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拯救农村学校靠教育公平
一个老师带几十个学生,这是我们常见的学校班级。如果是一个老师带一个学生,这样的学校你见过吗?这并不是传说中的私塾,而是目前很多农村小学的真实现状。目前,很多农村小学师生流失越来越严重……


  如今,在中国的乡村,学校越来越“小”,学生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学校人去楼空,变成一个个“空壳”,朗朗的读书声从此成为绝响。有人说,这是城乡教育“天平” 倾斜已久使然。有人说,教育不公平,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化痼疾难辞其咎。
 

 

  【现象】一所小学4个学生

  在焦作市修武县范村小学一年级教室里,3个小学生正坐在课桌前朗读古诗,一个中年教师正在教室里轻轻走动。你没有看错,这是一个真正的教室,这也是这个班的全部学生。

  更为夸张的是,范村小学三年级,这个班里只有一个老师、一个学生。在整个范村小学,只有两个老师、4个学生。空荡荡的操场,一间间荒废的教室,都显出这所学校的落寞。

  范村小学的建校纪念碑上清楚地显示,学校2004年建校,学校落成不过6年。范村小学的老师说,这所学校在建校之初有100多名学生。但是,学生却一年比一年减少。2008年开始,减少人数更加明显。短短6年,一所村小学就衰落成这样。

  在农村从教20多年的张老师说,学生的严重流失是学校衰落的根本原因。张老师说,很多家长为了寻求更好的教学质量,纷纷舍近求远,把孩子送到外地上学。

  但是,范村小学的老师并没有因为学校人数锐减就放弃教书。这里的老师说,只要还有一个学生,这里仍然是一所学校,他们就会一直教下去。

 

  【探因】农村小学师生流失严重

  焦作市修武县范村小学的尴尬并非个例。在中牟县三官庙乡后楼赵村小学,都市频道记者看到了类似的情况。这所小学的校长说,这所学校五年级只有5个人,六年级只有6个人,二年级也只有5个人。

  后楼赵村小学6个年级,总共只有4个老师。校长说:“6个年级,每个老师要教三门课。”

  课时压力让老师们应接不暇。于是,每天大多数时间,孩子们都只能上自习。对于高年级学生,自习是自觉学习;而对于低年级学生,就彻底“放了羊”,一没有老师,低年级学生就在教室里疯跑。

  老师如此短缺,还能保证教学质量吗?校长无奈地表示,农村条件艰苦,近几年很多老师都纷纷跳槽去了县里或者待遇更好的地方。

  校长说,在中牟县,整个三官庙乡都缺老师。这里很多老师都到县城里教书了,留在农村小学的老师年纪都偏大,40多岁都算是年轻老师,20多岁的年轻老师根本见不到。

  调查发现,在全省各地的农村小学都有类似的现象。

  焦作范村小学,2名老师、4名学生;中牟三官庙乡后楼赵村小学,4名老师、50名学生;开封后张铁村小学,流失学生10余名;新乡市延津县马庄乡小学,五、六年级撤销;许昌市鄢陵县蒋庄小学,流失学生67人,只剩下一年级和学前班。

 

  【举措】并校也不能解决问题

  70年代初以来,中国政府开始大力推行计划生育,1978年以后计划生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2007年10月28日,修改后的节能法将节约资源确定为基本国策。计划生育不再作为我国基本国策)我国人口出生率明显下降。伴随着出生率的显著下降,适龄的入学儿童也明显减少。调查发现,近些年农村学生越来越少,固然有农民携带子女外出打工、计划生育等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农村教育质量已满足不了农民需求。 老师们认为:农民工进城,子女也随之进城上学,这成了如今农村小学生源流失的主要原因。

  最近10年间,这一变化也非常明显。2009年,河南省教育厅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当年,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校生达34.89万人。

  焦作高村乡中心校校长冯真凯说,这所学校的学生“2005年以后明显减少,平均每年学生减少百余人”。

  为了应对生源的严重流失,很多县区纷纷实施了村小学撤并的举措。但在这样的资源整合中,小学低年级班级该何去何从,成了一个尴尬的问题。

  许昌鄢陵蒋庄小学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蒋庄小学衰落到只剩下一年级和学前班,但即便这样,这所学校还是必须存在。因为这些年龄很小的孩子,都还离不开父母照顾,需要就近上学。

  为此,不少地方撤并村小学教学点时,都采取保留校舍,保留部分教师,保留三年级以下班级的“三保策略”。这样可以方便低年级孩子就近上学。

  但这种半撤半留的措施,却演变出了新的问题,学校越来越小,老师越来越少,甚至出现一个老师一个学生的最小班级。这样的状况,能让教学质量得到充分保证吗?“这所学校好,学生少,好带。”一位老师自嘲地说。

 

  【困境】目前还没有解决办法

  学校越来越小,似乎让这些村小学逐渐陷入被遗忘的边缘。比如蒋庄小学,校舍年久失修,常年漏雨,体育设施也只有一个双杠、一个滑梯。

  那么,这些村小学该不该继续存在?该如何存在?十二五规划指出,教育发展的重点之一是坚持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和均衡发展水平。越来越小的村小学,还要继续小下去吗?

