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将军上战场,最早喊“跟我上”,后来为何改喊“给我上”?

将军上战场,最早喊“跟我上”,后来为何改喊“给我上”?

1/投降为何要举白旗?

在我们的认知里,举白旗基本上就等同于“投降”两个字,可是白旗和投降的关系究竟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

在一些用战争作为题材的影视片中经常会发现这种镜头:当陷于重围走投无路的防卫者觉得再继续抵抗已没有希望时,就打出白旗投降。

其实在战争法规严格意义上说,白旗只是要求暂时停战的标志。

早在远古时期,战斗的双方为了向对方表示谈判的诚意,通常借白色为象征,因此逐渐形成了一个习惯:白色旗帜表示要求休战谈判。在交战的一方拿出白旗时,对方就知来意,下令停止任何进攻行动。

握白旗的一方要派遣出军使、号手、旗手与到对方指挥部说明条件与意图。在军使展示白旗起直到回到本方所必需的时间终止,他获得不被侵犯的权利。

这种习惯几千年来一直沿用下来,至今没变。

中国关于白旗的最早记录出现在东汉时期。而历史学家研究认为,白旗的起源应该比记录的时间更早。

刘邦进取关中,直逼咸阳,秦三世子婴投降,便以白色旗帜表示投降。

后来,这种方式可能就被沿用下来,人们渐渐将白旗视为示弱、投降的意思。

西方关于这种投降方式的描述,最早出现于古罗马作家柯尼的史学记录中。

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士兵将防护物塔盾举过头顶,以示投降。后来,逐渐出现了举白旗的战争投降信号。

至于中西方为何在投降色上这么一致,估计多半是巧合。由于染色技术出现的相对较晚,所以白色的物件比较常见,手边非要找个什么来保命的话,白布当然是不二之选。

此外,白色相对于其他颜色反差比较大,在脏乱的战场上比较容易看到。

另外,至于为什么用白色而不是其他颜色作为“投降色”,人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也许下面的解释,更能让人接受些:

第一,以白色为投降的标志起源于,当时秦人以黑色为“国色”,来代表胜利(原因:秦人自认五行属水,水为黑色),进取关中,直避咸阳,投降,便以秦人的“国色”的反色——白色为服,以出降(其心情可想而知),这便是中国“投降色”的起源。

第二,西方的标志起源于他们对白色的感性认识“洁白”一无所有,彻底失败。

第三,这种起源只是一种文化的定型,在此之前投降者只是漫无目的胡乱表示其以缴械,而受降者也仅靠感性来理解区分投降者和顽抗者。

第四,人造颜色出现的较晚,因此在古代,白色的布是最容易获得的。

第五,举白旗意味着对方可以在自己的旗上涂上他们的颜色,因此代表投降。

2/枪械为什么大多是黑色的?

细心的观众会发现,在表现现代战争的中,士兵们所持的枪械大多都是黑颜色的。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原来,枪械穿的这身“黑衣服”大有来头,它是经过特殊工艺制成的一层黑色的金属氧化物薄膜,可以防止生锈和腐蚀。

在野外训练和使用过程中,风沙、尘土、雨雪和空气中的水分等会附着在枪械表面;枪械在实弹射击以后,各部件会被火药气体熏染和附着。

有了这身”黑衣服“就能把枪械本身与外界的火药气体、空气、水分和风沙隔开,防止金属零件腐蚀生锈。

另外黑色对光的反射小,在作战行动中还可以起到隐蔽的作用。

考虑到黑色对枪有这么多的好处,因此人们就给大多数的枪穿上了“黑衣服”。

1.在技术成熟前,对金属要做防腐蚀处理,很多工艺──比如加蓝、渗碳、渗氮会让金属发暗。

2.减少反光。一方面增强隐蔽性,另一方面枪管发亮也容易晃到枪手自己的眼睛,影响瞄准。

3.黑色够酷,显得专业嘛。电影里都是女特务才用亮闪闪的小银枪的。

4.工程塑料成为主流枪体材料后,本来可以不做成黑色的,但因为上述原因,就因循传统了。

其实不只是枪,一些战术刀具也会做成黑色的。

3/古战场上的武将为何要单挑?

听评书时,当两军相遇,要进行大规模决战时,最先出场的并不是数以千万计的士兵,而是披甲执锐的将军们。

用一句俗话说就是,水来土淹、兵来将挡。

是否,那时的将军都是以身先士卒为荣?或是,他们都是斗狠逞勇之徒?

