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6年10月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0032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主张“道法自然”的古代先贤是(  B  )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苟子 2.分为春秋、战国前后两期的朝代是(  B  ) A.西周            B.东周            C.东汉            D.东晋 3.宋仁宗时期,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是(  D  ) A.蔡伦            B.鲁班            C.李耳            D.毕异 4.《本草纲目》的作者是(  C  ) A.王叔和          B.陶弘景          C.李时珍          D.孙思邈 5.古代“西南夷”杂居的地区是(  B  ) A.青藏高原        B.云贵高原        C.黄土高原        D.内蒙古高原 6.宗法制度下,周代社会的基本单位是(  A  ) A.宗族            B.家庭            C.村落            D.合作组 7.不属于古代婚制“周公六礼”的是(  C  ) A.纳采            B.问名            C.加冠            D.亲迎 8.“天人合一”的思想起源于(  C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9.就商贸方式而言,钱庄、银号属于(  B  )     A.行商经营        B.坐商经营        C.农商兼营        D.工商兼营 10.在中国,“仁、义、礼、智、信”被称为(  C  ) A.五德            B.五伦            C.五常            D.五礼 11.提出教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步骤的经典著作是(  C  ) A.《论语》        B.《中庸》        C.《大学》        D.《易经》 12.屈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  C  ) A.《九歌》        B.《天问》        C.《离骚》        D.《阳春》 13.中国古代建筑在结构上的最大特点是(  C  ) A.以石结构为主    B.以砖结构为主    C.以木结构为主    D.以土结构为主 14.作为一种艺术观念,最早体现在《诗经》中的是(  B  ) A.诗情画意        B.诗言志          C.乐以教化        D.文以载道 15.有历史记载的从事汉字规范的第一人是(  D  ) A.蔡伦            B.毕异            C.张衡            D.仓颉 16.对联的演变来源于(  B  ) A.古代的诗歌      B.古代的“桃符”    C.古代的巫术      D.古代的赋 17.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是(  C  ) A.老子            B.庄子            C.孔子            D.孟子 18.在汉代,大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  A  ) 

A.汉武帝          B.汉景帝          C.汉文帝          D.汉元帝 19.魏晋时期最重要的学术现象是(  C  ) A.儒学的兴起      B.黄老之学的兴起  C.玄学的兴起      D.墨家学说的兴起 20.在宋代,已经成为“天下瓷都”的是(  B  ) A.洛阳            B.景德镇          C.开封            D.扬州 21.“安史之乱”发生于(  B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22.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农业盛世是在(  C  ) A.西周以后        B.秦代以后        C.汉代以后        D.唐代以后 23.中国家族伦理的核心是(  C  )    A.忠孝            B.修身            C.孝悌            D.友善 24.在历史上享有“佛画之祖”的大画家是(  D  ) A.吴道子          B.顾恺之          C.张萱            D.曹不兴 25.“文以载道”这一艺术命题的提出者是(  A  ) A.周敦颐          B.王安石          C.苏轼            D.欧阳修 26.中国传统的生产生活文化形成于中国长期的(  A  ) A.农业社会中      B.文明社会中      C.工业社会中      D.原始社会中 27.我们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汉字是(  A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28.向中国广泛传播西方科技、文化、自然科学、古典哲学、美术最有影响和贡献的是(  B  ) A.郎世宁          B.利玛窦          C.汤若望          D.孟至德 29.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佛、道的融合造就了新儒学,即(  A  ) A.宋明理学        B.阴阳五行学      C.魏晋玄学        D.禅宗心性学 30.先秦时期,曾修建过长城的三国是(  B  ) A.秦、赵、齐      B.秦、赵、燕      C.赵、燕、楚      D.秦、赵、楚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中国文化又称为(  ABC  ) A.中华文化    B.炎黄文化    C.华夏文化    D.大汉文化    E.