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专访丨幸好作者是个欧皇,要不你就看不到《大理寺日志》了

作者/彼方

排版/饮川

“这部漫画与动画共同成长、相互成就的作品,真的是在命运与汗水的编织之下,才最终来到了我们的面前。”

“这个不是不常见,是根本没见过...如果当初没有遇到好传,可能现在播出的不过是另一个动画,但我肯定不是现在的我了。”

说这句话的人叫RC,是一位在本次采访当中三番五次感谢上天赐福的硬核漫画作者。

RC

“恭迎少卿大人!”

就在刚刚过去的四月,RC原作的条漫作品《大理寺日志》刚由好传动画(《大护法》制作团队)改编成了番剧动画。

该作品以唐朝武明空时期为历史背景,将舞台设置在了主管全国大案要案的大理寺。外表为一只大白猫的少卿李饼率领大理寺众人屡破悬案,却也同时被卷入了更大的旋涡当中...

丝毫不令人意外,在一众业者以及粉丝的祝福声中,这部“大型猫片”一经播出,就以精良严谨的制作和欢乐却又不失深度的剧情,当仁不让地成为了本季最热门的动画作品之一。

截止目前,经历了一个多月口碑沉淀,《大理寺日志》已经在豆瓣斩获了8.9的高分,在B站激情追番的人数,也从最初的16万一路狂飙到了逾150万,其坚实的改编质量可见一斑。

然而,虽然收获了观众的好评,但如果不是被要求接(jin)受(xing)采(ying)访(ye),或许你很难想象,她对于动画化的最深感触,竟然是感到非常庆幸。

“动画化没有那么顺利,每一步都挺险象环生的。感谢名单打出来可能得有三~米~长~,那就感谢命运把我们聚到一起吧。”

而这就不由得让人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经历,才能让原作者发出如此的感叹呢?

为了了解《大理寺日志》诞生的经历,学术趴联系到了RC老师以及在她三米长的感谢名单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位——《大理寺日志》的总导演槐佳佳

槐佳佳

就他们自身的经历以及《大理寺日志》的动画化的历程,我们对二位刨根问底,好好地挖掘了一番。

1.“所以在稍微有了一点积蓄之后,我就辞掉了工作”

《大理寺日志》的诞生,是RC多年的坚持换来的。

“那会儿还是纸媒时代,机会比较少,稿子屡投不中,所以对自己也没啥信心,加上整个行业也一直低迷,所以直到大学毕业后的头几年里,我都没太敢想过把画漫画当成职业。”

大学毕业后,从小学就开始画漫画的RC,却并没能如愿直接走上职业漫画家的道路。她先后辗转多家动画、游戏公司,却一直没能找到自己前进的方向。

但即便如此,在这略显煎熬的几年间,她却始终没有停下自己的画笔——闲暇之时,她成为了一名在网上不间断创作,往返于各大同人展的同人漫画家。

RC以同人为题材创作的条漫《同人战争》

彼时,RC的作品多以同人搞笑漫画、插画为主,涉及的题材则欧美漫画、同人文化、国内电影等等无所不包。

虽然相较现在的作品,当时的创作在画技等方面仍稍显稚嫩,但却完全不妨碍读者感受她那从作品中奔涌而出的脑洞与创意。

RC当年创作的绿巨人同人

出于兴趣创作的作品获得了喜人的成绩,RC也暗下决心坚持了下去。时间就这样来到了2014年。

“当时(我)正在一家游戏公司做美工,对朝九晚五的工作越发感到窒息,所以在稍微有了一点积蓄之后,我就辞掉了工作,想真正开始画漫画了。”

也正是在这一年,开始全职给漫画杂志社投稿维生的RC,在一次聚会上见到了她最重要的“引路人”——《大理寺日志》的制片人海格。言谈之间,她向海格推荐了自己的同人漫画作品《大理寺异闻录》

《大理寺异闻录》

嗯,你没有看错,《大理寺日志》并不是“大理寺”系列的第一部作品。

早在2010年,基于香港著名导演徐克《狄仁杰》系列电影,RC就已经开始创作在武则天时代背景下,有关大理寺众人的同人故事了。

“他塑造的时代并不等于完全还原历史,而是将视角对准细节,全面立体地塑造故事环境,让那个世界既有趣又可信。这一点是对我影响最大,也是我最希望能从自己的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东西。”

