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庭坚七岁时写的一首诗,字字明白如话,却要人到中年才能读懂!

黄庭坚七岁写的一首绝句,虽然明白如话,却要人到中年才能读懂!一个七岁男孩写的诗,字字如话,真正读懂时已过中年!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宁(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黄庭坚的诗以杜甫为宗,讲究修辞造句,强调“无一字无来处”,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风格奇崛,为江西诗派开创者。江西诗派是北宋后期形成了一个以杜甫为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宗(即“一祖三宗”)的诗歌流派。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开派宗师和领袖。黄庭坚的诗,法度严谨,说理细密,代表了宋诗的特点。黄庭坚虽讲诗法,但他并不固守诗法,而是要求最终超越诗法,达到 “不烦绳削而自合”的境界。

黄庭坚的诗才,可以说是“天生的”,自幼就闻名乡里。据《桐江诗话》中记载,皇祐三年辛卯(1051年)的一天,黄庭坚的父亲黄庶邀请几位诗友一起在家饮酒吟诗。其中一位说:“久闻令郎少年聪慧,何不让他也来吟一首 !”这时,年仅七岁的黄庭坚想起了吹笛子的小牧童,便以《牧童》为题,当场赋诗一首,其诗曰: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黄庭坚的这首写得明白如话,即使不用翻译,大家也都非常清楚。由于时代不同,诗中也有几处需要说明的地方。一是“陇”字,为通假用法,通“垄”,及田垄。二是“长字”,长安为唐代的京城,在此可理解为名利场。三是“机关”,可解释为心机。弄明白了上述几点,这首诗就更好理解了:

牧童骑着牛儿缓缓地从村前走过,吹奏的笛声隔着田垄也清晰可闻。
想想长安城内那些追逐名利的人,用尽心机也比不上你的清闲之身。

该前两句描写牧童悠然牛背上吹短笛的情景,后两句即事论理,拿牧童和长安名利客对比,表达了作者赞颂牧童清闲恬适,不追求名利的生活的情怀。

牧童、短笛、老牛,三者常完美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清新悠闲朴实无华的田园风光。这就是牧童的生活,纯朴率真,无忧无虑的恬然与现实中钩心斗角、尔虞我诈的黑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小小年纪的他,已经有了不与世俗之人同流合污之心。这样的心性贯穿了他的一生,早年黄庭坚在太和县做知县时就清廉自省,不与其他知县和县吏们同流合污,一心为百姓谋福利。

黄庭坚在《牧童诗》中表达的这种“大境界”,小时候的我们是读不懂的,因为,那时我们被要求未来的人生要有远大理想。相信,每个人的中小学时代都被要求以《我的理想》为题写过作文。当时,大家的理想,一定不是只做过“短笛横吹的骑牛牧童”的。只是历经红尘的万千磨练后才发现,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悠闲自在、不受名利驱使的日子该是多么令人神往!

黄庭坚的《牧童诗》与《红楼梦》之“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中悠闲自得,吹笛牛背,早出晚归,不愁食衣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自然既飘逸而又理想。可惜在黑暗的制度下,这样的“理想人生”。只不过是文人学士们的“空想”之一。

(图片来自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牧童诗宋代:黄庭坚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
黄庭坚7岁写了一首诗,道尽了成年人的辛酸,后来成为了千古名篇
牧童诗两首欣赏
一天一首古诗词:黄庭坚《牧童诗》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牧童诗(及乐曲牧童短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