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背负着哥哥的灵魂,走遍了106个国家……


很多人在打倒后,就上交了独立思考的权利,但刘文辉没有。他那种刚正不屈的颇具浪漫主义的理想情怀,在那样的年代显得非常不识时务

01

“哥哥对不起,我被钱迷住了心窍”

2003年,深圳商人刘文忠在德国一边谈生意一边旅游。他算是改革开放后首批“弄潮儿”,80年代就南下深圳创业,从做羊毛衫的生意挖到第一桶金,赚到了人生“该有的钱”。
本来,他就像很多中国商人一样,将赚更多的钱作为自己的目标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方式,但德国的一场“他乡遇故知”,改变了他的人生。
刘文忠19岁的时候,被牵连进了监狱,关了13年才放出来。就当13年的黑暗人生随着时代巨变飘散如云烟的时候,他在德国遇见了一位狱友,临别之时,狱友赠书以示情谊,是俄罗斯作家索尔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岛》。

在飞机上翻开《古拉格群岛》,扉页的一句话重击了刘文忠的心:

“献给没有生存下来的诸君,要叙述此事他们已无能为力。但愿他们原谅我,没有看到一切,没有想起一切,没有猜到一切。”

每一个字,如针刺般扎着刘文忠,已经55岁的他哭得像个孩子。他问自己:“刘文忠,你是被钱迷住心窍了吗?你忘记了你的哥哥吗”?
带着《古拉格群岛》下了飞机的刘文忠,从此不再把心思花在赚钱上面,他意识到了自己的使命,就是背负着哥哥的灵魂前行。
1967年,哥哥刘文辉被枪*决于上海文化广场,刘文忠当时关在狱中,几年后才听闻了哥哥遇难的消息,据说,行刑现场观者如堵,人人高喊着亢奋的口号。
哥哥刘文辉的罪行之一,是“偷渡未遂”。他曾对弟弟刘文忠说过想要“偷渡的原因”:“我要去看看这个世界,我不相信,这个世界是他们说的那个样子。”
可惜,这个愿望没能完成,刘文辉就被抓了起来。刘文忠一直记得哥哥的这个遗愿,所以,他从德国回来后,就拖着自幼小儿麻痹的腿,历经十余年,走遍了106个国家,并写成一本书《新海国图志》。
在他看来,哥哥的理想如同当年写《海国图志》的魏源,是要“睁眼看世界”,唤醒闭关锁国的祖国。
刘文辉是否像魏源那般伟大,我们先不谈,他只活了30岁,与普通的知识青年并无两样,不同的是他更为倔强和勇敢,这种性格在那个年代本身就是一种罪行。

02

“我要做当代的顾炎武、谭嗣同、中国的普罗米修斯”

1937年,刘文辉出生于上海一个富裕家庭。父亲在抗战结束后,做过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的储运厅科长,负责押送救济物资。母亲是清末书画家胡大寿的孙女,出生书香门第。
但这样的家庭却没能给刘文辉带来一个幸福的成长环境,父亲被打倒,曾经的上海绅士每天扫厕所,家里没了经济来源,要养十几口人,刘文辉只好辍学进了一家船厂当学徒。
刘文辉天生热爱读书,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工作期间,他把省下的钱全部用来买书,想要在书中寻找一个答案:为什么父亲会被打倒?今天社会上的种种现象是合理的吗?
用弟弟刘文忠的话说:“很多人在打倒后就上交了独立思考的权利,但哥哥没有”。

