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颈椎病防治250问(四)

颈椎病为何多发生于颈椎下段?

  (1)颈椎下段活动最频繁,且活动较大,损伤机会多,但颈7因为横突较大有较多的肌肉保护,稳定性好,不易损伤,损伤多见于颈5和颈6。

  (2)椎管从上至下逐步变小,如第一颈椎椎管前后径为22.9mm,而第六颈椎则为17.5mm。但颈脊髓则与其相反。下段因颈部膨大而增粗,所以容易出现脊髓压迫。

  (3)椎间孔从上至下逐步变小,但下段臂丛神经根,一般较颈上段颈丛神经粗大,所以容易损伤。

  (4)颈5、颈6横突孔离椎体近,椎体有骨赘形成时,容易在颈5或颈6处压迫椎动脉等组织。

  (5)下颈段脊髓血运较差,容易引起缺血性障碍。

  (6)颈上段脊神经根是平行的离开脊髓,损伤机会少,而颈下段的脊神经根在椎管内向下斜行,损伤的机会较大。

  奎肯(Queckenstedt)试验有何具体的内容?

  (1)目的:因为颈椎病的椎间盘变性,弹性减少,而向四周突出,进入椎管的部分压迫脊髓,或继发的骨刺与突出的椎间盘组成混合物压迫脊髓。对于有脊髓症状的患者,应用这种方法的目的是通过判断蛛网膜下腔有无梗阻及梗阻程度,来了解脊髓是否受压以及受压程度,以作诊断参考。

  ①通畅者多为脊髓变性病变。

  ②部分梗阻者多为颈椎病。

  ③完全梗阻者多为肿瘤引起。

  (2)原理:因为脑脊液自侧脑室、第三和第四脑室的脉络丛及脑室膜的细胞产生,由侧脑室经室间孔入第三脑室,通过导水管入第四脑室,再经正中孔及外侧孔流入蛛网膜下腔(脑和脊髓的蛛网膜下腔连通),由蛛网膜吸收回流至静脉,经颈内静脉返回右心。正常人当压迫颈静脉时,脑脊液因为回流受到障碍,压力立即上升,10秒以后达200~300mm水柱。解除压迫后,压力即迅速下降到原来的水平,所需时间也是10秒。由于脑和脊髓的蛛网膜下腔是相通的,故通过腰椎穿刺针接一个计压管即可测出压迫颈静脉时脑脊液压力的变化。

  (3)方法

  ①腰椎穿刺后,测出脑脊液的最初压力并记录。

  ②用指压法或用血压表气囊止血带压迫法,压迫颈静脉以观察压力的变化及变化的速度。应用血压表气囊加压时,其气压不能超过60毫米汞柱,每增加其压力

  10毫米汞柱时,记录一次脑脊液计压数。应用指压法是,每隔5~10秒钟记录脑脊液计压数一次。压迫颈静脉后如果压力不升则表示穿刺以上的部位有完全梗阻。如果解除压迫,脑脊液压力继续上升,或不能及时回到原来的水平,则表示有部分梗阻。指压法可分别压迫左右颈内静脉,或同时压迫两侧颈内静脉,以观察其压力变化情况。如颈后伸或向一侧弯时有梗阻现象,对诊断颈椎病有特殊的意义。

  如何阅读颈椎病检查中的X线平片?

  (1)正位片观察有无寰枢关节脱臼,齿状突骨折或缺失(张口位片);第七颈椎横突有无过长,有无颈肋。钩椎关节及椎间隙有无增宽和狭窄。

  (2)侧位片

  ①曲度的改变:颈椎发直、生理前突消失或反弯曲,除病人的投照位置、投照角度等技术因素之外,可能会有几种原因:

  第一、颈部软组织发生急性扭伤或纤维织炎,疼痛剧烈或有肌肉紧张时,可以影响颈部的正常姿势及活动。

  第二、颈椎间盘突出或颈椎病有神经根刺激症状者,病变节段的脊椎固定不动或椎间隙有前窄后宽而出现后突现象。

  第三、由于颈椎间盘变性部位不同,程度不一,也可发生曲度的改变及局部旋转或偏歪现象而表现为局部棘突偏歪;关节突、椎根切迹及椎体后缘呈双影现象。在侧位片,以下三种情况有临床意义:

  a:一个或两个颈椎椎间小关节突呈有双影,称为双凸现象;椎根切迹呈有双影,称为双凹现象;椎体后缘呈有双影,称为双边现象,而上下颈椎却显影正常,表示其颈椎有旋转现象。

  b:上部颈椎显影正常,而下部颈椎呈现双凸、双边、双凹现象;或下部正常而上部有类似的变化,表示其交界部有旋转现象。

  c:颈脊椎的一个或两个脊椎显影正常,而其部分有双凸、双凹、双边现象,表示显影正常的颈椎有旋转现象,如全部颈脊椎的后部呈现双凸、双凹、双边现象,则为投照不当的原因,无临床意义。