徐克为电影《龙门飞甲》绘制的分镜稿(右)

徐克被影迷爱称为“徐老怪”,其影片以构思独特、勇于突破传统著称。在他的古装电影当中,徐克毫不避讳特效的使用,同时也在拍摄技术、场景设计等多个方面探寻着电影的极限。由此,他的作品塑造了多个光怪陆离、有着大量视觉奇观的江湖世界。

RC告诉我们,徐克作品中塑造的“时代感”,是最让她着迷的特质,而你也不难发现《狄仁杰》系列对于RC后续作品的深刻影响。

《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中身患白化病的大理寺少卿裴东来(邓超 饰),是《大理寺日志》中李饼的原型。

以《狄仁杰》系列为基础的同人作品《大理寺异闻录》,最终架起了好传动画与海格之间的桥梁——经过协商以后,作为一家动画公司的好传,却破天荒地“养”起了《大理寺日志》的漫画连载,随后也启动了动画化的进程。经历三年的精心打磨,这才有了动画的横空出世。

当年《大理寺日志》的名字是这么来的

好戏,就要开始了。

2.“放弃条漫的风格,把作品所有的人物都吃透。”

“那个时候接触了很多项目,也开始接触前期的东西,就是看剧本、画分镜啥的,然后完了以后就回到天津了嘛。紧接着就是好传,然后我们就开始一块儿在这玩了。”

在接到《大理寺日志》的导演工作之前,槐佳佳就早已是动画业界的一员老将了——07年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的他,在毕业后不久,就凭着自小的热爱,义无反顾地跨进了动画行业。

收集手办、模玩是槐佳佳最大的兴趣之一,左三图为他前往日本镰仓进行《灌篮高手》的“圣地巡礼”

此后,他加入过当时中国最大的无纸动画公司——北京其卡通,也和妻子一同开办过自己的动画公司,期间承接了大量来自美国、日本等地的外包工作。2011年回到家乡天津,在机缘巧合之下,他与好传CEO尚游等人共同组建了好传动画,是公司的元老级人物之一。

而虽然已经身经百战,但当槐佳佳接到《大理寺日志》项目的时候,却依旧发现这次动画的改编可谓困难重重。

最大的难点在于条漫的信息量很集中,漫画一格就会有很大的信息量和很多的对话台词。而如果要改成动画的话,就特别可怕。比如说,咱说这段打戏或者是这一段儿赴宴的戏,可能三五格就讲完了,但在我这儿,这场戏可就老费劲了。”

《大理寺日志》的前几话修改极多,产生了大量的作废分镜

众所周知,在对漫画这样的视觉媒介进行动画改编时,不少动画创作者都会选择参考原作的美术及人物设计,以还原原作的神韵,动画的分镜、场景设计等环节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影响。

而为了在最大程度上解放动画的自由度、展现动画特有的媒介属性,槐佳佳却选择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应对方式:

“放弃条漫的风格,把作品所有的人物都吃透,把要讲的事情给弄明白就可以了...而我们对于动画的改编,可以说是不计成本的。”

对于部分观众、尤其是观看过原著的粉丝们而言,事实上不难发现,片中的大量细节其实都在印证着槐佳佳所说的一切:首先,动画团队对剧本进行了深度优化。在经历了大量的推翻重做后,主创们重新设计了动画分镜,也填充了大量非常出彩的原创演出桥段。

例如,在动画第一话中的这个场景:在漫画原著当中,从村里进城的主角陈拾,花费自己所剩无几的盘缠买了一张饼,却不料被身边的乞丐吃掉。漫画当中这个场景仅占两格的内容,而到了动画当中,这个场景则被扩充设计成了一段长达40秒,同时还顺带打破了“第四面墙”的精彩追逃戏。

类似的情况在片中比比皆是,在充分尊重原著角色与剧情的基础上,文戏和武戏都成为了团队“烹饪”的食材。

“很多时候这个人物本身就在这儿,就像您说的他是一个蛮可爱的人物,对吧?他在这个时候他就会做这个事情了,是人的一些行为让这个片子变得更有趣。其实强加笑点是没什么用的。”

