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技法课】快准狠!辩论大咖教你用7招搞定议论文


导  语




《奇葩说》火爆,足以说明谁的大脑有思想,谁就可以领风骚。辩论会是一场头脑风暴的对抗赛,看谁在短时间内想到击垮对方观点的证据。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辩论者不但要掌握丰富的知识,更要掌握一些辩论的技巧。这就跟写议论文一样,在掌握充足论据的基础上,运用智慧的思维,找准对方观点的谬误,狠狠击之,从而使自己的观点深入人心。



吐思维之“巧舌”,成作文之雄辩

——辩论技巧在议论文中的迁移运用

河北唐山开滦二中 赵福海



辩论现场·技法指津


一、借力打力


【现场描述】

在关于“知难行易”的辩论中,当对方以“知法容易守法难”的实例论证知易行难时,正方马上转而化之:对啊!那些人正是因为上了刑场死到临头才知道法律的威力。正方抓住这一机会,以借力打力的方式,进一步延伸思维,从法律的尊严这一角度,表达了对“知难”的理解,从而堵住了对方辨友的思路,扭转了被动局势,表现出辩论的艺术。

 

【技法点睛】

由对方一个漏洞说开来,以反驳的方式,运用逆向的思维,表达自己更为深刻的认识。这就是在论证中运用的借力打力。运用这种方法时,需要在反驳的对象中找到明确的着力点,对其进行深入理解,指出其漏洞。这样,不仅有效地反驳了观点,还能够展示出具有个性化的思想。

【作文实例】

适应,本身就是相互的关系。社会是一个集体,其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要适应社会,但在适应社会的同时,也需要尝试着去改变社会,让社会也适应自己。萧伯纳说:“理性的人让自己适应社会,非理性的人总是坚持让社会适应自己,所以所有的进步都得靠这些非理性的人。这里,对非理性的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其实,没有非理性的人,时代的进步确实会受阻;但没有理性的人,社会便不会稳定。试想,没有了稳定的社会,又谈何创新与发展?


评:考生以“适应”为话题写作,从社会与个人的关系表达了自己的认识,进而引出萧伯纳的名言。而在分析这一名言时,则以借力打力的方式,先指出名言的片面性,然后对在理性的人与非理性的人所起的社会的对比中,进一步突出理性的人对社会所起的重要作用。



二、顺水推舟


【现场描述】

在关于“愚公应该移山还是应该搬家”的论辩中,当反方提出愚公搬家解决了困难,保护了资源,节省了人力、财力,因此应该搬家的观点后,正方没有直接反驳反方的观点,而是以顺水推舟的方式,先肯定反方的观点,认为“愚公搬家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但推完舟后,又以“愚公所处的地方连门都难出去,家又怎么搬?”亮明自己的观点,推翻了反方的假设。

 

【技法点睛】

议论文要想写出深刻的认识,需要对以前自己接受的观点进行整理,在认可这些观点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引申思维,为这种观点设定一种思维的障碍,进而表明这种观点有一定的局限性。然后,自然而然地提出一种超越以前认识的观点态度。这种论证方法,就是顺水推舟式演讲的巧妙转换。

【作文实例】

基本上,戛纳最受国人关注的就是红毯一项。果然是一个颜值的时代。俊男靓女通过电影宫前那条红毯达到了电影艺术的殿堂,也是一个身份的加分。几年前冰冰还身着青花瓷、黄袍装、仙鹤装在红毯上艳压群芳。转眼间,去年又被张馨予的东北花棉袄抢了镜。恶搞、戏谑在某种程度上又成了推动他们走红的“催化剂”,让她们的知名度水涨船高。于是,示范效应一旦形成就无法阻挡一波波中国明星涌向戛纳“镀金”。(严絮《在戛纳,只有电影是主角》)


评:对国人关注戛纳走红毯这一现象,引出对颜值的理解,这是对当前时尚的认识。然后,作者由冰不和张馨予引出对走红毯这种恶搞、戏谑推动下的行为进行了反思,指出其本质,表达了对这种做法的批评态度。



三、正本清源


【现场描述】

在关于“跳槽是否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的论辩中,正方举了乒乓球运动员张勇从江苏到陕西,获得了更好地发展空间的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反方没有顺着正方的思维去找漏洞,而是直接指出正方引用例证的失误:张勇如果是通过“跳槽”去的陕西,便是不规范的人才流动方式,有失“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一下子反客为主,切中要害。

