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微电台|如何应对磨蹭拖延的熊孩子


小朋友出现这种状况,我们需要先了解下磨蹭的习惯对小朋友的影响,然后分析下背后的原因,最后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孩子磨蹭,有什么影响?

       


曾经在小朋友很小的时候,我们常常叮嘱他们的口头禅是“慢慢走,小心跌跤”“慢慢吃,小心噎着”,而现在的小朋友听到最多的是“快点吃饭”“快点做作业”“快点弹琴”甚至“快点睡觉”。

父母为什么要不停地催促孩子呢?因为父母觉得孩子太磨蹭,打乱了自己的节奏,于是反过来打乱孩子的节奏。

大人总是希望孩子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节奏行事。其实,大人与孩子的生活节奏、生理节奏以及生命节奏都是大不相同的。孩子有自己的节奏,对他们而言,感觉最舒服、最顺畅、最有利的就是顺应自然的生理节奏。如果孩子的生活节奏过快,会影响身体的激素分泌,对身体和心理都会造成损害。

具体影响请听语音部分。



看清孩子磨蹭背后的问题


磨蹭,是个效率低的习惯,也是爸爸妈妈们应该帮助孩子解决的问题之一。但是反过来看一下,家长之中有多少也是做事“效率不高”的呢?所以,你如何看待磨蹭,你如何看待高效率工作和生活,对孩子的影响很大。


针对磨蹭,家长有2点应该注意:

  • 磨蹭背后的问题

家长应该能看到磨蹭背后的原因,是孩子习惯性的磨蹭还是偶尔突发的磨蹭,是为了逃避还是确实无逻辑的磨蹭,这很重要,如果一味的给孩子贴“磨蹭”的标签,那本来孩子可能只是一次突发的磨蹭(因为儿童的专注力时间有限)就可能会变成习惯性的磨蹭。


  • 家长的语言魔咒


当孩子有磨蹭现象时,家长是如何说的,对孩子行为习惯影响很大。若是唠叨、指责、负面强化,那磨蹭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甚至形成心理阴影。


磨蹭可分以下3种情况:

1)突发性磨蹭

孩子专注力不比大人,容易被外界因素干扰,这很正常。比如我家小朋友时常在我们准备出门的时候,突然说要跟我说一句悄悄话,这话有时候很长,或者说,哎,我好想忘了什么东西,其实是漫无目的的想去找一下玩具。


在这种紧急突发的时候,大人的提醒要简单、明确、平和,切记唠叨,切记负面强化借题发挥。


'你看你,你就是不想去幼儿园吧?别磨蹭了,快点快点.....'


如果是这样,孩子接受到的信息是你对她的评判,她会产生对抗情绪,即使嘴上不说,心里也会对抗。


2)逃避型磨蹭

在关于家长对孩子磨蹭的抱怨中有很大一类是关于做作业或者兴趣练习的比如练琴啊画画...

这种磨蹭大多都是孩子心里不想做这件事,所以是逃避型磨蹭。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一定能看到磨蹭背后的原因,不是孩子爱磨蹭,而是孩子遇到了问题,不知道如何解决,如何跟大人沟通,用磨蹭的方式去逃避大人的要求。

这种磨蹭虽然说不是真正的故意的磨蹭,但如果一直如此,孩子做事很容易找借口拖拖拉拉。因此,家长必须搞清楚,孩子为什么逃避,然后在根据孩子的真实想法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从很多案例来看,不管是厌学还是兴趣学习孩子的很多逃避情绪都是家长造成的,家长习惯把要求强加给孩子,甚至认为理所当然,还会像监工一样,在写字的时候说哪个字不好,哪个字应该怎样怎样写,我告诉你应该怎样,才能怎样....这样的话天天说,次次说,孩子所有的热情都会被打消,本能的就会逃避。


这种情况下对策是什么?让孩子自己为自己负责。家长必须认识到你的要求并不是真正对孩子的好,更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


字是孩子自己要写的,学习也是她自己的事情,你能做的就是不去破坏孩子的热情。


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没有一种标准答案,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统一的标准科学的标准并不适合每个孩子,你认为早上必须吃一个鸡蛋才有营养,那是你的要求,一天不吃,两天不吃,真的有影响吗?这种影响有孩子因为必须要吃而造成的逃避和厌食严重吗?


