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课改呼唤学校做好校本教研

新课改呼唤学校做好校本教研

新课改不仅是教材的变革,还涉及到课程功能、课程结构、教学方式、课程评价以及课程管理等方面的变革,从而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教育的秩序以及整个社会的教育文化都提出了深刻的变革要求。

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学校的校本教研仍存在诸多问题,譬如:我们过于追求课程与教学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所谓的教学改革往往停留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这种浅表层次上;多数教研活动都是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进行,内容上多倾向于传达信息、布置工作等,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及时性交流和探讨比较少,同一学科内的教师之间也因为种种差异而很少探讨教学观念、教学策略等深层问题;讨论“教”的次数多,关注“学”的时间少,忽视对学生和学习的考虑;活动内容“零敲碎打”的多,主题凸出的“系统研究”少;教研活动中的探讨课题多是凭少数感兴趣的老师们提出来的,少了从学校出发的整体思考,少了整体研究带来的效应。

随着新课改深入实施,传统的教研方式已不能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新课改呼唤新的教研方式。新的形势、新的任务,迫切要求我们改进和完善教学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努力将教学研究工作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当前,一种推动课改发展,为课改注入新的活力的教学研究新方式——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正在受到普遍的欢迎和重视。进行教研制度的创新,建立与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当前学校改革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是教研工作重心下移的具体体现,也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提高教育质量的制度保障。学校是课程实施的最基本的单位,教师是课程实施的最重要的队伍,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建立,将对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校本教研主张学校的校长和教师直接面对自身真实的教学问题而展开的思考、探索和改进等活动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研究活动,使曾经不被看重和看好的教学研究恢复它应有的地位,使之合法化、合理化和制度化。这种“学校为本”的基本特征,可以改变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仅仅处于执行和服从的被动地位,为尊重、调动和保护中小学校长和教师教学创新的积极性开辟了道路。中小学教师可以理直气壮地“开展自己的教学研究”,“解决自己的教学问题”,“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改善自己的教学实践”。

当前,我国已经出现了校本教研开展得相当好的学校,给我们树立了相当好的标杆。在这些学校中,校本教研是对多年来教研活动实践经验的自我扬弃、自我超越和自我发展。具体分析归纳:学科教研的主要内容不再仅仅是统一教学进度、研究怎样教教材等,更多的应是研究如何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开发教材,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其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不断发展;课改中的许多深层次问题,通过有计划的、系统的应用性课题研究来解决;课题化的教学研究活动方式,能体现实践与研究的科学性、计划性、实效性,促进实验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在实验过程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对接,理性地回答教学中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问题,从而将实践经验提升为有价值的理论认识。

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并不是外部强加的,只不过是把在新课程实践中自觉生成的这种活动形式加以提升,并进行制度化的规范。可以说,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既是新课程实践的需要,也是新课程顺利开展的制度保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校本教研制度
当代学校的教育管理与创新
基于新课程背景下校本教研的几点认识
校本教研模式初探
电子集体备课的实践与思考
怎样做校本教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