 

【技法点睛】

辩论赛场,容不得半点儿疏忽,尤其是原则性失误。写作议论文,也需注意这一点。想运用一些主流观点为论据时,如果感觉这一观点论据并不能充分表现写作中心,只是与之有一定的关系,那么,就不能牵强地以这个论据去证明观点,而应该将其作为反面素材。这样,就可以运用本清源的方式,对其进行反思。这样,就可以使自己的认识从不全面的观点中摆脱出来,增加论证的力度。

【作文实例】

如今的文化圈,特别是大众文化圈,已经不再单纯。电影、电视、文学、音乐、传统艺术,这些领域中再精彩的节目也不可能如十几二十年前的“前辈”一样,而平民狂欢造就的网络红人更被许多人视为“一种喧嚣的泡沫”。这是多元的时代使然,并非人力可以扭转。在这片繁花似锦中,有人看厌了中伤和争吵而倍感失望,也有人因为有数不清的自由选择而如鱼得水。靠这种扭曲的价值观催生出来的“网红经济”到底能走多远?(杜欣娟《靠包装的网红经济究竟能够走多远?》)


评:对当前时代文化圈进行分析时,先从时代各文化领域的特点进行分析,引出对网络红人这一现象的思考,并归纳出多元时代使然的认识。然后以两个“有人”,进一步引申思维,最后以反问语气明确观点,指出“网红经济”不能走远,正本清源,强化认识。



四、釜底抽薪


【现场描述】

在辩论“思想道德应该适应(超越)市场经济”这一话题时,反方提出了一个具有二难选择的问题:雷锋精神到底是无私奉献精神还是等价交换精神?正方辩手很聪明,他们跳出了反方“非此即彼”的框框设定,而是从两个预设选项抽出“等价交换”这一概念,以倒树寻根之势,先对“等价交换”进行分析,再引申到市场经济,最终落脚在思想道德上。这种打破传统思维的方式,彻底地推翻了反方预设选项的正确性,起到了釜底抽薪的效果。


【技法点睛】

辩论中运用釜底抽薪的方式,可以让辩手反客为主,发起不可阻挡的攻势。写作议论文,尤其是写作驳论类的议论文,也可以运用这种方式。面对一些具有矛盾性的话题,不去做正面回答,而是在矛盾的话题中找到一个可以挖掘的对象,通过对这一对象深入思考,表达深刻的认识,从而使原来的矛盾关系没有根基。

【作文实例】

微信到底是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还是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很多人都在争论这个问题。其实,微信这一交流方式的出现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微信来表达,但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其实是心与心之间的距离,与微信的关系并不大。只要我们彼此充满爱,带着这份爱去身边的每个人,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又怎能远呢?但如果心离得远了,一部小小的手机,又怎能便让我们的情感发生改变? 


评:对于头提出的是对微信对人与人的关系的疑问,作者没有正面给出答案,而是分别对微信与距离两个词语进行升华思考,得出微信与距离并没有太大关系这一结论。这样,就气撇开了矛盾性的话题,以釜底抽薪的方式,表达了更具深刻的观点。



五、攻其要害


【现场描述】

在对“温饱是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这一话题进行辩论时,辩手如果强不知以为知,勉强去回答,就很可能被对方抓住漏洞。在这种被动的情况下,不能乱了阵脚,而应该机智地避开对方的问题,敏锐地抓住对方要害,猛攻下去,这样,才能充分展示辩论的技巧,以不可辩驳的气势让对方认输。


【技法点睛】

辩论时如果双方纠缠在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上争论不休,只能让人感到看上去很热闹的感觉。写作议论文时,在围绕观点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如果只是在一些与观点没有紧密联系的环节上反复论述,就会出现论证无力的失误。抓住关键,攻其要害,这才是论证中的最佳方式。

【作文实例】

什么是传统文化?那是中华民族文明与智慧的结晶。怎样传承传统文化?当然要原汁原味。如果将传统文化比作一杯水,那么,我们将其从一个杯子传到另一个杯子时,随便加入其他东西,还能有当初的纯净吗?我们不否认,传统文化有其局限性,需要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可是,完善并不意味着要引入流行。如果生硬地将二者融合在一起,便会给人不伦不类的感觉。传统已经不再是传统,流行也成了蹩脚的流行。因此,在传承传统文化时,应该保持其原汁原味。


