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尼泊尔入侵清朝,乾隆皇帝为何从黑龙江调兵?事后才发现高明之处

提到尼泊尔这个国家,可能我们的第一反应是“在哪儿”?有这种的疑问也十分正常,毕竟尼泊尔确实没有什么太多“存在感”,不管是国家发展还是国际争端方面,尼泊尔都是低调而神秘的。

尼泊尔地处喜马拉雅山的南麓地带,全境平均海拔在4800米以上,古代的尼泊尔时鲜有外来者造访,朝代的更迭也没有那么频繁。

同时尼泊尔还是我国的老邻居,两国之间有着上千年的来往历史,其中大多数时间内都是友好交流。

但在清朝乾隆年间,尼泊尔却发兵侵略我国西藏地区,以当时的纸面实力来看尼泊尔无疑是以卵击石,那么他们为何还要发动这次战争?

值得一提的是,乾隆皇帝的应对措施也耐人寻味,他竟从如今东北地区的黑龙江调兵来反击尼泊尔军队,这又是为何?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

为钱为地,撕破脸皮

若是研究起我国历史和尼泊尔来往的话,那要追述到晋朝以前,当时尼泊尔与我国的商人就有着贸易联系。

可以想象得到,他们翻过崇山峻岭与我们进行交易,我们用食盐、丝绸、瓷器等商品来交换他们的香料。

然后,双方在经过同样险峻的路程返回国内或是去往彼此的国家,向见到的人讲述异国风情,中尼两国的友好关系就这样一直持续到了清朝乾隆年间。

到了乾隆四十五年,乾陵皇帝和王公贵族赏赐给西藏扎什伦布寺的总管仲巴呼图克图大量财宝,回到西藏的仲巴呼图克图与弟弟沙玛尔巴因为分配财宝产生争执。

沙玛尔巴一气之下离开西藏,到尼泊尔投奔廓尔喀王族。到了尼泊尔后,沙玛尔巴跟他们描述乾隆赐的珠宝有多么丰厚,而且西藏兵力分布图自己也随身带来,可以随时入侵西藏抢夺珠宝、占领土地。

当时尼泊尔的摄政王巴名叫哈都尔·沙阿,巴哈都尔禁不住诱惑,而这期间廓尔喀就土地、铸币问题对西藏政府有不满情绪,巴哈都尔在与西藏驻藏大臣交涉无果后,发兵入侵西藏地区。

乾隆五十三年六月,廓尔喀发兵3000人先后占领西藏南部边境三地区,并继续向西藏腹地深入。清朝廷闻讯反击,这时乾隆皇帝并未十分重视,毕竟双方军事实力在那摆着。

同年七月,乾隆令驻藏大臣雅满泰前去与七世班禅以及仲巴呼图克图商议布防;同时调集四川地区部队支援,同时令远在黑龙江的成都将军鄂辉返回任上,并到西藏驻防。

这些命令下达之前,西藏地区和四川地区早已调兵遣将前往布防,所以无论是从兵力还是后援补给来看都是清朝占优。

但就在清军即将与廓尔喀交战前夕,达赖喇嘛、仲巴呼图克图和驻藏大臣雅满泰等人,却选择和廓尔喀私下议和。

不知他们是对己方的兵力没有信心,还是因为其中有利可图,最离谱的是刚刚进入西藏的鄂辉等将领也赞成此事。

双方在次年年初达成了秘密协议,西藏方面每年出三百元宝赎回失地,廓尔喀立刻退回尼泊尔地区不得再犯。

参与此事的清朝官员都未上报,鄂辉等人还自导自演了一出“收复失地”的好戏,将领巴忠还以功臣的身份返回京城,就这样西藏地区迎来了短暂的和平。

但这件事根本瞒不住乾隆,他下令彻查此事并撤回了失职官员,不久新任的西藏官员就上任了。同时廓尔喀如约向西藏政府讨要赎金,结果达赖喇嘛和新上任的官员都果断拒绝。

实力悬殊,却一波三折

廓尔喀自觉吃了个“哑巴亏”,不死心地向清朝讨要俸禄和封地,结果再次被驻藏大臣回绝。廓尔喀摄政王巴哈都尔此时陷入了进入两难的地步,一方面清朝已经在边境布防,想攻打实在困难。

另一方面他又舍不得差点进入口袋的元宝,而且被撕毁协约也让他在国内挂不住面子,思前想后巴哈都尔还是选择再次入侵西藏,战争就此拉开了序幕。

乾隆五十六年,八世达赖喇嘛令人到边界地区和廓尔喀官员秘密商议撤约事宜,并向清朝廷瞒报行程。

因为担心廓尔喀不买账,他还特意带了三百锭元宝,并叫上了沿途不少宗教领袖一同前往。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这些人遭到廓尔喀军队的突袭,一行人都被押送到都城,紧接着廓尔喀军队接连入侵西藏多个城市,清守军被打得措手不及,只得向后撤退等待支援。

