬行,时而滚进……射击技术也较优准确……同时敌人亦较顽强死不缴枪,”山东军区反“扫荡”战术初步总结中(1942年),说鬼子“非常注意利用地形、地物,特别注意利用地形死角运动与停止(山坎、小陡崖等),其部队多利用山沟、山背隐蔽集结待机,不注意观察搜索,不易发现。”正是由于鬼子兵进攻时特别地注意隐蔽与疏散,有时甚至使我炮兵无法发挥威力。第一次长沙战役时,国军第十五集团军曾得到战区重炮的加强,但整整一天的战斗,却只打了五发炮弹,原因就是敌兵过于隐蔽,使我炮兵难以发现目标,而即使发现,又由于其兵与兵的间隔过于疏散和有地形地物的遮挡,使我一发炮弹的杀敌效果,并不比一发七九步枪弹强过多少,因而对于炮弹并不充足的我军,为节省炮弹,也为免遭敌炮反制,竟不能施展。这和某些影视剧中一颗手榴弹即能炸毙敌兵一个班的情况,是有极大的差距的。

鬼子兵顽强的战斗精神,是人所共知的。东西方对缴枪当俘虏的看法并不一样。比较极端的典型是美军与二战时的日军。前者并不把当俘虏看作多么大的耻辱,而后者则视当俘虏为奇天大耻,日军在《战阵训》中,特别强调,“懂得羞耻的人才能自强。应该经常想到家乡门风的声望,更加勤勉,以不辜负父老乡亲的殷切期望。活着就不能接受被俘虏囚禁的侮辱,死了也不能留下罪过祸害的坏名声。”至少在1943年以前,被武士道严重洗脑的日本鬼子,对于死的惧怕,是远远低于对于生前死后自身以及家人声名耻辱的惧怕的。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日本鬼子很少有投降的,这也是我们在抗战时很少抓住日军俘虏的原因。

新四军2支队2团在东湾战斗总结中说:“敌人的战斗力,在这次战斗中充分地表现了他的顽强性,无论若何的重伤都不缴枪,一直到生命结束的最后一秒钟才放下武器。”曾任国军新编第28师参谋的盛兆在回忆滇西反攻时也说到:“敌人处于劣势下战斗意识的顽强,超出了我们的想象。”第九战区在总结长衡会战中则说:“敌战志坚强,攻击时不顾牺牲,勇往迈进,防御时不屈不挠,拚死抵抗,虽全部战死,不肯投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鬼子“扫荡”碰到老八路主力,以为是游杂武装,却被暴揍一通
向巾帼英雄致敬:她上阵与日军打白刃战,砍杀七名日军让鬼子闻风丧胆
八路军、国军与日军白刃战实力比较
《亮剑》中骑兵连被包围,日军不开枪真实吗?是你也不选择开枪
国军传令兵射杀三日寇
抗战最奇特最热血的一场战斗, 3个小时没有枪声, 却尸体堆积如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