  据了解,针对部分农村小学越来越小的情况,教育厅还没有具体的解决办法。

  农村义务教育 不仅仅是句口号

  我们常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但是,当某些农村小学只剩下学前班和一年级,或者只保留其中一两个年级时,这些小学小得已经称不上“麻雀”了。

  从目前经济发展来看,城镇化是一个大趋势,外出打工的人会越来越多,农村小学的人会越来越少。那些“五脏不全”的小学,其以后的命运不难预料。

  我们不能阻挡社会发展的城镇化趋势,也不能阻挡农村人外出的打工潮,但是,毕竟还有一些孩子留守在农村。我们不能因此剥夺他们受教育的权利,或者增加他们接受教育的成本。

  除了外出打工导致的学生流失,另外一个值得重视的原因是城乡教育的不均衡所导致的农村小学老师和学生的流失。

  试想,如果农村小学的教育与城市教育条件一样好,农村小学的教师还会流失到城市吗?那些外出务工人员在带孩子到城市求学的时候,也会思考再三,同样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条件,何必要舍近求远,而且还要增加成本?

  如果不能彻底解决城乡教育不均衡的问题,至少,希望有关部门能够考虑并解决农村小学的这种问题。毕竟,教育担负着一个国家的未来,那些农村小学同样担负着这样的责任。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每一个孩子受教育的权利,都不应该被剥夺。义务教育不仅仅是句口号,现在,如何解决农村小学越来越小即将消失的危险,已经迫在眉睫了。

 

据 大河网

 


 

 

  又到了新学期开学的时候,“择校”问题一直是困扰一些学生家长的头等大事。日前,一些学生家长反映,县城小学涌入大量附近农村学生,现在县城很多小学一个班级已接近百人,与此对应,一些农村小学生源日渐减少,流向县城小学,引发当地一些县城学生家长的不满。随着新学期的临近,不少中小学附近的“陪读热”又悄然掀起,为了给孩子一个理想中的学习环境,很多家庭不惜举家迁移,在孩子学校旁边租房陪伴孩子读书。农村许多人进城务工的同时,也将孩子带进城市读书,富裕些的农村人还专门在城里买了房,让孩子读书,甚至将孩子送到国外读书。

  有一个县城有五所小学,学生人数都基本上超过了两千,有的近三千,与十年前相比学生人数翻了一倍还多,而由于计划生育的原因,整体学生基数是下减的,学生人口流动可见一斑。在农村一所学校有八九十人,一般好一点的一二百人,在城里一个班级至少有八九十人,有的不止一百人。在某市区,有学校一个班竟有92个学生,还有人往里挤,农村一学校全校才有80多名学生,还有人要转学。

  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国家为了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方便农村孩子就近入学,降低“文盲率”,实行一个行政村建一所(特殊的为2所或2所以上)小学,一个乡镇依实际情况建立若干(一般为2-4所)中学。也正是在上世纪80年代,是我国人口出生的高峰期,这些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无疑是适时的、正确的。一方面,显著提高了国民受教育水平;另一方面,也为具有人口居住分散、山区学生占多数、经济欠发达等特点农村地区的适龄孩子就近入学提供了现实意义的保障,减少了农村入学孩子父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

  现在,农村公办学校上学免收学费,很多学生还可以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在各种专项资金的支持下,农村公办学校的校舍越来越漂亮,但学生却日趋减少,甚至出现“空巢学校”。 有人描述目前农村中小学校的现状是:学校好了,教室大了,学生却少了。

  教育属公益性质的公共事业,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实施的扫盲、脱盲计划,目标是消除文盲,让人人都识字就行,全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之计划生育的实施,学龄人口逐年减少,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实现九年义务教育, 2000年大学开始扩招,人们对教育的期望值也愈来愈高。为此,不少家庭让孩子转学进城读书,而优秀的教师却不愿意到条件差的穷乡僻壤教书,造成了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距拉大,教育资源严重失衡,社会上出现择校热。

  党和政府天天在提倡教育的均衡发展,年年在提孩子就近入学,可城镇的学校人满为患,而乡下的学校门可罗雀,部分学校甚至人去楼空,而乡下的孩子父母、爷爷奶奶却不得不走几里、几十里送孩子读书,风吹雨打,日晒雨淋,这其中的苦楚有谁能够体会?  

  没有教育的公平,就没有人的公平!乡下的孩子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他们再也不希望雪上加霜!救救农村孩子们吧!  

