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绝美宋诗.10大春天诗排行榜,王安石独占三首,苏轼陆游各一首

10.程颢的《春日偶成》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颢,外号“明道先生”,跟弟弟程颐并称为“二程”。他们两兄弟的理学,后来被朱熹继承和发展,合称“程朱理学”。

这首《春日偶成》是程颢的代表作,它用一种接近白描的手法,和显浅自然的语言文字,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天景色,抒发了踏春郊游的愉快心情。

这一个春日,天气是云淡风轻的,时间接近中午,地点在前川,就是前方的河流附近。在那里,诗人看到什么春景呢?鲜花和柳树。

春光灿烂无比,所以程老夫子的心情是快乐的,脸上也一定洋溢着笑容。那些路人不知道他的想法,还以为他学年轻人,趁着天气好,出来偷个懒呢。

程颢是大理学家,在一般人心目中,应该是正襟危坐的古板老夫子形象,没想到写起诗来,是如此的生动自然,充满了人性的光辉。

9.王安石的《春夜》

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春夜》这首诗,又叫做《夜直》,在夜晚值班。

按照宋朝的官制,翰林学士每晚要留一人在学士院值夜,负责草拟文书,收发当夜外廷呈送的紧急封奏,并接受皇帝的随时召见。王安石有资格“夜直”,意味着这时他已经得到宋神宗重用,被召到京师,准备变法了。

在这种背景下,《春夜》表面上写春色,实际上抒发了一种春风得意的政治情绪。

夜深时候,香炉里的香早已燃尽,漏壶里的水也快漏完了。半夜的春风,带来了阵阵的寒意。在这个夜晚,王安石失眠了,理由是“春色恼人”,恼人意思是撩人,其实不是春色撩人,而是事业上的春风得意,将他撩得思绪激动,辗转难眠。

诗的最后一句,我们既可以这样断句“月移/花影上栏杆”,随着月亮移动,花木的影子悄悄投射到栏杆上。也可以理解成“月移花影/上栏杆”,月色成了一个人,将花影移到了栏杆上。

8.苏舜钦的《淮中晚泊犊头》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苏舜钦是北宋著名诗人,跟梅尧臣合称“苏梅”。公元1044年,诗人被政敌构陷,削职为民,逐出京都。他由水路南行,前往苏州隐居,这首诗是他行船到犊头镇时所写的。

犊头镇,在今江苏淮阴县境内。

春天的阴云垂落在旷野,到处都是绿草青青。偶尔看见幽香的花开放,将单调的树映衬得分外鲜明。傍晚的时候,我乘一叶孤舟停靠在古旧的祠堂下,在满河的风雨中凝望着潮水上涨。

苏舜钦的文字,充满了浓烈的意象,表面上是纯春景,但其实处处有隐喻:阴云和风雨象征着自己的坎坷遭遇,鲜花代表着希望,而在船里独自看潮生,又暗示着他的镇定自若、宠辱不惊。处处美景的背后,又处处含情,称得上是寓情于景、大家笔力。

南宋词人刘克庄说,这首诗的诗风像唐代的韦应物。清朝的陈衍认为:比韦应物的“春潮带雨晚来急”,气势更过之。

7.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是北宋的一个和尚,《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的画,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苏轼给这两幅画分别题了诗,就是两首《惠崇春江晚景》,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绽放,鸭子在水里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的地面长满了蒌蒿,江边的芦苇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洄游到江河里。

稀疏的桃花,戏水的鸭子,满地的芦蒿,抽芽的芦苇,洄游的河豚,都说明了季节的变换,早春的来临。

苏轼用凝练的笔墨,写活了季节的更替、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美好。他的诗是配合画而写的,也达到了“诗里有画、画里有诗”的高境界,被清代人纪晓岚评为“兴象深妙”。

6.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其一)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王安石这首诗里,没有明示是写春天。但根据《冷斋夜话》记载,黄庭坚曾经和王安石有过一段对话,由此推测本诗的写作时间,是在公元1080年的暮春季节。从两首组诗的另外一首看来,苦楝花和黄莺鸟的意象,也符合暮春的景物特点。

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紫金山时候的邻居。

湖阴先生长期把茅草屋檐扫得干干净净,没有任何新长青苔的痕迹,花木整齐成行,是他亲手栽培的。一道流水就像母亲守护孩子一样,保护着农田,环绕着绿地,而两座山好像推开院子门,将青翠欲流的颜色送了进来。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在王安石的笔下,水和山都仿佛有了感情和人性,变得那么的温柔体贴、善解人意,同时具有了春色、春意和春情,因此成了生动传神、千古传颂的名句。

5.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游园不值》是南宋诗人叶绍翁的作品,写春日游园的所见所感。游园不值,是想游园却没有进门的意思。

叶绍翁来到一座小院前,轻轻地敲响柴门,但过了很久,都没有人来开,所以他想:会不会是主人担心我的鞋踩坏了他家的青苔,在上面留下痕迹,所以闭门谢客呢?

