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司马迁的后人并不姓司马,知道他们都姓什么吗?

司马迁的后人为何不姓司马?如果你身边有这两个姓氏的人,说不定就是司马迁的后人。

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学家,37岁时子承父业,成为汉武帝手下的太史令。太史令也称太史,相传夏代末已有此职。西周、春秋时太史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为朝廷重臣。到西汉时,太史令的职权与地位渐低,为太常的属官,主掌天文、历法及撰史。

司马迁就任太史令后,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史记》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因而,史学家之外,司马迁还有一个散文家的誉称。

作为史官,其最基本品质就是要秉笔直书,在司马迁之前,春秋晋国太史董狐就已成为后世史者不畏皇权、秉笔直书的楷模——在赵盾族弟赵穿弑晋灵公后,董狐以“赵盾弑其君”记载此事,因而留下“董狐直笔”的典故。董狐为史官,不畏强权,秉笔直书的事迹,实开我国史学直笔传统的先河。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赵盾)未出山而复。太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左传·宣公二年》)

董狐敢惹的赵盾,并不是普通人,他就是赵氏孤儿赵武的祖父。赵盾,嬴姓,赵氏,名盾,谥号“宣”,所以,又称赵宣子。赵盾是晋文公之后,晋国出现的第一位权臣,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担任执政,号称正卿,其尊崇的地位,有甚于国王。

作为史学后辈的司马迁,其所“对抗”的人物,其权势与怨恨远甚于董狐时代的赵盾,那就是急眼时,连自己的老婆孩子都不放过的汉武帝刘彻。司马迁是怎么忤逆刘彻的呢?这一切都是因为李陵。

李陵是飞将军李广长孙,西汉时期的名将。李陵年轻时担任侍中、建章监。汉武帝认为他具有李广的风范,命他率领八百骑兵,深入匈奴二千余里,越过居延侦察敌情。功成返汉后,被升为骑都尉,驻扎酒泉、张掖等地以御匈奴,保证了边关的安宁与稳定。

天汉二年(前99年)十月,李陵奉汉武帝之命出征匈奴。十一月,为主帅李广利分兵,李陵麾下只有5000步兵,结果,在浚稽山遭遇匈奴单于的8万骑兵主力,李陵率部与匈奴人苦战8天8夜,粮尽矢绝之后,为保存手下将士的性命,被迫投降匈奴。

李陵降敌后,汉武帝非常恼怒,群臣也都附合着声讨李陵的罪过,只有司马迁站出来为李陵辩护。其后,汉武帝又误信小人之言,说李陵投降后,正帮助匈奴练兵,汉武帝更是怒火中烧,下令夷其三族,一下子就断了李陵的“归路”,致使李陵彻底与汉朝断绝关系。

李陵被夷三族后 ,而司马迁也以“欲沮贰师,为陵游说”被定为诬罔罪名。诬罔之罪为大不敬之罪,按律当斩。为了完成心中的那个宏愿,在那个“臧获婢妾犹能引决”的时代,司马迁毅然选择了以腐刑赎身死。至此,司马迁背负着父亲穷尽一生也未能完成的理想,面对极刑而无怯色。在坚忍与屈辱中,完成那个属于太史公的使命,一部光耀后世的《史记》就此诞生。

司马迁有一位叫任安的好友,因“戾太子事件”被斩。狱吏在搜查其遗物时发现了一封司马迁写给任安的书信—《报任安书》。信中告诉任安,他之所以在蒙受奇耻大辱之后还顽强地活下来,就是为了完成《史记》的著述。更令刘彻不满的是,司马迁在《史记》中记录了汉武帝时代的真实史实,在称赞汉武帝功德的同时,也斥责了汉武帝“内多欲而外施仁义”,汉武帝为此勃然大怒,下令将《史记》手稿付之一炬。

晚年的刘彻,已失去了君子之风,加上一伙对司马迁极为不满的宠臣的谗言,司马迁接连遭受刑讯,不久便被迫害致死。司马迁夫人为了保住《史记》副稿,免遭满门抄斩之祸,便让两个儿子司马临(长子)、司马观(次子)身藏《史记》副稿,逃回故乡韩城。

司马迁的族人怕株连九族,连夜由族长司马厚召集主事人共同商议,决定改姓和迁居。长门在“马”字旁加两点,改姓“冯”;次门在“司”字旁加一竖,改姓“同”。从此,司马迁的后代便分别姓“冯”和“同”了。两千年来他们遵奉“冯同一家”,“冯同不分”,“冯同不婚” 的遗训。

司马迁还有个女儿司马英,嫁给了弘农杨氏的杨敞,杨敞曾担任西汉的丞相、御史大夫、大司农等高级官职。司马迁死后,他的家人把《史记》副稿转移藏匿在司马英家中。

司马英的次子杨恽对外祖父所写的《史记》爱不释手,而且每读一遍总是热泪盈眶,扼腕叹息。汉宣帝时,杨恽被封为平通侯,这时他才将外祖父这部巨著尘封了二十年的《史记》献给汉宣帝刘询,《史记》才得以公开发行。

(图片来自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孔子的“书法不隐”与司马迁的两难选择
含冤忍辱写《史记》
两千多年过去了,它依然是中国人的精神和历史家底
《司马迁》读后感
司马迁
100位中国历史人物(25)——司马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