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末清初大明文武遗民作为对比研究 二崔虎刚/胡刚

                                    明末清初大明文武遗民作为对比研究 二

当年,为国家、为大明朝、为百姓,为自家,为反清复明而战死的英雄好汉,有志之士,有骨气的百姓们不计其数。除了那些大量自杀殉国的, 如陈子龙,文乘,陈洪绶的恩师刘宗周,文震亨在明亡后先投水未死,后绝食而亡等外,活下来的,既有胆小怕死,卖身求荣,贪生怕死之辈,也有许多幸存者。其中大量文武遗民,各有其坎坷命运,为了完成他们的使命而忍辱负重地活着。这些遗民的具体表现,简单归类可有如下几种情况。

出家的有:

陈洪绶(1598年-1652年),字章侯,号老莲、浙江省绍兴诸暨人,中国最早有名望的插图画家陈老莲大画家、书法家诗人。明代灭亡后,陈老莲为防止剃头改服,一度落发为僧,改号为“悔迟”,悔已迟、悔僧、迟和尚,雲门僧、遲雲、弗迟、悔迟,觉得“酣生五十年,今日始见哭”。曾自云:“岂能为僧,借僧活命而已。”,一年后还俗。

八大山人(1626年 - 1705年)南昌宁献王朱权七世孙,宁惠王朱磐烒六世孙,石城王朱奠堵支系姓朱,名统,训名耷,法名传綮,字刃庵,,明末清初江西南昌人,祖籍安徽凤阳,明朝宗室,宁王朱权九世孙,著名书画家,清初画坛“四僧”之一明灭亡后,国毁家亡,心情悲愤,剃发为僧;后改为当道士,号雪个,个山,个山驴,驴屋,人屋,道朗等。通常称他为朱耷,晚年取号称「八大山人」并一直用到去世。其于画作上署名时,常把“八大”和“山人”竖着连写。前二字又似“哭”字,又似“笑”字,而后二字则类似“之”字,哭之笑之即哭笑不得之意。

归庄(1613年 - 1673年),字尔礼,又字玄恭,号恒轩明末清初文学家,江苏昆山人,唐宋派大师归有光曾孙着有“恒轩诗集”。“悬弓集”,“恒轩文集”等等。清兵入关后更名祚明,号归藏,归来乎,归妹,曾参加昆山抗清活动,兵败后一度改僧装逃亡,隐居家乡著述。与同乡顾炎武齐名,并称归奇顾怪。

熊开元(1599年 - 1676年),字玄年,号鱼山,湖广嘉鱼(今湖北)人,明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天启五年(1625年)登乙丑科进士隆..武二年(1646年)八月,汀州被清军所破,熊开元弃家为僧,在苏州灵岩寺隐居而终“。

章正宸( - 1646年),字羽侯,号格庵,晚号禹东饿夫浙江会稽人,明末政治人物..

早年师从刘宗周,崇祯四年(1631年)进士。任礼科给事中,因上疏弹劾王应熊,帝大怒,被逮下诏狱拷讯,给事中吴麟征,傅朝佑救之无效崇祯九年。(1636年)召为户科给事中。相继弹劾首辅周延儒,兵部尚书陈新甲,谪戍均州。

福王时,官至大理丞,见国事日非,弃官归里;鲁王时,守赭山(在浙江萧山县)招募赭山乡民组建赭山营绍兴失陷,出家为僧。

叶绍袁(1589年 - 1648年),字仲韶,号天寥道人,南直隶吴江县(今江苏吴江市)人明朝文学家..累代望族。少有才学,天启五年(1625年)进士,任南京武学教授,再迁国子监助教。官至工部主事,因魏忠贤辈擅权,以母老告归。有才名,工于诗文,其妻沉宜修是副都御史沉琉之女,育有五子八女。明亡后,携三个儿子出家为僧,法名木拂。著有“甲行日注”“湖隐外史”,“自撰年谱”,“年谱别记”诗集“秦斋怨”等。

