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易经》山风蛊、地泽临、风地观、火雷噬嗑:卦象密集解析

蛊第十八 巽下艮上

“蛊”意指败坏已极而发生事故。“蛊”(蠱)字由“蟲”和“皿”两部分组成。“虫”为小毒蛇,三虫为“蟲”,指众多的小毒蛇,“皿”则用来畜养毒蛇的容器。古人将众多的小毒蛇放置于密封的器皿之中,任由它们互相吞食。最后存活下来的毒蛇积聚了所有其他毒蛇的毒素,而成为拥有剧毒的毒蛇,以此比喻累积小祸而酿成大乱。蛊卦由巽、艮两卦组成。

从上下两体来说,巽卦由一个阴爻和两个阳爻组成,为阴卦;艮卦由一个阳爻和两个阴爻组成,为阳卦。阴卦在下,阳卦在上,又巽为巽顺,艮为静止,象征在下的臣民巽顺听命、唯唯诺诺,在上的君王静止不动,不思有所作为,表现尊卑上下不相往来,一片颓废苟安的景象。

从爻象来看,上下两卦阳爻也都在阴爻之上,就是“刚上而柔下”,六十四卦之中,只有蛊卦如此。蛊卦论述的重点在于蛊乱发生之后,如何拯救弊端、整治乱事,也就是治蛊之道。

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蛊(gǔ)含有元亨大通的道理,因为在蛊乱至极之中,含藏拨乱反正的契机。此时,应该大有作为、大事变革,以整饬蛊乱,所以说“利涉大川”。古人用天干记日,举凡政令都选定甲日施行,以表示新的开始。“先甲三日”是指甲日的前三天,即辛日,“辛”与“新”同音假借,引申为更新、改新。施行新政令的前三天,应该预先广为布告周知,以免有人因无知而触犯禁令。为政者最忌讳不教而杀,“先甲三日”体现“仁道”的精神。

“后甲三日”是指甲日的后三天,即丁日,“丁”与“叮”同音假借,引申为叮咛告诫。新政令刚施行,可能有人未完全熟悉而偶然触犯禁令,为政者不宜毫不留情即依法严办,而应先予以告诫叮咛,以彰显“恕道”的精神。“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的主旨在于整饬蛊乱、颁行新政时,应考虑事先的布告宣传和事后的叮咛告诫;只有同时顾及先后的状况,整饬弊端的成效才能长久。

【例解】“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的道理在今日“依法治国”的理念中更具有重大的意义。现代法规往往规定:本法规自公布或发布之日起算至第三日起发生效力。这正是“先甲三日”的精神具体落实于现代法律。而许多法令在本法或施行细则中明定自公布到施行的期间,目的也在于进行事先的广泛宣传,以增进人民对新法的认识。此外,在新法之中每每订有“过渡条款”,适用于新旧法衔接之际,作为人民对新旧法转换的调适,体现了“后甲三日”的精神。

初六 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

“干”为整饬蛊事。父亲过世称“考”。蛊乱并非一日累积而成,必得经过世代之后才会显现,所以各爻都举亲子关系说明治蛊之道。初六以柔爻居阳位,才质柔弱而志气刚强。蛊祸发端时,积祸未深,易于治理。初六整饬治理先父生前所为的蛊事,先父则因有儿子为他补正过失而免受责难。在治理蛊事的开始,应当警觉蛊乱的危险而能戒慎恐惧,则终可得吉。

【例解】南北朝时,西魏大臣苏绰(498—546)制定租税法,由于国用不足,税负颇重。苏绰常以此自责,认为非长久治世之法,希望未来有人改革。苏绰的儿子苏威(534—623)听闻父亲的心愿,每以减轻赋税为己任。到隋文帝时,苏威奏请减轻赋役,得到文帝的采纳,正是“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

九二 干母之蛊。不可贞。:

九二刚爻与六五柔爻相应,以阳刚应阴柔,有母子之象。九二以刚爻居阴位,得下卦中位,为刚中之子,秉持中正和顺之道,整饬老母所为的蛊事。孩子治理母亲的蛊事若流于专断,则违背顺承母亲的伦常大义,所以爻辞提出“不可贞”的告诫,说明治理母亲的蛊事不可以固执地采取刚强直率的做法。

