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 古代的爵位,公、侯、伯、子、男,为何如此称呼呢?

公侯伯子男是中国最早实行的爵位制度,类似于我们现在各个单位里的“职称”,它最早来源于《通典·职官·封爵》里的记载:

“黄帝时,方制万里,为万国,各百里。唐虞夏:建国凡五等:公、侯、伯、子、男。殷:公、侯、伯三等,公百里,侯七十里,伯五十里。
周:公、侯、伯、子、男五等,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周公居摄改制,大其封,公五百里,侯四百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百里。”

这里,可以看到,从黄帝时就规定了五个等级的“统治面积”,尤其是到了周朝更加完善。

不过关于这五等爵位的争论,到现在依然存在,有学者就认为“殷商根本没有这五等爵位,后来才有。”

咱们今天先撇开这些争论来看看公侯伯子男的意思到底是啥?

首先从最高的“公”开始说起。

公,是一个内涵很复杂的名称,它既可以指辅佐王统治天下的重臣,比如周公、毕公等;

还可以是西周的贵族尊称他们死去的先祖。

还有的贵族也会称呼自己的国君为“公”,比如燕国贵族圉就称燕侯为“公君”。

侯是啥意思呢?

侯,起源比较早,在殷商时期指天子在边境的世袭军事长官,其主要职责为辅佐商王讨伐蛮夷和叛乱。

周朝时也大致是这个作用,有学者认为它指的是会射箭的武士。

不管怎么说,身为“侯”,是要承担责任的—“拱卫王室、从王征伐、抵御蛮夷戎狄入侵。”

伯,是指大伯吗?

伯,含义比较复杂,殷商时它主要指敌国的首领。

西周时,伯一般指贵族中的长幼次序,称“伯”者多指世家大族的嫡长子及宗子。

子,是儿子吗?

子,儿子,后来引申为对一个家族的首领、长子的尊称。在《春秋》中,还有的小国国君也称为子。

男,是男人吗?

男,估计是五爵里最让人捉摸不透的称呼,在甲骨文中,“男”写成“任”,

意思是“任王事”。你把“男”拆开,为一个“力于田”的结构,所以学者称“男”应该是为天子从事农业生产(或监督农业生产)的贵族,地位低而贡赋重。

看完这些,估计小伙伴们已经晕了,晕了就对了,因为公侯伯子男五爵到现在也存在很大争议,学界也没有定论,所以,咱们姑且就把它们看做是贵族功臣的“职称”就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件文物证明周朝诸侯没有五等、只分三等,中间这个您可能没听过
周朝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到底是怎么封的
古代中国爵位很有趣:名称变化、本质都是安抚人心!
古代的爵位,公、侯、伯、子、男,为何如此称呼呢?
西周地位最高的诸侯,为何在春秋战国一点建树都没有?
公侯伯子男是中国的爵位还是西方的爵位,各爵位之间怎样划分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