3)习惯性磨蹭


说到这个习惯性磨蹭,看了一些资料后,我发现自己也有许多做的不对的地方。因为,比如关于时间,我也会讨价还价,特别是当孩子做作业的时候


让孩子自己承担磨蹭的后果,是解决这种习惯性磨蹭的杀手锏。因为习惯性磨蹭也是因为家长老跟来自拉锯战并且没有让孩子承担后果造成的,孩子心里其实很清楚,“看,耽误一点没关系,还可以多玩一会”,然后下次继续磨蹭。


家长不混乱是养成好习惯的前提


析了这么多,其实根源还在家长身上,家长做事情是否有条理,在教育孩子上是否用心,是否能贯彻认定的原则是根本。


习惯的培养,必须进入良性循环,如果没有循环起来,那坏习惯就会在环节上出现。如果你真的觉得户外玩耍比写作业重要,那就与孩子沟通好,甚至与学校老师沟通好。不管哪种方式,父母的原则性很重要。


及时鼓励和表扬,让孩子知道高效率的好处,当孩子没有磨蹭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的表扬,或者给予奖励,正面强化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并促进好习惯的养成。




时间管理这样做,多磨蹭的孩子都能改

自己不善管理时间怎能说教孩子


如果我们自己都不善于管理时间,那么,也只能空洞地说教孩子,于是,“抓紧时间”就成了最正确的废话。孩子困惑的,往往是怎样才能“抓紧”?就算善于管理时间的人,怎样将自己的方法教给孩子,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


查一下“时间观念”的概念,按照三分法来分,可分为自然时间、人文时间和心理时间。人文时间的核心是历史时间,与我们的讨论关系不大,在此略过。而自然时间的核心是钟表时间,是客观的;心理时间的核心则是体验时间,是主观的。


自然时间和心理时间并非总是重合,爱因斯坦那个著名的笑话恰好说明了这一点:如果你在一个漂亮的姑娘身旁坐一个小时,你只觉得坐了片刻;反之,你如果坐在一个热火炉上,片刻就像一小时。在孩子身上,也是如此:如果让孩子看喜欢的动画片,两小时都不嫌多;如果让他做不喜欢的作业,半小时都度日如年。


自然时间和心理时间的冲突,相信很多人都体验过。回忆我的小学和初中阶段,二者的冲突是那样的激烈——上课时,时间像个蜗牛;走神时,时光却快如闪电。回过神来,总是懊悔不已。


那时候,心中很困惑,也很苦恼,却解释不了这个矛盾。现在终于明白了,我们的心理时间像个自由散漫的孩子,跟着感觉走,在喜欢、高兴、愉悦的时刻,它过得飞快;在排斥、沮丧和烦恼的时刻,却漫长得要死。


如此说来,我们所谓的培养时间观念,教孩子学会时间管理,至少包括两个方面,即培养对自然时间和心理时间的感觉。关于怎样培养,我来说说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首先,改变心理时间


通常,人们在做喜欢的事情的时候,心理时间过得最快,内心感觉也最愉悦。人物传记中常常有这样的情节:许多天才人物,像玩儿一样,就达到了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我们羡慕这些人,既享受了过程,又收获了结果。


他们为什么能二者兼得呢?除了天赋和勤奋等因素以外,兴趣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当一个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候,内心的阻力是最小的,甚至接近于零,这时心理时间自然是很快的,在我们眼里千难万难的事情,在他们看来,却是小菜一碟。孩子也一样,如果对一件事有兴趣,完全沉浸其中,根本意识不到时间的流逝。


