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面瘫的治疗理念

面瘫在针灸科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疾病,也是针灸的优势病种。面瘫又叫面神经麻痹,是发生在神经系统的常见病,急性起病,可能晚上开窗睡了一觉醒来之后就出现这种情况,主要表现为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口眼歪斜,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不能闭合或者闭合不全。

面/

面瘫根据损伤的部位不同区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比如像脑梗、脑出血等脑血管疾病造成的面神经瘫痪属于中枢性面瘫。周围性面瘫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性病变,还可能与面神经血管受压、神经源性损伤以及耳源性疾病等有关。

面瘫主要表现为

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在微笑或露齿动作时,口角下坠及面部歪斜更为明显。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面部迟钝或麻木,通常无感觉缺失,舌前2/3味觉缺失。膝状神经节病变可出现泪液及唾液分泌减少,可累及邻近耳蜗及前庭神经,导致耳鸣、耳聋或眩晕。还可有患侧乳突部疼痛、外耳道感觉减退、外耳道疼痛及疱疹等。

临床中治疗面瘫,应首先明确患者面瘫所处的时期,是急性期还是后遗症期,并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给予相应的治疗。程凯教授将多年的临床诊治经验总结为“面瘫十八法”分享给大家。 

急性期

1. 远端井穴刺血

2. 中药祛风化痰通络

后遗症早期

3. 翳风穴松解消髓

4. 中药养血祛风通络

5. 面部细针浅刺

6. 功能肌肉肌腹电针

7. 眼轮匝肌毛刺

8. 睛明天部刺血

9. 局部艾灸

10. 局部轻刮痧

后遗症中后期

11. 功能肌肉扎跳

12. 局部散刺出血化瘀

13. 排针针法

14. 率谷完骨针法

15. 地仓透颊车法

16. 面颊内针法

17. 健侧针法

18. 痉挛电极刺法

面瘫可能大家都知道扎哪些穴位,但是不当的治疗,刺激方式也会加重患者的病情,给患者带来痛苦。那么治疗面瘫应遵循怎样的治疗理念呢?

首先我们必须要清楚的掌握面部肌肉的分布。

如图所示,人面部表情肌有额肌、降眉肌、眼轮匝肌、口轮匝肌以及颧小肌等等,可见对于面瘫的治疗,需要做到精准刺激,才能针对每一块或每一类肌肉进行精准治疗。耳后翳风穴是面神经穿出的位置,所以如果我们面对一个病人,能在翳风穴处摸到结节或病灶点,应当首先通开面神经口,然后再根据面部损伤肌肉的不同,将针扎到肌肉表面进行通电,让电流带动相应肌肉的兴奋,而不能将针扎到肌腹中引起肌肉的过度紧张收缩。

通过下面这张图我们又发现,面部肌肉之间关键的交错点,都是一些重要的穴位。如地仓、迎香、承浆、颧髎等等。这些穴位也正是我们针刺的最佳位置。但是我们也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传统教材对于这些穴位治疗面瘫的针刺方法并没有详细讲解,比如我们都知道的地仓透颊车,怎么透?针要扎多深?是刺到肌肉里面吗?并非如此,而是要刺到笑肌的肌筋膜浅层。明理,才能使临床疗效发挥到极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痺
中风?面瘫?面肌痉挛?区分它们很简单!
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有什么区别?
气候变化多端春季面瘫高发
浮针治疗顽固性面瘫
周围性面瘫的康复治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