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格律体诗平仄韵律初学入门

格律体诗平仄韵律初学入门

古代诗歌按声律要求标准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古体诗也称古风。《诗经》中有十五国风,后人引申把诗歌也称为。古风分为五古、七古。古体诗不讲究平仄、对仗,用韵自由,句式句数不拘,每句则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杂言是长短句杂在一起,主要是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其中偶然也有四字句、六字句、以及七字以上的句子。杂言诗一般不另立一类,而只归入七古。甚至篇中完全没有七字句,只要是长短句,也归入七古。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类,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其平仄排布规律,也叫平仄谱
  .近体诗基本原则如下:
  1.每一句中两字或三字为一组,平仄相间,其排列组合有如下几种形式(七律每式前四句即为七绝;七律和七绝每式去掉前两字即为五律和五绝):
  1)、七言平起仄收入平韵式: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2)、七言仄起仄收入平韵式: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3)、七言平起平收入平韵式:
  (丁)平平仄仄仄平平(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4)、七言仄起平收入平韵式:
  (乙)仄仄平平仄仄平(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5)、七言平起仄收入仄韵式: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丙)仄仄平平平仄仄。
  (乙)仄仄平平仄仄平,(甲)平平仄仄平平仄。
  (丁)平平仄仄仄平平,(丙)仄仄平平平仄仄。
  (乙)仄仄平平仄仄平,(甲)平平仄仄平平仄。
  6)、七言仄起仄收入仄韵式: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甲)平平仄仄平平仄。
  (丁)平平仄仄仄平平,(丙)仄仄平平平仄仄。
  (乙)仄仄平平仄仄平,(甲)平平仄仄平平仄。
  (丁)平平仄仄仄平平,(丙)仄仄平平平仄仄。
  


  2.出句与对句的平仄要相对。
  格律诗的句子都是成对出现的,如七律五律是八句,七绝五绝是四句,排律可以长达十句以上,且只能是双数句。每一对句子称为一。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出句的每个字,与对句的每个字要平仄相反。不需要每个字都对上,主要看的是上下句的第二、第四、第六字是否上了。其余的第一、三、五、七字,不一定要完全对上,尤其重要的是看第二字的平仄,一定要相对。
  3.上联的对句与后面一联的出句平仄要相同,也就是
  近体诗的句子都是成对出现的,是由每一个组成的,联和联之间要有所联系,也就是要把每一粘连起来。粘连的方法就是上连的对句与后面一联的出句平仄要相同,这就是近体诗中的常用术语。上联的对句与后面一联的出句平仄要相同。这就是。即上联的第二句与下联第一句,它们的第二个字平仄相同。否则为失粘只限于一个字,不牵连太多。


  .近体诗的基本要求:
  1.每一句的字数相等,五言或七言。
  2.四句一首的称为绝,八句一首的称为律。比八句还多的叫长律,也叫排律。
  3.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在律当中,第一二句叫首联(也叫起联),第三四句叫颔联(承联),第五六句叫颈联(转联),第七八句叫尾联(结联)。中间两联上下句(3句和4句,及5句和6句)要有对仗的关系,其他两联可以对仗可以不对仗。颔联对仗可以略宽些,但是颈联则要求工对。律诗八句依次组成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绝句的对仗形式比较自由。词性的分类是对仗的基础,词性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几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颜色词、方位词、连绵词(名词连绵词:鸳鸯鹦鹉玻璃等;形容词连绵词:逶迤磅礴等;动词连绵词:踌躇踊跃等)、副词、虚词、代词。
  对仗的特殊形式:
  (1)、隔句对:即上联的出句和下联的出句相对,上联的对句和下联的对句相对。从整体上说是两句对两句。从句子成份看是隔句遥相对仗,故称隔句对,亦称扇面对;
  (2)、流水对:即两句意思上下流贯的对仗,也叫串对。这种对仗。相对的两个句子之间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一个意思连贯下来。也就是说,出句和对句不是两句话,而是一句话。
  (3)、错综对:即不拘字词的位置,相对的词语处于错综交叉的情况。
  (4)、借音对:一个字有两个以上的读音,诗中用的是甲音。但同时借它的乙音或丙音来与另一个字对仗。
  (5)、借义对:一个词有两个以上的意义,诗中用的是甲义,但同时借它的乙义或丙义来与另。一个词相对。
  (6)、合掌对:这是格律诗对仗的一种毛病。表现为1)、上一联和下一联句式结构相同;2)同联的出句和对句完全同义或基本同义。上下句意思相重复,好像两只手掌合在一起,故称这样的对仗为合掌。避免的方法是:在对仗构思时,尽量拉开出句和对句的时空、种类等的距离。如:对句着眼空间,出句则着眼时间;对句和出句的一静一动、一山一水、一明一暗、一天一地、一中一外、一今一古、一文一武、一植物一动物等等,均有利于避免和掌。
  律诗对仗的要求是:1)八句律中,对仗的位置有规定;最少须一联对仗,对仗联必须在颈联;二联对仗,对仗联必须在颔联和颈联;三联对仗,对仗联必须在首联、颔联和颈联。没有规定不能四联都用对仗;排律则除首、尾联可不对仗外,其余各联均须对仗。2)对出句平仄必须相对;3)对出句词性必须相对;4)对出句语法结构相同;5)对出句句式相同。

