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焦院长(1)
历史杂谈

《河道贤达录》

-记民国最高法院院长焦易堂

程党会

1、焦老简介

       焦易堂,男,又名焦希孟,1879年生于陕西省武功县河道乡河大村南街, 清末秀才,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1950年10月20日在台北病逝,享年72虚岁。生前他曾为很多的乡亲们办过不少的好事和实事,深受广大乡亲们的敬重和厚爱。    
       焦易堂先生不但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之一,还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宣传者和倡导者;不但是中国法制理念的实践者,也是中国现代法律制度的奠基者;不但是中医学的传承者,还是中西医结合的首倡者;不但是大西北教育的推动者,还是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即现在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前身)的创立者之一。
       武功的焦易堂和三原的于右任号称民国时期陕西的两大名人,他们两个不但同年出生,而且同为孙中山辛亥革命的先驱者,焦易堂曾担任过中华民国政府的最高法院院长;于右任曾担任过中华民国政府的审计院院长和监察院院长等职务。

2、中国同盟会

        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府”的主张。揭开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序幕。
      1905年8月20日,在孙中山的倡议下,由孙中山创立的兴中会以及黄兴创立的华兴会和蔡元培创立的光复会三会在日本一起组建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团体-中国同盟会,同盟会在推翻清政府、结束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同盟会的成立大会上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大会还通过了孙中山起草的《中国同盟会宣言》,确认中国同盟会的政纲为孙中山所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纲领,该纲领后又被解释为三民主义学说。

3、陕西临时分会

       同盟会陕西分会是辛亥革命时期同盟会的分会组织。同盟会东京总部成立后,1906年,孙中山派陕西蒲城籍同盟会会员井勿幕回陕西发展组织。
       
       他联络革命志士30多人,通过创办学堂、书局、印刷厂和各种公开会社的方式,在陕西各地进行革命宣传和扩展组织的活动。至1908年冬,井勿幕等在西安开元寺内集会,成立同盟会陕西临时分会。先后推举李异材(仲特)、郭希仁等为会长。
       同年,井勿幕与景定成等商讨了起事方略。决定以西北为根据地,秦晋联合发动起义。把工作重点放在联络新军和会党力量上。陕西哥老会在新军中有一支很庞大的组织系统,革命党人决定深入到新军中去。同盟会员钱鼎、张宝麟等在新军中加入哥老会,在各标营开展联络工作,吸收哥老会成员加入同盟会。
     1910年7月9日,井勿幕、钱鼎、朱彝铭、常仲昭、张钫等人与哥老会首领张云本、刘世杰、万炳南、陈殿卿等在西安大雁塔举行歃血仪式,结成三十六弟兄,奉行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宗旨。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钱鼎、张钫、张云山、万炳南、张凤翙等率军于10月22日在西安发动起义响应。

4、武功同盟会

      1907年,陕西巡抚曹鸿勋勾结帝国主义,阴谋窃取西潼铁路修建权,武功南仁乡的有识之士张仲良,与一些革命党人士一起四处奔走,发动西安、关中一带高等学堂的师生纷纷进行宣传和抵制,期间他遇到了革命党人刘允丞,刘是他在三原县清麓山正谊书院上学时的同学,经刘的介绍他也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并指示他尽快发展周边县区的革命志士参加革命,加入同盟会。之后他和其它革命党人以西安慈云庵为秘密活动地点,并以行医为名积极开展革命活动,后因泄密不得不连夜返回武功。
     1908年春省县官吏在武功薛固、普集、南仁一带以禁烟为名大肆进行敲诈勒索,凡是行了贿的人家地里的烟苗安然无恙,不行贿的人家不但烟苗被毁,而且还遭到了捆绑、罚款甚至吊打,闹得群众怨声载道、人心惶惶,张仲良闻之当即赶往薛固乡水渠村鼓动和支持郑三善带来群众和他们展开斗争,一天省上的禁烟委员黄秉潍和武功县的知县刘升愧一伙来到水渠村勒索,郑三善带来几百名手持镢头或铁锨的群众,突然将他们包围起来齐声喊打,人民群众这突如其来的行动把这帮作恶多端的人一下子就吓傻了,这时郑三善挺身而出历数了贪官污吏们以戒烟为名行搜刮之实的罪行,并给于了他们最严厉的警告,直吓得黄刘两位贪官面如土色,浑身打颤,然后就带着他们的随从灰溜溜地逃回了县城,此举大大鼓舞了人民群众与贪官污吏斗争的士气,从此也拉开了武功近代革命史的序幕。
      1909年春张仲良参加了蒲城籍革命党人井勿幕在泾阳柏氏花园水榭亭主持召开的革命党会议,商讨陕西革命的具体计划,1909年夏正式成立了武功县同盟会,这是武功近代史上的第一个革命党人组织,张仲良担任武功同盟会的主持人。张仲良又叫张师渠,武功南仁乡南仁村人,清光绪年间禀生,秉性特异,生于1867年10月21日,殁于民国二十一年即1932年10月11日,享年65岁。受朱佛光先生反清进步思想的熏陶,放弃了投考举人的机会,踌躇满志,弃笔从戎。