  农村公立中小学生源正呈锐减趋势,大面积"人去楼空校垮",在一些地方已是不争的事实。一些基层教育工作者认为,这种"空巢化"趋势,不仅造成了农村教育资源的浪费,稀释了城市教育资源,还大大加重了农村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使农村义务教育在国家不断加大投入的背景下陷入生存危机。

 

  农村中小学生源迅速流失,与中学相比,农村小学生源流失更令人担忧,"以前校舍是平房,条件差,可人多得挤不下,现在楼房盖起来了,人却跑没了"。尤其是一些偏远的农村小学出现了老师比学生多、一些学校只有十几名学生的现象。 最近一段时间,我国一些农村地区校舍闲置、荒废的问题浮出水面,如山西永济市农村不少学校挺漂亮的教学楼被弃用,成了空巢。这种现象,引起社会关注。

  当前,农村小学、尤其是村级小学,生源流失严重是众所周知的。但许多人并不知道流失得多严重。农村小学的状况大不如从前,令人担忧。生源流失的原因很多,如农村小学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教育资源严重缺乏、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等,加上现在很多农民在外面打工赚到了一些钱,想让孩子接受好一点的教育,拼命把孩子转入县城小学就读,加剧了生源流失现象。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年代,每个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教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日长才。还有现在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农村的家长为了让孩子上个好学校,舍近求远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城里。还有就是农村父母攀比心理比较重,别人的孩子能去城里读书,为什么自己的孩子不能去呢?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普天下所有父母的心愿,所以,很多父母不管花多少冤枉钱也要把孩子送到城里,这也是农村学校空巢,城市学校爆满的原因之一。客观分析,择校现象一方面说明了家长对教育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因此,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均衡发展乃是当务之急,这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明确要求,也是政府的责任。假如,我们能办好每一所学校,家长又何必舍近求远,何必缴纳高昂的费用?记得几年前,在某一山区学校因为教学质量优秀,德育工作出色,吸引了不少城里的家长趋之若鹜,纷纷要求把孩子转到该校就读。但我认为,对于孩子的教育,并不是单靠转学就能根本解决。

 

  
    对于有着8亿农业人口的中国来说,搞好农村义务教育是尽快建成人力资源强国的关键。为此,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包括"两免一补"在内的诸多利好政策,以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然而,农村学校生源流失已是普遍现象,不仅暴露出城乡教育的严重失衡,也会给农村学校带来毁灭性打击,农村学校就会失去生存之地,农村的学生家长所承受的教育负担会更重,进而导致一些家境困难的孩子失去上学的机会,出现了教育结构的畸形,甚至有可能使我市农村学校改革走回头路。
在农村学校出现的这些问题,其根源于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共享。要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除了硬件条件的均衡外,师资的均衡更为重要。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目前我国城乡学校的师资分布是不均衡的,重点学校好于一般学校,城镇学校好于农村学校,偏远地区的农村学校是师资力量最为薄弱的地方,也是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最值得扶助的地方。

  因为经济的发展,农村的家庭生活条件慢慢好了起来,就把希望投注到了孩子身上,家长们希望孩子受到好的教育,就把孩子往城里的学校送,因为那里有相对于农村好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离不开教师、设备、学生,就是人与物两方面,而主要因素在人方面,并且集中在教师身上。
  
要解决这一问题,最根本的还是要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素质和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教育要均衡发展,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教师待遇问题。农村教师待遇差,社会地位低,年青优秀教师留不住,年老的教师是没办法才留下来。 当然这需要一定的制度保障,如:城乡教师之间应该建立流动机制,不能老从农村抽调优秀教师,城区教师不能只进不出,否则农村教师队伍的成长机制就很难建立起来;同样年龄、同样学历的毕业生到农村任教收入能否高于城区,否则农村教育无法形成长效的人才机制;农村教师退休年龄适当灵活,促进新老更替;下放一定比例的重点高中招生名额给农村初中,如果较为平等地分配重点高中招生名额,愿意留在农村初中学习实际上将有更多的机会考入重点高中;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作为考核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领导业绩的指标等等。在这方面,关键是政府认识是否到位,是否对这个问题有足够的重视!要保证教师乐往农村教学,安于农村教育,必须从待遇上切实体现出农村教师的优越性,至少从这一方面来补偿他们的心理失衡。 因为中国就有“尊师重教”,就明确指明“重教”必须以“尊师”为前提,否则大谈教育改革和发展也只是一种虚幻。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国家需要快速发展,就要从教育着手,让每个孩子都受到良好教育,这不仅父母的心愿,也是发展国家的大事。
 说到底,教育不公平是乡村教育问题的症结所在。拯救农村学校靠教育公平,这不仅关系到农村缩小与城市学校之间差距,从而实施高水平、高质量的义务教育,也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与全局,更与每一个老师、学生、家长息息相关。只有把农村教育抓上去了,建设基础教育强国才有厚实的基础,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就能真正实现,也有可能使教育步入“学校只有远近之别,没有好坏之分”的美好前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个老师教三个学生带给人的思考
为什么中国人都被子女教育所折磨?
中国乡村教育遭遇“空心” 孩子多到城里读书(图)
论“撤点并校”对贫困农民、农村的负面影响
关注教育之痛
一名大学生支教老师眼中的乡村教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