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外源排异性胃肠病方论——泻心汤证及其外延疾病(中药方论9)

郭老治病治系统,

本能医学三足鼎。

代谢免疫内分泌,

大系统套小系统。

离病说药不值钱,

系统思维系统观。

方系统对病系统,

对准系统说药性。

方论论及方系统,

须臾不离病系统。

两个系统成一统,

一统之中说药性。

药不须多妙在用,

妙用关键在系统。

为何言必称系统,

病势存于系统中。

系统思维系统论,

系统方法不对症。


郭生白方论之九

 外源排异性胃肠病方论

——泻心汤证及其外延疾病 

目录

一、泻心汤证的病势

①泻心汤证是胃家有热,

 功能亢进或低落

②胃家(胃和小肠大肠)一病俱病

③泻心汤证是外源排异性胃肠病

二、三黄泻心汤:大黄黄芩黄连

三、附子泻心汤方:三黄汤+附子

四、生姜、半夏、甘草泻心汤比较

五、生姜泻心汤助胃家向下排异

六、半夏泻心汤和生姜泻心汤差不多

七、甘草泻心汤:日下利清谷十余次

八、从五个泻心汤看仲景用药法度

九、泻心汤外延:芩连汤系列

十、泻心汤外延:白头翁汤

①辨证与病势

②郭老对白头翁汤的发展

十一、泻心汤外延:急性肠炎

十二、泻心汤外延:慢性肠炎

①辨证与病因

②处方与化裁

五个泻心汤包括:三黄泻心汤、附子泻心汤、生姜泻心汤、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发热心下痞是泻心汤证共同病势,其治疗原则是把心下到腹的热和有害物质排出;根据病势的共性,郭老将五个泻心汤、芩连汤系列的五个方子、白头翁汤、急慢性肠炎统归为“外源排异性胃肠病”。

一、泻心汤证的病势

泻心汤证是胃家有热,功能亢进或低落

仲景说胃家,包括了胃、小肠和大肠,因为胃和肠在信息是相通的,在体液是相通的,就是在循环上是相通的,这是一个整体,张仲景叫胃家,干嘛叫家,张家李家孙家刘家,他不是一家,是一个家族吧,这意思,会意。它这个管子是一跟管子,从食道到肛门这么一根管子,胃里要有热,往往传导小肠,小肠有热,也传到结肠,但是在治,就不是这么回事,小肠的出路在哪里,只有在结肠,他上胃里去不了,小肠的东西吐不出来,只能向下走,因为膈以下,他这个循环,上面都是两根动脉,上面血里的东西,不能从下头走,下面血里的东西不能从上面走,所以它有升降。

(三黄泻心汤)这个心下痞,我们是作为一个独立的病,实际上它说得是伤寒病解之后,并不是治疗的是正确的,只是表解了,他造成了一些问题,或者是这个人平素就有这个宿疾,这个不一定,不管你是误下造成的,还是病人的宿疾,就这个样子,就该这么着,上一个心下痞(三黄泻心汤)完全是热;(生姜、半夏、甘草泻心汤)这一个心下痞,有功能低落,不能叫寒,如果要叫寒,我们都那么表述,很难明白,这个功能低落而有热,明白了不?上一个是有热而功能亢进,三黄泻心汤,这一个有热,胃功能降低。

胃家一病俱病,顺势论治

胃家这个一病俱病,这是不会错的,但是你再治上,不是一病俱治,明白吗?胃的病是吐,结肠的病,是下,小肠的病,也是下,结肠要不往下走,小肠不往下走,结肠的病是下,小肠的病也是下,这是说有水气,有热,都是向下的,有热的明显的是中毒性痢疾,热利,小肠没病吗?小肠也病,也是要下,这一个也是要下,但是他下利,就不必要下,他这一个下利啊,不是一次两次,这一天是很多次,甚至于十几次,几十次,不能再用下药,反倒要用止药,为什么要用止药呢,谁知道?要用止利的药,为什么?这个止,不是说打住,再没大便了,不是,你就是用了干姜,也不是就没大便了,也就是从20次到4、5次了,也许从10几次到两三次了,大家要明白这一点,所以这个用干姜,不再用下药,因为他已经下的太厉害了,中道,下多亡阴啊,汗多亡阳啊,你下的太多了,照样体液损失太多转阴,听明白了不?