5、加入同盟会

       焦易堂幼年家贫,14岁即1893年才开始上学,1905年高中毕业考入位于北京的中国公学的大学部法律科学习,清宣统元年即1908年大专毕业。之后焦易堂又进入到陕西省自治研究所学习深造了一年,从而接受到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及其革命主张,为他以后跟随孙中山先生闹革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因为他十分痛恨清朝政府的腐败,所以他非常向往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事业,他曾遍游周秦汉唐胜迹,萌发复兴民族之志,闻听孙中山有提倡革命之事,屡欲前往追随因故未果,1909年8月井勿幕来武功期间,与张仲良一道去走访河道乡河大村有革命志向且刚毕业不久的焦易堂,为避人耳目,他们把约会地点安排在了位于长宁乡上庄崔家的焦易堂的舅父崔振元的家中,他们情趣相投、交谈甚欢,一直在崔家就中国革命和前途之事促膝交谈谈了四五天的时间,期间经井勿幕介绍,焦易堂加入了中国同盟会,成为中国同盟会的会员之一,也成为了孙中山的追随者之一,并对孙中山先生出生入死、忠心耿耿。
      次年即1910年焦易堂,被推为武功县劝学所所长。担任县劝学所所长期间,他常往返于各个乡村,走乡串户地对广大民众进行演说,宣传人民自治,提倡男女平等等新文化,劝导妇女放足,并鼓励男人们尽早地剪掉发辫,他的所作所为受到了乡亲们的一致拥护。

6、接受任务

        1895年至1911年期间孙中山曾策划了多次的反清武装起义,屡遭挫折而斗志弥坚。比较著名的是宣统三年(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率12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 其中72人的遗骸由潘达微收葬于广州东郊红花岗,潘达微把红花岗改名为黄花岗,故又称为“黄花岗起义”。
       广州起义失败后,同盟会布置会员们分头行动、准备起义。井勿幕奉孙中山之命从广东回陕,联络焦易堂、张仲良等革命同志,准备推翻清朝腐败政府。并让他们与上海同盟会随时保持联系,互通消息,还委任他两迅速联络陕西西部革命同志之责,寻找合适的时机发动起义,当时所联络到的同志有数十人之多,同志中有后来为革命牺牲的本县禀生李向荣、扶风生员王诚斋等。

7、保路运动

       1910年(宣统二年),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逼清政府订立借款修路合同。1911年5月9日,清政府为了向四国银行团借款用来镇压革命,在邮传大臣盛宣怀的策动下,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将已归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四川修筑铁路的股东,不仅来自绅士、商人、地主,还有农民,而且农民购买的股份占很大比例。
       清政府颁布 '铁路国有'政策以后,收回了路权,但没有退还补偿先前民间资本的投入,因此招致了四川各阶层,尤其是广大城乡劳动人民的反对,从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数十万人罢市请愿,清政府不但不解决问题反倒出兵镇压,大肆屠杀保路人士,这种强夺人民利益不惜丧失国家主权的卖国行为,使全国人民彻底看清了清政府卖国求荣的本质。

