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空隙与盲点(上)

写在前面的话:本文原刊载于光人社NF文库「艦長たちの太平洋戦争」全文略有删节,仅作学习交流之用,不代表译者认同其原文观点。

原时雨号驱逐舰舰长 旧日本海军中佐 西野繁回忆节选

西野繁,明治四十年(1907)六月十五日生于鹿儿岛县川边郡知览村。大正十三年(1924)四月考入海军兵学校,昭和二年(1927)三月毕业,海兵五十五期。毕业后曾先后于装甲巡洋舰“浅间”、战列舰“比叡”等舰上服役。昭和三年十月,晋升少尉。昭和四年,于轻巡洋舰“名取”、昭和五年,于驱逐舰“东云”舰上服役。同年十二月,晋升中尉。昭和六年,“吕58号”潜艇舰上服役。昭和七年,装甲巡洋舰“常磐”舰上服役。第一次上海事变(注: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后,以海军特别陆战队副官身份赴上海参与作战。同年五月,于重巡洋舰“妙高”、十一月,于“吕54号”潜艇舰上服役。昭和八年,任“伊55号”潜艇航海长,晋升大尉。昭和九年,任“伊6号”潜艇舾装员、航海长。昭和十三年,任“17号”扫雷艇艇长。昭和十四年,晋升少佐。同年十二月,任驱逐舰“朝凪”舰长。昭和十五年,任驱逐舰“栂”舰长。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参与了攻占香港的作战行动。昭和十七年,马公警备府属员、副官兼参谋。昭和十八年十二月,任驱逐舰“时雨”舰长。昭和十九年五月,晋升中佐,参加“阿”号、捷一号等作战。同年十二月,任佐世保镇守府属员。昭和二十年二月,任驱逐舰“夏月”舾装员长。同年八月十五日,在该舰舰长任上战争结束。

特鲁克大空袭

解说:位于鹿儿岛市郊外的伊集院町,从国铁西鹿儿岛车站乘坐列车抵达此地需要耗时约二十分钟,是一座被充满绿色植被的低矮丘陵所环绕的小镇。在一个艳阳高照的午后,我首度与亲自屈尊赶到伊集院车站前来迎接的西野繁前舰长见了面。

这个人,就是那名在过去的战争中往来驰骋于激烈的战场之间,以勇猛果敢著称的“时雨”号驱逐舰的舰长吗?面对这样一位长相似乎过于朴实,甚至看上去还有些木讷的老人家,老实讲我多少显得有些手足无措。

然而,等到我坐上由西野前舰长亲自驾驶的车子以后,肚子里面却开始了一阵阵的翻江倒海。那个驾驶技术,毫不夸张的讲,水平丝毫不逊色于拥有顶级驾照的职业赛车手。正当我由衷的发出赞叹之时,西野繁前舰长却只是若无其事的淡淡回答道:

“与操控一条军舰相比,开车那可真是太简单啦”。

确实,同在美舰采用雷达引导炮击后形成的如同滂沱大雨一般的致密弹幕之中,左冲右突往来奔走相比,开只要在公路上跑便可在安全方面有保障的汽车,在西野繁前舰长看来,可能就像跟坐在自己家里面一样。

待回到西野繁前舰长的家中,双方在一间闲静的客厅之中坐定放松下来之后,我开始倾听,据说记忆已经开始变得有些模糊的西野前舰长讲述那些当年发生的事情—。

西野繁:我担任“时雨”舰长的具体到任时间是昭和十八年(1943)的十二月八日,也就是说跟所谓的大诏奉戴日(注:日本在战争期间为纪念对美宣战而制定的法定纪念日)是在同一天。当时所执行的作战任务的主要内容是先去特鲁克搬运物资,再送到拉包尔去。“时雨”属于第二十七驱逐队,同队的僚舰还包括有“春雨”、“白露”、以及“五月雨”,算上时雨在内共计编有四艘驱逐舰,当时各舰是一同前往的拉包尔。而再次返回特鲁克的时候,已经是来年的二月初了,结果了就赶上了著名的特鲁克大空袭—。


特鲁克位于西太平洋加罗林群岛东部 ,由14个侵蚀严重的火山岛组成周围有大量珊瑚岛和沙礁屏护,形成的潟湖是非常良好的泊地。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旧日本海军位于西南太平洋的防御核心,不仅一度成为了联合舰队司令部的所在地,也是日本所谓“绝对国防圈”的重要一环。

解说 :纵观整个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海军内部共计发生了三次特别重大的事件。即“甲事件”、“乙事件”、以及这次被后来称作“丁事件”的特鲁克大空袭。其中“甲事件”是指昭和十八年四月十八日,山本五十六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在布因上空遭遇敌机埋伏战死一事。“乙事件”是指昭和十九年(1944)三月三十一日,由帕劳前往达沃的二式大艇在菲律宾海上空突入强烈的低气压云团,导致古贺峰一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失踪的殉职事件。