阎尔梅(1603年 - 1679年),字用卿,号古古,又号白耷山人,江南沛县人,诗人。

崇祯三年庚午(1630),中举人。曾参加抗清活动,被史可法聘为幕僚,两人常讨论复国大计,阎尔梅曾劝史可法联合张七领导的榆园军,一起恢复中原;顺治八年(1651年)李化鲸的榆园军抗清失败,阎尔梅及弟阎尔羹在沛县被逮捕,入济南监狱由山东总督沈文奎提审,他 “瞪目直上视,不拜” 且吟 “忠孝平常事,捐躯亦等闲” 。顺治十二年(1655)夏,手刃爱妾,毁先人坟墓,携子逃亡,托幼子于虞城张十六 “走山东,联络四方魁杰,谋再举”。后出家为僧,自诩 “蹈东和尚” 。顺治十六年,春天离开沛县,由河南经河北,至芮城,猗氏,拜会王似鹤。历游楚,蜀,秦,晋及关外,不久潜回家乡著述。康熙元年携子寓居虞城县乔集。康熙四年(1665),为仇家所告发,再躲至刑部尚书龚鼎孽的家中,最后由龚鼎孽出面调停,祸事始平。康熙十二年(1673),回沛县,闭门不问世事。康熙十八年(1679)冬卒。着有 “白耷奇山人集” 等。阎尔梅墓在今沛县刘河崖村。

化林性偀(1596年 - 1667年)法名性偀,道号化林,福建省福州府福清县三山人,江户时代从清国初期东渡日本的黄檗宗僧人。早年学习儒学与医学,明朝灭亡后隠逸在支堤山。顺治9年(1652年)参禅于雪峰山崇圣寺的即非如一,并出家。万治3年(1660年)随着即非如一东渡日本,他也到了长崎。寛文3年(1663年)即非禅师前往宇治的万福寺,与成为崇福寺的监寺。寛文5年(1665年)接受即非禅师的招揽到了福聚寺。晩年成为崇福寺第4代住持,寛文7年(1667年)圆寂,享年七十有四。

傅山(1607年 - 1684年)本名鼎臣,字青竹,后改名山,更字青主,以字行,号公它,公之它,朱衣道人,石道人,啬庐,侨黄,侨松等等。山西阳曲人(今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向阳镇西村)。先世居山西大同,后徙于山西忻州。明末清初著名学者,以明遗民自居,于经学,理学,医学,佛学,诗,书画,金石,武术,考据皆有涉猎。

明亡后傅青主在 “甲申守岁” 中写出 “三十八岁尽可死,栖栖不死复何年” 的诗句。拜寿阳县五峰山的还阳子 静中为师,出家为道士,道号 “真山” 以避剃发令,搬家到太原阳曲县东黄水镇,因为他认为清朝是外国,于是自称侨黄,侨松。由于他经常穿着红色外衣,所以人称 “朱衣道人” 。

康熙年间清圣祖下诏举行博学鸿儒科举考试,傅青主不就,还消遣说「博学鸿儒不如清歌妙舞」,被强拉到北京。他故意服食过量大黄造成腹泻以逃避。后来康熙帝授予他中书舍人的官职,傅青主推脱不受。

傅青主终生拒绝与清朝合作,终老林泉。

傅青主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颙,颜元一起被梁启超称为 “清初六大师”。

方以智:方以智与冒襄,侯方域,陈贞慧,合称明季四公子。崇祯十三年(1640年)进士,授翰林院检讨,李自成入北京后,方以智逃至南方。入南明永历朝,除经筵讲官,因伪书案被免职。唯自行参加抗清活动,兵败后出家为僧,改名换姓,人称 “药地和尚”。因 “粤案” 被清廷押解北上,赴南昌省狱,又押往广东对案,十月初七日行至江西万安惶恐滩头,想起宋朝末年文天祥事迹,自沉于江殉国。据说,以智浮沉江湖抗清时,在社会底层,推动了秘密结社天地会的发展。方以智作品大多伤时感事之作,如:“同伴都分手,麻鞋独入林。一年三变姓,十字九椎心。听惯干戈信,愁因风雨深。死生容易事,...所痛为知音。”。

曾灿(1622年至1688年),原名传灿,字青藜,止山,自号六松老人。明末清初宁都人。崇祯末年兵部给事中曾应遴第二子。曾灿出身官宦之家,曾任兵部职方主事。明亡后,曾灿削发为僧,长年客游浙江,两广,侨居吴下二十余年,后匿翠微山,与魏禧及魏际瑞,魏礼,彭士望等合称“易堂九子”。晚年游京师而卒。

