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自考社会学概论00034复习资料

​自考社会学概论高频考点00034

社会学概论高频考点和易错点(00034)

  单选题 

1. 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的代表作之一是:《自杀论》 

2. 在霍尔的个人空间理论中,为朋友和熟人保留的个人空间是:个人距离 3. 通过社会联系与社会关系获取的资源叫做:社会资本

 4. 在莫顿的失理论中,不仅拒绝社会认可的的目标和手段,而且试图从个人观念出发以新的目标和手段来代替,这是:反叛 

5. 定性分析资料的三个步骤是:审查、分类和汇总 

6. 人口的双重属性是:自然属性和 社会属性 

7. 由父母和多对已婚子女以及外子女组成的家庭被称为联合家庭 

8. 以血统、血缘和职业为标准,将社会成员划分为不同群体或社会集团的社会等级制度被称为:种姓 

9. 决绝社会提供的目标,但仍然遵守社会规的手段行事,在莫顿的失理论中被称为:形式主义 

10. “社会学之父”—孔德

 11. 与人类活动相关联的全部自然条件的总和被称为:自然资源 

12. 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语言 

13. “无孩家庭”被称为:丁克家庭

 14. 社区发展的经费要在社区自筹集资,社区发展的人在和骨干要在社区物色、培养,社区发展的物资资源要尽量的利用和开发,这体现了社区发展原则中的:自立原则 

15. 由于生产技术或社会体制变革的规模较大的社会流动都被称为:结构式流动 

16. 在社会研究的分析类型中,偏重实证主要原则的是:定量分析

 17. 社会结构类型中,由一些作为社会实体的基本单元和要素构成的社会结构是:实体性社会要素

 18. 人口数量一般是指:人口规模 19. 由一群人所共同认可、有意义地代表其自身之外的标的事物的象征,被称为:符号 

20. 一个人在社会网络中获得的利益来划分,可将社会网络分为:互利形态和互补形态 

21. 根据个人和社会网络连接的成功度不同,可将社会网络分为:稳固形态和松散形态

 22. 社会网络的形态以个人在网络中获得的利益来区分,可以分为:互利形态和互补形态 

23. 一个人进出社会网络的难易程度的不同,可将社会网络分为:封闭形态和开放形态 

24. 一般认为,所有家庭形式中,为稳定的是:核心家庭

 25. 社区发展说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以改善社区的居民生活,鼓励社区居民自己来判断和认定其自身的需要,而不是简单地由政府或其他专家来判定,这体现了社区发展原则中的:民众需要原则

 26. 以“生活机会”为分配和获得作为核心容的社会不平等研究传统被称为:分层研究

 27. 在社会流动的过程中,子女相对于父母地位的变动被称为代际流动 28. 偏差行为只是一种被社会定义为偏差的行为,这种观点来自:标签理论 

29. 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者某类现象的性质或特征做出概括的分析方法称为:定性分析

 30. 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行,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的过程被称为:社会管理 

31. “生物人”通过社会文化的教化获得人的社会性,获得社会生活资格的的过程被称为:基本社会化 

32. 在社会化的有关理论中,米德的理论认为:自我分为主我和客我两个部分 弗洛伊德将人格分为:主我、客我、超我三个部分

 33. 由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的家庭叫做:核心家庭 

34. 城乡基层社区中社区居民依靠自身力量,在政府和其他组织机构的支持下,推动社区有计划的社会变迁,改善社区经济、社会、文化状况,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称为:社区发展 35. 在体质形态上具有共同生活遗传特征的人群被称为:种族 

 36. 再社会化也可以被称为:重新社会化

 37. 社会分层体系中不同层次之间的上下流动叫做:垂直流动 

38. 资产阶级社会学家斯宾塞是:英国人 

39. 我国明确地采用社会建设概念是在: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 40. 人在成年之后的社会化被称为:继续社会化 

41. 在社会化理论中,科尔伯格认为: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找到自己的道德价值观 