廓尔喀也趁机抢劫了多所寺庙的宝物,之后还不满足地继续深入。远在北京紫禁城的乾隆帝分析局势后认为,廓尔喀此次以抢劫财物为主,行动必然缓慢。

随着时间推移,西藏很快就将入冬,廓尔喀军队必然不敢侵入前藏地区。乾隆五十六年九月,乾隆帝做出部署,令先前平定台湾叛乱的两广总督福康安来京接受任命。

等福康安入京后,乾隆授予他将军职位,令他负责反击廓尔喀一事。令人颇为不解的是,乾隆让福康安带去的部队,既不是他在两广地区的直系部队,也不是京城的精锐守军。

而是从黑龙江调遣将,一千五百多名士兵来京城接受福康安的调度。这支来自黑龙江的军队是由布特哈八旗的索伦部士兵组成,他们大多是达斡尔族、鄂温克族以及鄂伦春族人,而非满人或汉人。

同年十月福康安整顿好了部队,与海兰察等将领带兵从青海进入西藏讨伐廓尔喀部,几次战役中索伦部士兵英勇作战,战斗力之强让廓尔喀军队瞠目结舌。

乾隆五十七年五月时,清军已然收复了西藏全境。按照乾隆帝的安排,福康安与海兰察乘胜追击,带领索伦士兵进入廓尔喀境内,仅用三个月的时间就逼得廓尔喀王族投降。

廓尔喀王族派代表到京城谢罪,早先投靠他们的白教活佛也被治罪,其教派也被驱散。经过此役廓尔喀被彻底打服,成为了清朝的最后一个藩属国,清朝西藏地区的边界也得以稳固。

清朝最终取得了廓尔喀之役的胜利,不过在这其中有一个问题让人很看不懂,为何乾隆舍近求远从黑龙江调兵到西藏呢?其实这其中利大于弊,不得不让人感慨实在高明。

舍近求远,实在高明

首先,乾隆帝所征调的“索伦部”是满洲人的叫法,索伦一词出自满语意为先锋、射手,可见索伦天生就被视为战斗力强大的民族和部落。

索伦部包括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等族,清朝时被满人划为八旗,他们长期生活在黑龙江省。

为了加强统治,清朝在康熙年间将索伦部与清朝的关系转变为主属关系,并要求索伦部为清朝驻守边境,强制他们履行兵役。

乾隆帝之所以远距离征调索伦部士兵,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索伦部有义务为其作战,在乾隆帝看来是“不用白不用”。

其次,索伦部士兵作战英勇、战斗力强。廓尔喀之役初期时,清朝廷所设防的军队大多是满人和汉人军队,虽然他们并未与廓尔喀军队大规模交战,但乾隆帝还是潜意识里认为他们作战能力很强。

清朝中后期,满汉军队的战斗力早已不如清朝之初,相反专职负责边境战争的索伦部士兵因长期处于边塞,战斗力从来没有下降过,所以也就成了乾隆帝派去西藏的首选。

还有一点就是,索伦部士兵常年在黑龙江、新疆等地的边境驻防,习惯了寒冷、恶劣的环境,而廓尔喀之役正是发生在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上。

汉人、满人难以适应,藏兵数量又太少,乾隆帝干脆调来适应环境的索伦部士兵,这样既能尽快取胜也能减少损失,而最后一点就是乾隆帝在内的清朝皇帝最重视的一点——民族归属感。

为什么让索伦部去打仗、战死会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呢?因为索伦部地处东北边境,在地缘位置上远离中原,在文化习俗上与中原地区差异较大。

即使归顺了清朝,他们也不见得多认可清朝,其他民族估计看得上索伦部,长远下去势必会令索伦部产生疏离感,进而脱离清朝。

在清朝统治者的组织和规划下,索伦部被划分到八旗之中,并多次参加对外战争、对内镇压。

参加对外作战能让其他民族更加认同索伦部,索伦部也能增加对国家的认同和归属感,参加对内战争则表示了清朝对索伦部的高度信任,还有机会与其他民族充分接触。

索伦部长期参加战争,一大批贵族和军官得到提拔奖赏,这样一来清朝就拉拢了索伦部内的骨干力量,索伦贵族也会帮助清朝管理好部落。

总之,无论是从军事、政治还是民族关系来看,乾隆帝征调索伦部都是正确的选择。尼泊尔廓尔喀王族受人挑拨,在乾隆年间入侵西藏,乾隆帝却选择从黑龙江征调索伦部士兵反击。

这样的做法尽管听起来荒诞,但实际上却是个高明的选择,也难怪乾隆帝十分满意这场战争,还将其算进了自己的一大功绩。

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尼泊尔入侵清朝,乾隆为何舍近求远从黑龙江发兵?事后发现真高明
帝国凶刃——索伦人
尼泊尔入侵清朝,乾隆为何舍近求远从黑龙江发兵?
尼泊尔入侵清朝,乾隆为何舍近求远从东北调兵?他们是索伦虎兵!
尼泊尔入侵清朝,乾隆为什么从很远的黑龙江发兵?事后才知真高明
为了对付入侵西藏的尼泊尔,乾隆为何要从老远的黑龙江调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