【例解】汉初奉行黄老无为而治,固然对于社会的安宁与富庶功不可没,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无为而治等于因循苟且,秦代的积弊并未完全革除,汉帝国的典章制度尚未齐备。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胸怀改革的雄心,意欲以儒家经术治国,以奠定帝国文治基础。然而,守旧势力依附深好黄老之术的窦太皇太后,武帝只得渐进改革,正所谓“干母之蛊,不可贞”。等到窦太皇太后去世后,武帝才正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此后中国二千年的政治制度奠定基础。

九三 干父之蛊。小有悔。无大咎。:

父亲仍然健在,孩子想整饬父亲的蛊事,若非刚直固然不足以整治蛊事,但是过于刚强又不适当。九三以刚爻居阳位,处下卦上方,有过于刚强而违离中道的嫌疑;但九三居巽体,巽德为顺,所以九三虽然过于刚强,尚非不顺。“顺”是事奉亲长的根本道理,且九三以刚爻居阳位,当位得正,总体来说并无大过。治理蛊事必得秉持刚直才能有所作为,虽然可能伤害父子之情,而“小有悔”,但终究没有太大的过咎,正是由凶而趋吉。

例解《孝经》记述了一段孔子的言论:“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意思是说,一味顺从父亲并非真正的孝顺。父亲所做的事若违反义理,儿子应该尽力劝谏,才是事亲之道。由此可见,“干父之蛊”虽然可能小伤父子之情而“小有悔”,但却符合正道,因此“无大咎”。

六四 裕父之蛊。往见吝。:

“裕”和“干”的意义相对。“干”指积极地有所作为。“裕”指消极怠慢于整饬改革。六四以柔爻居阴位,虽然当位得正,但是才质柔弱,只能依循往常,固守本位而已。六四不但不能整饬父亲的蛊事,甚至加深蛊祸。如此因循以往,蛊祸将日渐严重,终于酿成大乱而可鄙吝,所以说“往见吝”,表示由吉而趋凶。

【例解】唐朝中叶以后,王室生活日益骄奢,宦官势力逐渐抬头。肃宗、代宗以后,宦官干预朝政,德宗时,更掌握兵权。由于中唐以后的皇帝“裕父之蛊”,未能适时遏阻宦官的僭越,以致“往见吝”,宦官势力不断膨胀,甚至左右帝王的生死,正如唐文宗李昂(809—840)自叹:“周赧、汉献尚受制强臣,今受制家奴,更为不如。”

六五 干父之蛊。用誉。:

六五以柔爻居阳位,表示治理蛊事能刚柔并济。九三治理蛊事过于刚强,六四则过于柔弱。一般来说,儿子若获有整治蛊事的美名,则亲长多背负造成蛊乱的恶名。整治蛊事若要无损于亲长的名声,则须承继父亲的善德,善用父亲的美誉,以整治蛊事,这是整饬蛊事最成功的方法。

【例解】汉武帝在位时,汉朝文治武功达于极盛。可是正因为武帝的四处征伐,大量耗用国库,加重人民税赋,以致国力逐渐衰微,而动摇了帝国的基础。昭帝即位后,“干父之蛊,用誉”,一改武帝积极有为的政治措施,充分让人民休养生息,不但缔造了另一个中兴盛世,也丝毫无损于武帝雄才大略的英名。

上九 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本卦到六五,治理蛊事已大功告成。上九处蛊卦终极之地,是艮卦的主爻。艮为静止,表示上九静止不动,不事王侯。上九不再为王侯之事操劳,应该退隐在野,洁身自守,以颐养天年。

【例解】孟子(约前372—前289)称赞孔子为“圣之时者”,在于孔子能审时进退,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整治蛊事既已成功,则“不事王侯,高尚其事”,正是“圣之时者”的表现。