这再次印证了我们耳熟能详的那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也正是所有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高度重视培养兴趣的原因。兴趣不但关乎做事的效率,最最重要的,它直接左右了生命的质量。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做自己有兴趣的事情,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内心感到充实而愉悦,这样的生命历程自然洋溢着幸福感。


相反,如果被迫去做厌恶的事情,心理时间便被人为拉长,做事的过程让人倍感煎熬。经历这样痛苦的过程,就算最后取得成功,也不算完整的胜利。那么,无论大人还是孩子,改变心理时间最核心的方法,都是培养兴趣。


此外,心理预期也是影响心理时间的重要因素。通常,心理预期与时间的实际变化是相反的。比如,孩子越盼着下课,感觉时间过得越慢。家长也容易陷入这个误区,越希望看到孩子的快,结果总是发现慢的证据。


越急躁的家长,越容易培养出慢性子的孩子。其实,孩子没有时间观念、不懂得时间管理,并不全是孩子的错。


一方面,这正是孩子需要学习的内容;另一方面,往往是大人的心理状态干扰了孩子。如果我们想让孩子有合理的时间观念,双方都要降低心理预期,不要太急躁,我们越希望快,心理时间就越慢,这便是“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其实孩子并不慢,只是自己太急躁,不知不觉用成年人的速度衡量孩子。由此可见,有很大一部分“没时间观念”的孩子,是大人不恰当的时间观念“制造”出来的。


情绪也在心理时间中扮演重要角色。孩子面对不喜欢的事,总是会极力转移注意力。这时我们便会认为孩子“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其实,孩子只是不想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的事情上。面对这种状况,家长最容易产生挫败感,并责骂孩子。


家长运用说教、责备、打骂、恐吓这些手段,短时间内会有些许效果,但破坏了孩子的心理时间,增加了心理阻力,只会越催越慢、越慢越催,陷入负面情绪的恶性循环。


有些孩子的心理时间已经很慢,比如一让他做作业便度日如年,这时候,如果继续运用责骂的方法,只会继续拉长孩子的心理时间。我们不妨重新寻找对策,采用正强化的方式,去发现孩子的细微进步,并及时予以肯定。


这个方法也许不会立竿见影,但绝对可以春风化雨,慢慢改变孩子的心理时间。遇到不喜欢做作业的孩子,我们需要一些规则来约束,但最根本的,还是发现学习的乐趣,增强孩子的成就感和愉悦感。


其次,对自然时间保持觉察


在生活中,我们很难对每件事情都保持高涨的热情,当我们不那么热爱的时候,就需要对自然时间保持觉察,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


所以在时间管理上,我们不要过度苛责孩子。哪怕是成年人,对日常行为所用时间,往往也缺乏觉察。不信,我们不妨写出自己写一页字、做一顿饭、早起洗漱、整理一次衣柜等生活小事所用的时间。如果写不出,不妨估计一下然后再核对,就会发现,我们的感觉未必准确。


建议家长用这个方法,悄无声息地帮孩子记录。连续记录一个星期,就会发现很多问题,比如,孩子会高估了自己的速度,或者低估了作业的难度,或者因为边写边玩耽误了很多时间。


这个观察,也会修正我们的判断,孩子的许多问题,不是因为态度不端,而是能力不够。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提示孩子早点开始做,为难题多留出一些时间,而且,关于提前多长时间,这个记录可以给出一个具体的数字。


另外,还可以监测孩子的单项效率,比如通常做一页练习需要多少时间,最快是多长时间。这样,孩子慢慢就能把握自己的速度了,然后,我们可以把这个时间管理的方法慢慢过渡给孩子,让孩子自己记录,自己分析,这样,便可逐渐养成高效的习惯。


当然,我们希望用这个方法帮助孩子,而不是苛责孩子,所以,我们要允许孩子的速度有快有慢,因为我们自己也是如此。千万不要把这个记录,当做监工的手段,如果用最高标准要求孩子,总是能找出不足,那样,孩子肯定会苦不堪言。


