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佛山高明严氏

一、高明严氏分布情况

在佛山高明区的32万户籍人口里,排名第一的是李氏有20617人,随后的陈氏有17073人,第三名的则是黄氏16333人,严氏位列高明十大姓氏排行榜中的第七名。

高明区严姓族人主要分布在:

高明区塘肚严氏。明末,严姓从高要范山迁此,散居于石砚、东西等7处。以东西两块凹处地形如肚,名塘肚,又称塘肚七寨,或塘源七寨,1954年划出东西、石砚两村,今之塘肚含兴隆、市基、塘源、镇江四村。

杨和镇豸岗村严氏。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严姓从高要范山迁来建村,以村后山形如无足之虎,引《尔雅·释虫》“无足谓之豸”遂取村名“豸岗”。《高明县志》载:“豸岗在清泰都,岗形如豸”。

明城镇高田村严氏,高田在高明县城西18公里,属明城镇。宋代德庆府严姓先祖迁此开村。村前田地高亢,故名。

二、高明严氏宗祠

艺能严公祠


艺能严公祠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荷城街道南洲村委会塘肚村。始建于明朝,曾多次修葺。坐北向南,三间两进。总面阔12.1米,总进深26.5米。硬山顶,人字博古山墙,头门为灰雕博古脊,后堂为龙船脊,青砖墙,花岗岩石墙脚。该祠具有明清祠堂建筑风格,对研究岭南地区建筑艺术有一定的价值。2006年12月被佛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佛山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豸岗村严氏宗祠


豸岗村严氏宗祠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杨和镇豸岗村委会豸岗村西边,是纪念严氏三世鹤山祖而造的宗祠,故又名“三世鹤山祖公祠”。始建于明代,曾多次修葺,清代、1942、2007年均有重修。祠堂坐东向西。三间三进,总面阔13.3米,总进深32.0米,面积为425.6㎡。硬山顶,镬耳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青砖墙体,素胎瓦当,花岗岩石脚。祠堂正前面有100㎡花岗岩石块铺砌的丹墀。祠堂整体结构完整,具有明、清时代岭南古祠建筑风格。

高田村严氏大宗祠


高田村严氏大宗祠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明城镇明东村委会高田村中部,是村中严氏族人为纪念先祖功德而筹资所建。严氏大宗祠始建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曾多次修葺。祠堂坐西向东,三间两进。总面阔14.1米,总进深25.3米,面积为357平方米。硬山顶,灰塑博古脊,人字封火山墙,灰碌筒瓦,素胎瓦当,滴水剪边,青砖墙,花岗岩石板墙脚。该祠堂具有清代建筑风格,是研究高明祠堂建筑文化的实物资料。

三、塘肚村“行神”习俗

行神”习俗的由来


塘肚村因处凹地,形状如肚得名,含兴隆坊、东西坊、塘源坊、石砚坊等4条村庄,统称塘肚四坊,人口2000多人。行神习俗始于明末,相传是村人严学思立下的乡规,年年祭拜,沿习至今。明崇祯四年(1631年),严学思赴京应试,渡江途中忽然风云突变,大雨倾盘,狂风巨浪眼看就要把小船吞没。突然,船边出现一道金光,漂来一个金雕木塑龙身缠绕檀香神牌,上书:岑圣王神位。严学思立命书童打捞神牌,用布包好背在身后。这时,奇迹出现了:狂风巨浪停止了,眼前风平浪静、雨过天晴,彩虹横空。严学思又惊又喜,连忙祷告感谢上天。当天晚上,严学思还梦见一个金甲人,告诉他这次科考将遇到一个姓麦的故人并将同时走上仕途。后来,在途中果然遇到赴京考试的麦如炫,于是暗中告诉他此等奇事。果然,两人同中同科进士,严学思授北京行人司行人(官职名),后历任南京兵部武选司郎中、光禄寺正卿等职,政声丕著。为拜谢神恩,严学思后告假还乡后,建庙供奉岑圣王,岁岁香火,年年岁祭,并立规例乡人,每年元月十五为祭拜、神游日,寓吉祥之意,祈求风调雨顺。神游时,由村中德高望重的老者鸣金开道,当年新婚的男子抬着岑圣王的銮驾(大王宫),持印官、旗牌者紧随其后,其余众人虔诚簇拥扶驾,八音锣鼓随驾,锣鼓喧天,群狮起舞,浩浩荡荡游遍全村。此后,近400年时间里,塘肚村人逢元宵就“行神”,年年不断,沿至今天。目前,塘肚村元宵节“行神”已被高明区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行神习俗”之演变


近年来,塘肚村的元宵“行神”活动由塘肚村理事会筹备。据塘肚村理事会会长严细昌介绍,原来的岑圣庙与严氏大宗祠位于塘肚小学旁,由于年久失修,相对残旧。2007年,塘肚村理事会成立后,发动村内外乡亲捐款,在原址重建了严氏大宗祠,2010年新建的岑圣庙则距原址约40米。