评: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作者先以两个问句引出话题。然后以形象的比喻论证,将文化的传承比作水从一个杯子传到另一个杯子,充分表现传统文化的纯洁性。接着抓住传统与流行的关系,抓住关键,深入论述,表达了深刻的思想认识。



六、利用矛盾


【现场描述】

复旦大学队与剑桥大学队在辩论法律是不是道德这一观点时,剑桥队的三辩认为法律不是道德,而二辩却认为法律是基本的道德。显然,这两种认识之间是存在矛盾。于是,复旦队一下子捕捉到两种观点间的裂痕,逼迫对方解释清楚“是”还是“不是”,使对方陷入窘境。这种“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辩论方式,会使对方处于被动之中,理屈词穷,无言以对。


【技法点睛】

抓住对方辩论时的矛盾观点,并将这种矛盾扩大,可以使之自顾不暇,这是辩论的技巧。写作议论文,也可以借用这种方式,在分析某一话题时,可以对一些与话题相关的观点进行挖掘,找出其中存在的矛盾性,并将这种矛盾性扩大,这样,就可以使自己的论述更加充分。运用这种方法时,一定要紧紧抓住矛盾的本质,如果仅把矛盾揭示出来,而缺少深刻的思想支撑,那么,即使找到了矛盾也不能真正推翻这一观点。

【作文实例】

卓茂担任密县县令时,有个刁民来诬告卓茂的一个属下。卓茂告诉这个刁民,这件事说大,就可以判刑,甚至杀头。刁民当时很害怕,可是,卓茂最终却以礼教化的方式,让刁民感动。这一事件,颇为明代大学者李贽推崇,并将其概括为:律设大法,礼顺人情。真的是这样吗?律设大法是做什么的?礼都将人情顺有还要法有何用呢?要知道,情与法是不应该相容的。这件事情本身到底大还是小,应该有一种标尺,如果是诬告,就必须判刁民的刑;如果不是诬告,那个属下就应该获罪。很简单的道理,李贽不应该不懂吧?


评:谈法律与人情的关系,作者先说了一件事,并由此引出李贽的一句评判性观点:律设大法,礼顺人情。显然,这种观点是存在矛盾性的。于是,作者紧紧抓住法律与人情的关系,对这一矛盾扩大分析,得出明确的观点,并以反问的语气,否定了李贽的观点。



七、引蛇出洞


【现场描述】

复旦队和悉尼队辩论“艾滋病是医学问题,不是社会问题”这一话题时,悉尼队死守着“艾滋病是由HIV病毒引起的,只能是医学问题”的见解。这时,复旦队没有强攻硬取,而是采取了迂回的策略,以“引蛇出洞”的战术发问,一句“请问对方,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口号是什么?”让对方四位辩手面面相觑。然后,复旦队告诉他们是“时不我待,行动起来”,同时提醒他们这与医学关系不大。这样,就轻而易举地瓦解了对方坚固的阵线。


【技法点睛】

分析某一话题时,可以先选定一个与这一话题相反的观点或论据,在对其进行分析时,如果从正面入手并不容易否定,便可以换个角度,将观点或论据带入一种特定的语言环境之中,揭示出这一观点或论据的不全面性或者错误性。然后,自然引出自己的观点,表达对话题的认识

【作文实例】

苏子曾在庐山大发感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确实,庐山是不变的,可是,人站在了不同的角度,便会发现不同的风景。然而,他接着又来一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就让人费解了,有点儿像“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这样的论述。旁观就一定清楚吗?当局者真的就会迷惑吗?就像这庐山,走到里面观察,看到的每一种风景,都那么美丽迷人,这难道不是庐山的真面目吗?相反,如果真的走出庐山,虽然能看到整体轮廓,但并不真实啊。所以,要想识得庐山真面目,还得超越自己,走进山中。


微评:作者围绕“何为真实”这一话题写作,选择了苏轼的诗句为论据。而在进行分析时,谈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想推翻这一结论,但没有直接否定,而是将思维迂回到“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这一名言,再由对这一名言的分析,引出自己的观点。



本技法策划刊载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技法四:中考议论文构思的基本套路(《中考作文技法》)
高考考场作文快速成文模式
陈继英新思维作文教程样例(续2)
【写作提升】语文作文写法讲解:议论文主体语段专项讲练
写作课丨作文引入“奇葩说”,你会写“辩论体”的文章吗
学学议论文的写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