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我在最脆弱的时候,却说不出“我需要你”
有一天和女友聊天。她说,我这辈子最软弱的时候,就是坐月子那30天。“月嫂要请假回老家两天,就这点儿破事儿,我坐在床边哭了整整三个小时!”
她是富二代,家族生意是医疗器械,一年光是分到她手上的净利润就能顶创业公司好几个天使轮。她跟全家请命,创业做了一家心理学背景的亲子养育机构——我没用“说服全家辞职创业”这句话,是因为现在到了创业的第二个年头,她老爸还在为她放弃家族事业这事儿念叨她。
她有创业者的劲头,天大的事儿也能扛,笑起来声儿太响,有点儿气吞山河的意思。我常嘲讽她:“你这动静是从子宫里升腾出来的吧。”她翻一翻白眼:“怪我喽,太优秀喽。”
有时事儿棘手,她拉着我商量,没什么结果,撕一张纸:“咱俩来画画儿吧,一人一笔。”我俩不说话,闷头画画,只凭空气流动。之后她大腿一拍,“好,那就这样吧!”留下我一脸茫然,就哪样了?她反过来嘲笑我,“你看你,纠结!龟毛!”——对,看过她这副嘴脸,你很难联想起那个“坐在床边哭了三个小时”的女人。
她为数不多的脆弱,都留在当妈这件事儿上。她说:'月子里我女儿老哭,我抱着她一晃就是俩小时,怕吵醒我妈,不敢撒手,那时候我侧切的伤口还没好。'
“你老公呢?”
“我妈家离我自己家近,他都回去睡。晚上看完我和孩子,也会问一句:’我留下来陪你?’我会说:‘孩子晚上太吵,你明天还要上班,算了吧。’”
“那他就真走了?”
“他大概也觉得自己帮不上忙吧。”
哦,一个女强人排除万难养孩子的过程。可是,等等,怎么觉得哪里不对劲。
因为这次聊天,我翻箱倒柜,回想了一下自己刚生完孩子的时光—它们久得仿佛已经是上个世纪的事儿了,但我永远都不会忘记那时的狼狈不堪,像头困兽在烟雾缭绕的房间里冲撞、挣扎、反复,恨不得把世界摧毁了重建。失眠,敏感,一碰就炸。那时我觉得自己糟糕至极,“要是我妈忍不住打我一顿,或者我老公终于受不了了离家出走,我都觉得,太应该了。”
那时我老公白天上班,晚上回家面对崩溃的我,他始终以一种非常温顺的态度面对我的起伏。在我情绪相对好一点儿的时候,他会特别理性地跟我分析问题,一二三四五。当下的我,被身边的各种情谊所带来的柔和给“安抚”了,具体表现就是:我强烈地想要好起来。可不知为何,我生生拖了半年才渐渐好起来——瘦了30斤,终于能睡着觉。见面的朋友都说,啊好羡慕你,比生孩子前还瘦。我哈哈笑,胃里一股邪气翻腾,活活咽下。
当一个女人生完孩子,身体忽然出现了空洞,激素水平在急剧变化,她在一个生命面前束手无措,她的性魅力降到最低,她顾不上打扮自己,她私密的身体在生产和产后被众人注视,她不知道产假结束后再回到社会将面临什么,甚至,她连哭泣都背负了责任,“别哭了,你都当妈妈了……哭多了……影响奶水。”
我想不到还有哪个时刻,会比那时,她更应该说一句:“我想要你在身边“。可是话到嘴边,说出的往往变成“我可以”、“我来吧”、“我没事”。
“你白天还要上班,晚上孩子太吵了,你睡隔壁房间吧。我可以的。”
“他哪里会照顾孩子啊,连尿不湿都不会换。还是我来吧。”
“你们那么忙,就别来看我了,我挺好的。”
“他每两个小时就要吃一次奶,我整夜没睡,啊不用帮忙啊,你也帮不了什么。我可以的。”
我们在自责和慌乱的情绪里,把焦点放在怎样才能让自己变好:收紧被撑开的肚皮,保证足够的奶水,尽量不再那么容易崩溃;怎样才能当一个称职的妈妈,至少让这个小家伙不再整夜哭闹。
你还记得《爱在午夜降临前》里,赛琳娜说的那句话吗?“你知道有多少次,我一个人在那里流泪,只因为不知道该做什么?你了解当一个毫无头绪的母亲所要背负的罪恶感吗?”