而接下来的“丁事件”实际上在后来又逐渐演变成为了古贺长官殉职的一个间接的导火索,昭和十九年二月十七至十八日连续两天,曾经在中途岛海战之中上演了戏剧般的惊天逆转好戏的雷蒙德·斯普鲁恩斯海军中将麾下的美特混舰队对日本在特鲁克岛的基地实施了大规模的空袭。

这个特鲁克岛既是日本联合舰队的主要根据地之一,又是被称作“日本的珍珠港”的战略要冲。不过,就在这次大空袭即将来临之前的二月十日,察觉到了事态正日趋于严重的联合舰队司令部便将停泊在此的包括联合舰队旗舰“武藏”号战列舰在内的舰队提前疏散到了帕劳一带。因此,主力部队最终得以在空袭中幸免于难,然而残存的舰艇和运输船队却蒙受了重大的损失。在连续两天的空袭之中,日本方面共计损失飞机约二百七十架。被击沉水面作战舰艇十二艘。运输轮船的损失数量更是达到了三十一艘之多。除此以外,还有十一艘军舰以及两艘轮船受损,死伤人员六百名,损失是极其严重的。

1944年2月17日至18日 ,美军舰载机部队对特鲁克实施了大规模的空袭行动,后人推测正是这次声势浩大的空袭,促成了当时的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古贺峰一做出将司令部转移至菲律宾的决定。

很明显,这是联合舰队司令部在作战指挥方面的失败。特别是运输船的极度消耗,对于遂行今后的作战任务而言,显然是踩下了一脚重重的刹车。美军对于特鲁克的空袭,极大的改变了战争的局势。不仅如此,就连国内的政界也因此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并最终发展成为了日本军政史上从未有过的重大变革。

不等特鲁克空袭的硝烟散去,翌十九日,东条(英机)首相便将负责船舶事物的运输通信大臣八田嘉明罢免,代之以五岛庆太出任运输通信大臣一职。并且还进一步做出了对于今后的战争指导具有极为深远影响的重大决策,对统帅部的人事进行了更迭。陆军的杉山元参谋总长和海军的永野修身军令部总长均被替换,陆军参谋总长一职由东条首相兼陆军大臣本人兼任,而军令部总长一职则由岛田繁太郎海军大臣兼任,高层进行如此剧烈的人事变动在过去是未曾有过的。由国家的行政负责人直接干预作战指挥,这就相当于侵犯了所谓的统帅权的独立,问题的性质就严重了。

被东条英机一举拉下马来的杉山元(左)和永野修身(右)

可是,在东条首相看来,尽管战况日趋残酷激烈,然而战争的走势却始终无法向着当初所设想的方向发展,甚至连位于绝对国防圈之内的特鲁克也开始无谓的遭到敌军的任意蹂躏,在这样的状况之下,对于当前的统帅部,显然已经无法继续信赖下去了。基于这样一种不满的情绪,才做出了这样罕见的人事变更决定。

本来,掌握着陆军征用船舶的是参谋总长。而海军方面负责类似事物的是海军大臣。但是,可以决定日本整体船舶使用战略的人,是军令部总长。无论是参谋总长也好,还是军令部总长也好,都主张统帅权的独立,不允许内阁横加干涉。于是,东条首相才决定进行人事更迭,移开眼前的绊脚石,力求军政与军令统一、做到国家行政资源与作战指挥系统密切配合、顺利实现让飞机和船舶大幅度提升产量的目标。

这样看来,美军对于特鲁克的大空袭,简直就如同是一条,促使日本不得不对其战争决策的方向进行改变的导火索。以上便是有关特鲁克大空袭的背景与内幕。那么,言归正传,正巧赶上了特鲁克大空袭的“时雨”,当时又是怎样一种情形呢?

西野繁:时间是十七日拂晓。当时正在夏岛附近处于停泊的状态,不过空袭警报一响,我舰是第一个起锚冲出去的。因为,“时雨”作为驱逐舰是比较灵活的嘛。不过,航行速度却怎么也提不上来。这时候,有三十五、六架敌机便已经攻过来了。全部都是俯冲轰炸机。于是,这些敌机便全部都朝着“时雨”开始俯冲。而军舰正航行在通往外海的水道之中,也没法做战术动作来进行规避。只能一边一个劲儿的祈祷锅炉的压力尽早提升上来增加航速,一边笔直的朝前跑。这种情况下,舰长什么也做不了,也无法下达任何的命令。只能站在舰桥里面干着急。如果驶入外海的话,那么就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了。

