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为什么喜欢塞尔和克伦佩勒......
指挥家中我为什么喜欢赛尔和克伦佩勒?


指挥家可以分为这么两种:优秀、但缺乏鲜明个性的指挥家,以及有着自身强烈个性气质的指挥家。前者往往有着很好的音乐修养,对音乐的理解也很深入,但由于天生的个性气质不是很强烈,操纵乐团演绎的音乐往往四平八稳,即使从技术、结构、风格上无可挑剔,但和其他优秀指挥家雷同,很难听出是谁在指挥;第二类指挥家则天生具有超强的个性和自己独特的观点,演绎音乐未必适合所有人,也未必擅长所有作曲家的音乐,但由于其超卓的个性和独有的视角,效果具有浓烈的个人化色彩,很多情形下甚至一听乐团的演奏就知道是他在指挥。指挥家个人的“强力观点”塑造着乐团,使乐团成为他表现自己理想之声的工具。

我个人很欣赏第二类指挥家。20世纪上半叶最伟大的三位指挥泰斗:意大利的托斯卡尼尼、荷兰的门格尔贝格、德国的富特文格勒都是这样的人物。然而本文我不谈这三位“如雷贯耳”式的泰斗,而是说说另外两位比他们稍晚,因而有幸留下立体声优质唱片的大师——赛尔和克伦佩勒。

匈牙利血统的美国指挥家赛尔(GeorgeSzell)就是我很喜欢的一位个性化指挥家。他出生于1897年,死于1970年。

塞尔的前半生是在欧洲度过的。他就学于维也纳,专业是作曲和钢琴,11岁作为钢琴家首次登台,演奏他自己创作的作品。16岁,他就作为指挥家登台,指挥维也纳交响乐团。1924-1930年间,他在德国先后执掌过几个歌剧院乐队。1930年1月,他首度跨洋来到美国,受到了他极为崇拜的托斯卡尼尼的青睐。托老一度经常把自己的NBC交响乐团交给他指挥。1942-1946年间,他在纽约著名的大都会歌剧院任职,紧接着,1946年,他一生中最关键的转折点到来了——这一年他被创立于1915年的克利夫兰交响乐团聘为首席指挥兼音乐指导,从此开始了他和该乐团长达24年的合作,直至1970年7月他逝世为止。

一个指挥家和一支乐团如此长时间的固定合作,应该说是很少见的。赛尔是一个严格、甚至严厉的完美主义者,现场指挥时动作和表情都很少,但训练乐团极其严格,强调精准无误、按谱演奏,不加入人为的“感情”和自由。在指挥家中,他是以“精确”著称的。在他的长期训练下,克利夫兰乐团达到了很高的水准,齐奏整齐划一、音色透明清澈,音色、节奏和织体的控制臻达完美之境,音乐性格高洁、古典,不滥情、不多愁善感、不追求外在效果、不沉溺于“自由速度”。正是赛尔这位擅长于训练乐团的大师,把克利夫兰从一支地方性的乐队提升为“美国五大交响乐团”之一。

赛尔作为托斯卡尼尼的崇拜和追随者,确实深得托老的精髓,而且音乐性格比托老更文雅,而没有托斯卡尼尼音乐中常有的“火气”甚至“暴烈”。这点也是我在一定程度上喜欢他胜于托老的主要原因——托老的指挥,往往是精力过于旺盛,象一头四处乱窜的野牛,象一个勇武的斗士,而赛尔,在保持了托老擅长的节奏感和精准外,音乐气质要文雅迷人得多。

赛尔的这些指挥特点使其成为古典作品和早期浪漫派作品的上佳演绎者,比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伯拉姆斯、舒伯特等,正符合他的气质,而浪漫派全盛时期的作品,以及近代的含混模糊的现代作品,他的过于强调纪律和精确的风格就未必适合。难以想象他指挥德彪西的作品会多么“印象派”。当然现代作品他还是有选择性地指挥的,如匈牙利作曲家巴托克、雅纳切克和英国作曲家沃尔顿就是他所喜欢指挥的。

赛尔的录音,主要集中在DECCA、PHILIPS和SONY。其中DECCA和PHILIPS的录音数量不多,但十分重要,而到美国后和克利夫兰乐团录制的大量CBS录音(现在由SONY出版)也多为上乘之作,特别有代表性的是贝多芬的九大交响曲、5首钢琴协奏曲(钢琴家LeonFleisher一套、吉列尔斯一套)和莫扎特的几首交响曲、伯拉姆斯4首交响曲和2首钢琴协奏曲(钢琴家塞尔金)。此外,PHILIPS出品的他指挥荷兰顶级乐团——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录制的贝多芬第五(命运)、西贝柳斯二、莫扎特第34、舒伯特“罗莎蒙德”配乐等,在DECCA和英国钢琴家Curzon录制的伯拉姆斯协奏曲等,也是唱片中的精品。

作为立体声录音时代最有个性的指挥家之一,他的唱片很值得欣赏!不少乐评人把他的唱片形容为“立体声的托斯卡尼尼唱片”。其实,我认为在音乐气质方面,赛尔不是简单的托老追随者,而是一个更文雅、更有修养的托斯卡尼尼。

说起贝多芬的交响曲,以前,国内音像制品稀缺的年代,乐迷往往只知推崇卡拉杨;近年来,随着音像制品的丰富和多元化,乐迷的眼界越来越宽,选择余地越来越大,比如德国大师富特文格勒,就吸引了大量的崇拜者。其实,另一位德国大师克伦佩勒也是很值得一听的重量级人物。在欧洲,至今他指挥的贝多芬和伯拉姆斯被誉为权威和正统。如果没听过他指挥的贝多芬,我很推荐大家一听!