就在微微失望的时候,忽然看到墙头上伸出了一枝红色的杏花。他虽然没有看到园里的花木,但从这枝杏花,已经感受了满园关不住的春色,总算没有白来了。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既写春色春意,也揭示了一种人生哲理:美好的事物总是封锁不住的,它必然会冲破一切障碍,蓬勃发展起来。

在此之前,南宋大诗人陆游写过两句诗:“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马上作》,叶绍翁很可能将陆游的句子偷了过去,加以重新排列组合,结果一不小心偷成了名篇,影响力远远超过了原作。

4.朱熹的《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日》是南宋大理学家朱熹的一首七言绝句,描写了美好的春天景致。

在风和日丽的晴天,到泗水之滨踏青,无边无际的风光,让人耳目一新。春天的面貌很容易识别,因为处处都是百花开放、万紫千红的景象。

泗水是山东的一条河,朱熹生活在南宋时期,朝廷偏南在南方,山东地区已经落入金人手里,那他怎么能去泗水寻春呢?

原来,这表面是写景诗,但其实别有所指。朱熹醉心学术,以孔子为偶像。而孔子是鲁国人,当年曾经在泗水一带讲学,朱熹神游泗水,是在向偶像作精神上的致敬。

理解了这层意思,诗里的很多隐喻就呼之欲出了:寻芳,是寻找圣人之道;无边光景,是儒家学问的博大精深;东风,是儒家的教化;万紫千红,是儒术的丰富多彩和迷人魅力。

朱熹通过奇妙的构思,将枯燥的理趣融合在生动的春景里,于是有了这首传世名诗。

3.志南和尚的《绝句》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是南宋的一个诗僧。这首绝句,写的是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

短篷,借代带篷的小船。藜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长老了可做拐杖。杖藜,就是藜做的拐杖。

诗人把小船系在参天古树的树荫里,拄着藜杖,走到桥的东面。在杏花开放的早春季节,细雨沾上衣裳,似湿而非湿,拂动杨柳的春风吹在脸上,没有丝毫的寒意。杏花雨和杨柳风,诗人分别用最典型的春天景象,指代春雨和春风。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这两句诗细腻绝美,将春天的气息写绝了,其意境之高,其意境之美,到了难以更改一个字的地步,就连南宋理学家朱熹都表示:予深爱之。

2.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晚年时期的一首七言律诗,写的是他客居临安城的心情。

临安,是现今的杭州,南宋的都城。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这些年来世态人情薄得像轻纱,谁又让我骑马来到京城作客呢?

公元1186年,62岁的陆游被任命为严州知州,赴任前他奉诏入京,先要接受皇帝的接见,这首诗就是他客栈里等候期间写的。所以很显然,谁令他骑马来京?皇帝老儿。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住在小楼里,听到春雨一夜都在滴落;第二天一早,估计就会听到小巷深处,有人在叫卖杏花。

三四句是千古名句,既诗情画意,又接地气,充满了新鲜的生活气息,被认为“绘尽江南春的神魄。”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铺开小纸,按照斜行的布局写草书;在明亮的窗前,细细地煮水沏茶。

五六句说明诗人在等待皇帝接见的期间,是有点无聊的。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不要叹息那京城的尘土会弄脏洁白的衣衫,我估计清明前就可以离京回家。

素衣风尘是一种暗喻,指不必担心京城的不良风气会污染自己的高洁品质。清明到家,说明诗人归心似箭,想要尽快离开京城。

做官和被皇帝接见,都是好事,陆游为什么显得情绪不高,反而有点讨厌京城的感觉呢?我们要明白,他的理想是为国效力,驱逐金兵,收复山河,而不是年过六旬还去当一个地方芝麻官。另外,南宋皇帝只想在江南苟且偷安,根本没有北伐的魄力,对此,他是心怀失望和不满的。由于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陆游的意兴阑珊,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1.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的一首七言绝句,写的是江南的春天美景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京口瓜洲一水间”,京口和瓜洲,都是古地名,京口是城名,在现今的江苏镇江市。瓜洲是镇名,也是千年古渡,在现今扬州市境内。京口和瓜州,中间隔着长江,所以称为“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钟山是现今南京市的紫金山,王安石的居住地。他停船在瓜洲渡口,回望家乡钟山,似乎并不遥远,只隔着几座山的距离。

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这是王安石最脍炙人口的名句。“绿”字,历来被认为是“诗眼”,修辞炼字的极致典范。据说最早的版本是“春风又到江南岸”,但王安石觉得不满意,先后用了“过”、“入”、“满”等字眼,改了十几次,最后才定下了这个“绿”字。

细细想来,这个字确实是妙,感觉春风成了一个高超的画家,其大笔一挥,就将江南大地绘成了绿油油一片。

“明月何时照我还?”从末句推测,王安石是离开家乡,而不是还乡。那么,他离乡做什么呢?很可能是到京城去,开展大名鼎鼎的“王安石变法”。

事实上,有一种观点认为,这首诗是他第二次拜相,从江宁赴京途经瓜洲时所写的。我们从本诗的字里行间,也不难感受到一种明朗清新的格调,和诗人轻松愉悦的心情,这跟他春风得意的事业状态,是完全匹配的。

对于《泊船瓜洲》这首名作,南宋的许顗评价为“超然迈伦”,能和李白、杜甫、陶渊明等大家的诗歌相媲美。

以上10大春天宋诗,你最喜欢哪首呢?你认为还有更合适的选择吗?欢迎大家留言交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绝美宋诗:10大春天诗排行榜,王安石独占三首,苏轼陆游各一首
最美十首宋诗,可与唐诗一较高下,你会背几首
宋诗真的比唐诗差很多吗?看完这100首你应该改变看法
宋诗鉴赏40例
徐有富:宋诗的理趣
经典宋诗63首,首首出名句,值得收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