42. 霍尔的个人空间理论中,比较正式的场合保持的距离是:社会距离 43. 由一对夫妇+父母+未婚子女聚居生活的家庭叫做:主干家庭 

44. 以人们的日常居住和生活的基层社区为载体,通过社区居民自治、社区与政府、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合作,建立一个和现代保障体系,现代城市管理体制度和社会化服务网络相适应的社区支持系统,这一过程被称为:社区建设 45. 按经济地位和政治法律地位不同而相互区别的群体或社会集团被称为:等级 46. 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大规模的社会流动的次数是:五次 47. 有关社区发展的具体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法、步骤和措施,都经过该社区成员的广泛讨论,并根据多数人的意愿来决定,这体现了社区发展原则中的:原则 48. 定量分析的资料整理步骤:审查、分类、编码、汇总 49. 科尔伯格认为道德的发展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50. 文化反哺又称为:反向社会化 51. 个人所带有的由上代为下代提供的,有利于人类从事社会活动的特殊遗传因素,是指:生物因素 52. 美国社会学家贝尔提出的社会现代社会理论是:后工业社会论 53. 在消费的社会学理论中,韦伯提出来的是:生活风格理论 54. 社会控制的形式并不以明文规定的条文来实现,而是通过社会成员日常工作互动所形成的的共识来实现,这种社会控制的类型是:非制度化控制 55. 偏差性社会问题是指个体偏离或违反一定社会行为规造成的社会问题,属于偏差性社会问题的是:食品安全问题 56. 偏差性社会问题是指个体偏离或违反一定的社会行为规造成的社会问题,属于偏差社会问题的是:毒品问题 57. 结构性社会问题是指社会制度或社会政策失调诱发的社会问题,属于结构性问题的是:腐败问题 58. 由传统农业社会到现代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叫:社会现代化 59. 社会控制的方式:法律控制、道德控制、习俗控制、控制 60. 在社会学研究方法中,遵循自然科学法则,用普遍的因果律研究社会现象的方法理论叫做:实证主义方法论 61. 在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对社会行动过程以及结果予以主观意义理论的方法是:人文主义方法论 62. 在社会互动的理论中,用表演和比喻来说明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互动理论是:拟剧论 63. 社会互动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印象管理”或“自我呈现”,这种观点来自:拟剧论 64. 社会学者对社区的研究始于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的:类型学研究 65. 根据《当代中国社会阶层节后研究报告》,以职位为基础,可将全国成年社会成员划分为:10个阶层 66. 霍尔的个人空间理论中,为一些类似演说家等任务保留的距离是:公众距离 67. 斯梅尔瑟的价值累加理论提出,导致集体行为发生的因素有:6个(结构性助因、结构性紧、一般化信念、触发性因素、行动动员、社会控制) 68. 在城市群研究理论中,麦吉提出的理念是:城乡融合区 (城市群理论创始人) 琼·戈特曼提出的理念是:城市群理论 69. 在城市群研究理论中,主城市应该兼有城市和乡村的优点,城乡交融和群体组合城市,这种理论是:

