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武夷岩茶初制技术
摘要
武夷岩茶工艺独特,技术性强,不仅与鲜叶原料有关,而且还与初制工艺的每一道工序密切相关,根据每道工序的工艺要求,控制好制茶环境的温度、湿度、气流,以适宜茶叶的理化变化,提高武夷岩茶品质。
关键词:武夷岩茶;鲜叶;做青;杀青;揉捻;烘焙,品质
作者简介
刘宝顺,男,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茶叶加工及技术推广工作。
武夷岩茶是乌龙茶的始祖,武夷山是乌龙茶的发源地。
武夷岩茶的采制工艺,是武夷山人民经过千锤百炼而创造发明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早在1717年,陆廷灿《续茶经》中引录王草堂之《茶说》。文曰:“武夷茶自谷雨采自立夏,谓之头春。茶采后以竹筐匀铺,架于风日中,名曰“晒青”,俟其青色渐收,然后再加炒焙。阳羡岕片,只蒸不炒,火焙以成;松罗、龙井,皆炒而不焙,故其色纯。独武夷炒焙兼施。烹出之时,半青半红,青者乃炒色,红者乃焙色也。茶采而摊,摊而摝(摇的意思),香气发越即炒,过时不及皆不可。既炒既焙,复拣去老叶枝蒂,使之一色。””对武夷岩茶的制作工艺描绘得淋漓尽致,时至今日,武夷岩茶的制法依然延续着这种传统工艺的特点。
2006年,武夷岩茶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统武夷岩茶制法包含13道工序,现茶厂已初步实现制茶半机械或机械化,制法相应简化为:鲜叶、萎凋、做青、杀青、揉捻、烘焙工序。
一、鲜叶原料
武夷岩茶品质的形成,取决于鲜叶原料的质量和工艺技术的正常发挥。其中鲜叶原料是形成武夷岩茶品质的内在物质基础;而工艺技术则是实现鲜叶向武夷岩茶品质特征转化的外在条件。因此,原料的优劣是形成武夷岩茶品质的基础和根本。
1、采摘时期
采摘开始之日,俗称为“开山”。到开山前一周,每日须至茶园巡视观察新梢生长开面程度,如果有80%的新梢驻芽形成开面,顶叶开展并有一定的厚实度,就可决定开采日期。采摘时间,露水干后采为好,以午后2点左右最佳,回厂的鲜叶能赶到有日光萎凋为佳。
2、采摘标准
鲜叶原料为适应武夷岩茶萎凋、做青工艺的要求,新梢达到驻芽形成开面的成熟度,以采驻芽三、四叶为最好,采五、六叶则过长过粗,而影响萎凋、做青的均匀度,造成成本高等不利因素。
3、鲜叶处理
分堆放运,不得混乱。鲜叶要按山场不同,品种不同,批次不同分堆放运,采用青篮装运茶青,可透气散热,途中挑运不要超过2h,以免茶青发热劣变。
防止挤压、日晒。采下的茶青要轻轻倾入青篮、不要压挤,以免损伤梗叶。茶青装好放于荫凉处,挑运时在青篮顶上用杂草或树枝叶等披盖,以免阳光直射。
二、萎凋
萎凋方式有日光萎凋和加温萎凋,以日光萎凋品质最佳。其作用是鲜叶在短时间内散发水分,叶细胞膜透性及酶活性渐趋增强,特别是水解酶活性较显著,促进叶内大分子不可溶性物降解转化,形成小分子、溶解度大的物质。在萎凋前期青叶显有水气味和强烈的青臭气,随着萎凋的进展,由于内含物产生化学变化,形成带有清香气味。叶色由鲜绿逐渐转变为暗绿色,且失去原有光泽。萎凋为后序工序打好基础。
1、日光萎凋
在阳光下进行萎凋,晒青场所要宽畅,人工要配足,晒青才能顺利进行,用水筛或晒青布将鲜叶均匀地摊开,摊青厚度0.5~1㎏/㎡左右。晒青历时,应看鲜叶老嫩、品种、采摘时间、气候等因素,看天晒青,看青晒青,一般约为15-30min,中间翻青1-2次。在阳光大的时候,用手背触感地面有烫手之觉,不宜晒青。晒至第一、二叶表面由富有光泽的鲜绿色渐转为暗绿色,且失去光泽特征,青臭味不显,清香呈现,叶质变软,手持茶梢基部第二叶会自然下垂为适度,减重率为10%-15%。即可移入室内晾青。
2、加温萎凋
现在生产上普遍使用乌龙茶综合做青机,晚青或雨水青直接在综合做青机中,通过吹热风进行萎凋。进风口的温度控制在38℃以内,倒青时用手背触做青机的桶盖,感觉不烫手。萎凋历时晚青1-1.5h,雨水青1.5-2h。适度参照日光萎凋程度。
三、做青
做青目的是经过摇青破坏叶缘细胞组织,通过吹风促进青叶走水、散发,在停置过程中内含物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变化,形成武夷岩茶独有的色、香、味品质。
1、摇青
在机械力的作用下,使茶青发生旋转、摩擦,叶缘组织发生损伤,促进内含物的酶促转化。摇青时间先短后长,转数由少到多,青臭味先轻后重,循序渐进,逐渐形成“绿叶红镶边”的特征。
2、吹风
