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黄师的体质学说是一种解读经方的好方法,但是,再怎么好,也是黄师的东西,如果没有深入的理解,就很容易弄错。上周六QQ群里就有人提及柴胡剂有被滥用的隐患,也有跟朋友聊起药证的时候,觉得加上阴阳寒热可能更好些。总之,中医哲学上的阴阳判定,虽有夹杂,但是,却不失为一种执简御繁的好办法。今天重新复习桂枝甘草龙牡汤的时候,这种感觉更加强烈了...

论中本方只有一条: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主之。

此条之烦躁,乃为心阳虚甚故也。论中尚有甘草干姜汤之烦躁吐逆、大青龙汤之不汗出而烦躁、干姜附子汤之昼日烦躁不得眠、茯苓四逆汤之‘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 者’、承气汤之‘不大便发热,绕脐痛烦躁’、栀子豉汤之烦躁不得眠、吴茱萸汤之‘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小青龙加石膏汤之‘咳逆上气,烦躁而喘’、桂枝加黄芪汤之黄汗烦躁。寒热虚实皆可见也...

《古方选注》曰:桂枝、甘草、龙骨、牡蛎,其义取重于龙、牡之固涩。仍标之曰桂、甘者,盖阴钝之药,不佐阳药不灵。故龙骨、牡蛎之纯阴,必须籍桂枝、甘草之清阳,然后能飞引入经,收敛浮越之火、镇固亡阳之机 。桂枝甘草与龙骨牡蛎,阳药与阴药同用,动静想成。如治疗失眠,比单用镇静效果好。(《经方应用与研究》)本方具有潜阳、镇惊、补心、摄精之作用,用于临床可治疗心悸、虚烦、脏躁、失眠、遗精、阳萎等证,并可治由心阳虚损所引起的其它一些病证。(《经方发挥》)

本方用于心悸、遗精、失眠等症,若阳虚新病轻者,本方可为一用。若营卫虚之自汗证,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较佳。《伤寒名医验案精选》中本条目之项部自汗医案,在《金匮名医验案精选》之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也出现过,查询了岳老书中,确为后者。

在网络上查询本方的医案的时候,有两例医案,引起了我的注意:

一则为眼肌痉挛:李某,女,30岁,1986年2月15日诊。左眼睑跳动,三月不愈,西医诊为眼肌痉挛,治而乏效。舌质正常,无苔,脉细而数,神情烦躁,唇淡口和,溲清便润 。自云病后服蚂蚁、全蝎等药反益剧,此虚风妄动也。宜静以制动,施以龙牡,今反以虫类搜之,其气益张,无怪其投而弗效也。余予仲景桂甘龙牡汤,复阳宁风,并
加白附子引入头面,2剂而愈。《内经》云;“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神安筋柔,肌不再动矣。(《伤寒名医验案精选》)

一则为呃逆 :黄 ×,男,64岁 。素体虚弱,患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1 余载未愈。于1970年11月,因与邻里争吵,是夜 自觉胸脘胀闷,似有气从胃脘上冲。继之呃逆声低,持续不断。用圆形木托顶于胃脘,才使呃声稍缓或暂停。饮食难进,夜不安寐,头晕脑胀,烦躁难耐,大便溏薄,小便色白量少。舌淡 苔白腻,脉弦细微数。经地区医院诊断为神经性肌痉挛,服中西药对症治疗7日,诸证未减。遂会诊,投本方2剂,药用桂枝 15克、 炙甘 草10克、生龙、牡各 15克,先煎龙、牡20分钟,再放入桂、甘同煎 。 每剂水煎 3次,合汁200毫升。6小时服1次,每次50毫升。服药5次,呃逆明显减轻,也拿掉木托,虽还发作,但瞬时即过,精神转佳,三餐均能进食少许,夜可睡 3~ 4小时,唯仍觉胸中烦闷、脘胀嘈杂。继用上方,服法同前,又服6剂而愈。(本案医家按:但根据四药诸多性能及 “心藏神” 、“肝舍魂” 、“后天脾胃难离肝”等脏腑生理、病理的相互关联与影响可知,本方证在心经病变的同时,肝睥功能亦必失常。火劫迫津,则阴血虚而肝阳易亢;复下致泻,则睥胃损而中阳不振阳亢心神被扰,脾虚心神失养,无疑加重心经主证。方中桂、甘恰能资助中阳,龙、牡兼善平肝潜阳。故治心阳虚证,其义尤深。同时桂枝辛散温通、尚寓宣达通郁之用;牡蛎咸、微寒,又有阴柔肝之能。足见,四药相伍, 调肝理脾作用亦甚为重要。笔者所治之证,正取其调顺肝脾、升降气机之效。 

呕逆、痉挛二症,熟悉方证者,很容易想到芍药甘草汤证。但以上两案,加粗之症为阳虚,兼见烦躁等阳浮,故主本方,而非芍药甘草汤。阴阳虚实之判,为医者可不慎乎?!