第三,在疲倦之前休息


有的孩子喜欢一鼓作气,比如,连续两三个小时做作业,中间不休息。这样看起来,似乎非常专注,一口气做完,心里也会有成就感。不过,从用脑卫生的角度来看,我不赞同这样的方法。


我们自己都有这样的体会,开始的时候,效率很高,渐渐的,就有了疲惫的感觉,只是强迫自己打起精神,这种硬撑着的状态,效率肯定会大打折扣,而且,这样也会人为拉长心理时间。


对于孩子,一般建议学习30分钟休息10分钟,如果始终保持这个节奏,孩子不会有特别疲惫的感觉。古人所谓的“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是非常有道理的。


有节奏的休息会让孩子感到有盼头,比如到27分钟的时候孩子可能累了,但一想到还有3分钟,便可自我激励,坚持到底。如果孩子觉得一小时内都没机会休息,那么,他便会主动拖延,在做事的过程中,用走神、偷懒的方式悄悄给自己“放假”。


时间仿佛是有重量的,时间越长,给人的心理压力越大,当超出孩子的承受能力的时候,在言语和肢体动作方面,就会发生变化,比如自言自语、抓耳挠腮、心不在焉、情绪低落。


有的家长在运用这个方法的时候,最开始会出现效率进一步降低的情况:孩子在30分钟的作业时间内继续偷懒,对10分钟的休息却坚决不放过。


有位妈妈面对这样的情况感到很焦虑,问我该怎么办。我劝她继续坚持,如果孩子偷懒,等一会儿仍然没有改变,就简单提醒一下,比如轻轻敲下桌子,或者默默收走孩子手中的玩具,并不多说什么,也不批评,如果孩子做得好,则及时肯定。


一段时间过后,孩子30分钟内的效率开始大幅度提高。孩子的父母感到很吃惊,从前剑拔弩张都没解决的问题,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消失了。道理很简单,如果我们主动满足孩子的休息需要,他们就没必要偷偷给自己“放假”了。


如此说来,因为孩子作业不认真,便逼着孩子“连轴转”的方式,是非常不明智的,只会使问题更加严重。


有的孩子喜欢在作业中间问还有几分钟休息,多数家长都会将其理解为心浮气躁、光想着玩。在我看来,浮躁只是其中一种可能,也有可能是孩子想印证自己某项作业所用时间。


所以建议家长,如果孩子问得不是特别频繁(比如2分钟问一次),便告诉孩子,不管孩子问的目的是什么,都将收获一个结果:孩子对自然时间的感觉越来越准!这不正是我们希望的吗?


1)帮孩子认识时间的价值

孩子做事磨蹭很大程度上也因为他还没有时间观念,他不知道时间对他来讲意味着什么,因此,培养时间意识对磨蹭的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家长要想办法使孩子认识到时间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要想办法让孩子明白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的道理,可以给孩子讲一些古往今来的成功人士十分珍惜时间的故事,在家里张贴一些名言警句来提醒孩子。另外,与孩子一起讨论磨蹭的害处也必不可少。

2)多一些鼓励和奖赏

表扬和鼓励比批评和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孩子的积极动机,孩子受到的表扬越多,对自己的期望也就越高。一般的孩子都较为看重来自外界的承认或认同,所以,要想让孩子不再那么磨蹭,父母改变对孩子的评价是必须的。

对孩子说:“你如果再快一点儿就更出色了”,“你现在比过去有进步了”,“你看你做的多快”,“做的真棒,加油啊”,“真好,现在用不着老提醒你了”,更能让孩子的行动积极起来。

另外,为了使孩子更有动力,当他做事的速度比以前加快时,或者当他达到了大人的要求时,父母还可以适当地给予一些物质奖励,比如给孩子加一个小红星,带孩子外出游玩,给孩子买他想要的玩具等等。用鼓励和奖赏来“催”孩子做事,往往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

