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纵容安史降将,猜忌平叛功臣,大唐陷入藩镇之祸是咎由自取

NO.318 - 郭子仪

作者:小月饼

编辑:Q先森  /  出品:冷热军事史


“屋漏又逢连阴雨”,是对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历史最真实的形容。


公元766年12月,刚刚从安史之乱、吐蕃入寇中劫后余生的大唐王朝又发生了一件震惊朝野的大事。


曾主持平定安史之乱,后又挫败仆固怀恩引诱吐蕃、回纥入寇阴谋的朝廷柱石——大将郭子仪的父亲坟墓被人盗掘了。光天化日之下,身负天下安危凡二十年,功勋卓著、爵封郡王的社稷重臣居然遭此奇耻大辱,如何能不让人瞠目结舌?


虽经有司“全力”彻查,凶手不论活的死的,居然一个没抓住!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如今这大唐朝廷,除了鱼朝恩大公公,谁能做出此等冒天下之大不韪,突破人类想象力极限的恶行

▲ 郭子仪(非写实画作)

世人皆知,权宦鱼朝恩、程元振嫉妒猜忌郭子仪、李光弼等平叛功臣已非一日,此二人整日在皇帝面前进谗诋毁,引得人心惶惶、中外侧目。“没能”抓获嫌疑人,自然不能证明是鱼大公公所为。


郭子仪会威望素重、部将众多,面对先人无端受辱、罪魁逍遥法外的局面,不会依仆固怀恩旧事,一怒之下举兵反叛?这让朝野上下无比焦虑


苦战:平叛老臣再度出征


这场飞来横祸之前,郭子仪在干什么呢?


此时,安史之乱刚刚结束三年。平叛中,郭子仪带领唐军主力与安史叛军鏖战经年,并主持收复了长安、洛阳,为叛乱的最终平定立下了彪炳史册的赫赫战功。

▲ 安史之乱局势图

其后,大宦官鱼朝恩嫉妒郭子仪功高盖世,将邺城之败的罪责全部推给了郭子仪。子仪遂被朝廷收夺兵权、赋闲在家,与安史之乱的最终平定失之交臂。


叛乱甫定、元气大伤的唐王朝还没来得及休养生息,就陷入了新的危机。


安史之乱中,帝国西境的吐蕃趁唐朝内乱,大举入侵,连克河西、陇右数十州,不仅使唐前期全力经略西北的努力化为乌有,还严重威胁帝国首都的安全

安史之乱以前的唐帝国

盘踞于帝国西北的回纥在助唐平叛过程中也对唐王朝外强中干的虚弱实质有了深入的了解,生出觊觎之心,也在蠢蠢欲动。


在平叛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大将仆固怀恩对朝廷的猜忌防范严重不满,愤而叛国投敌,怂恿回纥与吐蕃一同入侵唐朝。长安以西形势危如累卵。


763年9月,仆固怀恩引吐蕃、吐谷浑、党项、氐、羌等二十万大军入寇,唐代宗急命郭子仪为关内道副元帅,出镇咸阳防御。早已赋闲多年、部曲散尽的郭子仪受命后仅招募到二十余骑,便一路收集散卒赶赴咸阳。


此时吐蕃联军“弥漫数十里,已自司竹园渡渭”,面对危局,唐代宗慌忙逃出长安,奔往陕州。诺大长安无人主政,吐蕃军不费吹灰之力就进入了长安,并立广武王李承宏为帝,局势越发不可收拾。

大唐宫殿

此时,郭子仪要数千散兵与吐蕃大军正面对抗,无异于以卵击石。


为不战而屈人之兵,子仪遣军于长安城外的韩公堆,白天击鼓虚设旗帜,夜晚则多燃火光,“以疑吐蕃”,同时派精干小分队“阴结少年豪侠以为内应”,夜晚在朱雀大街击鼓扰敌,终于使吐蕃军队“惶骇而去”,逃离长安。


此后,郭子仪当仁不让,承担起抗击入侵、保卫都城的重任。765年9月,仆固怀恩引吐蕃、回纥、党项、羌等族三十余万大军再度南下,分数路向长安杀奔而来。其中,吐蕃、回纥主力直入长安门户泾阳,情势危殆。此时进驻泾阳的郭子仪只有万余守军,众寡悬殊。

子仪当即立断,不顾个人安危领数十骑出营,免胄释甲,直赴回纥大营,以并肩作战平定安史之乱的情谊相邀,欲与回纥共击吐蕃。回纥诸将大惊,皆下马而拜,高呼:“果吾父也”。


吐蕃得知回纥唐朝结好,担心变生肘腋、腹背受敌,连夜引兵退去。由仆固怀恩叛逃引起的这场历时三年的大乱终告平定。


错位:忠诚背叛的云泥之别


就在郭子仪于帝国西陲殚精竭虑、九死一生之际,长安君臣又如何回报他呢?是恩将仇报、刨掘父坟!


以常理推之,郭子仪空居勋位却无处伸冤,潜身缩首又绝非人子之孝,唯一的可能便是依仆固怀恩故事,一怒之下举兵问罪或投敌叛国。

▲ 唐军队

果如是,大唐王朝和万千黎民将在安史之乱、仆固怀恩之乱两场大难后,经历又一次更加惨烈的劫数。是以“公卿忧之”,朝野上下都在等待郭子仪的反应。


让所有人都想象不到的是,郭子仪闻变,只身入朝向唐代宗哭诉:“臣久主兵,不能禁暴,军士残人之墓,固亦多矣。此臣不忠不孝,上获天谴,非人患也。”


郭子仪将责任完全揽载自己身上,避而不谈任何人的嫌疑,言辞恳切、举重若轻,让朝廷上下都松了一口气。就这样,靠着隐忍和大度,郭子仪让久罹兵祸、渴望安宁的大唐王朝有惊无险地度过了一场危机

▲ 唐重骑兵

然而,就在代宗君臣弹冠相庆之时,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对比唐代宗对这前后两件事的处置态度,人们显然能够听到一阵打脸的“啪啪”声。


773年,原安史降将、唐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公然为安禄山、史思明父子立“四圣堂”,并求任宰相


安史父子系安史之乱元凶首逆,其一手发动的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使万千生灵涂炭,早已为朝野百姓不齿。田承嗣以节度使之尊为安史父子招魂,无异于公开否定朝廷的平叛战争,是可忍孰不可忍?