 70. 对社会运行过程进行干预面对社会系统施加定向影响的社会变迁形式的是:有计划变迁 71. 撰写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将中国的阶级阶层结构划分为:七个阶级 72. 社会问题最有效地解决办法是尽快建立社会规和秩序,重建审核均衡体系这种观点来自于社会问题研究理论中的:社会解组理论 73. 社会问题仅仅是人们对某种社会情况界定过程的主观产物,这种观点来自于社会问题研究理论中的:社会构建理论 74. 在研究对象中,有意识的选取个别或少数有代表的社会单位进行深入研究调查,以推断调查总体的研究方法是:典型调查 75. 费孝通先生指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美人之美,天下”概括的是:文化自觉 76. 组织管理不只是和组织本身有关,而是涉及组织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管理者应该根据不同的环境和具体情况,灵活的决定组织的决策方式,领导方式和行动方式是,这一观点是组织管理理论中的权变理论 77. 社会变迁的基础类型中,为了根本变革社会制度,改善生产关系,从而产生急剧的,对整个社会进行根本改造的社会变迁形式,被称为:社会革命 78. 社会变迁的基本类型中,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参与或控制的社会变迁叫:有计划变迁 79. 普遍调查常用的方式之一是:普遍调查 80. 社会学研究分析中,偏重于经验实证主义原则的是:定量分析 81. 呼吁组织采取而非集权的领导方式是,认为比专制领导的的效果更好,坚持这一观点的是:行为组织理论 82. 社区具有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体系,通过生产或进口,为其成员提供衣食住行等基本服务,以满足成员需求,这是社区的:经济生活功能 83. 统计调查的常用方式:普遍调查、抽样调查、统计报表 84. 某种文化元素随同社会交往而扩散,为其他社会所采取或吸收的过程称为:文化传播 85. 美国工程师泰勒提出的组织管理理论是:科学管理理论 86. 从心理学视角来解释集体行为的理论是:乌合之众理论 87. 如果个体越理性,群体规模越大,那么这个群体发生集体行为就越小,这种解释集体行为的理论是:搭便车理论(奥尔森) 88. 偏差性社会问题包括:毒品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等 89. 结构性社会问题包括:腐败问题、贫困问题等 90. 自然性社会问题包括:自然灾害问题 91. 帕森斯认为,任何社会若要生存就必须要具备系统所需的一般条件,包括AGIL四个方面 92. 社会学符号互动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是:布鲁默 93. 文化交流中的文化杂交即(吸收另一种文化的元素融入本文化):文化采借 94. 某种文化元素随着社会交往而飘散,为其他社会采借或吸收的过程叫做:文化传播 95. 哈佛大学教授梅约和罗伊斯里斯伯格等人指导的霍桑实验中形成的理论是:人际关系理论 96. 学校不再被视为社会实现其良性再生产的领域,而是成为统治阶级用于生产与其特殊地位和利益相吻合的工具,这种教育的社会分析视角被称为:冲突论视角 97. 到达就业年龄且具备工作能力,谋求工作但未得到就业机会的状态被称为:失业 98. 对社会发展的总的方向、大目标、主要步骤与重大措施的设想叫:社会发展计划 99. 根据劳动的二重性,劳动可以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00. 1942-1952年中国的基本阶级格局包括:四个阶层(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 101. 马克思韦伯提出的概念工具为:理想型 102. 我国首次提出“社会学”之名的学者是:谭嗣同 

 103. 组成文化最小的单位是:文化特质(文化元素) 104. 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泰罗和法约尔 105. 组织行为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巴纳德和麦克雷戈 106. 人际关系的代表人物:梅约和罗伊斯里斯伯格 107. 以泰勒制原则和市场为导向,以分工和专业化为基础的生产劳动方式叫做:福特主义 108. 以精益生产,柔性专业化,非大规模生产方式为核心的新的资本主义积累方式及其社会经济结构的生产劳动方式叫做:后福特主义 109. 中国城镇化 A. 第一阶段平稳起步:1949-1957年 B. 第二阶段大起大落:1958-1977年 C. 第三阶段加速发展:1978年至今 110. 改革开放初期,提出“控制大城市,多搞小城市”的城镇化方针时间是:1978年 111. 城市空间结构理论作者: 多核心理论——哈里森和厄尔曼 同心圆理论——伯吉斯 扇形理论——霍伊特 小城市的全貌研究——林德夫妇 112. 孔德实证主义社会学的两个核心概念是:秩序和进步 113. 社会学的特征表现为:综合性、应用性、整体性、经验性 114. 社会学的功能:研究、教育、社会管理、社会批评 115. 马克思韦伯的国籍:德国 116. 科塞的代表作:《冲突的社会功能》 117. 科塞的观点:功能冲突论 118. 达伦多夫的观点:辩证冲突论 119. 《区隔》的作者:皮埃尔·布迪厄 120. 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区域、某一群体特有的文化叫:亚文化 121. 米德将自我分为:主我和客我 122. 根据角色追求的目标,可以将社会角色划分为:功利性角色和表现性角色 123. 根据获得角色方式的不同,可以将社会角色划分为: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 124. 以社会成员的归属为标准,群体可以分为: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 125. 以群体的关系结构和组织功能为标准,可将群体划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126. 根据成员对群体的心里归属为标准,群体可以划分为:群体和外群体 127. 以群体规模可划分为:大群体和小群体 128. 世界城镇化进程中的两种模式: 欧美模式:市场主导型城镇化,是工业革命引导的工业发展、社会分工和市场细化的自然结果  墨印模式:政治主导性城镇化,政府主导下发展工业和少数城市倾斜,是工业水平化大大落后于城镇化的发展水平 129. 大城市人口郊区化,外围卫星城镇分布分散化被称为:逆城市化 130. 被认为最深刻、最系统的冲突理论是: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 131. “镜中我”理论作者:库利(一个人的自我形象是别人看他什么样子的反应) 132. 在一定规则下,行为者为了获得回报而行动的社会互动形式叫:交换 133. 社会学研究中文献法的优点之一是:适用于纵贯分析 134. 功能上能相互整合的一组文化特质组合起来共同发挥一项功能,以满足人的某种需求,这种文化特质就组成了一个:文化丛集 