  4.要合乎格律诗的平仄规律。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一般判断格律诗是否合律的常见方法。所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也就是说,我们在格律诗的创作中,诗句在一、三、五位置上的字,可以不论平仄,而二、四、六位置上的字,要论平仄。但也不是绝对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不适用于甲句第56字,乙句第3字,丙句第56字,丁句第5字。只有乙句第5字可以不论,而乙句第3字必论。不合乎格律诗平仄规律则称为拗句,拗句是需要采取补救措施的,称作拗救。拗救要注意如下几点:
  (1)甲句平平仄仄平平仄的第六字也可不用平而用仄(拗),条件是第五字必须不用仄而用平(救),变成:平平仄仄平仄仄
  (2)乙句仄仄平平仄仄平的第三个字必须是平,如是仄,就会变成:仄仄仄平仄仄平,此为犯孤平。但犯孤平可以救,即在第五个字改为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3)丙句仄仄平平平仄仄第六字可不用仄而用平(拗),但第五字则必须改为仄来救,成为:仄仄平平仄平仄。但此种拗救,七言诗的第三字和五言诗的第一字必须为平。其实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更普遍,并被看作是正格。第五字拗了则成三仄尾,尽可能不采用。
  (4)丁句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五字必须是仄,如是平,则会犯三平尾即平平仄仄平平平,在近体诗中是不允许的。
  有两点必须要注意到:
  1.不能犯孤平孤平,就是前后两字都是仄声字,而中间夹一平声字,即孤平。句中犯了孤平,就是拗句。第二个字犯孤平是被允许的。对七言诗,主要看第四个字,如果犯了孤平,必须要补救。五言诗第二字不能孤平。关于孤平,诗词界观点也不甚相同。主要有两派,一派以王力为代表,他们认为,在格律诗句中,如果这个平声字改用仄声字,那么除了韵脚外,全句就只剩下了一个平声字,叫孤平。另一派,以启功为代表,他们认为,在格律诗句中,(离韵脚或白脚较近的平声字)如果这个平声字改为仄声字,就会形成前后两个仄声字中间夹一平声字,叫孤平。有认为,所谓孤平,是专指平收句(也就是押韵句)而言的,如果是仄收句,即使整句只有一个平声字,也不算犯孤平,至多算是拗句,例如把仄仄平平仄改成仄仄仄平仄,不犯孤平。
  2.不能三平尾三仄尾,所谓三平尾三仄尾,就是句子最后三个字,不能连续用三个平声字,或连续用三个仄声字。三平尾是近体诗之大忌,坚决要避免。如果出句为三仄尾,那么对句可以三平尾来救它。古诗中,三仄尾常见,三平尾少见。于是一般认为,三仄尾尽量避免,但是不算大错,三平尾则绝对禁止。
  如何对可以救的拗句进行补救:
  1.自救:在七言诗中第三字,除了(乙)仄仄平平仄仄平这种句子之外,都可以平仄不论,拗了也不需要救。主要是因为在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式中,如果第三字将平字换成仄字,那么,就必然形成了第四字的孤平。如果第三字用上字,则将第五个字的给改成就可以自救。
  2.对句救:在七言诗中,第五个字只有在(乙)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中是可以不论的,选平选仄均不构成孤平。但是在其他句中是不可以的,比如在(甲)平平仄仄平平仄句中,,把第五字给换成仄音字,第六字就形成孤平了,一般的,所谓的都是后面救前面,而这第五字,后面空间太小了,所以自救不成那就只能靠对句救了。如:
  劝君更进(一)杯酒,甲.平平仄仄平平仄
  西出阳关(无)故人。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五字拗了,那么改变下句的第五字的平仄,用(平声字)来救它。
  关于对句救,只是指着这一种(甲)平平仄仄平平仄句型的。其他三种:(乙)仄仄平平仄仄平---不需要救。(丙)仄仄平平平仄仄---第五字拗了则成三仄尾,可救或不救。尽量不去模仿三仄尾。(丁)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五字拗了就成三平尾了,不可救。