照常理,大唐君臣必严加挞伐,明令天下征讨。然而唐代宗先是下诏谴责田承嗣,令其毁掉安史祠堂,田承嗣趁机要求加同平章事衔以交换。

▲ 安禄山

面对田氏要挟,唐代宗不但全数答应,还加封其为检校尚书仆射、太尉、雁门郡王,又将永乐公主下嫁其子田华。唐廷全力笼络之下,统领魏博镇的田承嗣成为河北诸藩中拥兵最多、实力最强者


后患:饮鸩止渴的必然结局


至此,世人看到这样的滑稽一幕。对于唐王朝来说,或忠或逆,分若云泥。


至忠如郭子仪,屡立奇功却备受猜忌,身居高位而并无实权,最终连父亲坟莹都不能保全;至逆如田承嗣,为乱已久、荼毒深重,却领大镇、拥精兵、居节度、作威福,为安史首恶招魂却全无惩罚,反而加官晋爵、实力日强。这如何能重新建立起王朝的合法性和凝聚力


郭子仪和田承嗣只是这种悖谬政策下的两个缩影,更严重的后果在肃宗、代宗、德宗等中晚唐统治者面前徐徐展开。

大唐宫殿

平定安史之乱中的功勋大将,如李光弼、来瑱、裴茂等人,或屡遭猜忌、明升暗降,或动辄得咎、流贬赐死。


还有那个掀起滔天巨祸的仆固怀恩,本是继郭子仪、李光弼之后统帅唐军最终平定安史之乱的功勋将领,“一门死王事者四十六人”。他却因为辛云京、骆奉先的诬陷和代宗的猜忌,最终心如死灰、远走回纥,与母国为敌。


仆固怀恩为何被诬陷与回纥勾结?恰恰是因为在平定安史之乱的关键时刻,是他身负重任、亲赴险地,与回纥结盟。为借回纥骑兵平叛,怀恩甚至还以自己的三个女儿与回纥和亲。


如今,这竟然成了仆固怀恩里通外国、意图不轨的证据!曾经付出的沉重代价反而成了诬陷者和猜忌者的口实,焉能不让人心寒齿冷


危害还不止于此。平叛战争中,郭子仪、李光弼所带领的平叛主力朔方军也倍受唐王朝猜忌防范,甚至意欲借叛军之手削弱消灭。

▲ 李光弼

平乱中,唐廷有意让朔方军在前线与叛军搏杀,让中央神策军退屯后方保存实力。郭子仪曾向代宗痛陈,安史之乱前“战士十万,战马三万”的朔方军,到大历年间已经“人亡三分之二”


正是因为朔方军实力大减,为防范吐蕃再次入侵,唐王朝才不得已,每年秋天以关东军西调防御,谓之“防秋”。与此同时,本就捉襟见肘的关东防御力量更加薄弱,河北诸镇愈加专横跋扈、难以遏制。


被代宗君臣百般笼络的田承嗣受到了鼓舞,更加肆无忌惮、不可一世,将手伸向了临近的昭义镇,企图继续扩大地盘、增强实力。唐代宗被迫以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淄青节度使李正己为主力,下诏讨伐田承嗣的魏博镇。

唐代宗

哪知同为安史降将、河北强藩的二李与田承嗣只是狗咬狗的“窝里斗”,在拥兵自重、藐视中央方面和田承嗣并无二致,让两人担当主力去讨伐田承嗣结局可想而知。


在做游戏般的打打停停之后,唐代宗无奈下诏,赦免田承嗣之罪,恢复官爵,并对所部将领一概不予追究。田承嗣死后,其侄田悦奉其遗命承袭其位,朝廷封田悦为魏博留后,追赠田承嗣为太保。


一代巨贼却得善终、极尽哀荣,所出遗命竟得到朝廷的追认,实在是匪夷所思。此后,从河北、河南到山东、淮南,手握重兵的藩镇节度使们纷纷不听号令,朝廷法度形同虚设,直到唐亡

▲ 唐军队

相比之下,郭子仪的隐忍大度、高寿善终、子嗣绵长更像是这个悲剧时代的唯一特例。公元781年6月,八十五岁高龄的郭子仪在家中病逝,为自己的一生画上了“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 的完美句号。


但他身后的大唐王朝,却是风雨飘摇、朝不保夕。仅仅两年多后,唐德宗就因为平定强藩叛乱失当,激成“泾原之变”,被迫逃离长安、困守奉天,经过李晟等名将苦战方才平定大乱,重回都城。不知子仪在天有灵,当作何感想。


应该说,唐王朝是幸运的,因为有一个郭子仪。唐王朝又是不幸的,因为只有一个郭子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代史(隋唐)(五十五:平定安史之乱、仆固怀恩谋反)
叛军有30万精兵,皇帝不敢打,他:我自己来!结果单枪匹马打赢
仆固怀恩,亲自结束了安史之乱,也将唐朝带入了藩镇割据
11岁立功的大唐名将,被吐蕃视为心头大患,死后皇帝为他两度废朝
郭子仪——魅力才是最好的通行证
郭子仪凭什么 “功盖天下而主不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