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日军的40米精确炮击,和八路军精确到秒级的反击。李家角战斗四

#真知派# #国防科普# #历史冷故事#

林子元营长抢占李家角的举措,产生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一时摸不清八路军的虚实,使得日军指挥官对进攻时间一推再推。

经过近三个小时的紧张建设,到了上午八点多钟的时候,我军的防御工事已经基本完工。林营长在西口指挥,赵主任在东口指挥,张凤仪在南面阁楼隐蔽观察瞭望,组成了一个完美的三角防御阵。现在万事俱备,只等迎接日军的猛攻了。

而对面的日军,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准备,也初步搞清楚了我军的情况,调集了足够的兵力,开始发起了试探性的进攻。到了8点多的时候,大股敌人肩扛膏药旗,踩着皮鞋,端着刺刀,摆开散兵线的阵势,开始向村东赵均一主任负责的阵地冲来。


一、没有炮轰就发起进攻的奇怪日军。

这是一场双方都不摸底的遭遇战,对于两边来说,都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侦察和部署。但是双方力量对比绝对悬殊,敌人是装备汽车大炮的1000人左右日军大队,我军每个村子只有300多人的兵力,人数不到日军的三分之一。武器火力更是十分之一也不到,不仅没有任何火炮,就连子弹和手榴弹也不多。因此我军采用的,仍然是三十米近战的老办法,轻易不开枪,要把敌人放至三四十米距离,才用手榴弹把他砸回去。

但是日军这次提前准备了三个小时,也不是吃素的,他们对我军采用了针对性的战法。只见他们放弃了通常“大炮轰完步兵冲”的办法,开战前并没有进行炮兵火力准备,而是排成了整齐的散兵线,利用两翼的机枪火力掩护,直接组成了两个步兵攻击波,交替掩护着向我军阵地冲来!

这就非常让人疑惑了,难道这支日军兵力不足,没有携带火炮吗?这不对啊,按理说一个大队的日军,即使没有任何加强,也至少也有两门70毫米92式步兵炮,和20多具89式重掷弹筒啊。日军这是耍得什么花招?

在此情况下,我军以不变应万变,大部队伏在掩体里一动不动,只用很少数的特等射手,在远距离狙击敌人。而日军前进到二三百米以后,果然开始零星炮击了!

但是日军这次炮击,火力密度极差,只是偶尔打上一两发,而且精度不高,或者落在我阵地前,或者落在我阵地后,没有造成什么威胁,让我军困惑不已。

而在我军并没有注意到的地方,前线冲击的步兵中,还混有拿着手旗的日军,他们在不断向后面发出信号。这些人的真实身份,是日军的炮兵观察员。日军炮兵的稀疏火力,其实是在进行试射,他们通过前方观察员的信号,正在不断修正炮弹的落点。

这一次的日军准备发起的,是炮兵们很少使用的近战战术。而这种战术,在后期被我军继承,并发扬光大以后,还有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大炮上刺刀!


二、日军的散兵线前40米精准炮击。

说起我军的近战战法,一直是日军非常头疼的。在日军进攻时候,我军都隐蔽不动,敌人炮火打不到。而等到日军近到几十米,我们就突然起立,一阵凶猛的手榴弹雨,加上步兵的排子枪,一下子把敌人打回去。

这样的战术,不仅日军一直没有好办法应对,就连解放战争时期的蒋军,和抗美援朝时期的美军,也都没有找出应付办法来。而在后期我军发展出完备的坑道战术,更装备了大量冲锋枪以后,我军的近战战术,更是成为了敌人的噩梦。

但是鲜为人知的是,在1942年5月23号的冀中李家角村,有一位狡猾的日军老指挥官,尝试了一种非常特殊的战法,他近乎疯狂地采取了大炮抵近射击的办法,企图破掉八路军的近战战术!

他动员了最精准的炮手,把70毫米大队炮推到了距离我军阵地,仅有三四百米的地方!然后他通过炮兵观察员的试射,修正了炮弹落点,装定好了表尺,又让炮兵提前准备好了炮弹,做好了速射的准备。

一切准备妥当以后,当日军散兵线前进到距离我军阵地仅有40米左右,估计我军要以密集的手榴弹雨和排子枪射击的时候,只见日军士兵突然违反常规的,瞬间集体卧倒隐蔽。然后,在后面的日军炮兵,突然密集开炮了!

这时候日军炮兵的炮弹炸点,就在日军冲击的步兵面前,距离仅有40米!

他们简直是疯了!