135. 文化丛集组合成的文化整体是:文化模式 136. 再社会化也称为:重新社会化 137. 社会解组理论:社会问题最有效地解决方法是尽快建立社会规和秩序,重建社会均衡体系 138. 价值冲突论:文化价值和兴趣的冲突是造成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倡社会实际存在的利益关系 139. 社会构建理论:社会问题如何被界定为社会问题,没有涉及到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法 140. 为了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属于社会学研究功能中的:描述性功能 141. 非介入性研究方法是指:文献法 142. 提出“应该把集体行为和社会结构联系起来”的理论是:价值累加理论 143. 从个体对教育的需求而言,可以把教育分为:生存教育和地位教育 144. 韦伯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行动 145. 舒茨创立了:现象学社会学,代表作《社会世界的现象学》 146. 在万木草堂开设郡学的是:康有为 147. 人类创造出的一切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产品的总和叫:文化 148. 觉得自己的文化、规、价值观都是最好的,叫做:文化中心主义 149. 再社会化叫:重新社会化 150. X理论(性本恶)和Y(性本善)理论的提出者是:麦克雷戈 151. 暗示根据受动条件,可分为:直接暗示、间接暗示、自我暗示、反暗示 152. 社会学主要研究: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153.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摩尔斯和 杰伊·洛斯奇提出的组织理论是:超Y理论 154. 人们转换工作的过程中失业被称为:摩擦失业 155. 在失业的类型中:由于发生经济波动而造成的失业叫做:周期性失业,比如经济危机 156. 由于生产技术提高使得原有的工作机会小时造成的失业,叫做:结构性失业,比如纺织女工的工作被织布机代替 157. 受季节影响造成的失业叫做:季节性失业,比如捕鱼人冬天不能捕鱼 158. 人直接感受文化多样性时的心理现象被称为:文化震惊 159. 文化自觉的提出者:费孝通 160. 政府和社会主治为促进系统协调运行,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监督、控制的过程叫做:社会管理 161. 教育能够为专门化的社会角色提供训练有素的能力,这种关于教育的社会学分析视角是:功能论视角 162. 社会学研究中的实验法的不足之处主要是:实验环境的人为性 163. 斯宾塞的社会学理论包括:社会有机体论和社会进化论 164. 社会符号论的代表人物:布鲁默 165. 交换论代表人物:布劳 166. 结构功能代表人物:默顿 167. 当代社会学理论代表人物  多选题 1. 偏差性社会问题包括:毒品问题、贪污腐败问题、食品安全问题 2. 著名家庭社会学家威廉古德认为,家庭的特征应该包括: A.至少有两个不同性别的成年人居住在一起; B.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劳动分工; C.它们进行许多经济交换和社会交换; D.他们共享许多事物; 

