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疼痛临床技术规范(十一)

四、腰大肌肌间沟神经阻滞术(腰丛神经阻滞术)

 【适应证】

(1)坐骨神经痛、股神经痛、隐神经痛、股外侧皮神经痛、急性腰肌损伤痛、腰椎骨质增生、腰肌疼痛等的治疗。

2)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脊椎病引起的根性神经痛治疗。

3)与坐骨神经同时阻滞也适用于一侧下肢手术麻醉,尤其对病人循环功能影响轻微。但是由于腰大肌间隙较大,腰丛神经分布较广,因此腰丛神经阻滞麻醉或治疗根性神经痛不如椎管内、椎间孔及椎旁阻滞治疗效果明显,且用药量偏大。

【禁忌证】

1)注射部位皮肤、软组织有感染疾病者。

2)有严重心肺疾患者.

(3)有严重出血倾向者。

【操作方法】

1)体位:患者取侧卧位,患侧在上;也可取俯卧位。

(2)体表定位:确定两髂嵴最高点连线是腰↓4棘突水平,在此连线下3cm、旁开正中线5cm,为穿刺点。

(3)常规皮肤消毒。

(4)用10cm长腰麻穿刺针垂直进针至腰↓5横突,调整方向使针尖滑过横突上缘,再进针0。5~1cm,注气出现阻力消失。说明针尖刺人腰大肌间隙内,回吸无血,注射药液20~30ml。进行腰丛神经穿刺不刻意寻求异感,如不出现异感也可以注射药液,而且并不影响治疗效果。

(5)如果对癌性疼痛或非癌性顽固性疼痛应用神经损毁药物治疗时,应在影像显示器引导下进行.若对病人进行双侧阻滞,病人宜取俯卧位,并于腹下垫一软垫,再按上述过程操作。

【注意事项】

(1)注药前和注药过程中应反复回吸,防止药物误入血管。

(2)反复穿刺可能损伤腰丛神经.

(3)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五、腰椎椎间孔神经阻滞术

 【适应证】

(1)坐骨神经痛、股神经痛、隐神经痛、股外侧皮神经痛、急性腰肌损伤痛、腰椎骨质增生、腰肌疼痛等的治疗。

2)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脊椎病引起的根性神经痛等治疗。

【禁忌证】

同“腰大肌间沟神经阻滞术”.

【操作方法】

1)体位:患者取患侧向上侧卧位或俯卧位,腹部垫一个薄枕.

2)体表定位:确定穿刺间隙棘突中线,于患侧棘突间隙距中线2。5~4。5cm(上腰椎为2。5~3cm,下腰椎为3~4。5cm)处做一个标记。

(3)常规皮肤消毒.

4)用10cm长,7号腰麻穿刺针。

(5)局麻下垂直缓慢进针刺向横突。进针约3~4cm针尖触及横突(如未到达横突,可在附近试探)。然后退针少许做25°角向上(到上一个椎间孔)或向下(到下一个)并向内侧倾斜约20°角,沿着横突的上缘或下缘进针约1~1. 5cm,即达到椎间孔附近,此时如果针尖触及神经根,患者出现同侧臀部或下肢放射样异感。

6)确定穿刺到位后,旋转针头(360°)回吸无脑脊液、无血后即可注入局麻药液5~8ml,如需阻滞多节脊神经根,可以按照上述方法在各椎间孔分别穿刺注药。

【注意事项】

(1)腰椎椎间孔阻滞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在影像显示器引导下进行操作。

(2)其他注意事项同腰椎旁神经阻滞。

六、腰椎旁神经阻滞术

  【适应证】

同“椎间孔阻滞术和腰神经丛阻滞术”。

【禁忌证】

同“腰大肌间沟神经阻滞术”。

【操作方法】

1)体位:病人取患侧向上侧卧或俯卧位。

(2)体表定位:先确定穿刺部位的腰椎棘突,穿刺点选在患侧距棘突尖旁开1. 5~2cm处。

3)做一局麻皮丘,用带有深度标记的10cm长、7~9号腰麻针垂直刺入,一直触及同侧椎板外侧部位。一旦触及椎板,移动套在针体上的标记至距皮肤1~1。5cm处。退针至皮下且将针稍向外斜,或将针平行向外移动0。5cm,重新刺透横突间韧带,进入椎间孔外侧的椎旁间隙,针尖沿椎板外侧缘进针超过椎板,此时穿刺针标记刚好触及皮肤。

