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黄说史]九如巷的四姐妹,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

1/风华绝代

在中国近代史上,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女性,而其中的两组姐妹最引人注目,一个是出生于上海的宋氏三姐妹,她们都嫁给了民国初年最耀眼的政坛明星,宋氏三姐妹当之无愧地成为20世纪中国最显耀的姐妹组合。

与此同时,出生于苏州九如巷的张氏四姐妹,却成为一代中国人心目中“幸福婚姻的楷模”,她们被称为现代中国“最后的大家闺秀”,所嫁也都是光耀文坛的才子学人。著名作家叶圣陶就曾说过:“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

那么,张家四姐妹的人生与婚姻有着怎么样令人艳羡的传奇呢?

2/从合肥到苏州

张氏四姐妹原籍安徽合肥。合肥张家,在清朝末年可是个身世显赫的大家族。张氏四姐妹的曾祖父张树声,历任两广总督和代理直隶总督,是淮军的第二号人物,在与太平军的作战中有功于朝廷,所以,得到了升迁。由于现代史学家一度对太平军持高度正面评价,所以,对于这一段历史,张家后人一直很少提起。不仅如此,张氏四姐妹的父亲张武龄,抛弃祖上的家业(合肥张家有万顷良田,张武龄的名下每年就有10万担租),移居苏州,为的就是远离这一历史“污迹”。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了,就是为了子女的健康成长。合肥张家这种大家子弟中,难免有不少抽鸦片、赌博、娶姨太太的,张武龄觉得久居合肥,自己的子女会受到陈旧积习的沾染影响,遂举家迁往上海,后又移至苏州。合肥“张家”的这一支从此定居苏州,并很快成为苏州城里的“名门”。

3/张氏四兰

张武龄移居苏州后,改名张冀牗,他发誓不做官,倾其所有的家产致力于办教育以强国,有人称他为"忏悔型的贵族"。张冀牗为此创办了苏州乐益女子中学,并自任校长。张家子女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一个个都出类拔萃,尤其是张家的四个女儿——大姐张元和、二姐张允和、三姐张兆和、四妹张充和,更是才华与容貌俱佳的人中翘楚,人称张氏四兰。

张家四姊妹同父同母,却生得个奇怪,两黑两白,大姐二姐白,三妹四妹黑。

苏州张家最早置宅于寿宁弄八号,是一座具有典型苏州园林特色的大宅第。自从张冀牖带着张家姐弟搬进来,这里便成了他们的乐园。四妹充和从小过继给了二祖母当孙女(二祖母是李鸿章的亲侄女,没有亲生子女),在家的三姊妹就成了花园的主人。

少年时代的四姊妹曾结成"水社",还有社刊《水》,每月一期,发表姊妹兄弟的作品。就是这四个天真活泼的少女,成年后,姐妹四人情系昆坛,都收获了不同的人生幸福。

4/大姐张元和——轰动上海滩的“下嫁”

四姐妹中,大姐张元和的婚恋是最曲折的,因为,她选中的对象为当时的世俗所不容——她挑选的爱人是位地位低下的戏子——昆剧名伶顾传玠。

张家四姐妹中,大姐张元和文静端庄,是典型的大家闺秀。在大学读书时,是许多男生眼中最美的“校花”。但是,由于她太优秀了,吓跑了许多暗恋者与追求者,直到30岁了还是骄傲的待字闺中的公主。

因为非常喜欢昆曲,所以她与当时著名的昆剧演员都有所接触。正是昆曲这位“红娘”,使张元和最终嫁给了昆曲表演艺术家顾传玠。

顾传玠是江苏苏州人,是昆曲小生行当中不可多得的全才,无论是在苏州还是在上海演出,剧场总是“坐无隙地,盛况空前”。张家姐妹们在上海读书时,常是追随顾传玠左右的“座上客”。

系出名门的闺秀才女和一个昆曲演员之间的悬殊地位,使来自各方面的舆论给元和造成了不小的精神压力。她写信向妹妹张允和求援。张允和理解她,支持她,一接到她的信就马上回信代行家长职责: 此人是不是一介之玉?如是,嫁他! ”