通过鼓风,改善青叶的通透性,促进热气和水分的散发。吹风时间先多后少,每次要吹至叶面先泽失去(以第二叶为准),吹风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50min,以免叶片失水过度,梗脉中的水来不及补充,造成青叶干瘪死青,失去活力无法走水。
3、停置
停置时间先短后长,停至青叶中间有微热,青臭气味消退,香气显露,即可进行下一轮的摇青开始。停置持续时间一般不宜超过1h,以免发生发酵过度的现象。
做青技术参数表1
做青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第七次
第八次
摇青时间(min)
1.0
2.0
3.0~3.5
5.0~6.0
10.0~15.0
18.0~20.0
20.0~30.0
30.0~35.0
吹风时间(min)
50.0
45.0
30.0
15.0
10.0
8.0
5.0
3.0
停置时间(min)
30.0
35.0
40.0
45.0
50.0
55.0
60.0
60.0
4、做青适度
武夷岩茶做青宜做熟,以第二叶为准,绿叶红镶边,达三红七绿,闻之花果香明显,茶梗收缩皱起,叶片柔软,有沙沙响声。
做青过程气相与叶相变化表2
做青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第七次
第八次
香气
青气较重,稍带清气
青气减轻,清香较浓
青气消退,清香浓
清香退淡,带清花香
清香消退,清花香渐浓
花香渐浓,带花果香
花果香渐浓,带果香
果香浓,微带花香
叶色
叶面绿色
叶面绿色退淡
绿色退淡,锯齿起红,叶缘泛黄
叶面暗绿黄,叶缘起金黄色
叶面绿黄,叶缘淡红点扩大、转深
叶面绿黄,叶缘朱砂红鲜明
叶面绿黄,叶缘朱砂红明显
叶面绿黄,叶缘朱砂红红艳
四、杀青
杀青目的是使做青叶迅速受热升温,以钝化酶的活性,并适量散发水分,同时低沸点青臭气进一步挥发,巩固、发展和完善做青形成的品质。
1、杀青原则:杀熟、杀透、杀匀
2、杀青方法
用110型滚筒杀青机,筒体温度要求在220-280℃之间的,手伸进筒口时有很热感觉,又能忍受。根据做青叶的含水量,灵活调节温度,含水量多,温度高;含水量少,温度适当低些。投叶量一般在30-40kg。具体投叶量要看揉捻机的匹配而定,以有利于揉捻的进行。杀青历时大约8-12min。做青叶含水量多,杀青时间长些,杀青叶高度受热后在筒口产生大量水蒸气,即可开启排气扇,将水蒸气排出筒外;如果做青叶含水量少,受热后水蒸气量不大,则少开或不开排气扇,要让杀青叶保留一定的含水量,以利于揉捻成条紧结。
3、杀青适度
杀青达到适度时,手握杀青叶柔软成团,并有粘手感,折梗不断;叶色转暗,嗅之有熟香气味,无青臭气。
五、揉捻
揉捻目的是将杀青叶搓揉成条索,充分揉挤出茶汁,凝于叶表,使茶条紧结重实,成茶耐冲泡。
1、揉捻原则:趁热、重压、短时。
2、揉捻方法:一般一台110型杀青机配一台55型或两台45型揉捻机。揉捻时间8-12min,加压原则是“轻、重、轻”。较嫩杀青叶加压稍轻,揉时短些;较老杀青叶加压适当重,揉时长。杀青叶紧卷成条而紧即可。
六、烘焙
烘焙的目的是散发茶叶水分,达到干燥要求;进一步挥发青气,紧缩茶条;破坏残余酶的活性,巩固品质;促进热化学作用,发展和完善武夷岩茶的色、香、味的品质特征。
1、初焙
初焙技术要点“高温、快速、短时”。初焙方式一般使用自动烘干机,温度控制在120-130℃之间,摊叶厚2-3cm,历时约15min,焙至七八成干,手触初焙叶有刺手感,不粘手为适度。
2、晾索
初焙叶摊在水筛上,摊叶厚度8-12cm,再置于青架上进行摊晾,这一做法俗称晾索。因梗与叶的含水量不同,在这种条件下,使梗叶之间水分重新分布,达到平衡,有利于后序的复焙,同时存在梗中的可溶性有效物质随水分的流动向叶转移,因初焙叶中含少量水分,也有利于其内含物发生持续缓慢的转化,对岩茶的后期熟化作用,也有积极的意义。
3、复焙
温度在110-120℃,摊叶厚度3-4cm,焙至足干,梗折即断为适度。
总之,武夷岩茶初制技术应根据鲜叶的采摘、老嫩度、产地、品种、季节和气候等,结合加工场所、制茶设施、人工配备、质量监管等情况,来灵活控制加工过程的每一道工序,既要掌握各工序的要点,又要环环相扣,各项能同时兼备,方能发挥其独特品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武夷茶人详解岩茶制作工艺
大红袍的制作与鉴评
蛤蟆背
这么好的春光,要不喝点……
武夷岩茶的初制加工工序
红袍村|五大核心——匀熟手制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