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另外两个“不孝”又是指什么?

中国自古都是以孝治家,各种儒学经典对孝道进行了全面而深刻地诠释,甚至还有专门普及孝道的通俗读物——《孝经》。

《孝经》为儒家十三经之一,传说是孔子作,在儒家著作中占有相当地位。“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指出孝是诸德之本,认为“人之行,莫大于孝”。  

在现实生活中,“孝”的表现是复杂多样的,内容可以涵盖到人生的方方面面,是人生一辈子的修行,比如古人信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所以,当满清入主中原,在全国推行“剃发令”时,遭到了中原民众的强烈反对,认为这是有损父母的不孝之举。

清朝统治者为了从文化上斩断汉人的民族精神,强令官军民一律剃发,迟疑者按逆贼论,依罪当斩!并喊出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口号。

为了将孝道形象化,古人还专门编辑出版了二十四孝故事,让普普通通的老百姓都能依样学习。不仅如此,还有一些格言式的短语,在民众中间广泛流行,比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最早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除了“无后”为不孝外,还有哪两种行为也与“无后”同列为不孝的呢?

第一次回答这个问题的是《十三经注疏》。

《十三经注疏》中在“无后为大”下面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用现代白话文来表述就是:一、对父母的过错“阿意曲从”,使父母陷入“不义”;二、家境贫困,父母年老,却不愿当官求俸禄以供养父母;三、不娶妻子,没有儿子,断绝了后代。

看看,这三孝,前两孝都是对父母而言的,一是精神上的,一是物质上的。

精神上的是说,虽然做子女的不能忤逆父母,要事事随着父母心意,但在关键的时候还是得要坚持原则,在明知父母的行为与言论不当的情况下,不能站出来指正,以至让父母犯下了为世人所不齿的错误,陷父母于不义,不是真孝,是蠢孝。

物质上的是说,古代有许多自命清高的贤能之士,宁愿饿肚子守一份清名,也不愿入朝为官,有些人甚至为了躲避朝廷的征召而活活饿死。

这样的贤士是令人敬佩的,但是,如果家有父母需要供养,而自己又无谋生之技仍不愿出去工作(做官),混一份工资孝养父母,也是为不孝。

至于为什么把“无后”定为最大的不孝,因为无后不仅仅是针对父母的,而是针对整个家庭一脉的,所以其责就更加重大了。

那么,不孝的情况真的就只这三种吗?当然不是,因为,这可能是个误解。

其实,三字在汉语的语境中表示多的意思,有语云“一而再、再而三、三生万物”,可见,这三字并非实指。据此,不孝有三的“三”也或为虚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里的三是个虚数还是确有所指呢?
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那另外两个不孝是什么?鲜有人知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和你有没有儿子没一毛钱关系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另外两个“不孝”你知道吗?
古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那另外“两不孝”是啥你知道吗
不孝有三,到底是指哪三不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