临第十九 兑下坤上

临为尊贵者屈就卑贱者,阳刚下临阴柔;也就是以尊降卑、以刚临柔的意思。临卦由兑、坤两卦组成。

从卦象来看,兑为泽,坤为地;下兑上坤为泽上有地,泽上的岸地与水相接,临近于水,所以为“临”。

从爻象来看,初九和九二为刚爻,表示阳刚逐渐上长而强盛;且九二以刚爻居下卦中位,上与六五柔爻相应,依照《易经》以阳刚为尊,以阴柔为卑的体例,表示阳刚下临阴柔,乃是以尊降卑。

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

在临卦里,阳刚浸长而得中位(即九二),表示乾阳刚健之道逐渐兴盛,所以说“元亨,利贞”。这就是说,阳刚盛长至第二位而逼临阴柔,正是阳长阴消的时候。从卦德来看,兑为说(通“悦”),坤为顺;阳刚能以和悦温顺的态度,降尊下临阴柔,所以大为亨通,而以固守正道为有利。

“至于八月有凶”应当与复卦卦辞“七日来复”一起解释。从数字来说,“九”代表阳刚盛极的老阳,“八”代表阴柔初长的少阴;“六”代表阴柔盛极的老阴,“七”代表阳刚初长的少阳。“日”代表阳,而“月”代表阴。“八月”表示阳刚盛极而衰,阴柔初生而浸长。“至于八月有凶”在于告诫人们,当阳刚兴盛的时候,应当思虑即将衰退的危机;在天下大治的时候,应注意潜在的祸端;身处安乐的环境,应以危难的发生为忧;正值势力盛长的时候,应以消退为戒。

【例解】春秋时代,晋国悼公因为帮助郑国解除遭敌国侵略的危机,从郑国获得大批礼物。当悼公分赠这些礼物给功臣魏绛时,魏绛向他告诫:虽然晋国如今国泰民安,但在接受这些礼物的同时,也应该以国家尚有许多建设尚未兴举为忧。魏绛的话语透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与临卦卦辞“至于八月有凶”的警语不谋而合。

初九 咸临。贞吉。:

“咸”为无心之感,也就是出于天理本然与内心真诚的感应,并非以私心相牵系。“咸临”表示阳刚迅速地下临阴柔。在临卦中,阳刚盛长,两个刚爻下临四个柔爻,阳刚上往而与阴柔互相感应,所以初九和九二两刚爻都有“咸临”之象。初九以刚爻居阳位,当位得正,上与六四近君大臣相应,既秉持正道,又受到在位者的重用,抱负得以实现,因此得吉。

【例解】元朝天文学家、数学家和水利家郭守敬(1231—1316)年轻时即怀抱为国家求富强,为人民谋福利的远大志向,且学识渊博,尤其专精于天文、地理,因此得到当时左丞相张文谦的赏识。张文谦三番两次推荐郭守敬于元世祖忽必烈,忽必烈于是举用郭守敬治理水患兴修运河,编制历法,都收到良好的成效。郭守敬胸怀大志,兼有才华,又得到在位者的提拔,得以实现理想,可谓“咸临,贞吉”。

九二 咸临。吉。无不利。:

九二以刚爻居下卦中位,上与六五相应。当阳刚进长而逐渐兴盛的时候,刚中的九二贤臣感动中顺的六五君王,于是受到君王倚赖,得以实现理想。九二具有刚中的美德,理当得吉;初九则以刚健守正而得吉。“无不利”意指九二将有一番作为,无往不利。

【例解】战国时代秦国昭襄王在位初期,穰侯和太后掌握实权,令昭襄王苦恼不已。后来范雎晋见昭襄王,一语道出秦王的心结,并陈述远交近攻的策略。秦王大受感动之下,起用范雎为相。犹如爻辞“咸临,吉,无不利”。范雎以安邦定国的才能获得昭襄王重用,帮助昭襄王夺回大权,建立威望,然后推行远交近攻的策略,无往而不利,使秦国的实力日益壮大。

六三 甘临。无攸利。既忧之。无咎。:

六三以柔爻居阳位,既不当位,又不处中位;且以柔爻乘于九二刚爻之上,形成逆比;而与上六柔爻又相敌无应。六三是下卦兑体的主爻(兑为说,即喜悦),行为不中不正,以甜言蜜语取悦而下临他人。六三居上位却口出美言,以取悦在下位者,大为失德悖道,所以说“甘临,无攸利”。但是,当阳长阴消的时候,六三柔爻若能以柔乘刚为忧,顺应阳刚渐长的时势而退避,等待阳刚往上发展,则可免除过咎。