-----

 

桂枝龙骨牡蛎汤治呃逆呕吐

例1:

黄某,男,64岁。素体虚弱,患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年余未愈。1970年11月,因与邻里争吵,是夜自觉胸脘胀闷,似有气从胃脘上冲,继之呃逆声低,持续不断。用圆形木托顶于胃脘,才使呃声稍缓或暂停。饮食难进,夜不安寐,头晕脑胀,烦躁难耐,大便溏薄,小便色白量少。舌淡,苔白腻,脉弦细微数。经某医院诊断为神经性膈肌痉挛,服中西药对症治疗7日,诸证未减。遂会诊,投以:

桂枝15克,炙甘草l0克,生龙牡各15克。

先煎龙、牡20分钟,再放入桂、甘同煎。每剂水煎3次,合汁200毫升,6小时服1次,每次50毫升。

服药5次,呃逆明显减轻,也拿掉木托,虽还发作,但瞬时即过,精神转佳,三餐均能进食少许,夜可睡3~4小时。唯仍觉胸中烦闷,脘胀嘈杂。继用上方,服法同前。又服6剂而愈。

例2:

于某,女,66岁。素体健康。于1973年秋,因故与人口角后,一日未食,一夜未眠。翌晨自觉头昏欲仆,烦闷脘胀,不欲食,强食即吐。遂求医,以柴胡等疏肝药冶之,服药3次,原疾未愈,反增呃逆,时发时止。呃时时伴面部肌肉抽动,双上肘挥舞,时捶胸叹息,舌淡苔白,脉沉弦,药用:

桂技15克,炙甘草5克,生龙牡各30克。煎服法同例一。

2剂服尽,呃逆大减,发作时间缩短,面部肌肉抽动及上肢挥舞症状消失,故食增进,食后不吐,但脘胀未除继服上方,改炙甘草为生甘草又服4剂告愈。

例3:

谭某,女,27岁。素体健康,因婚姻不顺而忧思焦虑,常感心烦悸,嗳气食少。于1985年5月,因故与人争吵,在吵闹中突发呃逆,连续不断,即送某医院,诊断为神经性膈肌痉挛。经中西药治疗月余,仍时发时止,反复不愈,6月病情加重,呃声响亮,犹如吼鸣,呃时弯腰扭背,甚则奔走,光呼不吸,气憋难忍,痛苦异常,伴头胀目眩,心烦不寐,胸胁胀满,月经衍期。舌淡苔白,脉弦数。投本方3剂,药用:

桂枝20克,生甘草10克,生龙牡各40克。煎服法同例一。

服药后即效,呃声渐缓,间歇时间延长,心烦胁胀好转,夜能痊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讨论: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意取桂、甘合化以温通心阳,龙、牡潜镇安神以翕收浮阳,共奏温心阳、镇心神之功。依此宗旨,观临床多用治风心病,神经官能症等见心悸怔忡,烦躁、自汗等属心阳虚之病变。但根据病理的相互关联可知,本方在心经病变的同时,肝脾功能亦必失常。四药相伍,调肝理脾作用亦甚为重要。

综上3例,虽素体有别,症状有异,但肝气逆乱,中焦失和机理则一,故皆以顽固呃逆为主症,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头目眩晕,烦躁不安甚或肌肉肢体抽动等。每恼怒忧郁,易暗耗肝阴,以致肝气逆急,肝阳偏亢,肝逆挟胃,则胃失和降而呃逆;肝逆阳亢,则魂不收藏而烦躁:风阳升动,则上扰清阳而眩晕,甚则引动肝风而肌肉肢体抽动。

《临证指南》云:“凡肝阳有余,必须介类以潜之,柔静以摄之,味取酸收,或主咸降,务清其营络之热,则升者伏矣”。方中,龙、牡镇肝逆兼敛阴,桂枝振奋脾阳兼散郁,甘草和胃调中兼缓急。四药相合,平肝疏肝和中降逆之功显著。

临床上肝胃失和所致之呃逆证颇多,一般习以降胃疏肝法冶之。但是,肝气郁滞并非其实质,肝逆气急、肝阳上亢则是其关键,故以镇肝降肝和中立法。选药上应避免用柴胡、青皮、半夏等香燥易劫肝阴之品,务遵“忌刚用柔”这原则,纵观本方组成,最能体现上述旨意,故对证用之效如桴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临证思辨录+柴胡龙骨牡蛎汤临床应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的运用思路与方法+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心阳虚烦躁证:心悸心烦身躁,胸闷汗出,乏力,或失眠,
医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桂枝龙骨牡蛎汤治呃逆呕吐
胡希恕医案:一、大阳病 ㈦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惊吓症的治疗‖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第516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