邓大临,一作大林,字西起,号丹丘。常熟人。黄毓祺之门人。江阴失守后,“遍走江湖,欲得奇才剑客而友之,卒无所遇”,黄毓祺被清廷所杀,大临号泣,赎之归葬。后来成为道士,云游四海。

顾梦游(1599年-1660年),字与治。明末清初文人,江宁(今南京)人。

幼有神童之称,八岁作《荷花诗》千言。崇祯十五年贡生。工古文辞,善行书、草书。与黄道周、龚鼎孳、冒襄、张风、周亮工等有相往来。崇祯三年(1630年)有《书谢灵运等诗卷》。友人宋珏客死吴门,家贫无子,梦游请钱谦益为写墓表。入清后,以遗民终老,与僧人函可交往,晚年“以书易粟,求者成市”。顺治十七年九月二日卒。今存《顾与治诗集》八卷。

屈大君有:“今日东林社,遗民半入禅。”。

隐居的有:

彭孙贻(1615年 - 1673年),字仲谋,一字羿仁,号茗斋明末清初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崇祯十五年(1642年)乡试2受到陈子龙,吴国华,范淑泰赏识,定为第一子龙曰“。恨彭生不得出吾门吾虽不及欧阳,此子实不愧子瞻也..“次年以明经首拔于两浙。明亡后不仕,闭门著述,终身布衣。撰有“茗斋诗文集”, “流寇志”, “茗斋诗余”, “茗斋杂论”, “彭氏旧闻录”, “客舍偶闻”, “方士外纪”,“国恩家乘录“”明史纪事本末补编“五卷,”虔台逸史“”甲申以后亡臣表”“靖海志”“海盐县志”十卷等。

文秉(1609年 - 1669年),字荪符,自号竹坞遗民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祖籍湖南衡阳..长洲诸生,江南四大才子之一文征明玄孙,相国文震孟仲子。明亡后,文秉自号为”竹坞遗民“隐居竹坞,入清不仕,又搜讨思陵遗事,撰成“烈皇小识”,“先拨志始”,“甲乙事案”,“定陵注略”,“前星野语”等书。

沉寿民(1607年 - 1675年),字眉生,号耕严,直隶宣城(今安徽)人。

移寓南京。明末诸生,曾与吴应箕,沉士柱等曾肇举南社[1] [2]后加入复社,崇祯九年(1636年)贤良方正,与沉士柱合称“江上二沉”。明亡后隐居不仕,不入城市近四十年,与徐枋,巢鸣盛称“海内三遗民”。

巢鸣盛(1611年 - 1680年),字端明,号崆峒,止园浙江嘉兴人..

博通群书,崇祯九年(1636年)举人。明亡后隐居,不入城市凡三十七年,与妻钱氏以耕织自活,编写“老圃良言”与吴中徐枋,宣城沉寿民合称海内三大遗民。

徐枋(1622年 - 1694年),字昭法,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末清初画家。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壬午举人。清顺治二年(1645年)父徐汧殉节,遵父命不仕满清,隐居于天平山麓“涧上草堂”自称孤哀子。书擅行草,长于山水画,取法董源,巨然,荆浩,关同,亦宗倪瓒,黄公望,与杨无咎,朱用纯并称“吴中三高士”。终身不入城市,卖画自食,例不书款。自号秦馀山人。与宣城沉寿民,嘉兴巢鸣盛称“海内三遗民”。

薛宗周( - 1649年),字文伯,汾阳人。早年就读于三立书院,师从袁继咸,与傅山是同学,袁继咸被诬陷入狱,薛宗周联合一百多位生员“伏阙讼冤”袁继咸得以出狱。明亡后,隐居汾州,与王如金暗中抗清,顺治六年(1649年)大同总兵姜瓖反清投明,太原西山一带组成“交山军”响应,王如金与薛宗周二人亦参与此役,于晋祠堡战役中战殁,傅山写道“余今乃愧二子!余今乃愧二子!”。