主炮呢,也开火射击了。在尽可能的范围内进行了射击。可是,却很难命中目标。虽然威力很大。据我所见被击落的敌机基本上都是防空机关炮干掉的。当时舰上载有二十五毫米机关炮二十五门,后来据机关炮的指挥官讲,可以证实的比较可靠的击落数字有十二架之多。

时雨为旧日本海军白露型驱逐舰二号舰 标准排水量1685吨 最大航速34节 装备5门127毫米主炮(两座双联装炮塔、一座单装炮塔)610毫米4联装鱼雷发射管两具。

不过话说回来,投下来的炸弹可也不少。这个怎么说呢,应该说是运气比较好吧。近失弹虽然数量很多,但直接命中的几乎没有。仅有一枚炸弹落到了左舷小艇后方的吊架上头,被引爆“轰隆”一声,把附近的机关炮手炸倒了一大片。爆炸的时候弹片四处乱飞,像下雨一样都飞溅到舰桥里面来了。

由于这次爆炸,第二烟囱被炸了个稀巴烂,歪歪斜斜的挂在那里,不过,倒也没完全倒掉。然后,舷侧的船壳也被近失弹的弹片打的跟麻子的脸一样,全是坑,虽然钢板没有被完全打穿,但也已经是到处坑坑洼洼的了。

白露型为失败的初春型驱逐舰的改良型号,由于性能仍然不足以令旧日本海军满意,因此仅建造十艘计划即告终止。其中二号舰时雨由于运气颇佳与阳炎型驱逐舰八号舰雪风并称“祥瑞”

由于我舰吸引了绝大部分敌机的注意力,因此其他友邻各舰似乎并没有遭受到太多的攻击的样子。可是,大型运输船却全部都被击沉了。可能是因为当时我舰担任的是司令驱逐舰,桅杆上悬挂着司令旗,因此招致了敌机的额外照顾。

不过,当时美国飞机上的伙计们应该说也是相当的勇敢。下降到了连脸都可以看清楚的高度,投下炸弹,然后还继续进行机枪扫射。不久“时雨”终于冲到了外海,而这时候呢,敌机也不来了。后来,为了修理受损的军舰,我又率“时雨”前往了位于帕劳的泊地,可是到了以后又被告知伤势太重当地没法修,而那时候正好有运输船要返回本土,于是,就护送着运输船一道回佐世保了。

解说:成功的对特鲁克实施了奇袭的美军特混舰队合计编有正规舰队航空母舰五艘,轻型航空母舰四艘,搭载舰载机六百六十五架,以及包括六艘战列舰,五艘重巡洋舰,五艘轻巡洋舰,二十八艘驱逐舰,以及十艘潜艇在内的庞大兵力。而损失呢,根据美方公开的资料来看,除被击落二十五架飞机以外,仅有“勇猛”号(CV-11、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于十七日夜遭到日本飞机的反击,被命中了一枚鱼雷后右舷被炸了一个六米见方的大口子,算值得一提。

在雷达引导的炮击下仓皇撤退

解说:在新几内亚西部的北方海域有一个叫做比亚克的岛屿。虽然这里只有非常少量的警备队驻守,但美军仍然于昭和十九年(1944)五月二十七日,经过舰炮猛烈的火力准备之后开始实施强行登陆。而日本方面呢,虽然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有预感,认为美军将会向此地发动进攻,但没想到美军的攻势会来的这么早。因此,岛上基本上没有防御的准备,而联合舰队司令部本身,对于比阿克岛的战略地位也缺乏足够的认识。

1944年5月27日在比阿克岛成功登陆的美军官兵

或许应该说是,美军在此地登陆以后,才让其重新认识到了该岛的重要性比较恰当。特别是在获悉比阿克岛地形平坦,适合建筑机场的地域很多,能够建设成为大型基地群的情报后,迅速在陆海军内部引发了一场剧烈的震动,于是,决定立即开始向比阿克岛进行增援,对敌部队实施航空总攻击。这就是所谓的“浑”号作战。不过,随着不久以后在马里亚纳方面也发现有敌军大部队出现,因此“浑”号作战未及全部展开就不得不半途终止。在此期间,“时雨”也参与了增援比阿克岛的运输作战。

西野繁:当时,三艘驱逐舰(“时雨”、“敷波”、“浦波”)共计搭载了陆军六百名以及作战物资,另外还有“春雨”、“白露”以及“五月雨”三艘驱逐舰负责护航掩护。

六月八日早上三点,舰队从新几内亚西端的索隆港出发,然而航至半途便被敌机发现,“春雨”被当场击沉。即便如此,舰队依然坚持前进,于深夜抵达了位于比阿克的预定登陆场,然而没想到的是,此时在舰队正前方向一万两千米距离上有敌人的舰队。而且当晚的月亮还特别亮,因此完全没有将陆军运送到岛上的机会。在此期间,由于敌舰队已经逐渐形成对我包围的态势,所以不得已,只有选择逃跑(注:当时美方舰队由一艘重巡洋舰、两艘轻巡洋舰、十四艘驱逐舰组成)。