克伦佩勒出生于1885年,是犹太血统的德国人,和赛尔一样,他所受的音乐教育完全是德国式的,而且在早年就和作曲大师马勒有着交往。正是在马勒的推荐下,1907年,他在布拉格的德意志歌剧院获得了第一份正式指挥职位。1918年左右,他在德国迅速窜红,被公认为是当时最优秀的指挥之一。

然而,正由于他的犹太血统,希特勒上台后,他在德国就呆不下去了,只得在1933年远渡重洋来到美国。1933-1939年间,他执掌洛杉矶爱乐乐团,并指挥过纽约爱乐乐团和费城交响乐团。1939年,脑瘤使他不得不暂离乐坛,在进行了手术切除后,他息影乐坛数年,复出后,回到欧洲,任职于布达佩斯歌剧院。

1959年对克伦佩勒又是关键的一年。这一年他来到伦敦,被任命为创立于1945年的爱乐乐团(EMI唱片公司的录音专用乐团)的首席指挥。他在这一职位上一直呆到1972年退休为止(他逝世于1973年)。

执棒爱乐乐团期间,他录制了很多非常经典的唱片。在爱乐乐团的历史上,克伦佩勒是起过最重要作用的一位。在乐团被EMI甩掉以后,他独立支撑乐团(改名为“新爱乐乐团”),度过难关,可以说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关系,就象赛尔和克利夫兰、托斯卡尼尼和NBC交响乐团、奥曼蒂和费城交响乐团、雷纳和芝加哥乐团一样。

克伦佩勒的音乐是最纯正的德奥风格,他演绎的贝多芬及伯拉姆斯,强调作品的力度、节奏、结构美和崇高壮观的意境,是很有精神伟力的演绎。特别优秀的是五十年代中期与EMI的爱乐乐团录制的贝多芬和伯拉姆斯交响曲(一些是单声道的,一些为早期立体声)。唯一可惜的是,这时的EMI录音音质水准一般,声音有点发空发虚,音色也不够美,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伟大的演绎。六十年代,立体声录音出现后,克伦佩勒又为EMI重新录制过一次,音质有了进步,但比起单声道版,一些曲目还是单声道录音优胜,最典型的一例就是贝多芬第三“英雄”交响曲:1955年的单声道版本明显胜于六十年代的立体声录音。此外,他和当时风华正茂的青年钢琴家巴伦伯伊姆合作的一套贝多芬钢琴协奏曲也是绝对的经典:激情四溢的巴伦伯伊姆和成熟庄重的克伦佩勒,把这5首不朽的协奏曲演绎得热力四射,激动人心。这是一套可以列入“最佳版本”行列的精品,足以和LeonFleisher/赛尔、巴克豪斯/施米特-依萨斯泰特等同时期的经典版本并列。克伦佩勒和奥伊斯特拉赫合作的伯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也是极经典的版本。贝多芬的“庄严弥撒”和唯一的歌剧“费德里奥”克伦佩勒也留下了不朽的录音,精彩程度足以名列唱片史上的最佳。

除了在英国伦敦的录音外,五六十年代他与德国的一些交响乐团也留下了一些很精彩的录音,包括莫扎特、贝多芬、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等。这些也是很值得一听的经典。

六十年代以后,克伦佩勒越来越注重发掘音乐的庄重、深沉的一面,速度往往显得缓慢沉重,音乐向前的流动性不强,有时会显得沉闷和缺乏生动性。德奥风格被发挥到极至的后果,是走向了滞重和凝固的极端。尽管这个时期EMI的录音素质有了进步,唱片音质比五十年代提高了不少,但一个事实是,后期的克伦佩勒录音存在很多争议,褒贬不一,不少人认为这时的作品已不如五十年代,缺乏以前的活力和流畅性。举例来说可以听一听1965年克伦佩勒在德国现场录制的贝多芬第四和第五交响曲,特别是大家熟悉的“命运”。他采取的庄重缓慢的速度是难得一见的,节奏沉重,几乎是一字一顿,犹如是在用花岗岩缓慢地搭建一座凝固的建筑。

由于克伦佩勒和马勒的私交,他也被认为是理解马勒最权威的指挥家之一。有意思的是,他演绎的马勒和瓦尔特、伯恩斯坦这两位同时代的马勒专家区别颇大。后两位都在演绎中尽力突出马勒交响曲的“情感成分”,而克伦佩勒采取了十分理性和准确的表现手法。或许不太“犹太化”,但也是很值得一听的优秀演绎。他最著名的一张马勒唱片是“大地之歌”,德国男高音大师温德利希和女中音路德维希演唱。作为一个个性超凡的大师,他的浓郁气质贯穿在所有作品的指挥中,听上去都有点象贝多芬。

我个人最推荐的,每个乐迷都不可不听的,还是克伦佩勒五六十年代的贝多芬和伯拉姆斯,EMI出品。前几年,EMI重新编辑了一套“克伦佩勒遗音”(KlempererLegacy),是很好的选择。凡喜欢德奥音乐的,想深入了解德奥音乐的,须认真地听克伦佩勒。和浪漫、随意、酒神式的富特文革勒相比,克伦佩勒严肃、庄重、大气、伟岸的表达方式可以说是德奥正统。
 
 
 
(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那个时代少数真正伟大指挥家中的最后一位,他也是抑郁症患者
【聚焦玫瑰08】巡礼贝多芬第九交响曲12大经典版本(02)
德奥作品元老级指挥家奥托·克伦佩勒的贝多芬交响曲名版演释
有关听不完的历史(六德奥指挥学派的巨人们(中)毕业论文写作资料
【行板如歌】克伦佩勒1970年指挥新爱乐乐团演出贝多芬第六交响曲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奥托·克伦佩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