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揭秘]古代未嫁女为何被称“黄花闺女”?

古代未嫁女为何被称“黄花闺女”?

中国人对称呼是非常讲究的,不同的群体、不同的性别、不同的年龄,都会有不同的称谓。比如一国之主,自称为朕,被称万岁。再如普通男子,15岁左右称束发,意指束发而就大学,是学习各种技艺的好时光;20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30岁称而立,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40岁为不惑之年,60岁为花甲,70为古稀……

对于女子,古人也有许多称谓,其中的“黄花闺女”,是指还没婚嫁的女孩子,从另一种意义上,也就是现在的处女。至于未婚少女为何被称为“黄花闺女”,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南朝宋武帝刘裕有个漂亮的女儿叫寿阳公主,正值爱玩的年纪,有年的正月,寿阳公主和一帮小宫女玩撒嬉戏累了,就躺卧在含章殿的檐下小憩。这时恰好有一阵微风吹来,被吹落腊梅花中,有几朵碰巧落到了寿阳公主的额头上,经汗水渍染后,在寿阳公主的前额上留下了腊梅花样的淡淡花痕,像是印到肌肤上了,拂之不去。

年轻的少女,额头印着淡淡的腊梅,煞是好看,就连一旁的宫女们都被寿阳的美丽所深深吸引住了。

寿阳的母后得知这一神奇现象后,赶紧把女儿招到近前,因为有了花痕相衬,女儿愈发靓丽,特意让寿阳公主保留着它,三天后才将其用水洗掉。

此后,爱美的寿阳公主便时常摘几片腊梅花,粘贴在自己前额上,以助美观。宫女们见了,个个称奇,并跟着仿效起来。并且,这一做法渐渐由宫里传入民间,这种妆扮还被人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梅花妆”(或简称“梅妆”)。

“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几时,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竟效之,今梅花妆是也(《太平御览》)。”

但梅花是有季节性的,于是有人设法采集其他黄色的花粉,制成粉料,储藏起来,可以随时取用。这种粉料,人们便叫做“花黄”或“额花”。由于梅花妆的粉料是黄色的,加之采用这种妆饰的都是没有出阁的女子,慢慢地,“黄花闺女”一词便成了未婚少女的专有称谓了。

传说是美丽的,真实情况又如何呢?其实,未婚女子“贴花黄”的历史比刘宋还要早,比如大家所熟悉的北朝民歌《木兰诗》就已经有了“贴花黄”的描写——木兰完成替父从军的任务、安全返家后,她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拾女儿妆: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北朝的建立是早于刘宋的,北魏一个普通民间女子早已贴花黄,可见这一风俗可能在东晋之前就有了。

另外,“黄花”在古代又指菊花。因菊花能傲霜耐寒,常用来比喻人有节操,因此,人们在闺女前面加“黄花”,不仅表示这个女子还没结婚,而且说明这个姑娘品德高尚,心灵纯洁,情操贞节。

这种习俗直到金、元的游牧民族侵入中原以后,才慢慢消除。妇女们虽不再贴黄花了,但人们仍把没有出嫁的年轻女子称为“黄花闺女”。从此,“黄花闺女”就成了未出嫁的年轻女子的代名词,得以流传至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花闺女的由来
古代“黄花闺女”的来历
“黄花闺女”是怎么来的?
“黄花闺女”的由来
未婚女子因何又称“黄花闺女”
为何没结婚的年轻女子叫黄花闺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