泻心汤证是外源排异性胃肠病

泻心汤,还是排异的,还是排异法。我们看,看他的病势,心下痞硬(qing),干噫食臭,打嗝,不消化是食物的那个气味,你看看胃啊,不往下走,胃的蠕动非常无力,缓慢,心下痞硬也是因为胃蠕动的无力缓慢,这个症状在胃。治这个症状,提高胃蠕动能力,使人参,使生姜半夏,特别是生姜重用生姜,是因为气往上走,不消化,有气体,还有宿食,所以他既痞又硬(qing),既有气体往上走,还不消化,看清了这一个了不?所以有人参,以加强胃的蠕动,生姜半夏,胃的蠕动就往下走,叫下气,功能向下。

干姜,干姜是因为什么?干姜是因为下利,下利是因为有水气,水气在哪呢?说胁下有水气,胁下有水气,胁下哪儿能有水气?结肠,你看胁下,这不是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吗?结肠里有水气,腹中雷鸣是什么?小肠痉挛,有水气,就是肠里,小肠有,结肠也有,下利,干姜,人参不仅仅是提高胃的功能,也包括肠,这是生姜泻心汤的方意,生姜泻心汤所以要重用生姜,是因为气往上走,人参,即能消痞,又能解硬(qing),都是因为让胃加强蠕动,往下走,这是个症状,那是个升降出入活动的本质能力,在那儿发生什么作用,在胃是胃的蠕动,胃的蠕动是把胃的东西向下走,在肠,是肠的蠕动,肠的蠕动是什么,在结肠,结肠的蠕动。

不同的器官有不同的运动形式,它有不同的功能,但是运动,蠕动,这个能是一样的,就像电来了,灯亮了,空调制冷,麦克风扩大声音,等等,因为器不同,功能不同,但是能是一个,人参提高的是能,听明白了吗?不仅仅是胃也不仅仅是肠,也不仅仅是循环,用它哪一个,他就在哪一个上发生作用,看你怎么用它,这就是生姜泻心汤,咱们把生姜泻心汤说到这儿,腹中雷鸣,肠子痉挛里面有水气,有下利,所以用干姜,等我们把五个泻心汤说完了,五个泻心汤横向的比较,你再知道他的区别在哪里,症状的区别在哪儿,病机的区别在哪儿,病势的区别在哪儿,你就一目了然。

二、三黄泻心汤:大黄黄芩黄连

辨证:

发热,心下痞

处方:

大黄10克、黄芩30克、黄连20克

成人两次分服(郭老习惯用量)

大黄黄连黄芩,大黄能促进胃肠蠕动,蠕动促进分泌,分泌就往下走,这是大黄的作用。黄连黄芩这两味药能制止发酵,排不净的食物,它不可能排净,他不再发酵了。说发酵会产生气体,而且会产生有害的气体。肠的蠕动减缓,气体在里面存着,越来压力越大,压力越大肠越不蠕动,越不往下走。

这张方还有一个特点,药汤渍,不必在火上熬。把这个药搁在碗里,把水烧开了泡上,一个小时就可以吃了。多搅几次。不着急多泡一会。这叫渍。这个渍出来的大黄,没有受到90度以上的热,药效没有受到损失,见效非常快。如果要熬得功夫大了,这个药可能就没效了,再要小一点,有效,药效要减。尤其这个汤渍,药效不受损失,见效非常快。如果这个药吃了一般五六个小时,大便,大便以后两三个小时有时候一两个小时退烧,这个病非常地简单,钱不过两三块钱,很快就好病,一天就好病,顶多第二天好病。这个病不光是呕,恶心的感觉,还有一个特征不大便,大便秘结。