现在的“行神”活动从元宵当日上午9时开始,村民到兴隆坊后岗山顶祖屋迎接“大王宫”(岑圣王的銮驾),由当年新婚男子抬着“岑圣王”銮驾把其接到新庙拜祭,再出发到严氏大宗祠,沿着东西坊、石砚坊、兴隆坊、塘源坊的路线,巡游结束后再回到岑圣庙。

“整个过程将持续到下午2时,巡游路程将近30公里,以前参加‘行神’的是各家各户的内外亲戚,大约5000多人。这些年,一个村民带10个朋友过来,村里一下子人头攒动、围得水泄不通,最多时达到数万人。”严细昌说。

在巡游过程中,四坊狮子队跟随在后,锣鼓喧天,增添喜庆气氛。沿途的人们把巡游队伍围得水泄不通,村民们早早在家门口挂红鞭炮,等着“岑圣王”銮驾经过时燃放。人们纷纷向銮驾后老者的编织袋中投“利市”,索要红带仔。

“每年的场面都很热闹,村民都想要红带仔,想摸摸‘岑圣王’銮驾的扶手,蹭一下福气。‘行神’时向‘岑圣王’讨取到红带仔就意味着今年将行好运,每年我妈妈都会把红带仔挂在我的床头。”村民严梅芬说。

不过,现在流传下来的习俗已是“简化版”。据严建南介绍,明清时期“行神”仪式搞得很隆重,包括“出神”、“行神”、“归神”,3天各有不同的活动。“行神”有一套完整的仪仗,由老者鸣金钟开道,随从举着写有“肃静”、“回避”大字的旗牌,其余众人虔诚簇拥扶驾,八音锣鼓随驾,锣鼓喧天,群狮起舞,浩浩荡荡游遍全村。

“‘行神’结束后,村中会举行‘抢炮’活动。丁、财、贵、寿四炮上天,掉下来时,村中青壮年会争相抢拾。抢到炮的就由临时主人保管一年,到来年正月十五‘行神’时再拿出来。其中,‘丁炮’是最多人抢的。”

严建南回忆说,逢庚、乙年还要打醮、唱戏三日三夜,他记忆中最后一次打醮是1946年。“文革”期间,“岑圣王”的庙宇被拆,神牌被丢弃,所有器具都被毁,“行神”活动也因此中断了十多年。

幸运的是,“岑圣王”的神牌被一个村民捧回家中,在兴隆坊的岗顶上建立一座小庙偷偷供奉,因此才保存下来。直到改革开放后,全村人都知道了,于是大家齐去朝拜。2010年新庙建成,“岑圣王”才有了一个体面的“家”。不过,现在打醮、抢花炮、唱戏都没有保存下来,仅剩下醒狮随行。

深挖民俗文化精髓保护传承

时至今日,“行神”活动的迷信色彩已越来越淡薄,更多的是象征娱乐、亲情、友情。巡游完毕,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盛的酒菜款待亲戚朋友,塘肚人借“行神”祈福、聚会、交流。

“元宵当日,一些多年没见的亲戚都会回来。中午一般吃濑粉,晚饭每户人家至少都开四五桌,多的十几桌,就是一个大聚会。”严梅芬说。

严细昌表示,今年,该村计划把“岑圣王”的銮驾安放在新庙长期定居。今后继续发展完善“行神”活动,首先是完善庙里的各种配套设施,并设专人管理维护。记者采访发现,众多村民均表示希望该活动能代代相传。

在严建南等老一辈的心中,还有一个“梦想”,就是把包括“出神”、“行神”、“归神”及巡游时的一套完整的“行神”仪式恢复。

但仅靠一村之力,显然“心有余而力不足”。塘肚大王公銮驾巡游已被列入高明非遗项目,不过,目前政府部门及村里仍未制定具体的保护措施对之加以传承。严建南也说,这些一整套的习俗大多数只有口述,没有文字记载。

目前高明区共普查出4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10项列入区级非遗项目,3~4项列入市级保护项目,仅有花鼓调1项列为省级保护项目。对于省级保护项目,政府每年有一定的经费补助,其他项目则暂时未有补助。

目前对部分民俗活动的记录仍然比较表面,下阶段,文化部门将邀请专家进一步调查、摸底,对区内的民俗活动继续深挖,如有亮点的将会系统地进行申报,共同保护、传承好民间的民俗文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各地岑氏宗祠合集(一)
木 雕
#潮汕文化习俗 #潮汕民俗文化 #潮汕祠堂 #潮汕祠堂建筑 #沟南许地文化创意旅游村 许氏宗祠
【微村志】桐庐石阜村之方氏宗祠
棠樾牌坊群【转载】
(1)杨柳村廖氏宗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