看古装剧时,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武将单挑”。

两军交战之际,士兵排好阵型。双方的将领,乘白马或红马,持长枪或大刀,着银盔或金甲,纵马出列,奔至最危险的第一线,接着,就是两个人的单挑。

单挑的结果:不一合,或三五合,或数十合,一方将领被挑下马来。而士兵们也不做任何反扑,就立即拱手认输,于是,战争结束。

这样的场面给人的感觉就是,好像只要主将战胜,则全军皆胜;只要主将一输,则全军皆输。

整个战争的胜负,竟完全取决于两个主将的武艺高低。士兵们仅仅只起摆设作用,并没有任何实际价值。

在真实的战场上,武将单挑是完全不存在的,因为这根本不符合战争的基本规律。

之所以在演义小说中会有武将单挑的情况出现,那完全是小说家的一厢情愿,其目的不过是为了写的精彩好看,吸引读者罢了。

其实,也不尽然,在历史上的战斗中,武将单挑的事情还是有的,只不过没有小说中那样戏剧化,出现的次数也要少得多而已。

还有就是,正史上所记载的单挑,往往都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战争”,最多也就是“决斗”而已。

那么,在真正意义上的战争中,究竟有没有出现过以主将单挑来决定整个战争胜负的情况呢?

答案还是有的,那就是在古老的春秋战国时代。

春秋战国时代,曾经流行过“车战”。车战,即是武将单挑的原始雏形。

我们知道,在大规模的集团军作战中,主将是不允许亲临第一线杀敌作战的。因此即可反知,凡需要主将亲自上前线杀敌的战争,其战争规模一般都不会太大。

一城即一国,一家族即一国,两国冲突发生战争,其兵力都很有限,“主将”只好身先士卒亲临前线。

这种早期的原始战争,比较近似于“群殴”,谁叫来的人更多,谁就更容易在群殴中获胜。

但是有的部落人员并不十分多,在战争中总是落于下风。于是,为了在群殴中获胜,也就发明了“战车”。

战车,由四匹马拉着,车上一般载三个人。主将持长戈居左,副将持长戈(或其他辅助武器)居右,中间是负责驾车的驾驶员。

三个人和四匹马,都要裹上,罩上铠甲,一应护具到位,全副武装,这样才不至于冲进敌阵时轻易受伤(有时甚至马头还要带剑)。

作战的时候,无论对方召聚了多少人也不怕!战车驾驶员熟练的赶着马儿专往对方人群最多、最密集的区域猛烈地冲了进去!

紧接着,战车上的两个身材壮硕臂力过人的将领,一左一右,同时挥舞着超长的长戈,狂刺乱扫,就像在乱茅草堆里割草一样。所有的敌人,都被视为草芥,将会在瞬间内,搠翻在地!

主将冲锋在最前沿,口里大喊着“跟我上!”马上,紧紧跟随着战车的众多士兵们,手持刀枪剑戟,快速地赶上前来,将那些搠翻在地的受伤敌兵们,一个个的就地处决掉!

由此看,在古老的车战时代,作战的主力是将,兵只起辅助作用,负责打扫战场,收拾残敌。

当双方都有战车的时候,就要比谁的驾驶技术更高,谁的将领武艺更强!而双方的士兵都会自觉的躲在双方的战车之后,谁也不敢轻易冒头。

这样一来,两军决战,士兵在后,主将在前。两边的主将都在高呼:“跟我上!”

两边的主将也都冲在了战场的最前沿。整个战争就变成了战车与战车的较量,将领与将领的过招。

如果某方的战车翻了,或将领死了。那么,胜败立见,战局立定,士兵们很自然地也就会或逃或降或死。

主将专找主将决斗。主将胜,则整军全胜;主将败,则整军全败。这大概就是武将单挑的雏形吧。

后来,随着时光的推移,当战争规模越来越大的时候,武器越来越先进的时候,将整个战争的胜负系于主将一人之身的做法,就是非常危险与愚蠢的了。

作战的方法在不断的淘汰与更新,主将也从原先最前沿的危险位置上,逐步后移,一直移到了最后面的安全位置上。

那种大将生来胆气豪的号召:“跟我上!”最终演变成了冷酷的命令:“给我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战争的武将单挑有多大作用?
古代战争武将都是单挑吗?
揭秘古代战争武将对阵究竟是不是单打独斗呢?
古代打仗真的是武将先单挑吗?
单挑决胜负?古代战争真这样打吗? | 循迹晓讲
明史:将领重视招募家丁作战是为什么原因?为何只能是昙花一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