如果有大便,也不排除用泻心汤重要的是它这个剑突以下还是胀的,还是发烧。大便通了,病没有排出去。我们的目的不是在大便,是由大便看到没排出去。有大便,我们还看到没排出去,还给。只要是排出去就好,不管是从口腔吐出来还是从肛门排出来,一样好病,因为我们的核心是排异,我们这算一个。

三、附子泻心汤方:三黄汤+附子

辨证:

发热、心下痞+背恶寒,

郭老附子用量一般在10克左右。

附子泻心汤,用附子的哪一个个性?附子的个性是什么?是提高心脏功能的循环量,那不是缺血吗,不是循环衰竭吗,它能提高心脏的循环的供血量,体温要改变了吗。这个人有心下痞,还心衰,咱别提那个寒热了,这好明白了。为什么用附子?因为心脏功能太低。在一种心衰的情况下给他泻肚子,有什么结果?进一步加重心衰,恐怕会有严重后果,很不好的情况要出现了。给他提高循环能力再排异,多么巧妙啊!要不是大智大慧的大家,不可能有这些行为。

首先告诉你是什么,附子可以和大黄、黄连、黄芩并用,这是后世绝不允许的事,温凉并进,你算什么大夫,其实呢,这是一句错话,什么叫温凉,你都不懂什么叫温凉,加附子为什么,完全就是这个症状,就心下痞的症状,这个人啊,恶寒,不发热,恶寒,《伤寒论》说,背恶寒,不是全身体温低落,只是背恶寒,这一点一定要清楚,这个背啊,在一身是最怕冷的地方,这个背恶寒,背有点发冷,不说明全身冷,要说身恶寒,那绝对包括背,说背恶寒,就是说仅仅是背发冷,加附子,附子是加强循环,使心脏的排血量增大,所以啊,增强了循环,这个胃肠的排异才能成功,不是光是对症,说附子治恶寒,说这儿还在往下排,但这其中有一个内在联系,就是增强了循环,胃肠循环增强,你这三黄泻心汤才能发生作用,这是加附子的真正意义。

那么你问问,你不是说温凉不能并用吗,怎么大黄、黄连和附子一块用啊?怎么黄连、黄芩和干姜一块用呢?你给我们讲讲这个温凉并进,他要不说便罢,要一说就是胡说起来了。我们看看别人过去人们都怎么说这个事情,明白了没有到今天?你看看真正会治病的,没有这个东西,他也说热,他也说寒,但是他可没这么说。张仲景也说热也说寒。他说热是什么呀?是排异!他说的寒是什么呀?是功能低落,低落就是有障碍。这后世没有走这个路,也可用这个方子,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就编出来了一大群道理,似是而非,是非而似的这些东西,要不然怎么说?你凉我热,咱俩在里头,搞什么啊?搞对抗啊,不是那么回事。黄连、黄芩是往下走的,是抑制那个发酵赶紧到肠子里去。附子是因为阳虚,阳虚是什么啊?循环衰弱,附子能提高循环的血液量,提高心脏功能,它把这个治了,它把那个治了。

四、生姜、半夏、甘草泻心汤比较

三个泻心汤共性是有三:

发热、心下痞、心下有水气;

生姜泻心汤辨证:

胃有水气,嗳气干噫食臭;

生姜泻心汤方:

生姜、干姜、黄芩、黄连、半夏、人参、大枣、甘草。

半夏泻心汤辨证:

胃肠有水气,下痢心烦呕逆;

半夏泻心汤方:

生姜泻心汤方中去生姜3倍干姜。

甘草泻心汤辨证:

肠有水气,下利数十行;

甘草泻心汤方:

半夏泻心汤方加甘草。

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这三个泻心汤都没有用大黄。为什么?你看看,有一个共同的规律:大便日多少次,大便日几十次。还有一个,呕,痞,食臭,打嗝,臭味,还是不往下走,还是发酵。因为有大便,次数很多,我们说肠子里没有东西了,胃里的下不去。大便十几次那肠子里还有东西吗?肠子里的宿便都没有了,怎么还干呕食臭呢?老呕,出不来,食臭。打嗝,屎味,你想一想胃里边什么情况,所以用干姜,人参,用半夏,用甘草。先说说这几味药的作用。干姜是干嘛的?止痢,肠子里空了,别再拉了,停吧,停着了。胃里怎么办?半夏是把胃里的东西往下走。生姜也是胃里的东西向下走,生姜半夏互相作用,把胃里的东西下到大肠里。人参是增加循环,提高胃的蠕动能力,也是向下走。甘草,缓解这种急迫的病情。大枣,也是缓急的。生姜与半夏是止呕。怎么能止呕?让胃里的东西往下走。人参提高胃的功能。干姜包括黄连有止痢的作用。你看看这三张方子,相差不多,症状也相差不多。看一看,思索一下就明白了。前一个急性胃炎。加上后头,就是急性胃肠炎,我连着说的常常是连着发生的。这五个泻心汤是常见病,很好治。吃了就好。

五、生姜泻心汤助胃家向下排异

生姜泻心汤中的半夏,把血中的异物排到胃中,然后再往结肠送。黄芩黄连解结肠中的毒来抑制下利。黄连和干姜,都是止利,在这个方子里头,主要是干姜,其次是芩连,总起来说,这个方子是功能比较低,而且有排异反应,有排异反应就是有热,有排异反应就有热,所以用芩连,干姜是止利的,是让剧烈的运动的肠子静下来。往往前时代的医生,把这个病说成是上火下寒,有这个说法没有?这个是没有根据的,它唯一的根据是因为他不了解,不了解病理,光看到黄连黄芩是寒药,干姜人参是热药,其实不是的,什么是火,排异反应的表现,功能亢进的表现,什么是寒,功能低落的表现,各不相关。

你看看干姜和黄连、黄芩是干什么的?黄连、黄芩到了肠里,是制止那个肠子内容物的发酵,发酵就产生了一些有害的东西。这干姜是止泻的,它泻的太多了,因为,下多亡阴,如果大便太多了以后,这个人的血液、体液会丧失很多,这个人的体能就下降的很快,排异能力就会降低,或者说没有。所以干姜是让这个肠子,我打比方说,一天排20次大便,你排5次行不行?就起这个作用。那个黄连、黄芩这些药起个制止它发酵,赶紧的让它往下走,排出去,还是排异啊。干姜并没有妨碍排异。一天不管它都20、30次,你去镇静它,别让它蠕动的太快了以后它还在快着呢。所以不用大黄,这个病不用大黄的原因是因为在肠里,肠道里每天下利数十行,二十几次。

六、半夏泻心汤和生姜泻心汤差不多

就是一个生姜一个干姜。生姜泻心汤是生姜,半夏泻心汤是干姜。黄芩、黄连、人参一样。这两张方子基本上差不多,差的这点儿东西很少。尤其这个生姜和半夏常常是相,本草叫相需,就是互相需要。今天把生姜去了,留下这个半夏,但是干姜也可以治半夏。不过生姜的作用和干姜的作用有一点儿差别,生姜的作用吃了胃里就发挥作用,干姜就不是,干姜是从胃下去到肠里才发生作用,一般干姜是止利的这42克干姜是止利的。这个的下痢恐怕要比生姜泻心汤下痢重,次数要多你看看是不是。黄连、黄芩,这两味药都是治肠的也是止痢的。它对肠来说是止痢的,对胃来说是降逆,半夏。止痢是芩连干姜,降逆是半夏,生姜也是。为什么生姜会半夏要调个儿,就是生姜这个食臭和宿食和半夏的降逆不是一个东西。你看看哪一个是水气,这两张方子哪一个是心下有水气的?对了,生姜泻心汤,胃有水气。这两张方子所差不多,这个不会用错了,听明白了吗?不会用错了,用错了机率很小。