 E.成年人与其子女之间有着亲子关系 3. 按照偏差行为的表现方式,可将其分为:偏差习惯、偏差心理、偏差文化 4. 涂尔干的社会学观点包括:社会团结理论,失理论,多功能分析和历史分析方法 5. 社会化的类型包括: A. 基本社会化 B. 继续社会化  C. 再社会化 D. 正向社会化 6. 社会化从教化方面可以分为:正向社会化(上代人对下代人的文化传递或教化)、逆向社会化(年轻人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老一辈人) 7. 社会学研究的程序有三个阶段:筹划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 8. 环境的功能(环境对人具有什么作用):支持、供给、调节、文化启迪 9. 偏差行为的负功能有:干扰正常的生活秩序、破坏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减弱他人遵从规的意愿 10. 影响个人社会化的环境因素:家庭、学校、大众、社区、伙伴群体 11. 偏差的社会问题包括:毒品问题、贪腐问题、食品安全问题 12. 消费社会的特征包括:消费成为社会的核心、消费水平和消费规模不断扩、消费主义盛行 13. 关于我国城镇化发展道路的,主要观点有:大中城市论、均衡发展轮、多元模式论、小城镇重点论 14. 1977年,中国的社会阶层,社会结构可分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阶层 15. 社会结构类型包括:关系型社会问题、实体性社会问题、规性社会问题 16. 按照合作的发展程度,可以将合作划分为:自发性合作,制度化的传统合作,指导性合作,契约式合作 17. 集体行为的特征:群众性、自发性、非组织化、非制度化 18. 社会学的社会管理功能的表现有:建立规、提供模式、反馈信息 19. 社会学的主要教育功能主要表现在:帮助人们自觉完成社会化、帮助人们合理选择 20. 消费的社会特征:消费成为社会的核心、消费水平和规模不断扩大、消费主义盛行 21. 现代学校教育的显功能包括:社会化功能、社会选拔功能、提高人口素质功能、知识技术创新功能 22. 学校教育的潜功能:社会控制、未来人际关系、减少就业压力 23. 社会学研究的文献来源有三大类:官方文献、个人文献、大众 24. 1941年,美国社会学家富勒和麦尔兹在《社会问题的发展》一文中指出,所有的社会问题都要经过的阶段包括:警觉、政策制定、改革 25. 属于初级群体的:邻里、家庭、游戏伙伴 26. 属于次级群体的:学校、职业团体、社会团体 27. 社会变迁的特点:必然性、非直线式性、全面性、前进性 28. 费孝通借用“五脏六腑”来比喻社会学建设:五脏 “五脏”:学会组织、专业研究机构、各大学的社会学系、图书资料中心、出版物 “六腑”:指社会学专业至少要有六门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城乡社会学(社区概论)、文化人类学、国外社会学说。 29. 社会控制的特点:普遍性、规性、多重性 30. 斯宾塞的代表作:《社会学研究》、《社会静力学》、《社会学原理》 31. 达伦多夫代表:《工业社会的阶级和阶级矛盾》,辩证冲突论代表 32. 社会化的类型: A. 基本社会化(一级社会化) B. 继续社会化(二级社会化) C. 再社会化(重新社会化)   D. 从教化上分为正向社会化和反向社会化(文化反哺) 33. 当代社会学方法论的主要流派:后实证主义、新人文主义、批判诠释理论、后现代主义 34. 现代城市生活方式的特点: A. 社会分工复杂 B. 家庭和初级群体作用减弱 C. 人际互动趋向功利化、理性化和肤浅化 D. 存在和包容了更多文化差异 35. 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社会性、普遍性、特殊性、集群性、复杂性 36. 根据角色规化程度,社会角色可以划分为:规定性角色和开放性角色 37. 根据角色追求目标,社会角色可以划分为:功利性角色和表现性角色 38. 根据角色活动方式的不同,社会角色可以划分为: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 39. 资源动员理论认为,社会运动所需要的资源至少包括: A. 时间 B. 参与者规模 C. 金钱和物质资源 D. 外界支持 E. 理念资源 40. 社会变迁的原因有: A. 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B. 观念的变化 C. 社会生产力的增长 D. 外来入侵 E. 人口状况的改变  名词解释 1. 社会分层:社会学家将社会结构与地质结构进行对比,于是借用“分层”概念,创立了社会分层一词。社会分层的实质,是社会资源在社会中的不均等分配。社会分层包含社会分层结构和社会流动两方面的基本容 2. 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组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相对稳定的关系 3. 婚姻:通常是指男女之间依照社会风俗或法律的规定而结为夫妻的一种社会制度 4. 家庭:是指具有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的人们组成的长期共同生活的群体,是人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群体形式 5. 社会流动:是指社会成员从一种社会地位或职业向另一种社会地位或职业的变动 6. 人口:是指在特定的区域,由一定的社会关系联系起来的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有生命的个人组成的总体 7. 社会:社会是在人们的交互作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8. 全球化:是指在全球围展现的设计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客观历史进程和趋势,同时也是世界共同体的各个国家和地区彼此之间的交往和交换关系进一步加强,彼此之间的依存性,关联性不断加深的过程 9. 偏差行为:指特定社会中社会成员不同程度偏离或违背了社会规的行为,也称越轨、离轨、差异性为 10. 社会网络:个人之间的关系网络 11. 广义的社会控制:社会组织通过社会规以及相应的方式和手段,对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进行指导和限制,对各类社会关系加以调节和制约,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观进行引导和约束的进程  