  ②有异常活动度:在颈椎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中,可以见到椎间盘的弹性改变,弹性好者,相对稳定,其活动度小并与上下椎间盘相似;严重者可见有滑椎现象,表现为各颈椎前后缘排列不齐。这种现象对病变的椎间盘的定位诊断及了解手术以后植骨情况有帮助。

  ③骨赘:椎体前后接近椎间盘的部位都能产生骨赘及韧带钙化。后方的骨赘容易引起症状。但骨赘的大小并非与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成正比,因而骨赘不大明显而脊髓受压迫明显、骨赘大而临床症状不明显者均可发生。

  ④椎间盘变窄:椎间盘因为髓核突出、椎间盘含水量减少而发生纤维变性而变薄,表现在X线平片上椎间盘变窄。

  ⑤半脱位及椎间孔变小:椎间盘变性以后,椎体间的稳定性较差,椎体发生半脱位,或称之为滑椎。椎体的半脱位引起椎间孔的横径和椎管的前后径变小而产生临床症状。

  ⑥项韧带钙化:临床上当项韧带钙化时,与其相对应的椎间盘早已出现退行性的变化。这是因为椎间盘变性以后,相应节段的项韧带负荷较多的缘故。项韧带骨化之前,局部韧带组织经历退变及软骨化的阶段,临床上可以触及局部有硬化,而X线平片却不能显示出来。

  ⑦斜位片:拍颈椎双斜位片,主要用来观察椎孔的大小和钩椎关节的骨质增生情况。钩椎关节增生以后,使椎间孔变小,在颈椎斜位片能显示出来,它是产生神经根刺激及椎动脉供血不全的原因。但是,临床上有些骨质增生明显,并占据椎间孔横径的2/3者也无任何症状。

  碘油脊髓造影有何具体的内容?

  (1)目的是鉴别脊髓病由脊髓变性病、粘连性蛛网膜炎、脊髓肿瘤或椎间盘向椎体后方膨出所致。碘油在蛛网膜下腔通畅无梗阻为变性病变或非器质性病变;呈蜡泪状者为粘连性蛛网膜炎;呈倒杯状者为髓外脊髓肿瘤。

  (2)其适应症有脊髓长束障碍症状同时又有颈椎病疾病。对碘及碘油过敏者属于禁忌症。

  (3)操作方法:腰椎穿刺Queckenstedt试验有梗阻或部分梗阻,向蛛网膜下腔注入重比重碘油碘苯脂(myodil)3ml或3ml以上,患者仰卧或俯卧于X线检查台上进行透视检查,逐渐倾斜检查台,使之呈头低脚高位。此时可见油柱呈条带状向头段移行,至胸1~胸2时,油柱稍受阻并加宽。加大检查台倾斜角度,油柱可继续上移,至接近脊髓受压部位时,流速变慢;到达受压部位后,油柱渐渐呈平段状。完全梗阻者,虽加大检查台面倾斜度,其影像也无改变;部分梗阻者,加大倾斜角度可见碘油在平段之一侧上行,呈L形,或者在平段的两侧上行,呈凹形,到达另一个梗阻部位时又重复上述现象。

  如果碘油能通过颈椎到达颅内,则改为头高脚低位,由上而下观察一次,以了解梗阻上界及节段数。如果为完全梗阻,则应作脑池穿刺,注入碘油作下行造影,才能了解其上界。这可为多发颈椎间盘病变的彻底治疗提供诊断依据。如果仰卧位造影剂畅通无阻,则应作俯卧位观察,以免遗漏椎间盘凸向椎管程度较轻的病例。

  碘油造影在临床上有何意义?

  (1)颈椎病的碘油脊髓造影,正位片所见以平段显影或在平段的基础上发展呈L

  形及凹形,最后呈梯形。平段的基础是椎体后方的混合突出物引起,所以,平段的影像与椎间盘的平面大致相符合。在侧位片上可以见椎间盘等混合突出物对脊髓不同程度的压迫现象。骨性突出物与碘油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此距离比硬膜厚度大几倍,表示其间夹有软组织。前路手术后在短期内可见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但脊髓造影仍显示有梗阻现象,这种情况一般在2~6个月才消失。