我一般是用黄芩30克,黄连用20克。因为黄连的作用比较强,黄芩的作用比较弱一点儿,所以你30克不见得起到它20克的作用。黄芩、黄连对这个受体产生的作用也差不太多,不过黄连偏于在下,黄芩偏于在上。生姜泻心汤用黄芩黄连清热消痞,因下利而去大黄,加干姜以止利。胃中结硬而用人参,生姜半夏降胃气止呕以平噫气,甘草大枣以缓急。据报导,甘草有缓解胃肠平滑肌的作用。

 七、甘草泻心汤:日下利清谷十余次

甘草泻心汤针对一天下利十几次完谷不化。就这个肠的运动太剧烈了。因为两次的误下,第二次是用丸药下的,丸药的作用长时间的在肠里发生作用甘草就是去干这个事儿--把肠里剧烈的运动缓解下来。往往对这个受体的这种反应在过去说习惯地说甘草解毒,这个丸药是什么东西呢?在习惯上说丸药用的泻的药物是巴豆霜。所以这个东西在肠里的毒性比较长的时间排不出去,用这么多的甘草就是去做这个事儿去就是去缓解这个毒性去。听明白这个甘草了吗?

八、从五个泻心汤看仲景用药法度

其实五个泻心汤方子差不多,差不多有点儿差别,这个差别就叫个性。你看变化了一味药把这些问题解决了,一个泻心汤就是大黄、黄连、黄芩三味药。第一个变化是附子背恶寒,第二个变化就有下利了,有下利了把大黄去了换干姜了,(黄)芩(黄)连没动,芩连也是止利的。用生姜是什么,是因为有水气。用半夏是因为什么,需要降逆;这一个是误下造成的下利又用了丸药再一次误治,用甘草,大量的甘草去缓解肠的丸药的毒性,这五个泻心汤就算完了。

你看药你就知道病的变化,你看病的变化,就应该知道药的变化,张仲景用药啊,有一个尺寸,他用这个药在任何地方,都是用的这个作用,所以你看药,我们要知道这个证应该是什么,这是不能错的。这个下利腹痛,这个痛是虚痛,不是像痢疾那个实痛,有热,不是,所以它用干姜用人参来止利,用半夏用人参来止吐,没有矛盾,这个跟半夏泻心汤不一样。半夏泻心汤这个往下排的作用很大,这个是自主调节的作用比较大,都有排异的作用,但是一个偏重的,一个偏自主调节,就是偏重的人参干姜半夏。这个是比较虚的,他说有邪气,他说胸中有,这个胸中有,就是说,上腔和下腔就分开了,就是下边没有什么,热在上面呢,所以用桂枝,还有解表的作用,听明白了吗?桂枝是因为上头有热,出一点汗,下头有邪气,说有邪气,邪气是什么呢,就是排异反应。明白这个和泻心汤在这个性质上是不同的,黄芩和桂枝不是可以互换的药,黄芩是治利的,是治热利的。

