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的地缘政治特征系列文章(二十)
userphoto

2022.12.05 重庆

关注

两片海

(7)游牧对农耕的压力中原农耕文明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核心;游牧、渔猎文化奠定了中国版图的基础。

历史上的中原农耕帝国的疆域基本局限于青藏高原以东、长城以南的中原地区,偶尔伸展到边疆地区,对边疆实行羁縻统治;游牧、狩猎政权则在空

间上极尽所能,几乎将整个东亚大陆都尽收囊中。

公元前3世纪游牧民的威胁已相当严重,秦将北方秦、赵、燕所筑壁垒结合起来,构成一座相连的长城。中原帝国在国防线上大致与400mm等降水量线符合。《中国大历史》26页

中古铁和马的时代,骑兵主导战场。中原北方蒙古干草原的游牧民以及东北冷湿森林中的猎人拥有马和骆驼机动性,中原农耕帝国政权在与北方草原游牧帝国或东北森林猎人骑兵对峙中极其脆弱,巨大的军事投入需要强大的中央集权对资源的统一分配调度。

割据一方的封建政权很难抵御游牧民的入侵。军事技术的变革和战争的需要迫使中原政治体制得以迅速进化,权利集中。 

北方游牧民、狩猎民跨过长城,快速进入中原。

游牧帝国、狩猎部落的统治者只能改变中原农耕民的衣冠服饰和生活习惯,而不能改变融和在骨子里的中华文明传承。

游牧帝国即使入主中原,也避免不了被人口众多的农耕民同化的命运。古代中原农耕帝国出现越被游牧、渔猎民侵略,游牧、狩猎民占据的土地,永久成为中国领土一部分,中国领土越大的奇特现象。

北方游牧民入侵路线一般有四个方向,一是西北方向,经过河西走廊,穿过乌稍岭或贺兰山缺口,沿萧关道进入关中,威胁长安、洛阳;二是正北方向,经过阴山豁口,进入河套地区,从河套游牧骑兵直奔关中平原。三是中北方向,游牧骑兵突破张家口,从太行山、燕山山口进入华北平原;四是东北方向,突破山海关,从辽西走廊进入中原。

(8)治理黄河和游牧民是中原走向统一的两大压力

迫于游牧帝国和狩猎政权的压力,中原农耕区在分裂之后不得不快速集结为中原农耕帝国。游牧帝国、狩猎政权从东北、西北、西南内迁中原的压力,迫使中原边缘的封建分裂势力很难长久固化,不易形成割据政权,大大压缩了中原边缘分裂势力的空间。

游牧帝国的压力使得在中原作战时大量使用骑兵。秦始皇帝陵二号兵马俑坑内出土了一批骑兵俑和马俑,计有陶质鞍马116匹,每匹马俑前立有牵马的骑士俑1个,骑士俑一手牵拉马缰,一手提弓,陶马背上塑鞍鞯,头上戴着络头、衔、缰。骑士俑和马俑的大小与真人、真马相似,造型准确,形象逼真。4匹马一组,3组一列,排成整齐的长方形骑兵阵,气势威武,生动地展现了秦始皇帝时代已经出现骑兵控制战场的局面。骑兵的过早使用中原过早统一。

华北平原黄河下游几乎没有河道,河水肆意漫流,百姓企盼黄河安澜,治理黄河必须集中国家力量应对;处于黄河中游的国家更适合统一领导治水活动。

(9)蒙古草原蒙古草原上大多数的游牧地区都属于干旱或半干旱气候,缺水是其不宜农业的主要因素。

蒙古草原以“五畜”(马、牛、山羊、绵羊、双峰骆驼)为主的游牧业,成为一种稳定且有一定历史延续性的经济生业。《游牧者的抉择》94页

亚欧草原地带以马、牛、羊为主要畜牧的游牧,一般认为最早出现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让人类活动的足迹广布于农人难于利用的亚欧草原。《游牧者的抉择》306页

乳制品才是游牧人群日常主要食物来源-游牧人群不轻易或不经常为肉食而宰杀其牲畜。游牧经济才得以成立。在游牧地区的险恶多变环境中,畜产可能在一夕之间损失殆尽,因此牧民倾向于保持最大数量畜产以应灾变。《游牧者的抉择》56页

主要利用乳产品的牧人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牲畜,日常衣食出与此,再生产的成本也在于此。《游牧者的抉择》58页

狩猎是许多游牧人群喜好从事的活动,也是他们避免宰杀牲畜而仍可得到肉食的手段。《游牧者的抉择》62页

一般来说,秋季到初冬牧民的狩猎活动多一些。兽肉易保存,马也比较肥壮,易于狩猎。中原文献常强调游牧人群“食肉饮酪,不事种植”。《游牧者的抉择》63页。中原农耕区之北的蒙古高原,稀疏的游牧民生息繁衍在蒙古干草原上,游牧民拥有马和骆驼的机动性,驰骋在大草原上,长城是草原之海的边界,宣城(张家口)、包头是游牧民的港口。

马卓越的移动力让它们可利用广大的、远方的草场资源,可以帮助人们沟通信息,以及让人们快速远离危机。近代以前马在亚欧草原游牧上有其优势《游牧者的抉择》37页

游牧民制酪骑马,逐水草而居,让牲畜在各个季节皆能得到适宜的环境资源,更是人们逃避各种自然与人为“风险”,(包括权利掌控与阶级剥削),以及利用更广大外在资源(如贸易与掠夺)的手段。本地牧民可借其迁徙、移动的能力,来脱离当时政治威权的掌控与剥削。《游牧者的抉择》46页

马和骆驼给予游牧帝国绝大的优势。有了马匹,人类便可日行千里,发动袭击。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骑兵才失去了军事优势。《枪炮、病菌和钢铁》54页

游牧民骑着马,牧人才可能控制大量羊群,以及利用远处的草场。《游牧者的抉择》99页。

蒙古人口不过百万左右,13万骑兵,蒙古骑兵大兵团战术发挥到到极致,所向披靡,正如金世宗所言“恃北方之马力,中原之计尔!”

注定了兄终弟及这样的继承制度必然军事政变、内战频繁,无法建立稳定、可预见的权力交接世代更替机制,曾经有过的积累在频繁的政变和内耗中迅速耗竭净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草原视角看中原王朝的扩张极限在哪里
乌兰布通 ,中国古代游牧民族盛衰的转折点
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冲突长达上千年,两族的矛盾因何而起?
李子旸:长城对内外两侧的意外影响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内在结构
丝绸之路还是草原之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