中原文化 32.属于清朝时期的文学作品有(  ABCE  ) A.《儒林外史》B.《红楼梦》  C.《长生殿》  D.《西游记》  E.《聊斋志异》 33.新石器时代的三大文明成就是(  ABD  ) A.农业的出现  B.陶器的制造  C.狩猎    D.石器的磨制和钻孔    E.采集 34.对“知行”观提出过重要观点的先贤有(  ABCD  ) A.孔子        B.荀子        C.朱熹        D.王阳明      E.王羲之 35.我国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有 (  ABCE  )    A.泰山    B.黄山    C.武夷山    D.长白山    E.峨眉山和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6.文化政策:指在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37.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即有形文化遗产。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简称《世界遗产公约》)的定义,它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  

38.对偶:对偶是用字数相等、句法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一对语句,表现相对或相关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格。  39.社日:社日,是古代调节乡社关系的重要节日,时间分别在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一般以春社为重,是以社神祭祀为中心内容的节日。  40.科举制:科举制大致分制科和常科两项,制科由皇帝临时安排,以待非常之才,官员和平民子弟都可参加。常科基本每年一次,科目主要有进士、明经等六科。其中进士一科要考经典、诗赋和时务策论,难度大,录取率低,中举后前程又好,所以特别受士子重视,有所谓“缙绅(指官僚阶层)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之说。科举制度创始于隋而大兴于唐,其最大的优越处是公平,读书人都可以经由科举考试进入官僚阶层,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决定于出身门第。因此这项制度一直延续到晚清。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41.汉语的主要特点。 答:①从语音来看,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 ②从词汇来看,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从单音词到双音词的变化是汉语词汇发展的特点。 ③从语法来看,汉语不通过词的形态变化表示语法关系,而是借助于虚词和词序来表示词与词的语法关系。 ④从音义对应的角度来看,汉语的特点是一个音节对应于多个词(语素)。  42.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文化的基本特征。 答:我国传统农业生产文化的特征,总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天时、地利、人和的重农经验 (二)以工补农、以商求富的农民心理 (三)精打细算、知足节用的务农传统  43.我国古代利用自然、改造环境方面的成就与教训。 答:古代利用改造自然的成就有以下几项:一是土地的开垦,二是水利的兴修,三是运河的开凿。这三项成就,都是根植于中国的地理条件,是古代“正德、利用、厚生”精神的体现,也是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体现。古代开发利用自然方面的主要失误,是土地的过度开垦及林木资源的过量开采。  44.简述“十恶”的内容。 答:十恶是古代社会中最严重的犯罪,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维护以皇帝为代表的封建统治,打击危害封建国家和危及皇帝人身安全与尊严的行为;二是维护以父权、夫权为中心的家族制度,严厉打击危害家族伦常的犯罪行为。  45.简述中国古代教育的总体目标。 答:中国古代教育的总体目标集中反映在《礼记·大学》关于“大学之道”的论述中。《大学》一开篇,就明确提出了当时大学教育的三大纲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实际上也就是中国古代教育的三大目标。大学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要使人的“明德”发扬光大。这实际上就是要求人们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使自己始终保持向善之心。第二个目标是“亲民”,“亲民”的大致含义就是《论语·学而》所说的“泛爱众而亲仁”。人不仅自身要保持向善之心, 而且还要将这种向善之心推广开来,去亲爱广大的民众;反映在政治上,就是儒家所倡导的仁政思想。后来,朱熹把“亲民”改作“新民”,解释为用自己的德性去感化人,使人去其“旧染之污”,这种解释反映了儒家推己及人的教化思想。第三个目标是“止于至善”,也就是要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这是儒家对教育所提出的最高目标。  46.简述儒家、道家、墨家的主要思想。 