九、泻心汤外延:芩连汤系列

这五个泻心汤都是因为心下痞,心下痞有不同的症状,恶寒的那个是附子泻心汤,生姜泻心汤什么症状,甘草泻心汤什么症状,半夏泻心汤什么症状,把它放在一块接着再想;这个接下来是这个,发热下利,发热下利这是两个主要症状,只要是发热下利,黄芩汤(黄芩、芍药、甘草、大枣);发热下利呕,看见了吗?多了一个呕,黄芩汤再加半夏生姜;下一条是发热而呕,没有下利,葛根加半夏,葛根汤加半夏生姜,没有下利没有芩连;再一个发热下利腹疼,芩连芍药,你看下利是黄芩、黄连,腹疼是芍药、甘草,多么清楚,那个药是治什么的,多么清楚多么准确;在这个下头,发热下利身疼,这个发热有高有低,不管高不管低,人和人不同,一样的病有所差异,但是有的地方是不能变的,不能变的是什么,发热下利身疼,身疼,一看就是中毒性的,身痛换了方子了,白头翁汤,白头翁;下一个,发热下利后重而渴,后重是老坠着,这个直肠肛门这老坠着,老想排排不了,这很难受的,中医叫后重也叫下重,白头翁汤加芍药,这个芍药是我给它加的,它也是白头翁汤,我给它加了点芍药,看明白了吗?因为心下痞这属于胃炎,属于胃里的病,这五个泻心汤都有胃都有肠,是胃与肠的排异反应。等到肠炎,到黄芩汤、黄芩加半夏生姜、葛根加半夏、芩连芍药、白头翁汤,这就是肠的,这一共是11张方子,这对于这个外源性疾病排异的胃肠病,差不多了,常见的多发的差不多了。你看这一个这个肠胃病急性的,都有一个心下痞、呕、下利、后重、发热、腹疼就这么几个症状。

黄芩与黄连

黄芩与黄连有相同的地方,都是在有下利的时候可以排异,没下利的时候用它是一个用法,用在下利上是一个用法,用于下利常常是黄芩和黄连同用,要黄芩汤不用黄连,用黄连行不行呢?我说行,用黄连比光用黄芩还好,可是这黄芩汤为什么不用黄连用黄芩呢,它这个病非常的轻,它这个热也不是很热,这个热主要是在上部,在胃里,所以它用黄芩就不用黄连了。这个黄连这个作用在肠内,黄芩一般作用在膈以上的,你仔细看看那用药规律你就知道,你一看本草就麻烦了,那说的细多了你没法用啦,说简单一点,说粗放一点,好明白好用,听明白了吗?芩连汤、芩连芍药汤没有大的分别,只是病的轻重的分别,这么说明白了吗?你轻的用重的行,你重的用轻的不行,因为个药都是很平和的药,没有反应,绝对没有不良的反应,所以和拉车一样,弄个大马拉一个小车没问题,你要小马拉大车它不行,拉不动。

十、泻心汤外延:白头翁汤

白头翁汤方(郭老化裁)

白头翁42克、秦皮30克、黄连60克、黄芩36克、茯苓40克

泽泻30克、白芍36克、甘草15克,成人两次分服

辨证:

(中毒性)痢疾,高烧下利十数行带血或带脓完谷不化

辨证与病势

下利带血就是得用白头翁,有血也好有脓也好,其实就是肠粘膜有肠粘膜,甭管他有什么东西,一定是白头翁汤,白头翁汤有一个特点,这是中毒性的,你看他有身痛,高热身痛,体温都比别病高,比这几种下利体温都高而且有身痛。后重,特别的还有一种症状就是后重。再一个就是渴这是标准性的症状;要没有身痛那可以用芩连汤,不能用泻心汤,泻心汤里面有干姜,干姜是止利的,听明白了吗?渴就是里头有热,老下利就是排异,如果说渴下利十几次,一天十几次,有血有脓,那能用干姜啊,干姜是什么啊?下利日十数行、数十行,完谷不化,记住喽完谷不化啊,那吃了面条拉出来还是面条,吃那个米粥拉出来还是米粒,那不用干姜行吗?它不是不能排异,它的现在的主要问题是下多伤阴,按照现在人的说法,这么个下法就脱水了,所以用干姜止利,还用芩连清热。你看着芩连和干姜一块用,这里头大有文章,这个文章是比较深的,不容易看懂,往深走一步就明白,清谷不化,所以讲下利清谷,完谷不化,赶紧止利,止利就是干姜,所以泻心汤得有干姜,还是要排异,排异就是芩连。