三、正常的炮兵战术。

本来正常的炮兵战术,就是俗称的“大炮轰完步兵冲”。也就是在步兵进攻前,先拿大炮轰一波。当炮弹把敌人工事被基本摧毁后,步兵再冲锋。但是随着坑道和战壕的日渐成熟,步兵都懂得在炮击时候隐蔽自己,这样的战术就逐渐无效了。

所以在一战后期,在炮兵支援步兵进攻的时候,德军采用了布吕歇穆尔上校发明的“炮兵华尔兹”和“徐进弹幕射击”战术。这样战术的要点,是分阶段交替炮击,当敌人以为火力准备结束,从隐蔽处出来时,用突然返回的炮击来杀伤敌人。通常做法是:

第一阶段:首先对敌军的前哨据点,炮兵阵地,指挥所,观测所,电话交换中心及后方进行10分钟最猛烈的轰击。

第二阶段:把炮口转回到步兵目标上,尤其是对其坚固据点,火力点以最大火力密度轰击75分钟。

第三阶段:炮口抬高,延伸到目标远方的地方轰击90分钟。

第四阶段:当敌人以为火力准备结束,步兵进入阵地时,再突然转回步兵目标轰击10分钟。

第五阶段:再对敌人第一线阵地的密集射击半小时,彻底打懵进入阵地的敌人步兵,掩护己方步兵进入攻击位置。

而“徐进弹幕射击”,要求就更高了。准确来说,就是炮兵在步兵前面打出一道火墙,然后火墙不断前移,步兵精确地踩着炮弹的落点前进。这种战法最主要是步兵与炮兵间形成紧密的协调

首先是炮兵分成两队交替轰击,炮弹落点以50米为间隔,每分钟前移50米,

然后步兵指挥官必须率领步兵们,紧跟在弹幕后方,以整齐一致每分钟向前推进50米的步速,在新一轮炮击前,他们要赶到距离上一轮炮击落点25米到100米之间的安全区。

这样的步炮配合行动,准确性要以秒计算。弹幕如果脱离步兵太远自己前进,步兵就会暴露在空旷地上任人射击;而当步兵前进得太快,就会落入己方炮兵弹幕之中,被自己人的大炮炸死!

而无论哪种,掩护的炮弹都要和步兵队形有一定距离。在凡尔登战役中,著名的精锐步兵“暴风突击队”,是跟在炮弹落点之后328码处的。

而按照步炮协同教范的规定,步兵一般是在冲击过程中,战斗队形应该位于炮弹炸点200米之外,以确保自身安全。

我军在谅山地区进攻战斗中,担任主攻的55军163师,以8个师属以上炮兵营,共102门大口径火炮编成2个炮兵群,前方冲击的步兵487团,甚至能够在不到100米的距离上,紧随着大口径炮弹落点攻击前进!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四、日军近距离炮击的物质条件:92式大队炮。

但是这些战术,都需要大量的炮弹,和精准的步炮协同,这些都是二战日军做不到的。

在扫荡作战中,日军最常用是92式步兵炮,该炮的炮弹一箱5发,一匹驮马可以驮载4箱,一名士兵可以扛一箱。一般情况下,一个炮班一个基数携带20发炮弹,92式步兵炮射速每分钟10发,也就是全力急促射击两分钟后,打完后就必须回去补充弹药。日军虽然尽量多带炮弹,但是目前查到的资料,最多也不过是在69发一门的水平上。

而至于步炮协同,日军就更没有这个条件了。他们的通信设备也不过是最多中队一级,其余的也都是靠着旗号哨子。什么炮兵观察员拿着步话机,在前方喊话指挥炮兵的事儿,想也不要想。

但是李家角一战的日军指挥官,还是很有头脑的,他硬是用这些简陋的条件,打出了散兵线前40米炮击的奇迹。其主要办法是:

1.隐蔽的把火炮前推到三四百米。

92式步兵炮是一种非常矮小的火炮,全高只有62厘米,如果拆除防盾,全高会下降到50厘米左右,这个高度已经和重机枪差不多了。这意味着92式步兵炮可以很容易被隐藏。对于需要在火线上战斗的步兵炮而言,这是非常有用的优势。利用这项优势,日军炮手常利用茅草,灌木,低矮的土包,甚至坟头都可以有效隐蔽自己。往往是日军连续开炮数发,击毁国军数个工事,国军却没有发现它到底在哪里。