是啊,我们快被那罪恶感给吞噬了。彼时彼刻,我们忘记了表达需求的方式可以更加直接,我们觉得自己不配提出要求,我们甚至忘记自己值得被爱。——为什么我会在最需要你的时候,说不出,甚至根本不知道我需要你?
——因为人在真正脆弱的时候,往往没法说出“我需要你”。
甚至,连想一想这样的念头都不允许。
当我们信心满满、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候,这句话好像没有那么难。但是如果我们自己都不相信自己了,这句话就有了千钧之重。对方完全可以冷冰冰地拒绝:“别人都能做到,你凭什么就不行?”我该怎么回答?我只能闭嘴,事实上那句话也是自己心底的声音。
如果对方温柔一点呢,也许会是:“好啊,你需要我做什么?”仔细一想,竟然也说不出话来。是啊,他又能帮得上什么呢?
能说得出来的事情,他都能做到。'我对你既温柔,又照顾。我做饭、打扫卫生、洗尿布。我请了专业的月嫂。我协调着一家老老少少的关系。我工作挣钱。我承担家里的一应开销。我每天笑呵呵,心平气和,让你感觉不到一丝负能量的侵扰……你究竟还需要我做什么?'
他说的没错。遇到这么好的男人,只能把“我需要你”咽回肚子里。
说不出来的话是:“我需要你痛苦,需要你陪着我一起糟糕。”
养过孩子的都知道,在最初的几个月里会经历什么。每一次当我们重复这样的话,似乎都在希冀某种掌控感,好像“我已经知道那有多么难了,我一定会做好心理准备”,但亲身经历的过程,仍然会超出预料地失控。知道那时候没自尊,但没想到会是那样的没自尊。那种情况下,说什么“表达出来就好了嘛”,只是在站着说话不腰疼。
对于初为人父的男人,这些失控的痛苦是有可能逃避的,潜意识里大概也会希望逃避。稍不注意他们就会遁入到工作中:“我明天还要上班,让我睡个完整觉呗”(他们甚至不需要把这句话说出来),或者遁入到身为男性的社会角色中:“他是个男人,笨手笨脚的,坐月子的事他能帮得上什么?”这句话的潜在含义是说:因为他做不好,所以他可以免责。可是女性不存在这个出口。身为妈妈的人做不好,又能交给谁?
所以,面对那段时间无穷无尽的恐慌感、无力感,失控感,女性心底的声音不只是“我不行”,而且是“只有我不行”——那是一种深刻的、被全世界遗弃、被正常生活隔离、深潜到海面之下的孤独。
“表达出来就好了嘛!”那怎么可能呢?
那些孤独会变成眼泪,变成抑郁,变成暴躁,甚至是摔东西、发脾气。换一个角度,这些也是一种变相的邀请,试图让对方看到自己有多糟,或者更进一步,请他来体验这样的糟糕:“如果你潜到水下,也许可以换我浮上来,透口气。”
但是能读懂这种邀请的丈夫只是少数,大多数只是一次次地夺门而出:“不,一切都失控了!还是工作比较简单。”留下妻子一个人,收拾失控的残局,也收拾失控的自己。
有的丈夫在“夺门而出”之前,还会优雅地,语重心长地分析:“这没什么,你只是激素失调/情绪失控,你要用心理学管理自己。”
没什么你妹。管理你妹。
在“你那么好,而我那么糟”的时刻,很少有人能把这句话完整说出:“我需要你陪着我一起糟糕。”那需要多大被拒绝的勇气呢?
是的,我们需要的不只有你的好,还要你跟我一起“不好”。“我不行”的同时,“你也不行”,相比于“只有我不行”,这样不仅不会更糟,反是一种莫大的安慰。因为,毕竟不是只有“我”一个人。
(感谢李松蔚老师对本文写作的帮助)
--END--
作者简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儿子说的这句话让我扎心了,原来我还是在不自知地“控制”他!
父母皆祸害,吗?
你不完美,我亦如此!
家长可以心平气和地表达自己(《家长可以心平气和地表达自己》)
那些长大后才渐渐明白的事
父母对孩子说什么话会让他无力反驳却又满心忧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