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非遗传承人细说西湖龙井茶:传承、产业、保护

  【解说】抓、抖、搭、甩、推...几个动作不断重复,樊生华正在熟练地炒着茶,这一做就是大半辈子,他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湖龙井采摘和制作技艺代表性的传承人。樊生华14岁学习炒茶,20岁“出道”,如今和龙井茶打交道已有40余年。这几天龙井春茶上市,是他一年中最忙的时段。

  【同期】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湖龙井采摘和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樊生华

  从一整年来说,这个40多天里面是最紧张的,因为他赶时间的嘛。 早晨5点之前必须要起床的。因为技术参差不齐的,除了自己要炒好茶,还要看东看看西看看,看看他们怎么炒的茶。是不是根据我的要求来做。

  【解说】西湖龙井茶素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于世。其独特品质除源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良品种外,还可归功于精湛的制作技艺。樊生华表示,手工炒茶,采摘是前提,杀青是基础,辉锅是关键。西湖龙井茶炒制有“十大手法”,即抓、抖、搭、甩、推、扣、拓、捺、压、磨。几年下来手指关节粗大,手掌挤满了老茧。

  【同期】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湖龙井采摘和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樊生华

  茶山的土壤,山的朝向(要讲究),采摘过程,采摘标准(要讲究)。回来摊放、回潮、分散、储存,我们整个都要做到的,这是一句话讲不过来的,关键是在炒。第一个从茶的色,就是茶汤的浓郁度相差一大半。手工制作的,如果讲茶色比“机器茶”来说,要相差三分之二以上的。还有香气,口感都不一样,现在市面上(的茶大部分)都是豆香的,我家里(做的茶)卖出去都是花香的,就是叫你(饮后)说不出的愉悦感,这杯茶要(到)这样子的程度。

  【解说】樊生华直言,手工炒茶是个辛苦活,三两年是学不成的。随着机器炒茶的普及西湖龙井采摘和制作技艺曾后继乏人。近年来,不少年轻人对手工炒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前来拜师学艺的人逐渐增多,他的愿望是毫无保留的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

  【同期】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湖龙井采摘和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樊生华

  学(茶)很难找到小孩子(徒弟),他说我苦过来的,我(不能)叫我子女还去在做这个事情。(希望)多一点的小伙子,不管男女(当然),用真心来学炒茶,我也把这个真功夫交给他,我一点不保留的。

  【解说】随着西湖龙井名声在外,近年来,以次充好、茶价乱象等影响着市场,也影响着西湖龙井的品牌。对此樊生华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同期】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湖龙井采摘和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樊生华

  评价体系要下沉,就(像)我们龙井茶产区,他只有茶叶研究院一个评价体系。我也提出了一个建议,就在我们茶区设个点嘛,茶忙季节,你在这里评价,我们每个老百姓,包括我们买茶的人,你可以进入你这个窗口,一看这半是全手工的,那一半是机器(做)茶的,跟这些老百姓买茶的那批客人,给他(们)一个明明白白的说法。

  【解说】几小时采访后,工作室中只剩几名徒弟还在努力炒茶,徒弟严磊跟随樊生华学茶已有8年光景,从刚开始手不敢下锅到如今黄豆般的水泡,目前他可以独立完成特级西湖龙井茶的炒制,严磊对广大的年轻人分享自己的一些体会和心得。

  【同期】樊生华徒弟 严磊

  如果说他们(年轻人)有兴趣,其实这是一个好事,因为我们西湖龙井茶就是要靠年轻人来传承,我们还是要多鼓励,如果说你愿意,你有这个决心,肯定是炒得好一把茶叶的。其实西湖龙井茶文化的核心,我觉得就是手工制作的技艺,一个是采摘,一个是制作,把整个制作的流程都学会掌握,这个我觉得是最核心的。

  沈亦山 臧辰庚 杭州报道

责任编辑:李骏

版权声明:中新视频版权属中新社所有,未经书面许可的使用行为,本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石、周国平、樊生华齐聚八马春茶发布会,开启西湖龙井历练之局
非遗科普:关于非遗,知多少?
成功!西湖龙井、径山茶宴入选“人类非遗”!
西湖龙井茶飘香 桐坞村中炒茶人
8大名茶掌门人,联手打造小罐茶
【西散原创】苏洪生作品 | 西湖龙井茶影响了我一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