第二话中喝药的这一Cut,可以说是真·脑洞大开了

脑洞大开的情节设计、细致入微的动作细节、扎实足量的作画内容、片尾精心制作的定格动画...这一切,无一不体现着动画团队大刀阔斧,却又毫无保留的制作态度。

角色对话的文戏当中,有着大量的动作细节
《大理寺日志》片尾的“正片”——定格动画小剧场

“我可能保证了这个片的一个下限,但咱们现在看到的很多内容,其实都是团队把它们给拔高了。我们的作画,我们的动作设计,还有我们的后期,包括配音那方面也都是拼了。”

本着不要“译制片”的效果、让角色配出“朴实”感觉的想法,团队把两位操着河南话以及“咖喱味”口音的主要角色——陈拾以及阿里巴巴,破格交给了不带“匠气”的两位素人进行配音。

两个口音浓烈的角色见面时相互吐槽

而除此以外,动画团队还在片中添加了大量的彩蛋。大护法罗小黑参与的“梦幻联动”,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大理寺日志》做不到的。

发现那只被冲出来的罗小黑了吗?

“(彩蛋)就是开会啊,就'咱们是不是加点什么东西',就加点...也有可能是我们的原画自己就加上了,因为有很多东西我自己都不知道,但是这个我们放得也很开的。”

看得出来,这群动画人可能真的是“玩嗨了”。

那个红胖子(大护法),站住!

开放的心态和不计成本的投入,造就了如今在诸多方面不同于原作条漫的动画版《大理寺日志》。但不得不说,事实上导演看似“简单粗暴”的改编策略想要成功,实际操作起来,却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毕竟,如果抱着“放弃原作风格”的理念去改编动画的叙事节奏,不仅意味着将面对成为“原作粉碎机”的风险,也同样有可能辜负众多原作粉丝的期待。

那么,是什么给了他们如此的勇气呢?

3.“这个不是不常见,是根本没见过……”

“跟@好传动画 终于从洛阳采风回来了。一路上饭量和体力都见长,收集到了不少超有用的素材。在龙门的时候我自己也终于遭到了神仙都躲不过的脚下一滑,跟小崔一块脸朝下拍在了石窟前面的台阶上……”

上面这一段叙述,来自RC的于2016年3月发的一条微博。而它,是否会让你感到有一丝不可思议呢?

如果你还没有意识到问题在哪儿,那么我们就再多给一些提示。

让我们揭晓谜底。上文透露的,是一个在动画行业极为反常识的信息:《大理寺日志》的原作者RC,以动画编剧的身份,深度参与到了动画的制作过程。

而放眼近年全中国的漫改动画番剧,单就这一点,就足以让《大理寺日志》称得上独一无二。

对于很多读者而言,或许会觉得这个结论未免有些大惊小怪。而要说明这一点,我们就得来看看要达成这件事情,RC和动画团队至少需要跨过的三道大坎。

“这个不是不常见,是根本没见过……在国内一个动画公司搞原创本身就是件铤而走险的事,好传决定自己养漫画这个想法更是大胆。当时策划人海格在为公司寻找IP立项的时候,看到了我画的同人本,发现里面值得开发的地方,希望我在它的基础上画一个原创的故事。但归根结底,这是个运气问题。”

《大理寺日志》漫画

如今的网络漫画大量依托于各大漫画平台,而在进行动画改编的时候,多由平台负责选择动画的制作公司。原作者挂名监修甚至直接被架空,本都是稀松平常的情况,更别说会和动画的制作团队产生紧密的联系了。

可以说,从这个角度看来,被动画公司签约连载的《大理寺日志》,其存在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极端的特例。作者与动画制作团队的联系,以一种反常的方式,被顺理成章地被搭建了起来。

而越过了平台体制这一关,接下来,RC需要面对的拦路人,就是她自己了。

相信不用过多的说明,大家也能理解对于一部正在连载的漫画而言,原作者兼顾动画改编的工作,其实也是在挑战其精力的极限。而事实上,即便是在最繁忙的时刻,RC也基本保证了《大理寺日志》高质量周更的节奏。