  5.诗韵
  任何诗歌都要求押韵,韵头不同而韵相同的字可以互相押韵,这些互相押韵的字放在同样的位置上就构成诗韵。近体诗要求一韵到底,第一句是可押韵,也可以不押韵的。除了第一句,单数句不许押韵,只能在偶数句押韵。诗、词、歌、赋等句末押韵的字称韵脚,古人通常使用官方颁布的专门指导押韵的书,如《唐韵》、《广韵》、《礼部韵略》、《佩文诗韵》、《诗韵集成》、《诗韵合璧》等,以南宋王文郁撰的《新刊韵略》最为流行,即世人所谓之平水韵。填词用韵可用邻韵(《词林正韵》中注明通用二字的韵),近体诗诗韵一般在同一韵部选字,确因内容需要,可以借用邻韵,称作借韵。因而,也不必为迁就押韵而破坏诗句的自然美,即使偶尔一两句借用邻韵,古人也是允许的。古今著名诗人借用邻韵者并非罕见,如:
  唐.李商隐.七律.无题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重:二冬韵;缝:二冬韵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通:一东韵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红:一东韵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风:一东韵
  
  唐·元稹.五绝.行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宫:一东韵;红:一东韵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宗:二冬韵
  
  北宋.林逋.七律.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妍:一先韵;园:十三元韵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昏:十三元韵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魂:十三元韵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樽:十三元韵
  
  郭沫若.七律·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人妖颠倒是非淆,对敌慈悲对友刁。淆:三肴韵;刁:二萧韵
  咒念金箍闻万遍,精逃白骨累三遭。遭:四豪韵
  千刀当剐唐僧肉,一拔何亏大圣毛。毛:四豪韵
  教育及时堪赞赏,猪犹智慧胜愚曹。曹:四豪韵
  
  毛泽东.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难:十四寒韵;闲:十五删韵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丸:十四寒韵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寒:十四寒韵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颜:十五删韵
  

  .一佰零六部平水韵
  上平
  上平:一东

  东同童僮铜桐峒筒瞳中[中间]衷忠盅虫冲终忡崇嵩[]菘戎绒弓躬宫穹融雄熊穷冯风枫疯丰充隆窿空公功工攻蒙蒙朦瞢笼胧栊咙聋珑砻泷蓬篷洪荭红虹鸿丛翁嗡匆葱聪骢通棕烘崆
  上平:二冬
  冬咚彤农侬宗淙锺钟龙茏舂松淞冲容榕蓉溶庸佣慵封胸凶匈汹雍邕痈浓脓重[重复][服从]逢缝峰锋丰蜂烽葑纵[纵横]踪茸蛩邛筇跫供[供给]蚣喁
  上平:三江
  江缸窗邦降[降伏]双泷庞撞豇扛杠腔梆桩幢蛩[冬韵同]
  上平:四支
  支枝肢移[竹移][施为]垂吹陂碑奇宜仪皮儿离施知驰池规危夷师姿迟龟眉悲之芝时诗棋旗辞词期祠基疑姬丝司葵医帷思滋持随痴维卮麋螭麾墀弥慈遗肌脂雌披嬉尸狸炊湄篱兹差[参差]疲茨卑亏蕤骑[跨马]歧岐谁斯澌私窥熙欺疵赀羁彝髭颐资糜饥衰锥姨夔祗涯[佳、麻韵同]伊追蓍缁萁箕椎罴篪萎匙脾坻嶷治[治国]骊綦怡尼漪牺饴而鸱推[灰韵同]陲魑锤缡璃羸帔蘼芪畸羲曦欹猗崎崖筛狮蛳绥虽粢瓷嫠痍惟唯机耆逵岿丕毗枇貔楣霉辎蚩嗤媸飔埘莳鲥鹚笞漓贻禧噫其琪祺麒栀鹂累踟琵祁骐訾咨睢馗胝鳍蛇[委蛇]陴淇丽[地名]厮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早年精心整理的格律诗基础知识,简单而又详细,保证一看就会!
了解这些之后,你也可以写出一首正规的格律诗词
如何写律诗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辨别方略
格律诗两首 (附格律诗基本知识)
旧体诗笔记||词的格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