【例解】《礼记》说:“大夫七十而致仕。”这是指大夫到了七十岁,体力与智力已不胜负荷繁重的国事,应该告老退休,让朝气十足的年轻一辈有上进的机会。然而,往往有许多官员,虽已老态龙钟,不可能再有所作为,却紧握大权,贪恋权位,对于极具潜力的后辈,每每授以无足轻重的闲官,企图收买人心。这种“甘临”的行动必然受到众人的非难。唯有体认到自己已阻挡了青年才俊的上进之路,适时退避,才能如爻辞所说“既忧之,无咎”,而赢得后辈的尊敬。

六四 至临。无咎。:

“至”为抵达、到达。六四以柔爻居阴位,下与初九刚爻相应。初九位于一卦的最下方,因此象征地。六四往下与初九相应,犹如到达于地,所以称“至临”。处临之时,初九和九二两刚爻盛长,以致逼临六三柔爻,所以六三必须顺时退避,才能无咎。然而,六四不受阳刚逼临,且当位得正,又是近君大臣,能持守正道,任用贤人,居高位而亲临于下,所以无咎。

【例解】唐朝名相狄仁杰(630—700)既尽心辅佐武则天处理国家大政,又不忘推举贤才。他所推举的人才,如姚崇、宋璟,多成为后来玄宗开元之治的重要辅臣。狄仁杰公忠体国,为国举才的表现,正所谓“至临”,不愧为一代贤相。

六五 知临。大君之宜。吉。:

“知”,通“智”。六五以柔爻居上卦中位,是具备中顺之德的君王。六五下与九二相应,比喻六五君王信任刚中的九二贤臣,不须劳心伤神、不须事必躬亲,便使国家平治。换句话说,六五君王以知人善任的智慧亲临在下的贤者,所以称“知临”。天下至大、至广,绝不是单靠君王一人的才干便足以胜任日理万机的重任。仅凭一己的才智以治理天下,实为不智之举。唯有兼容并蓄,善用众人的智慧,不刚愎自用、不专断独行,才是大智。六五能知人善任,倚重九二的长才以治理天下,实为贤明而有智慧的君王,所以说“大君之宜”,理应得吉。

【例解】汉高祖刘邦(前256—前195)在平定天下后分析自己获胜的原因时指出:“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我不及张良;安邦定国,提供后勤支援,我不如萧何;统领百万军队冲锋陷阵,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人均称得上一时的豪杰,我能同时任用他们,所以得到天下。”刘邦虽然在各方面的才智不如张良、萧何与韩信,但是却能汇集此三人的智慧以为己用,实为大智,而得以一统天下,足以作为“知临,大君之宜,吉”的佐证。

上六 敦临。吉。无咎。:

“敦”是厚的意思。上六位于上卦坤体的极端,也是临卦的终点,最为敦厚于临道。上六虽与初九、九二两刚爻无相应关系,然而处于阳刚浸长的时候,怀抱随从阳刚的志向。上六尊贤取善的心志深切而笃实,所以为“敦临”。若能“敦临”,则积德淳厚,如大地一般,能以宽容的心胸承载万物;且为道久远,臣民必受其感化,人人皆以尊贤崇善为怀;如此一来,自然得吉而无咎。

【例解】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就是勉励人时时刻刻以他人为师法的对象,见贤思齐,也就是爻辞所说的“敦临”。

观第二十 坤下巽上

观为观示、观仰的意思,也就是在上位者观示在下位者,而在下位者观仰在上位者。观卦由坤、巽两卦组成。

从卦象来看,坤为地,巽为风,下坤上巽代表风行地上,普遍地与万物接触,有广为观示之象。从卦德来看,上卦巽体为入,代表君王在上发号施令;下卦坤体为顺,代表臣民在下听令顺从;也就是君令深入民心,万民顺从。再从爻象来看,两个阳爻位于四个阴爻的上方,表示阳刚君子居于尊位,而为众多阴柔小人所观仰。观卦强调君王应当向上观仰天道,向下观察民俗,以身作则,行不言而化之教。