这次李家角的日军炮兵,就用了这样的优势,把火炮推到近距离,用目测来补充射击精度不足的问题。

2.用一线炮兵观察员修正炸点。

他们在一线进攻的步兵中,混杂了炮兵观察员。然后用手旗通知后方的炮兵修正炸点。通过这样的土办法,把炮弹落点准确标定在日军前方仅仅40米的我军阵地上。

3.利用了92式步兵炮射速较快、炮弹威力较小的特点。

日军92式步兵炮射速10发每分钟,3.8公斤高爆榴弹,杀伤半径22米。日军把散兵线停在40米处,大概是己方炮弹有效杀伤范围的两倍距离,应该说还是可以的。而前面说到的战例中,凡尔登的德军,谅山我军使用的,都是杀伤半径在70米上下的大口径炮弹。特别是我军跟在炮弹后方100米处,随着炮弹前移冲锋,才是真的技术高超。

终上所述,日军的这次步兵面前40米处的固定炮击,虽然比较难,但是也不是什么稀奇东西。不过能在那样的技术条件下,想出这种战法,除了日军炮手的技术高超以外,他们的丧心病狂,和对我们李家角守军的重视,也可见一斑了。


五、排炮不动只打30米近战的八路军。

按理说日军这种40米炮击战术,面对一般的部队,是会有不小的战果的。40米的距离,恰恰是我军战士马上要跃起投弹开枪的时候,这时候日军突然卧倒,我军打不着他们,他们的炮兵却突然打我们,趁着我军被炮击打懵的短时间,日军再一跃而起,40米的距离几秒钟就冲上来了,我军的阵地瞬间就会被突破。

应该是,日军这种设想,是很美好的。小编在这里鄙视一句:这是凭什么敢想的这么美?回去照照镜子,看看自己长的美吗?有男主角气质吗?就你们那个猥琐样,切!

今天的主角,是八路军,你们面前的,是我军政工干部赵均一主任。我们的赵主任虽然不是特别帅,但是英明睿智,面对敌人各种莫名其妙的花招,人家就是一句话:你有千言万语,我有一定之规。无论日军怎么勾引,我军就是不上当,趴在工事里一动不动。

日军40米炮击发起以后,确实把我军吓了一跳。但是八路军战士们纪律性都很强,在命令没有下达以前,他们握紧手榴弹的拉弦,猫在工事里一动不动。日军的瞬间炮击虽然猛烈,但是我军战士们有了前两次战斗的经验,为了节省弹药,对此毫不理会。因此日军这次蓄谋已久的技术性炮击,雷声大雨点小,对我工事里的战士,没有造成什么伤害

而就在日军炮击刚刚结束,日军一跃而起,对我发起冲击的时候,我军赵均一主任鸣枪为号,一声怒吼“打”!我军战士们也突然站起,将一排排手榴弹砸到对方的进攻队形里!这时候,日军恰好是冲锋到距离我军不到30米的距离!

一阵鬼哭狼嚎之中,敌人立刻败下阵去。这蓄谋已久的攻击,就这么被我军恰到好处的一阵手榴弹,给解决了。


六、精确到秒级的战斗。

还原这次战斗的时候,小编自己曾经数次后背发凉。请各位看官设想一下,日军的40米炮击,和我军的30米投弹距离只见,只有短短的十米,这中间的差距,只有两三秒的时间。如果我军战士们组织纪律性不强,提前一两秒起立投弹,那么就会被日军炮弹一片片炸倒!到时候阵地必然失守!

而日军炮击结束后,发起冲锋的距离,和我军阵地只有40米!这意味着最多五六秒钟,日军的刺刀就顶到眼前了!就是这样的距离,刚刚承受突然炮击的我军,能在数秒内反应过来,把一排排手榴弹精准投到面前的敌人头上,这是怎样的纪律性,这是怎样的心理素质啊!

这是一次精确到秒级的战斗,应该说包括日军,双方都表现出了高超的技战术水平,体现了非常强的战斗素养。但是八路军技高一筹,他们凭借着优秀的组织纪律性,整齐划一的战术动作,以千军万马如同一人的气势,靠着精确到秒级的反击,把日军打了下去!

这就是高手对决,这就是天外飞仙对灵犀一指!面对装备优良技术高超的敌人,我军完胜!

这就是老八路的纪律性,这就是我军平时练出来的整齐划一!精确到秒级的同时投弹,放眼天下,哪支部队能做到?到这个时候,谁还敢再说我军平时操练队列,特别是阅兵时候那整齐划一的队列步伐,没有用吗?

壮哉我八路军!壮哉我警备旅一团二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威震老山的神炮团:在162次炮击作战中以战伤7人的代价歼敌1726人
越军无线电通信承认,损失3000余人,部队像潮水一样退入河江市
越南黄连山,我军炮兵复仇记
援朝军长披露上甘岭不败之谜:有七大隐情(5)
八路军打出一发臭弹,日军却如临大敌:这到底是啥新式武器?
四野老兵访谈录:我向俘虏们喊话,当过炮兵的跟我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