白头翁汤为解毒、清热、止痢之剂。用治结肠化脓性炎证有良好效果。对肠炎下利赤白,诸种细菌性痢疾皆效。方中白头翁治毒痢止腹疼。秦皮苦涩性寒,清热止痢。黄连、黄柏清热解毒止痢。本方据实验研究对贺氏、宋氏、弗氏等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对阿米巴痢疾也有效。白头翁汤,这一个是治痢疾的。痢疾要比肠炎重。一天几十次,也可以有脓,也可以有血,弄得那肠粘膜,有时候这个排出来的东西挺可怕的,一条子一条子肠粘膜都排出来了,和肠子一样,发烧,高烧39度、甚至于40度及以上都可以发生,这一个包括中毒性痢疾。

郭老对白头翁汤的发展

我化裁过的白头翁汤包括汤白头翁、秦皮、黄连、黄芩、茯苓、泽泻、芍药、甘草,这方子是我的,这前四味是对肠的排异的,茯苓、泽泻、利小便,就是把从大便排异的东西分一部分从小便排,小便也排,大便也排,芍药甘草是治肚子疼的,它有一个区别,黄芩黄连汤和葛根黄芩黄连汤都是一天吃两次,那一剂吃两次,白头翁汤非常的紧急,高烧啊,一天几十次啊,非常的吓人啊,白头翁汤的药重啊,吃法要是轻一点啊,一天两次也行或者是一天三次,早晨中午晚上,各吃一次,吃三次,要再重可以日三夜一,白天早上中午晚上各吃一次晚上半夜可以再吃一次,有两天就好了,就是这个方子,就是一张方子的问题,都是非常安全的,这个肠炎也好、痢疾也好,是外源性的、是内源性的从哪辨别,注意发烧这是一个,发渴、一定有发渴,如果要不是外源性疾病,绝不会发渴,也不会有发烧,说不发烧不明显的发烧,发渴一定是有害的东西,排出去就好了。

十一、泻心汤外延:急性肠炎

急性肠炎方(郭老自拟)

川黄连25克、黄芩30克、秦皮30克、白芍30克、甘草15克、葛根40克、茯苓40克、泽泻30克,成人两次分服。

辨证:

一日下利稀水多次,发热而渴。

你记着这个症状,发烧,吐。吐不出来东西,那叫呕。下痢知道吧?就是泻肚子。下利稀水,肚子疼,浑身疼,或者不浑身疼,浑身发酸没劲,有一个发渴,记住,发渴和发热。只要是有渴,你用这个方子就错不了。呕吐下利要不渴别用这个方子,发热可以。有发热有渴都可以用,没有发热也没渴你别用,你记住啊,有一个就可用,我说的是核心那个规则。大夫不一定知道这个事,这个方子你就吃吧,吃了一副退烧。两副我说这是一般的,两副好病,要是一副就好了也行。我给你说黄连,黄芩,秦皮,这是干什么的?在肠啊排异的,要是有呕就可以。如果要是呕吐,你可以加半夏20克,生姜15克,要是有点呕就不必加半夏,也可加半夏,葛根是解肌,出一点汗退烧了。肠内排异,体表往外一排,什么都没有了,退烧了。也许一副药就好了,一副药要好不了,再吃第二副准好。现在发生这个病,越往后,在夏秋之交最多。

《伤寒论》上的两张方子,芩连汤(黄芩黄连汤)和葛根芩连汤。其实呢,这两张方子,完全可以合成一张简单的,我给加上了一点效果更好,能更好排异,如果说他拉的像水一样,肚子不减,你可以加茯苓、泽泻,加上一点利尿的,多一个方面排异。从尿排一部分,从肠排一部分,汗腺排一部分,还没离开排异。

十二、泻心汤外延:慢性肠炎

慢性肠炎方(郭老自拟):