主观题 1. 联系实际叙述我国当前社会问题防治的战略措施 A.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缓解和解决我国当前社会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 改革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我们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与结构的同时,必须改革不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 C. 发展科学技术。社会问题防治需要相应的科学技术 D.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缓解后顾之忧。各级人民政府都应该完善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坚强民众教育、医疗、养老负担 E. 建立社会预警系统(包括:调查研究机构、检测机构、社会干预中心、社会支持网、社会保障体警示教育体系) F. 发挥舆论的作用,揭露时弊和社会问题,鞭挞假丑恶,弘扬正气 2. 简述社会问题防治的意义 A. 可以有效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增强社会和民众的安全感 B. 可以避免和减少社会问题和社会造成的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损失 C. 可以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 D. 可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E. 可以改善、提高有关机构的应对能力和效率 3. 社区发展的原则: A. 原则 B. 民众需要原则 C. 自立原则 D.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原则 E.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并重的原则 4. 简述我国社区发展的基本任务:促进城市治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促进政治建设,减轻市场经济发展对社会生活的负面影响 5. 简述社会的特征 A. 以人为主体 B. 以人们物质的生产活动为基础 C. 以人与人交往作为纽带 D. 社会源自于自然又不同于自然 6. 简述社会现代化的特征 A. 社会现代化是一项社会领域的革命进程,它有六个基本涵:1.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两次社会转型2.社会生产力和生活质量的持续提高3.生活方式和观念的深刻变化4.国民文化和健康素质的大幅度提高5.国社会福利与社会公平的根本改善6.国际社会地位的变化。 B. 社会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有阶段的历史过程。 C. 社会现代化是一场持续的国际竞赛,包括不同国家追赶、达到和保持世界先进水平的国际竞赛,以及国社会生活、社会结构、社会制度和社会观念的变化。 7. 阐述消费的社会学理论 A. 韦伯的生活风格理论认为:消费方式使潜在的阶级差别明显化,形成生活方式不同的地位群体 B. 凡勃仑的炫耀性消费理论认为:赋予的上层阶级通过物品超出使用和生存所必须的浪费性,奢侈性来向他人炫耀自己的财力和社会地位,以及这种地位所带来的名誉 C. 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论认为:进入最求个心的社会,而个人的获得就在于自己的消费物品不同于他人的消费物品 8. 社会抑制的必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A. 表现在社会生活中的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目标不一致上 B. 表现在稳定各种社会关系上 C. 体现在制止社会生活中各种失控现象方面 9. 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5次大规模的社会流动的典型特征 A.1949-1956年,以对新中国以前的社会阶层结构进行重塑为标志 B.1957-1965年,多为二元身份体系之间的界限相对稳定,跨越身份边界的流动十分困难 C.1966-1977年, 整个社会的社会流动严重偏离了正常轨道 D.1978-1991年,社会分化与流动模式发生初步转化 E.1992年至今,不同阶层所处的等级位序确立 10. 联系实际论述强关系与弱关系理论 A. 美国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提出人际关系网络分为强关系和弱关系两种 B. 强关系指个人的社会网络的同质性较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紧密,有很强的情感因素维系着人际关系。如父母与子女之间。弱关系的特点是个人的社会网络差异性较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不紧密,也没有太多的情感维系。如公司上下层职员之间 C. 关系的强弱决定论能够获得信息的性质,以及个人达到其行动目的的可能性 D. 边燕杰对的一项研究表明,在中国的劳动者经常通过强关系而非弱关系寻找工作渠道。在中国,强关系可以创造其他没有联系的个人的网络桥梁 11. 简述社区的发展规则: A. 的原则 B. 民众需要的原则 C. 自力原则 D.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原则 E.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建设并重的原则 12. 简述家庭功能的变化 A. 家庭功能的变化包括功能替代、功能涵的演变、功能外移、旧功能的消失和新功能的出现,以及家庭功能随着家庭生命周期的阶段性变化而发生的改变等。当发生社会变革时,家庭功能相对来说是最先随之变化的,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家庭的许多基本功能也在发生着变化 B. 经济功能弱化 C. 抚育和社会化功能外移动 D. 家庭的生育偏好开始改变 E. 养老功能的挑战 13. 简述社会学研究阶段的主要工作 A. 选择研究题目,有新意,要适中,可操作 B. 初步探索,收集有关资料文献,接触研究对象,做到心中有底 C. 建立研究假设,做出理论解释,明确概念,制定研究方案 D. 组织工作,包括研究人员的组成和培训,以及协作单位的沟通等 14. 简述我国当前社区发展的的基本任务 A. 促进城市治理体系的进一步 B. 完善促进政治的进一步建设 C. 减轻市场经济发展对社会生活的负面影响 15. 简述社会化的涵: 社会化是社会对个人的文化教化和个人对社会的主动选择与能动调试的统一过程,其涵可以从三方面理解: 