张元和与顾传玠的结合是一桩轰动上海滩的大新闻,当时上海的小报以《张元和下嫁顾传玠》为题大炒新闻,都惋惜张元和是"一朵鲜花插在了牛屎上"。

张家有一个非常有钱的亲戚,是上海一个银行的董事长。张元和与顾传玠结婚后一起去看他,他不见,搞得张元和很尴尬。这个例子说明,张元和结婚晚就是因为封建思想严重的年代看不到艺术家的价值,看不起演员。

抛开世俗的眼光,他们的婚姻是美满幸福的。1948年夫妇双双去台湾到台湾以后,顾传玠一心一意办种殖场,从事商业活动,不再登台演戏。1965年因肝炎去世时才55岁。张元和在演出《长生殿》时演到“埋玉”一折,内心不禁感慨:“我埋的不是杨玉环,而是顾传玠这块玉呀!”

5/二姐张允和——爱得水到渠成

2017年1月14日,有一位年高102岁的老人安祥去世,他就是有着“汉语拼音之父”之称的著名的经济学、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一般人很少了解的是,周有光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九如巷女婿”。他就是张家二姐张允和的亲密爱人。

与大姐张元和跟昆曲演员顾传玠的苦恋不同,周有光和张家二女儿张允和进行的是“流水式”的恋爱。起初,周家和张家都住在苏州,周有光的妹妹在张允和父亲办的乐益女中读书,和张允和是同学。张允和常到周家找周有光的妹妹玩。如果是假期,张家姐弟和周家的孩子们还结伴玩耍。所以,周有光和张允和很早就熟悉。

他们从做朋友到恋爱到结婚,很自然,也很巧。常在一起,慢慢地、慢慢地自然地发展,不是像现在大风大浪“冲击式”的恋爱,而是“流水式”的恋爱。

张允和12岁前就熟读了唐诗、宋词,尤其爱读司马迁的《史记》。小小年纪就口口声声"讨厌汉高祖,喜欢项羽,有气派。"一次父亲看到她又在书房翻书,便抚着她的头问:"你顶喜欢什么人的诗?"允和脱口而出:"纳兰性德。"父亲很奇怪:"为什么喜欢他的?"允和振振有辞:"他的诗有真感情,动人,文字绮丽。"

张允和是家中头号的“顽皮大王”。张允和被人形容为“年轻时她的美,怎么想像也不会过分”,亲友们用“侠肝义胆”来赞誉她。但是,四姐妹里她的人生却是非最坎坷的。1933年,她与周有光举行了婚礼。结婚一周年的那一天,允和生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小平,接着小平又有了妹妹,一家人的生活和和睦睦,平静安详。然而不久后,抗日战争爆发了,张允和与周有光带着两个孩子开始大逃亡的艰难岁月。六岁的女儿小禾不幸病死,儿子小平又被流弹打中,差一点丧命。在那个颠沛流离的年代,他们先后搬家三十次,终于盼来了解放。1952年,张允和受叶圣陶先生的推荐,从上海调到北京的一家出版社工作。

2002年8月,张允和走完了她的美丽人生,享年93岁。临终之际,老伴周有光一直陪伴在她的身边,紧紧握着她的手。

6/三姐张兆和——名气最大的女强者

四姐妹中的三妹兆和,因为嫁给了著名小说家沈从文,在四姐妹中最出名。但兆和却对名声在外似乎很不习惯,常常显得沉默寡言。

沈从文虽然写作有一手,但是,却有着严重的语言表达障碍,甚至在追爱的过程中饱受“折磨”。

18岁的张兆和在中国公学上学时,就吸引了不少同学的追慕,调皮的她把他们编成了“青蛙一号”、“青蛙二号”、“青蛙三号”。这些“青蛙”中,就有外名叫沈从文的人。其时,沈从文还是张三小姐的老师,面对这个上课老出洋相的沈老师,张三小姐当初是不会选择他的。用二姐张允和取笑说沈从文的话说就是,沈老师大约只能排为“癞蛤蟆第十三号”。自卑木讷的沈从文不敢当面向张兆和表白爱情,他悄悄地给兆和写了第一封情书。老师的情书一封封寄了出去,点点滴滴滋润着对方的心。女学生张兆和把它们一一作了编号,却始终保持着沉默。后来学校里起了风言风语,说沈从文因追求不到张兆和要自杀。张兆和情急之下,拿着沈从文的全部情书去找校长理论,那个校长就是胡适。兆和把信拿给胡适看,说:“老师老对我这样子。”胡校长答:“他非常顽固地爱你。”兆和马上回他一句:“我很顽固地不爱他。”