答:儒家:儒家的思想核心是“仁”,要求不要只顾自己和自己的宗族,而要公正地对待他人;施之于日常的为人,则是尊重他人,把别人当人看。孔子也很看重“礼”,强调人们应当用真诚之心去尊礼。孔子“仁”的观点,由孟子发展为“仁者”,就是要求君主“制民之产”,他们都把救世的理想,与掌权者的道德觉悟连在一起考虑。这是儒家学说中“救时弊”的内容。 道家:讲究超然物外,道家的影响在超脱、在艺术。在人生观上,老子“清虚自守,卑弱自持”;在政治上则崇尚“无为而无不为”。老子讲究“道法自然”。庄子哲学的宗旨重在个体精神解放,这种宗旨的最高表现是“逍遥游”,即无矛盾地生存于世界之中。认为摆脱、超越的方法就是“齐物”,即避免用是非、大小、好坏等主观倾向看外物。 墨家:墨家思想的核心是“兼爱”、“尚同”、“尚贤”、“节用”、“非乐”等。“兼爱”就是“兼相爱,交相利”,即不分差等、不分亲疏远近地互爱互利。这主要是针对统治阶级的兼并战争,所以又与“非攻”的思想密切相关。“尚同”是强调治理天下要统一社会意志,“尚同”的前提是“尚贤”,要求“选贤者”为“天子”。“节用”是节省财用。“非乐”是反对敲剥民利的“以为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7.中国古代教育的教学思想主要有哪些?你怎样理解? 答:教学思想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精华所在,主要有: ①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就是要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针对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选择符合实际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使受教育者能够各尽其才。 ②启发诱导。启发诱导是一种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愤”就是很想把某一问题弄明白却还没有明白、心中因此而烦闷的心理状态,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去开导他,使他的思路畅通。“悱”就是思考某一问题已经心有所得,想要说出来却不知如何去表达,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去启发他,帮他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在这两种情况下,学生都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这个时候去教导他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还要求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这是对启发式教育的更高要求。朱熹认为,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既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又要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他特别强调教师在启发式教学中的重要性,认为教师如何有效地启发学生去主动思考是启发式教学成功的关键。 ③学思结合。学思结合就是要将学习和思考这两个环节密切联系起来,既重视学,又重视思。学与思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④教学相长。教学相长是指教和学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对立统一关系。人们只有通过学习,才知道自己知能力的不足;只有通过教学,才能发现自己的困惑。知道自己的不足和困惑,才能激励自己更加努力学习,奋发自强。所以,教学活动并不是单向的知识传授 过程,而是师生双方都能受益的双向互动过程。教师不只是在传授知识,而且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弱点,通过不断学习和提高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加完善。学生也不是被动的学习,而是要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努力思考,不断强化自己知识的薄弱环节。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同时得到提高。  48.举例说明语言崇拜的表现,并做简要评述。 答:原始人类赋予语言一种神秘的力量,认为它可以改变自然社会和人的命运,对它奉若神明,这就是语言崇拜。中国人的语言崇拜有很多表现,比如语言运用中的趋吉避凶和对姓名的避讳。 趋吉避凶是每个民族都有的习俗,而利用语言进行趋吉避凶则反映了人们对语言的崇拜。汉语同音词多,汉民族有動蓄直言的文化心态,因此人们往往利用同音词进行谐音取义,委婉

地表达自己的心愿。例如,人们希 望“年年有余",因“鱼”与“余”同音,因此"鱼”就特别受宠:春节时,人们往往要吃鱼来预祝年年有余,而且-般不能把鱼吃完,则就是无鱼(余) 了。在利用谐音构成吉利的同时,人们也利用谐音避开些与"凶 险”义相关的词语,这就是语言禁忌。语言禁忌产生于人类对语言灵物的崇拜与信仰。广州话忌讳的词是很多的,人们常用谐音的方式避忌,如“空屋”叫“吉屋”,因“空"与“凶”同音;雨伞叫雨“遮”, 因“伞”与“散”同音。 避讳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语言禁忌,指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不能用汉字直接写出形,不能在口中直呼其音。避讳是对字形、字音、字义的回避。通过字形进行避讳的有缺笔、拆字、删字等。例如,唐乾封元年的《于志宁碑》中的"世"作“卅”。通过字义进行避讳,指用同义、近义字代讳字。秦庄襄王名子楚,于是秦国讳"楚”, 称"楚”国为“荆”,实际上,“楚”和“荆”是同一种植物的两个名称。通过字音进行避讳,指通过同音字、近音字代替讳字。司马迁的父亲名谈,司马迁在《史记》中改“张孟谈”为“张孟同”,改“赵谈”为“赵同”。语言崇拜源于巫术,是一种迷信,这是我们对这一项本质的认识, 但因为它已深入到人们的生活沖,形成了许多民间俗信,成为-种礼仪,因此我们又要“入境问禁”、“入乡随俗”,尊重和理解,人们趋吉避凶的心理和习惯,以便与人更好地交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外汉语专业课程
00321《中国文化概论》自考复习资料
“万金油”的汉语言文学到底值不值得报考?|2020年录取分析
2021高校专业简介(六)文学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 三亿文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