 A. 时间上:是个人社会化设计人生发展的全过程 B. 容上:个人社会化关注个人作为社会一员应具有的全部文化遗产 C. 关系上:个人社会化注重个人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以及个人社会化的结果 16. 简述当前中国社会流动的特点 A. 社会流动模式发生重大变化 B. 社会结构从封闭到开放 C. 社会流动呈现向上流动趋势 D. 当前中过社会流动仍然受制于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带有明显的转型特点 E. 当前中国的社会流动正在表露出一些不利于社会开放、公正的消极趋向;一是阶层流动的代际继承性增强;二是经济资源、政治资源、文化资源等主要资源出现向上层聚集的趋势;三四一些拽公平、合理的社会流动的制度性障碍 17. 简述社会网络的特征:普遍性、多重性、多向性、滚珠性、隐蔽性 18. 简述社会化的特征 A. 社会以人为主体 B. 社会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 C. 社会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为纽带 D. 社会来源于自然又不同于自然 19. 简述家庭与婚姻的理论解释 A. 结构-功能主义分析:强调家庭的功能对整个社会福利以及平稳运行非常重要 B. 社会冲突理论分析:强调家庭中以两性不同的方式彼此竞争,这一视角指出了家庭导致社会不平等的原因 20. 失理论的基本观点: A. 默顿建立了失理论来解释偏差行为的产生 B. 默顿认为存在两种社会规:社会对个人追求目标的规,另一种是对个人追求目标所使手段的规 C. 当社会成员经过社会化接受了社会规的目标后,社会会同时又为其提供了追求这些目标的手段。此时目标和手段之间是平衡的。问题就在于社会成员接受了社会规的目标,却无法获得实现这些目标合乎规的手段,这时候就产生了失 D. 社会失会让人们处于失性紧状态。为缓解这种状态,默顿认为人们 可能有五种适应方式,即:遵从、革新、退缩主义、形式主义、反叛。除遵从(以社会允许的方式获取社会鼓励的目标)外,都被思维偏差行为。革新(为追求社会鼓励的目标采取不被社会认可的方式,甚至行为)、形式主义(拒绝社会提供的目标,但是仍然遵从社会规的手段行事)、退缩主义(放弃社会认可的 目标和手段)、反叛(拒绝社会认可的目标和手段,试图从个人现状出发,以新的目标和新的手段来代替) 21. 社会网络的特征:普遍性、多重性、滚珠性、多向行、隐蔽性 22. 简述现代化的特征 A. 社会现代化是一项社会领域的革命进程 B. 社会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有阶段的历史过程 C. 社会现代化是一场持续到国际赛事 23. 社会控制的必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A. 表现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目标不一致上 B. 表现在稳定各种社会关系上 C. 体现在制止社会生活中各种失控现象的方面 24. 简述网络对青少年社会化的正面影响 A. 为青少年的教育提供了选择权 