4)注气无阻力,回吸无血或脑脊液即可注药5~8ml。

(5)注射药液后侧卧40min,尽量将注射的药液沿脊神经根途径向椎间孔内扩散.由于腰神经粗大,很容易触及并诱发异感。该穿刺部位位于腰椎间孔阻滞术和腰神经丛阻滞术之间。本操作不需要影像显示监视器引导。

【注意事项】

(1)该穿刺部位位于腰椎间孔阻滞术和腰神经丛阻滞术之间。本操作不需要影像显示监视器引导。

2)其他注意事项同椎间孔阻滞术和腰神经丛阻滞术。

七、腰椎硬膜外前侧间隙神经阻滞术

 【适应证】

用于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髓核脱出症。

【禁忌证】

同“腰大肌间沟神经阻滞术”。

【操作方法】

腰椎硬膜外前侧间隙阻滞术有3种入路,即关节突关节内侧缘入路;关节突关节间隙入路;椎板外切迹入路(椎板外切迹入路与腰椎旁阻滞入路雷同,故不在此描述)。

1.关节突关节内侧缘入路 X线片显示腰↓5~骶↓1两侧关节突距离> 16mm时,可以选择本法。患者取俯卧位,腹部垫枕.常规消毒后,局麻下确定关节突关节内侧缘的位置插入一短针,在X线下确定无误.用10cm长、7号腰麻针在调整后的穿刺点垂直进针.稍向外刺到关节突后退针少许,向内紧靠关节突关节内侧缘进针。遇到较大阻力时即为黄韧带,连接注射器作阻力消失法进针。一旦出现阻力消失,针尖即进入硬膜外前侧间隙的侧隐窝附近。回吸无血、无脑脊液,注射局麻药试验剂量3~5ml.观察15~20min未出现脊麻征,或侧卧位出现下侧肢体感觉减退,上侧感觉正常,即可认定穿刺成功,注射局麻药、甾体抗炎药或胶原酶。

2.关节突关节间隙入路患者体位同上,根据X线正位片测量腰椎关节突关节间隙宽度,确定进针点。常规消毒后,用lOcm长、7号腰麻针垂直刺达关节突,标记穿刺深度。稍退针对准上、下关节突之间向内倾斜5°~10°进针稍有韧感,即刺进关节间隙,继续进针遇到较大阻力时为黄韧带,边加压边进针,一旦阻力消失即突破黄韧带进入硬膜外前侧间隙,进针深度为5。0~6.8cm(平均5.5±0. 9cm).回吸无血、无脑脊液,注入试验剂量局麻药4~5ml,20min未出现脊麻征,侧卧时下侧下肢感觉较上侧下肢明显减退,即可缓慢注射局麻药、甾体抗炎药或胶原酶。注射胶原酶后患侧向下侧卧8~10h,以利于胶原酶与突出之髓核结合溶解.

【注意事项】

(1)本操作技术要求较高,穿刺不熟练极易损伤神经根及周围组织.

(2)注射胶原酶之前必须注射局麻药3~5ml进行试验,并于20min之内反复检查病人是否出现脊麻征,避免注射的胶原酶误入蛛网膜下隙而致患者出现化学性截瘫。

(3)特别注意的是,本法反复穿刺可能误伤硬脊膜,注射胶原酶后也会出现延迟性化学性截瘫,无经验者慎行。

 八、骶骨后孔神经阻滞术

  【适应证】

适用于治疗髂后上棘至尾骨尖端的臀中皮神经疼痛.

【禁忌证】

(1)注射部位皮肤软组织有感染性疾病。

(2)有严重出血倾向者。

【操作方法】

(1)体位:病人取俯卧位。

(2)体表定位:在双侧髂后上棘作一连线,在连线上1。5cm与正中线旁开1.5~2cm相交作一标记。为骶↓1后支神经阻滞穿刺点。

(3)常规皮肤消毒.

4)用3~4cm短针,连接5ml带有3ml空气的玻璃注射器,经皮穿刺出现落空感或异感,表明穿刺针刺进骶骨后孔。一般进针约2~3cm出现阻力消失后,回吸无血,无脑脊液,注射局麻药5~8ml。

【注意事项】

1)注药前充分回吸,避免将局麻药注入血管内。

(2)为防止出现局麻药中毒症状,穿刺点须因疼痛范围而定。

(3)应合理使用局麻药液的剂量和容量.

4)术毕应留观察室以策安全。

您的

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朱氏大道至简刀法之腰腿痛
侧隐窝阻滞综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针刀椎间外孔松解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针刀椎间内外孔松解术解析.ppt
腰间盘突出的经腰椎间孔注药治痛术|疼痛治疗学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阻滞疗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