罗万杰(1613年 - 1680年)字贞卿,号庸庵,晚号龙山樵夫,广东潮州府揭阳县蓝田都(今属丰顺县汤南镇隆烟永丰村)人,明朝末年政治人物。罗万杰少负才名。崇祯三年(1630年)乡试中举。崇祯七年(1634年)登甲戌科进士,任行人司行人,升吏部清吏司主事,员外郎,郎中,因父丧归乡。弘光朝,任右副都御史。之奇建议罗万杰与郝尚久合兵攻取福建,但罗万杰起兵时,郝尚久已经降清。罗万杰遂隐居。康熙年间,朝廷请其出山被婉拒。

柳如是(1618年 - 1664年)本名杨爱,后改名柳隐,字如是。因读宋朝辛弃疾 “贺新郎” 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又称「河东君「」蘼芜君」浙江嘉兴人,天生丽质,书画双绝,美艳绝伦,才气过人,容貌为「秦淮八艳」之首。

生于1618年(明朝万历四十六年)被辗转贩卖,真实姓氏也无从得知。1628年,柳如是十岁时为江南名伎徐佛收养。柳如是并不迷醉其中。沉虬 “河东君传” 说她 “知书善诗律,分题步韵,倾刻立就;使事谐对,老宿不如” 柳如是与李待问,宋征舆,陈子龙等都发展过一段恋情,但迫于礼教所阻。

甲申之变,清军兵临南明首府南京城下时,柳如是「奋身欲沉池水中」却给钱谦益拉住。后钱谦益降清,但在柳如是影响下不久又辞官回乡。后来柳如是与钱长期从事秘密反清活动。

1647年(顺治四年)钱谦益因黄毓祺反清案被捕入狱。1648年(顺治五年)柳如是四处奔走,救出了钱谦益。钱对此感慨万千。“恸哭临江无孝子,从行赴难有贤妻”。1664年(康熙三年阴历)五月二十四日钱谦益病故,柳如是不堪钱氏族人钱朝鼎为家产之事与她纠缠不休,六月二十八日(34天后)柳如是自缢身亡,年仅46岁。葬于虞山。

王时敏生于万历二十年八月十三日(1592年9月19日)祖父王锡爵为榜眼及第,在万历朝曾任内阁首辅,富收藏,对宋,元名迹,无不精研。父王衡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又中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工诗文书法。王时敏为王衡独子,祖父,父亲对其钟爱有加,并着力培养。

王时敏自幼聪慧,工诗文,善书法,在绘画方面尤有天赋,清军入关,王时敏归顺,保住性命,继续归隐山林,潜心习画,且着力培养子孙辈之学业。其膝下九子,多在清廷为官,八子王掞(颛庵)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直经筵、典会试。其孙王原祁康熙九年成进士后,深得康熙喜爱,入值南书房,充《佩文斋书画谱》总裁,主持绘制《万寿盛典图》。康熙十九年(1680年)王时敏卒于家中,时年89岁。

王掞:曹继武的康熙甲戌会试的主考官。

林古度(1580年-1666年}),字茂之。福建福清人。生于明万历八年(1580年),寓居江宁。与曹学佺友善。又与钟惺、谭元春交游。明亡后以遗民自居,时人称“东南硕魁”。康熙五年卒,得年八十七岁。

金光辰,字居垣,又字天枢,号双岩,全椒人。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授行人。历官河南按察使、太仆寺丞、左佥都御史。曾巡视北京西城,弹劾不避权贵,凡疏三百余章。崇祯恢复使用宦官监军后,光辰说:“臣往在河南,见皇上撤内臣而喜。”崇祯十五年五月,擢左佥都御史。因力救刘宗周被贬京外。明亡后,家居二十余年而卒。

王夫之“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隐居不仕,“窜身瑶岗,声影不出山林”,直至终老。徐枋栖身乡间“前二十年不入城市,后二十年不出户庭”。终南山等各地异人多是这类高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阳曲傅先生事略(清)全祖望
【诗咏虞山】历代名人咏常熟——清之上
读唐村《李氏家谱》
中国古代武艺珍本丛编 I 《通臂拳谱》不分卷
文氏人物 | 明朝浙江省嘉兴推官文德翼
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与个人名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