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连
​黄连,
为毛莨科植物黄连.、
三角叶黄连
或云连
的干燥根茎。
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功效。
主治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湿热泻痢,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痈肿疖疮,目赤牙痛,消渴,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来源:
毛莨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
性味归经:
苦,寒;归心、脾、胃、胆、大肠经
药学信息
功能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主治
1、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本品大苦大寒,清热燥湿力大于黄芩,尤长于清中焦湿热。治湿热阻滞中焦,气机不畅所致脘腹痞满、恶心呕吐,胃热呕吐,肝火犯胃所致胁肋胀痛、呕吐吞酸脾胃虚寒,呕吐酸水。 
2、湿热泻痢:本品善去脾胃大肠湿热,可治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湿热泻痢兼表证发热,湿热下痢脓血日久。 
3、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本品泻火解毒之中,尤善清泻心经实火,可用治心火亢盛所致神昏、烦躁之证。可治三焦热盛,高热烦躁,高热神昏,热盛伤阴,心烦不寐,心火亢旺,心肾不交之怔忡不寐,邪火内炽,迫血妄行之吐衄。 
4、痈肿疖疮,目赤牙痛:本品既能清热燥湿,又能泻火解毒,尤善疗疔毒。用治痈肿疔毒,目赤肿痛,赤脉胬肉,胃火上攻,牙痛难忍。 
5、消渴:本品善清胃火而可用治胃火炽盛,消谷善饥之消渴证,肾阴不足,心胃火旺之消渴。 
6、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本品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取之制为软膏外敷,可治皮肤湿疹、湿疮。取之浸汁涂患处,可治耳道流脓;煎汁滴眼,可治眼目红肿。 
入药部位
根茎。
采收加工
除去须根及泥沙,干燥。生用或清炒、姜汁炙、酒炙、吴茱萸水炙用。
相关配伍
1、治湿热阻滞中焦,气机不畅所致脘腹痞满、恶心呕吐,常配苏叶用,如苏叶黄连汤(方出《温热经纬》,名见《中医妇科学》),或配黄芩、干姜、半夏用,如半夏泻心汤(《伤寒论》);治胃热呕吐,配石膏用,如石连散(《仙拈集》);治肝火犯胃所致胁肋胀痛、呕吐吞酸,配吴茱萸,如左金丸(《丹溪心法》);治脾胃虚寒,呕吐酸水,配人参、白术、干姜等药用,如连理汤(《症因脉治》)。
2、治泻痢要药,单用有效。治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配木香,如香连丸;治湿热泻痢兼表证发热,配葛根、黄芩等药用,如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沦》);治湿热下痢脓血日久,配乌梅,如黄连丸(《外台秘要》)。
3、治三焦热盛,高热烦躁,配黄芩、黄柏、栀子,如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治高热神昏,配石膏、知母、玄参、牡丹皮等药用,如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治热盛伤阴,心烦不寐,配黄芩、白芍、阿胶等药用,如黄连阿胶汤(《伤寒论》);治心火亢旺,心肾不交之怔忡不寐,配肉桂,如交泰丸(《韩氏医通》);治邪火内炽,迫血妄行之吐衄,配大黄、黄芩,如泻心汤(《金匾要略》)。
4、治痈肿疔毒,配黄芩、黄柏、栀子同用,如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治目赤肿痛,赤脉胬肉,配淡竹叶,如黄连汤(《普济方》);治胃火上攻,牙痛难忍,配生地黄、升麻、牡丹皮等药用,如清胃散(《兰室秘藏》)。
5、治胃火炽盛,消谷善饥之消渴证,常配麦冬用,如消渴丸(《普济方》),或配黄柏,以增强泻火之力,如黄柏丸(《圣济总录》);治肾阴不足,心胃火旺之消渴,配生地黄,如黄连丸(《外台秘要》)。
注意事项
本品大寒,过量久服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用。苦燥易伤阴津,阴虚津伤者慎用。
植物学信息
种属
毛莨科植物黄连。
生长区域
黄连:分布于四川、贵州、湖南、湖北、陕西南部。
采收时间
秋季
相关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肠癖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 
2、《珍珠囊》:“其用有六:泻心火,一也;去中焦湿热,二也;诸疮必用,三也;去风湿,四也;治赤眼暴发,五也;止中部见血,六也。” 
3、《本草正义》:“黄连大苦大寒,苦燥湿,寒胜热,能泄降一切有余之湿火,而心脾、肝、肾之热,胆、胃、大小肠之火,无不治之。上以清风火之目病,中以平肝胃之呕吐,下以通腹痛之滞下,皆燥湿清热之效也。又苦先入心,清涤血热,故血家诸病,如吐衄溲血,便血淋浊,痔漏崩带等证,及痈疡斑疹丹毒,并皆仰给于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林下种黄连 药苦日子甜
黄连黄连胆胃大肠心,性味苦寒易伤津,清热...
药材详解⊙清热药——黄连
每天学习一味中草药清热药 3清热燥湿类之二-------黄连
黄芩、黄连、黄柏、栀子
黄连被仝小林教授称为“消渴圣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