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婚俗:女方的陪嫁,为何是男方彩礼的十数倍之多?

古代女子结婚,有钱人家陪嫁“丫鬟”,没钱人家陪嫁什么?古代婚俗,女方的陪嫁,为何是男方彩礼的十数倍之多?

常看古装剧的朋友都会发现,古代的大户人家嫁女,新娘子的贴身丫鬟是要随同出嫁的,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陪嫁丫鬟”,有时还不止一个。除此之外,还有非常丰厚的陪嫁,最多的可达六十四抬,抬挑陪嫁者可绵延十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良田千亩,十里红妆”。

旧时婚俗,在婚期前一天,除了床上用品、衣裤鞋履、首饰、被褥以及女红用品等细软物件在亲迎时随花轿发送外,其余的红奁大至床铺,小至线板、纺锤,都由挑夫送往男家,由伴娘为之铺陈,俗称“铺床”。

关于“十里红妆”,还有一段传说。据说南宋初年,登基不久的宋高宗在金兵追击下,亡命逃到宁绍平原一湖前,前无去路,后有追兵,幸得遇见一位浣纱村姑将他藏于水中,上覆白纱,方逃脱追杀。

后来宋高宗传旨遍寻“救驾”村姑未果,无奈之下,下旨特许宁绍平原女子出嫁时可享有半副鸾驾,半副凤仪的特殊待遇,即乘坐四抬花轿,轿上可雕鸾画凤。由此,新娘享有乘坐花轿和出嫁巡游仪式的权利保留了下来,慢慢演变成“十里红妆”。

单口相声大王刘宝瑞先生有个著名的段子,叫《化蜡钎儿》,其中就有一段财主嫁女的描述,那陪嫁是相当丰富:

老姑娘出阁光嫁妆,陪送了六十四台,八只樟木箱子,单夹皮棉纱顶盖儿肥。随手的家具陪送两堂。一堂瓷器,一堂锡器。瓷器是什么呢?也没别的,您琢磨二十多年以前也就陪送什么茶叶罐啊,胆瓶啊,帽筒啊,果盘啊,茶壶茶碗啊,以及使的这饭碗儿啊等瓷器。锡器都有什么呢?有这个茶瓶茶罐,还有那个锡灯,就是那个碗儿油灯,入洞房时得点那个,里头有点蜜,取那个吉祥话叫“蜜里调油”,油灯。还有一对儿锡蜡扦儿,蜡扦子。另外还有锡壶。干脆说吧,光这锡器,陪送了就有四十多斤,还是真正的“道口锡”。

“陪嫁丫鬟”也好,“十里红妆”也罢,都是富贵人家女儿们的独享,普通人家嫁女,则没有如此排场。但是,为了不让女儿嫁到夫家遭人轻看,也会拼尽全力为出嫁女置备一份嫁妆。虽然各地婚俗有异,但大体相差无己。

嫁妆大致可分为6大件和7小件:6大件包含妆匣、拔步床、闷户橱、樟木箱、压箱底和子孙宝桶。7小件有痰盂、红尺、花瓶、铜盘及鞋、银包皮带、龙凤被和龙凤碗筷。

其中的子孙宝桶为三件套,包括子孙桶(马桶)、财富桶(水桶)和聚宝盆(洗脚盆)。而陪嫁的7小件也各有寓意:痰盂寓意儿孙满堂、红尺意求良田万顷、花瓶寓意花开富贵、铜盘及鞋寓意同偕到老、银包皮带寓意腰缠万贯、龙凤被寓意恩爱绵长、龙凤碗筷寓意丰衣足食。

按照古代习俗,女方嫁妆一般是男方彩礼的数倍甚至数十倍之多,女子出嫁后,嫁妆即归属夫家所有,为夫妻共同财产,妻子去世后,嫁妆及陪嫁物品归属于夫家所有,娘家不得讨还。

《礼记·内则篇》就说过:“子妇无私货、无私畜、无私器,不敢私假,不敢私予。”这话是什么意思呢?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已婚妇女没有私财,没有私自处理财务的权利,妇女的嫁妆与丈夫同居共财。

《宋史·食货志》也说:“女适人,以奁钱置产,仍以夫为户。”意为,以女子的嫁妆添置产业,归属夫家所有。

光从陪嫁这点来说,生为女子,在封建时代的地位是非常低下的,就连自己的私有财产都没有处置权。

(图片来自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监利民间婚俗《发八字 求亲 上头 媒人》
山东济南彩礼钱一般给多少 女方结婚陪嫁什么
“彩礼是传统习俗,你凭啥问我要还礼?”
嫁女儿,父母该收彩礼吗?
彩礼一分没有,陪嫁一房一车反被男方嘲讽,“还没过门,来得及”
为了女儿好,为了女儿被婆家重视,一定要多要彩礼!听着熟悉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