柴胡30克、党参30克、白术30克、茯苓40克 甘草15克、黄芪40克、桂枝30克、黄连25克(捣)、干姜13克,分两次服用。

下利重,干姜最多用15克,附子也可以用,大便每天一两次,可以不用干姜。腹痛加白芍,不腹痛不加。

辨证:

慢性肠胃炎

辨证与病因

慢性结肠炎每天下利七至十次,而且还不消化完谷不化,没有食欲,腹痛。这是个内源性疾病,这个人循环不足,缺血,所以不消化,肠子里所有的损伤,没能力修复,没有自我修复的能力。这怎么办,这个病势先说每天的,这十几次大便,七八次大便,而且不消化,这营养从哪来?这是个第一个是营养障碍,营养障碍不消化腹痛,这一切都是因为循环不足,这是两个主要的问题。

慢性结肠炎是个内源性疾病,脉细,一般都是脉比较细、无力、舌苔白或者是薄白或是白滑、少腹或者是脐下疼,下利一天三五遍六七遍、不渴,食欲不好、神疲体倦、口苦口干,特征就是腹痛无热,腹痛下利、下利溏便,或有肠黏膜也可能有脂肪,大便是这种状态。这个病常常是因为急性痢疾,或者是肠炎,老用消炎药造成的这种慢性的。

处方与化裁

我开个方子,腹痛就用白芍,不腹痛就不用,这张方子的用药,你可以在前几张方子来看,干姜,止利。黄连,止利,如果说排便是有排异的意义的,这就是用黄连在结肠往外排异,用干姜止利的这不矛盾。柴胡也是在结肠里排异的。茯苓、白术是从小便排异的。党参、黄芪是加强循环的。这个方子还可以加桂枝30克,加桂枝30克,就加强了茯苓、白术,利尿的意义,就这么个用法就行了,如果说大便次数太多,干姜你可以用13克,最多用15克,如果说大便次数不多,一天一两次,干姜可以不用,腹不痛不用白芍,这个方子可以多吃几剂,不是三付五付七付六付,你可以让他吃一个月也没有问题。

你想止利,这个利不是白术、苍术能够治疗的,而且白术、苍术一块用能治便秘,你不能止泻。你想用当归补血,当归吃了也治便秘,也是下利,这个劲反使了两个反使的劲。半夏吃了也不能止利,也是通便的药,这是个用药的错误。

这个肠的蠕动很强,蠕动强是什么,是一种虚性的兴奋,不起作用。用干姜、附子先给它能力,之后,使它自己供给自己的营养,只能这么一步步的走。党参、桂枝、黄芪、茯苓,这是补血的药,通过这个增强循环,通过干姜能制止肠过渡的蠕动。黄连这个药,有一点别的作用,对于有毒的东西,能抑制,有毒的东西在肠子内繁殖。

编者按:

泻心汤系列和芩连汤系列,郭老根据其病势共性概括为“外源排异性胃肠病”,用药上也大体相近,临证遵循顺势利导法则,一般不会出大错。仲景先师对中药细致入微出神入化的化裁取舍,令人叹为观止。

郭老的化裁发展了“白头翁汤”,让极为凶险的中毒性痢疾(高烧,日下利十数行,带血或带脓,完谷不化)一两天安稳好病;郭老自拟的“急性肠炎”方,非常好用,效如桴鼓,一般一剂药就能好病;郭老化裁的“急性肠炎”方,则需要较长时间服用,而且应该食用强生粥(产品名为“本能粥”)或者“食疗方”代替一日三餐。

食疗方:
山药50%,枸杞、薏米、黄精、百合、莲子各10%一起打浆煮粥吃,每餐不少于100克(指原药材重量),每餐最好配西洋参5克。
口述:郭生白
整理:齐方洲、郭竞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个泻心汤
胡希恕方证辨证应用:半夏泻心汤方证 | 陈雁黎老
郭生白医学传承二
胡希恕半夏泻心汤医案与用量、应用方解
一文了解胡希恕治疗胃肠疾病常用经方
黄芩 黄连组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