不了赢得自己的真爱,沈从文甚至亲自跑到张家去提亲。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两颗年轻的心终于跳动到一起了。

不幸的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历次政治运动都没有放过沈从文,忧郁过度的沈从文陷入了病态的迷狂状态。后来,在妻子悉心的照料和药物治疗下,沈从文渐渐恢复了健康,使他和妻子坚强地度过了艰辛清贫的岁月。1988年5月10日,饱经沧桑的沈从文安详地离开了人世,把无限的眷恋留给了白发苍苍的妻子。

1995年,在沈从文过世后七年,兆和整理出版了他们的通信。在《后记》中,她写道:“六十多年过去了,面对书桌上这几组文字,我不知道是在梦中还是在翻阅别人的故事。从文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后来逐渐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压,是在整理编选他遗稿的现在……”

2003年2月,沈从文百年诞辰纪念日刚过去不久,张兆和就去世了。她与沈从文的似水姻缘,留给人们太多感叹。

7/四妹张充和——民国最后的才女

2015年6月18日下午,一位年高102岁、气质高贵的中国老太太在美国去世,她就是张氏四姐妹中的小妹张充和。这个被人誉为民国最后的才女去世后,张氏四姐妹的传奇才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能给人带来幸福的张家四女儿,个个长寿。大女儿张元和活了96岁,二女儿张允和、三女儿张兆和都活了93岁,四女儿张充和活了102岁。四个人年龄加起来,高达384岁。

张充和的爱情是场美好的踌国之恋,她的老公就是著名的汉学家傅汉斯。

说来人们也许不信,张充和是个数学盲,当年考北大时,国文考了第一,数学得了零分,爱才的胡适经过多方通融,才让数学老师勉强给了几分,才被北大破格录取。

1947年,充和在北京大学教授书法和昆曲,当时她借住在姐姐兆和家中。那年9月,通过姐夫沈从文她与傅汉思相识,次年结婚。

傅汉思出身于德国的犹太人知识分子家庭,战时成为流亡者。1935年他的家庭离开德国,当时他十八岁。他们在英国待了一阵子,然后在美国加州定居。汉思获得了西班牙文学的学位,同时也精通德、法、英、意大利文学。他到中国来,是为着寻求一番奇遇,也是来挑战一种更难的语言。到中国后几个月,他就认识了沈从文,他常常与沈从文大谈中国的艺术和建筑,那时他的中文已经说得比较流利了。

张充和在1949年随夫君赴美后,50多年来,在哈佛、耶鲁等20多所大学执教,传授书法和昆曲,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默默地耕耘了一生。

张充和一生低调,为人谦和,淡泊名利。她曾戏说,她对自己的作品就像随地吐痰,无刻意留存。谁有兴趣谁收藏,谁想发表谁发表,“一切随缘”。出于敬重,大家都唤张充和为“张先生”。稍稍熟悉民国掌故的人都会知道,这是一个连缀着许多雅致、浪漫、歌哭故事的名字,在许多仰慕者听来,更仿佛是一个从古画绫缎上走下来的名字。她是已故耶鲁东亚系名教授傅汉斯的夫人,当今世界硕果仅存的书法、昆曲、诗词大家。自张爱玲、冰心相继凋零、宋美龄随之辞世以后,人们最常冠于她头上的称谓是——“民国最后一位才女”。

一个时代,就此远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沈从文妻子和三个姐妹:好的教育,就是教会女儿矜持
讲述 ▎她的离去,是一个时代优雅而庄重的收稍
张氏四姐妹
九如巷张氏四姐妹:一个时代的风范,正式落幕了!
民国真正的名媛张家四姐妹都嫁给了谁?各自命运都不凡
张氏四姐妹真的像照片那么美吗?看完这组老照片,你就明白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