  (2)一般来说,椎间盘病变患者进行碘油造影时,因为梗阻物在硬膜的前方,于仰卧位和侧卧位时是通畅的,而俯卧位有梗阻;如果压迫较重,仰卧位也会出现梗阻现象;如果侧卧位时须作仰头动作始出现梗阻时,则可能为皱折的黄韧带压迫脊髓的缘故。

  (3)碘油停留在蛛网膜下腔数月至数年,除极少数病例可固定于马尾盲囊部以外,绝大部分是游动的,可以保留少量(3ml)为日后观察治疗效果之用。

  (4)碘油可以吸收,但吸收的速度慢,一般的病例于注药后半年至一年后尚可留有足够的药液进行观察之用。

  (5)碘油造影反应一般很小,持续的时间也很短。个别反应于注射Myodil3~5天内,一般只有头昏、低烧、下腰发沉、尾椎部或下肢有下坠等反应;个别瘫痪较重的病例,于注射后,碘油可刺激脊髓而出现短暂时间的症状加重,一周之后,症状即可恢复。

  (6)碘油的密度、粘稠度大,所以碘油造影对颈椎病的诊断价值也较大。有些患者脊髓有损害的征象而Queckendtedt试验显示脊髓腔完全通畅,而碘油造影,特别是当病人处于俯卧位时进行此检查时,却显示有部分梗阻,于手术以后得到较好的疗效。另外,有的病人以腰椎病收入院检查时,在进行碘油脊髓造影后发现颈部椎间盘节段平面也有梗阻现象,因为当时没有颈脊髓压迫的症状,而未加处理。数月以后,个别的病例出现了上肢的病理反射。

  碘油脊髓造影的正常可见:碘油除在胸椎1~胸椎2的节段水平游动有拐弯以外,或者直线通过颈段,或者呈散在点滴状通过颈段脊髓外、蛛网膜下腔,属于正常现象,表示没有压迫或梗阻。

  空气脊髓造影有何具体内容?

  (1)造影方法

  ①术前准备:禁食。

  ②操作技术:患者于侧卧位,在腰3~腰4或者腰4~腰5棘突之间行局部麻醉,硬膜外穿刺针刺入蛛网膜下腔,待有脑脊液流出时,再插入硬膜外导管。拔去穿刺针,保留并固定导管,令病人仰卧在X线检查台上,颈后垫小枕以保持颈部于中立位。调节检查台,使病人处于头高脚低位。用30ml的注射器自硬膜外导管抽出脑脊液20ml,再以2~3分钟的时间将等量的空气慢慢推入。注气后,病人会有腰、胸、颈部疼痛。待颈部感到疼痛时,说明空气已经抵达颈椎,即可以拍摄颈椎侧位X片。如果只有腰椎及胸椎疼痛而颈椎不疼痛,可以增加腹压,以使空气上升到达颈部。如果注射空气时,病人感到有头痛,表示空气已经到达颅腔,则应屈颈并调节头部位置,追加注射一定量的空气后,再拍片。一般20ml空气可以使颈椎的显影良好。

  ③X线的投照技术:

  a投照条件:140千伏,100埃,1/10秒。

  b

  当X线片显示颈段椎管已有空气时,即开始调节颈椎的曲度,稍放低检查台的头端,使全部颈段脊髓腹部充气。然后摄取侧位片及左右斜位片。摄取斜位片时,倾斜角度不可太小,否则影像与颈椎重叠,不好观察。最后病人取俯卧位,仍保持其头高脚低位,进行高电压摄片。如果充盈欠佳则改为坐位、屈颈位摄侧位片。

  ④术后处理:拍摄以后,X线片满意后,病人改为脚高头低俯卧位。此时空气聚集于腰部,经硬膜内插管抽出空气,然后拔管。病人继续保持头低位12小时,并用抗菌素2~3天。有头痛者给镇痛剂。

  (2)造影所见

  ①正常显影

  a仰卧位:在侧位片上,椎体后缘与脊髓之间有一幅度介乎2~5mm宽的条带状充气阴影,该影象的前后缘光滑,而后缘将颈脊髓的腹侧衬托出来。

  b俯卧位:由颈2至枕骨下方呈漏斗充气阴影,颈3以下有2~3mm宽度的条带状充气阴影,其前缘将颈脊髓背侧衬托出来,后缘呈显与弧度一致的光滑曲线。

  ②病态所见

  a神经根型颈椎病:病变在向后突出的椎间盘处有缺损。该缺损的上下范围一般不超过一个椎体的高度。但对于偏于一侧或者体积较小的病变不易显示出来。

  b脊髓型颈椎病:

  仰卧位:脊髓前方充盈缺损的范围波及多个椎体,在颈部处于高度背屈位时,充盈缺损的范围更大。

  俯卧位:可见蛛网膜下腔明显变窄。

  c其他应用:空气脊髓造影可应用于颈椎椎管测量,诊断颈椎后纵韧带骨化以及颈部神经根撕脱伤等。

  椎动脉造影有何具体的内容?