事实上RC承担的工作只多不少

都说“逃避虽可耻但有用”,事实上RC也并非没有这个选项:据RC此前透露的信息,团队在选她和边曦做编剧之前,其实也考虑过其他编剧。但她们最终发现,“对这个故事真正吃透的,始终只有我们自己。”

在纷繁复杂的工作压力和作品的品质面前,RC也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而如果说选择成为编剧,更多的是团队成员与RC的共同选择,那么剩下的最后一道关卡——找到节奏合拍、相互信任的团队伙伴,或许就真的只能听天由命了。

在这个“看天命”的阶段,好传在动画项目中采取的制片人中心制*,最终搭起了命运的红线:在这一体制下,公司会根据项目的特点进行集体决策,在公司内挑选最为合适的导演。

*制片人中心制:即与导演“一言堂”的“导演中心制”相对,以项目以及制片人为核心的项目体制。

制片人中心制类似于右侧的倒三角,导演不在塔尖,而是为整个动画团队服务

恰恰就是在有限的选择之中,槐佳佳——这位在多年前,曾经阴差阳错地在外包项目中,已与RC进行过一次合作的天津导演,最终成为了《大理寺日志》项目的话事人。

“我觉得用RC老师的一句话说,我们就算是'京津体育文化联盟'了。她在北京,我在天津,我们的这种文化圈子,包括相声、评书啊,其实都是挺近的,(合作起来)就不会有割裂的感觉。(体现到作品中)就是搞笑的模式等等都是这样。”

此前的机缘以及文化的亲近感,拉近了伙伴们的距离,为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在经历了数年的合作之后,如今的槐导也丝毫没有吝啬对RC的称赞:

“在我看来,如果想做一个漫改,(主创人员)就必须先得通读原著,并且要深刻地了解每个人物身上的故事以及这些人物以后将要发生的一些变化。但很多东西在漫画里其实是看不太明白的。而和RC聊了以后,却能在最大程度上丰富我们对人物的塑造,对我们的帮助无疑是极大的。”

在动画前期的一年多时间里,RC以新人编剧的身份从零开始,和槐佳佳、边曦等人一同精研剧本,为动画保驾护航;不仅如此,她也以核心主创的身份与伙伴们一同前往洛阳、日本采风,几经周转,最终与他们一同塑造出了属于自己作品的“时代感”。

《大理寺日志》场景图

在采访的最后,槐导也不忘告诉我们一个令他久久难以忘怀的细节:

”在日本的时候,博物馆不让拍照。包括RC老师,都是拿个小本儿,和我们的美术一起站在佛像那儿、或者站在建筑旁边,就开始画结构、画速写。然后我们基本上就在博物馆从冬天天亮一直画到天黑,等闭馆才被轰走。”

《大理寺日志》动画团队在日本关西采风

有机会和动画团队一同留下如此的回忆,又怎能不让身为漫画原作者的RC感到幸运与触动呢?

结语

经历了三年的艰苦努力与无数次的推倒重来,《大理寺日志》最终遂如人愿,顺利出片。

2019年7月,导演在日本旅游时在神社许下的心愿

“漫画在最初连载的时候,方向并不太明确,为了保证更新频率以及当期的转发量,我往往会努力给出具有话题性的点。动画等于给了我一次弥补的机会,梳理被打乱的线索,填充来不及细讲的部分等等。加上导演在节奏上的把控和有趣的表演,动画会比漫画走得更稳健。”

正如RC所说,回顾《大理寺日志》动画团队的经历,或许我们不得不承认,这部漫画与动画共同成长、相互成就的作品,真的是在命运与汗水的编织之下,才最终来到了我们的面前。

而在知晓了他们的故事、观看了这部凝聚了无数心血的作品之后,或许身为观众的我们,也会感到一丝幸运,不是吗?

本文来自「动画学术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独家| 9.8分,他们又拍了一部能播的成人国产动画
专访好传动画:不刻意追求视觉冲击,用更中国的方式讲故事
豆瓣周剧集榜第一!只用一集就被它抓住,每一帧都是燃烧的经费
【动漫杂谈】大理寺日志原作有个角色人气超高,能力超搞笑,动画却一直没登场
为什么国漫真人化之风愈演愈烈?
重武轻文时代到来,国漫不赚钱将成为历史,网红动漫体形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