“倔强”的刘文辉
从诸子百家到中外哲学,刘文辉如饥似渴地阅读并从中思考社会现状。他不止一次地跟父亲说:“你做的那些事情没有错,就算那时是为国*民党*办事,也是为了人民”。
但父亲已经完全丧失了反驳的勇气和斗志,见到每个人都点头哈腰,把自己当成了人民的罪人。刘文辉痛心疾首地跟弟弟说:“要是中国每个人都像父亲这样忍气吞声,国家就没有希望”。
于是,刘文辉开始写作,用文字捍卫自己“独立思考”的权利。他反对动不动就打倒人,反对不经过司法程序就给人定罪,反对崇拜偶像,反对迫害知识分子……
他将自己的反对写成了万言书,投递到了北大、清华、复旦等全国14所著名的高校。投递完之后,他对弟弟说:“这可是要杀头的”。
对于被逮捕甚至被杀,刘文辉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他就像书中读到的那些英雄人物一样,愿意为了自己的理想付出生命。
他对弟弟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宁愿做当代的顾炎武、谭嗣同、中国的普罗米修斯!”
刘文辉这种颇具浪漫主义的理想情怀,在那个年代显得如此“不识时务”。他算什么思想家呢?他连大学都没有上过。当时的中国,不知有多少知识分子学贯中西,不知有多少大儒学者满腹经纶,学问不知比刘文辉高到哪里去了,可人家多识时务。
“幼稚”的刘文辉果然因为投递“万言书”的事情,再度被抓了起来,很快被判死刑。初审十分钟,刘文辉上诉,两小时后,最高法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就这样,这位想要做“谭嗣同”的青年人,求仁得仁,死于1967年3月23日上海文化广场。

03

四毛钱的子弹费,3000字的绝命书

1982年1月6日,刘文辉被平反。
上海高级人民法院宣告“刘文辉无罪”,刘文辉的母亲拿到了1000元补偿金。刘文辉被枪决的那天晚上,他的母亲被要求交纳四毛钱的子弹费。

刘文辉无罪判决书
交了四毛钱之后,刘家人领取了刘文辉的遗物,他的父亲了解儿子,将刘文辉的一套棉衣拆开,果然在其中发现了一封遗书。
这封绝命书有3000字,最后的部分可能是墨水用完了,成了血书。3000字的绝命书,字字坚硬如铁,哪怕在死亡临近的一刻,他也不曾有过半点后悔。
为了不让这封绝命书被查抄,刘家人想出了用编码电报的方式,抄到一本红色读本上面,多年之后才将这封绝命书复原。
而刘文辉的弟弟刘文忠,在牢里被关了13年。
在狱中,刘文忠结识了许多被迫害的知识分子,其中上海交响乐团的指挥家陆洪恩给他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陆洪恩被执行死刑前,请求刘文忠答应他两个愿望:一个是找到他的儿子告诉自己的死亡真相,一个是如有机会去维也纳,帮他在贝多芬墓前献上一束花。
刘文忠记得,他见到陆洪恩最后一面时,他正哼着贝多芬“庄严的弥撒”被押出牢房,从此永诀。
刘文忠觉得陆洪恩慷慨赴死的模样很像自己的哥哥,也一直帮他谨记着两个遗愿。多年以后,刘文忠来到维也纳,为陆洪恩在贝多芬的墓前献上了一束花,脑海中回想着他哼着的乐曲。

贝多芬墓
十几年来,刘文忠背负着哥哥的灵魂走遍106个国家,将哥哥的事迹写成回忆录,也将当初在牢里遇到的人和事全部记录下来。他觉得,这些人不该就这样被糊里糊涂地遗忘。
2014年,刘文忠踏上了当时哥哥被枪决的上海文化广场。几十年世事变幻,物是人非,昔日的万人公审大会现场,变成了高楼林立的商业写字楼群,在这钢筋水泥的丛林中,只有一颗小树苗,倔强而不合时宜地站在风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界诗人》签约作家(签约诗人)候选人作品展:刘文辉
四川行 · 参观小弟刘文辉故居
洪恩同用 66页​
925.永记主洪恩2016年3月26日
【好文分享】音乐家被告中!今天出庭不上台——关于贝多芬的诉讼
1935年红军飞夺泸定桥,为何敌人没炸桥索?刘文辉:我才没那么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