  (1)目的:主要了解椎动脉有无畸形、迂曲、阻塞、受压、变细和椎动脉的形态学改变与颈部活动的关系。还可以通过椎动脉造影了解脊髓前动脉的机能状况。

  (2)适应症:临床上诊断考虑为椎动脉型颈椎病需要进一步诊断和鉴别诊断者。

  (3)禁忌症:对碘剂过敏,有支气管哮喘或其他过敏史以及严重心血管疾病者,皆不能进行此项检查。

  (4)方法:常用方法有动脉穿刺法,即从肱动脉、腋动脉、锁骨下动脉以及椎动脉进行穿刺造影;动脉插管法,即切开肱动脉或通过股动脉进行插管造影,这种方法又分为一般性动脉造影和选择性造影。

  椎动脉造影容易引起哪些并发症?

  (1)局部并发症

  ①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因为血管的痉挛或血栓形成而致。

  ②假性动脉瘤或动静脉瘘,这是因为动脉和静脉受损伤而没缝合所致。

  ③出血、感染及正中神经损伤。

  (2)全身并发症

  ①过敏反应:荨麻疹、粘膜水肿。

  ②造影期间低血压:因为造影剂刺激颈动脉窦而致。

  ③死亡:造影剂作用于肺血管床、心肌和心传导系统而致。

  (3)脑部并发症

  ①暂时性运动障碍。

  ②视力障碍。

  ③脑缺氧。

  颈脊椎静脉造影有何具体的内容?

  (1)目的:颈椎病作颈脊椎静脉造影者,主要观察椎前内静脉的显影情况。该静脉在病变节段平面有管径变细或显影中断现象,其阳性率约为95%~97%。另外,可见椎后外静脉的扩张、迂曲及形状改变。颈椎病并有脊髓症状者,是颈脊椎静脉造影的较好的适应症。

  (二)具体造影方法

  ①术前准备:禁食,预备消毒穿刺包及肾上腺素1ml。

  ②体位;病人仰卧于X线检查台上,肩胛部垫小枕,颈部轻度屈曲位。

  ③操作技术:消毒皮肤,覆盖无菌巾,由胸锁乳突肌的内缘进针直达椎体,用1%的普鲁卡因局部麻醉。然后用10cm长,内径为1mm的带针芯的骨穿刺针,在透视下刺入颈3或颈4椎体的中央,反抽回血证明针在骨髓内,注入60%的造影剂1ml,稍停一会,如注入造影剂无阻力而病人无过敏反应,可将10~15ml加压注入。于开始注药3秒钟即可连续拍取颈椎正、侧位X光片。

  (三)造影反应:注射造影剂时,病人会感到有一过性的颈肩疼痛及恶心,个别的因为穿刺损伤脊髓,而引起局部脊髓坏死及发生血栓等。

  颈脊髓动脉造影有何具体的内容?

  (1)临床意义

  颈部脊髓对局部的缺血状况比较敏感。血管闭塞性病变和其他的压迫均可引起缺血性脊髓损伤。临床表现为间歇性跛行甚至截瘫。如椎间盘突出引起脊髓前动脉的狭窄或梗阻,侧位像显示有脊髓前动脉的移位。一般肿瘤,可以见脊髓正常血管的移位和肿瘤的动脉供血情况,如果是血管瘤则可以见到扩张迂曲、密集的血管阴影现象。

  (2)正常的脊髓动脉造影情况

  锁骨下的动脉造影,可见显示的上颈部的脊髓前动脉及脊髓后动脉情况。椎动脉直接穿刺造影,可获得50%的上颈段脊前动脉显影,而肋颈干的选择性动脉造影有80%的病例显示下颈段脊前动脉。根动脉与脊髓动脉常常呈Y形吻合。在正位片上脊髓前动脉常呈发卡状偏位现象。

  (3)造影方法

  ①椎动脉造影 经肱动脉、腋动脉和锁骨下动脉造影,可以使椎动脉及脊髓分支显影。

  ②股动脉插管 经股动脉插管,一直到椎动脉、肋颈干或颈升动脉。快速注射造影剂3~6ml,当注药到1/3~2/3时连续拍片,可以得到颈脊髓动脉的造影效果。

您的

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前路颈椎间盘突出切除术
颈椎管狭窄症
脊椎病因治疗学(一)
颈椎管狭窄的影像诊断
颈椎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90问
早读 | 手把手教你做好:颈前路减压固定融合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