3)让磨蹭付出代价

孩子只有在体会到磨蹭会给自己带来损失之后,他才能够自觉地快起来,因此,让孩子为自己的磨蹭付出代价,让孩子自己去品尝磨蹭的自然后果,不失为一个改掉孩子磨蹭毛病的好方法。

比方说孩子早晨起床后磨磨蹭蹭的,家长不要急着去帮他,可以适当提醒,但也不必担心孩子上学会迟到,反而是要让孩子亲身体验上学迟到的后果,当老师询问他迟到的原因,孩子挨了批评后,就会认识到磨蹭给自己带来的害处,几次以后孩子自然就会自己加快速度。

4)不能责备打骂

当孩子做事磨蹭时,一些家长会表现得比较性急,加大嗓门冲孩子嚷,对孩子责备个不停,有的甚至打骂孩子。可是,许多时候这些简单、粗暴的方式并起不了多少作用,孩子看上去暂时好像是被吓住了,做事的速度加快了一点,一旦事件平息之后,孩子照样磨蹭依旧。

另外,对孩子采用过激的态度和行为还有可能造成他的逆反,孩子年龄虽小但也需要得到尊重,面对家长发脾气、责备和打骂,孩子的心理感觉一定不好,有时他就有可能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或者干脆故意拖延时间来表示对家长的反抗。

5)让孩子觉得“快得值”

孩子只有感觉到做事快对他自己是有好处的,感觉到做事快是值得的,他的动作才能够“快”得起来。比如做作业磨蹭的问题,在孩子完成了学习任务之后,经常给孩子增加额外的任务,老师布置的作业做完了,家长的一大堆作业还在那里等着,所有的作业都做完了,还有画画、拉琴等许多事情需要孩子去完成。

孩子的感受是:我做的越快任务越多,反正也不能出去玩,不如索性做的慢一点。父母要把孩子节约出来的时间还给孩子,在孩子较快完成了任务之后,就要给孩子自由安排生活的权力,孩子可以用省下来的时间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6)教会孩子必要的技能

有些孩子做事磨蹭可能是因为他对所做的某件事动作不熟练,没有掌握操作的技巧,不知道如何合理安排以提高做事的效率,如果想让这类孩子的动作快起来,家长就必须教会他们一些基本的技能,比如怎样穿衣服才能穿得更快,怎样能洗漱才能不浪费时间,怎样整理玩具才能取用方便,学习用品摆放要有分门归类,先复习后作业可以节约时间,早晨醒来之后不能再恋被窝,吃饭时不能看动画片,放学回家不能边走边玩。

7)消除分心因素

磨蹭的孩子做事情时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一些其它无关的事物所吸引,因此,家长一定要注意将那些容易使孩子分心的诱因给排除掉,使孩子能够一心一意地专注于正在做的事情之上。比如孩子进餐的时间关掉电视机、写作业时桌面清理干净、创造一个较为安静的的学习环境等。

8)拒绝包办代劳

现在的孩子享受父母了太多的精心照料与服务,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由大人代劳了,于是便习惯性地形成了对家长的过分依赖,即使是面对一些需要孩子自己完成的事情,他也会在那里不紧不忙地磨蹭着,等待家长的援助之手。

这种情况,要想让孩子不再磨蹭,父母就必须剔除对他的多余的关爱,让孩子远离对父母的依赖,更不能因为看孩子干得慢就包办代替。

9)巧用比赛法

让孩子自己与自己比赛。家长可以针对孩子的某一个磨蹭毛病,帮孩子设计一张自己与自己“比赛”的成绩表,首先记录下孩子做这件事的最初时间,然后每天记录实际完成这件事的时间,过几天总结一次,促使孩子不断地提高自己。

文章来源网络综合整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做事爱磨蹭
延长的假期,最重要的是教孩子时间管理,而不是管理时间
讲座报名 | 孩子写作业效率低、拖延怎么办?看这里有妙招!
孩子做作业拖沓、效率低?学会这4个妙招一定可以改变他
原创:这是真正切实可操作的成为学霸的方法
十个孩子九个磨蹭?可能不是孩子的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