 B. 开阔了青少年的视野。青少年在接受了多元文化的感染后,增加了文化素养,形成了心中的“世界地图”,少了一些区域偏见 C. 有助于青少年更好的了解社会规 D. 虚拟环境为青少年提供了很好的与人沟通的互动环境       补充知识负面影响: A. 网络环境形成角色不清和角色中断的后果,造成精神失控 B. 网络法制不健全,导致网络犯罪的大众化,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 C. 网络文化冲突带来心理困惑和行为障碍,虚拟人际交往导致实际生活中人际交往越来越少 25. 论述社会控制的适度问题 A. 社会控制是对人的行为加以指导和约束的过程。社会控制过强会牺牲个人利益,而社会控制过弱就会牺牲社会利益。所以社会控制的问题就摆在我们面前,也就是要避免社会过控和社会失控 B. 社会过控是指过分强调了社会控制的一面,忽视了社会成员的个性表达和自由要求 C. 社会失控是指社会控制相对削弱,社会成员自由散漫性相对提高 D. 合理适度的社会控制有助于人的个性全面发展以及创造性的发挥 26. 阐述全球化对中国的冲击和挑战以及应对策略 冲击 A. 经济上:中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贸易 B. 政治上: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动摇了西方的霸权地位,引起他们的恐慌 C. 文化上:随着中国对全球化参与程度的加深,中国的文化建设受到了两方面的挑战 (1).西方意识形态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挑战 (2).一些腐朽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D. 国家安全上:目前还存在着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影响世界和平的因素,我们面临的国际环境并不乐观 应对策略: A. 首先,必须明确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并以此制定全球战略 B. 其次,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发展自己 C. 再次,增强综合国力以确保国家安全 D. 总之,要以客观积极的态度融入全球化的潮流,抓住机遇,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促使更加公平、平等的全球化时代的来临 27. 简述消费的特征:消费的四个属性:经济属性,心理属性,社会属性,文化属性 28. 简述近年来我国家庭与婚姻观念的变化: A. 性观念多元化,婚前性行为,非婚同居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被接受 B. 地位平等化,中国人的家庭平等观在不断上升 C. 行为理性化,在家庭与个人的关系上,家庭成员的自我意识在进一步增强,家庭利益至上的传统观点已经动摇,在恋爱择偶问题上,注重个人涵素质重于家庭背景 29. 简述农村社区的特点 A. 人口密度低 B. 经济活动相对简单 C. 社会结构相对简单 D. 传统农村社区的社会变迁比较缓慢 30. 简述社会学方法论讨论的问题: A. 社会现象的性质 B.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假设 

  C. 价值在社会研究中的作用 31. 阐述如何促进我国小城镇健康发展 A. 规划上:要科学。建立起布局合理的城整体性,把小城镇发展的重点放到现有的县城和部分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使之尽快完善功能 B. 规模上:要适度。建设规模大小,占地多少,基础设施布局等,应当严格的进行论证 C. 环境上:要注意保护。小城镇建设要与环境保护相结合,是实施经济社会可持续战略中的一个根本问题 D. 机制上:要建立健全健康发展的机制体制机制。建立与城镇健康发展相适应的财税、征地、行政、公共服务等制度;加大建设投入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4年10月自考00034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标 题: 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
当代青年择偶标准和择偶方式的社会学研究
教育社会学的相关理论
《社会学概论》试题
藏书教材|《人的社会化》刘豪兴、朱少华 著(1993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