编队训练中的春雨(前)和时雨(后)

于是,就这样继续搭载着陆军的士兵,连忙掉转船头,开始转向。不过,这样一来,队形可就变成“时雨”殿后了。而敌舰一边在后方紧追不舍,一边开始在舰载雷达的引导下猛烈的向我方开火射击。美舰射出的炮弹就像暴雨一样不断朝着位于舰队最末尾处航行的“时雨”倾泻。只见在舰的前、后、左、右各个方向上都被激起了林立的水柱,一时间海面上一片烟雾缭绕,到处水沫飞溅。

距离最接近的时候,敌舰就在后方五千米处。而我方由于是向后方射击,因此只有位于舰尾的三号炮塔可以使用。而连续高强度的射击把舰尾储存的炮弹都给打光了,于是,就需要通过人力的方式把舰首炮塔里的弹药往舰尾运。这时候,舰上的陆军兄弟们,也都拼了命的给我们帮忙搬运炮弹。

为了躲避敌人采用雷达引导的火炮射击,“时雨”开始持续不断的小角度转向,做“之”运动。每隔一到两分钟转十五度左右的角度,具体的方向呢,按照右右右、左左、右、左,这样的方式,尽可能的做到转向没有规律。敌人的雷达在探测到我们的方位以后,需要先将数据用模拟式计算机进行解算,再进行炮击,也就是说从发现目标到开火射击之间存在一个极短时间的“盲点”。因此在敌人开火的时候,我方的位置实际上已经发生改变了。

事后部下对我讲“舰长的回避动作可真漂亮,每次刚一转向,原来航行的路线上就咚—的落下一发炮弹,如果还一直朝前开的话,肯定就被炸到了”。

不过,后来到底还是被打中了一发。命中位置是位于舰首的比较柔软的无装甲部分,那个地方也没有人。从右到左给穿了一个大窟窿。破口位于水线以上一点五米左右,因此十分幸运的也没有发生浸水事故。

白露级虽然在后部拥有3门127毫米主炮,但因为设计问题只有2门可以向正后方向射击

总而言之,后部炮塔的主炮炮管都已经被打到通红了。于是,就拿海上往上浇,一边冷却一边继续开火射击。期间,为了反击还发射了鱼雷。猛地就把舰体斜了过来,这个战术动作也把敌人给吓了一大跳,敌人见状马上开始机动进行规避。于是,双方的距离一下就因此拉开了。

在我们拼命开炮射击的时候,敌军的先导舰,我感觉应该是旗舰吧,那个旗舰的舰桥也挨了一发我方发射炮弹。然后,马上就停止了追击。然而,根据公开的战史记载,在这次战斗中美舰并没有受到损失,这就怪了。因为我确实看到了炮弹命中舰桥并且爆炸了呀—。

解说:此后,“时雨”虽然又参加了“阿”号作战,然而却寸功未立便返航了。

西野繁:从比阿克岛撤回来以后,没过多久,在塞班海域又实施了“阿”号作战。正当我们护卫着油轮,为给本队补给燃料驶向预定的汇合点的时候,不知道是怎么搞得,僚舰“白露”就和清洋丸号油轮撞上了。当时就冒起了非常高的火柱,紧接着便爆炸沉没了。而油轮仅仅是前部船底受了一点点的损伤,并无大碍。

以至于,在那一瞬之间,让我误以为这是敌潜艇发射的鱼雷把船炸沉了。或许是因为驱逐舰这个舰种,通常都要携带着很多的弹药,所以才会发生了这么剧烈的爆炸吧。

结果,在“阿”号作战之中,我舰主要充当战列舰部队的护航掩护任务,没打到什么像样儿的仗就跟着大部队撤回本土去了—。

未完待续

因读者互动功能已经下架,如留言请点击此处


好消息

由本人历时三年收集、编译、整理,与上海译文出版社“让历史感同身受”丛书策划人、著名译者章和言老师、上海飞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合作出品的新书《口述历史:太平洋海空战》在喜马拉雅APP-译文集结号上架了,目前限时免费中,敬请收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平洋战争第七部之马绍尔群岛战役(三十五)
日本联合舰队各舰白话战史
采访:“那珂”轻巡洋舰舰长
客观上来说,雪风号如此“祥瑞”的原因是什么?
1944年11月28日,为躲避美军空袭,...
“反击”号的最后时刻:威廉·坦南特舰长的回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