8、辛亥革命

        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日),中国同盟会利用新军和会党的力量,发动和领导了著名的武昌新军起义,占领了武汉,组建了军政府,得到了各省的纷纷响应,导致了清朝专制统治的快速覆灭,这就是著名的武昌起义,因为这一年正值农历辛亥年,所以又也叫“辛亥革命”。
       各地的立宪派尽管在思想和政治主张上都与革命派有着重大的分歧,但因在立宪、路权问题上对清政府非常不满,所以在革命进行到高潮的时候他们也加入到了反清的阵营,还有一些旧官僚军阀眼看清朝已经大势已去,也就浑水摸鱼地加入到了反清的阵营,这几股势力的加入虽然加速了清朝的灭亡,但也使革命阵营鱼目混杂,为以后的中国革命埋下了不少的隐患,导致了后来为了权力争夺而摩擦不断。

9、西安反正

       接到井勿幕布置的任务以后,焦易堂与武功同盟会的主持人张仲良以及会员尚明岐、李向荣等革命志士,他们四人一起带领全县人民开展各种各样的反清运动。因为清朝官府对人民群众的管控很严,所以革命只能极为秘密地进行,稍有不慎就可能会有杀头之祸,基于这种情况,武功同盟会就以尚明岐家在县城所开的“新兴尚”京货铺作为活动的据点,他们四人经常在这里秘密开会,商讨和部署本县的反清工作,活动经费常由京货铺独家赞助。

       后来他们又联络了武功、扶风等县数十名革命之士,来到西安与郭希仁、曹印侯、张渊、南兆丰、南南轩等筹商起义。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911年10月22日农历九月初一,焦易堂等同盟会员联合哥老会及其掌握的新军等组织一起发动了西安起义,也叫新军起义,还叫西安光复或西安反正。10月25日军政府正式成立,宣布陕西独立,张凤翙担任了秦陇复汉军的大统领,焦易堂随机参加了新军并在大统领行营里担任记室参军,参加抗击清军残余的战斗,为陕西新政权出谋划策,大统领张凤翙随即还向辖区各县散发了安民告示,警告各县官府认清形势,迅速接受反正,力争实现各县的和平光复,告示颁发后各州县纷纷响应。

10、武功反正

        1911年10月23日受张凤翙的指示,焦易堂随机选派了刚刚参加完西安起义的两位革命青年回武功,宣传革命,组织民众,收复武功。他们是正在西安陆军小学堂上学的张丙寅和正在西安陆军中学堂上学的郭仁甫。回到武功后,他俩迅速和武功同盟会负责人张仲良取得了联系,共同谋划收复武功县城的具体事宜,积极开展武功县官府的瓦解工作。
       首先说服了武功哥老会的负责人,同时也是武功县府的三班总管马逵,然后再通过马逵去说服武功县的知县易国勋和师爷寇某,因各地反清浪潮的不断兴起,特别是西安已经被武装反正,加之武功县境内没有维持统治的清朝军队,所以他们很快就认清了形势,于1911年10月28号左右接受了反正,武功县城就这么没动一刀一枪地和平光复了。
       武功县城光复后,原清朝官吏继续留任,各行各业照常营业,街上秩序十分良好,街道上的各家各户和所有门面包括县府衙门都挂上了写有“兴汉灭满”的白布或红布旗帜,表示支持革命。当天焦易堂和张仲良就去西安给军政府报喜去了。

作者简介

       程党会,男,武功河道人,1963年生,1984毕业于陕师大,中学高级教师,先后在汉中、武功、河南、北京、西安、杨凌等九所中学任教。
       电话 13060394871
       微信 cdh13060394871
        QQ 361033464
更新于 2020-06-02
来自作品集乱世民国
打开美篇,查看更多内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辛亥革命的过程
中国近代史重大事件------【重大事件-17】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一文看明白的国民党的前世今生
辛亥革命之后,为何黄兴似乎就销声匿迹了呢?
【推荐阅读】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