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

“盥”是祭祀之前先行洁净双手的礼仪。“荐”是呈奉酒食以享祀神明的礼仪。“颙(yòng)若”是有威严的样子。君子的言行举止作为天下的表率,必须十分恭敬庄重,才能使万民观仰,而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上位者观示天下之道,应当如同进行祭祀宗庙之初,先行盥礼一般,心持诚敬。古时祭拜宗庙,须先行盥礼,祭典刚开始人心最为诚敬,最为庄严。至于呈奉酒食的荐礼,往往由于礼数繁缛,以致人心渐次散漫,其诚敬与庄严便不如初始进行的盥礼。君子唯有时时刻刻保持行盥礼时的庄敬,才能将心中积存的诚信外显为威严的仪态。如此一来,即使不以言词教导,光凭诚敬的心意与威严的仪态,仍然能收到感化人民的成效。九五为观卦的主爻,四个柔爻皆与九五相观,不言应、比关系。

【例解】孔子说:“君子不重则不威。”意思是说君子必先心怀庄重,才能对外表现威严,这与观卦“有孚颙若”的道理不谋而合。倘若内心庄敬而仪表威严,万民观仰之后,自然受到感化;否则,行为轻浮而缺乏诚信,纵然三令五申,也难以得到人民的信服。

初六 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

初六以柔爻居阳位,处于一卦的最下方,有孩童之象。初六才质柔弱,距离九五君王最为遥远,所以为“童观”。“童观”比喻初六对于九五君王的治国之道茫然而毫无所见,也就是指小人平日受用于君子的治国之道,却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小人”意指不了解君子之道的市井小民。“小人无咎,君子吝”的意思是,占筮的人如果是小人,则得此爻并无过错;如果是君子,则应感到羞吝。

【例解】春秋时代,子产在郑国执政,使城市与乡村有所区隔,上下尊卑各有职责,田地有灌溉的沟渠,庐舍和耕地互相配合。政策刚推行时,百姓抱怨说:“计算我的家产而收费,丈量我的耕地而征税。谁肯杀死子产,我就帮助他。”但几年后,百姓又感激地说:“我有子弟,子产教诲;我有土田,子产栽培;子产死了,谁来继位?”郑国百姓起初不了解子产的苦心,正所谓“童观”,但终能得到政策的嘉惠而诚心信服子产,这就是“小人无咎”。

六二 隽观。利女贞。:

“隽(kuī)观”指由屋内往屋外窥视。六二以柔爻居阴位,处内卦中位,具柔顺中正之德。六二以阴柔之质居内卦而观仰九五,有“隽观”之象。六二观仰九五君王是自屋内往外窥视,只能看见一部分,无法得知国家政事的全貌。然而,六二具有柔顺中正之德,若能以女子贞正之道顺从九五则为有利。

【例解】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后马氏(1332—1382)向以贤惠著称,她时时提醒太祖要爱民如伤。马皇后虽然不了解朝政的全貌,仅能由太祖口中得知一二。但她总能以旁观者的角度,委婉劝谏太祖,赢得臣民的爱戴,正所谓“隽观,利女贞”。

六三 观我生。进退。:

“我”指九五。六三以柔爻居阳位,才质柔弱,却好用刚强,位于上下两体的交际处,又值阴长阳消的时候,必然有强烈的上进念头。但是,六三衡量客观情势,观仰九五的作为来决定自身的进退,终于决定退而据守本位,因此没有背离常道。六三如此决定是因为九五“大观在上”,以中正之道观示天下,虽然没有以言词法令训诫,人民仍自然接受教化而无不顺从,正如风吹过草上,草随之倾倒一般。

【例解】《太平广记》所记载的唐朝传奇故事“风尘三侠”里,虬髯客在与李世民接触后,毅然放弃逐鹿中原的宏愿,转向海外发展。这是因为李世民在当时虽非皇帝,却已散发出领袖魅力,天下豪杰纷纷效命,民众奔走相告传说他为“真命天子”。虬髯客观仰李世民果然器宇非凡,自知无法与他争锋,因此决定退让。这正是观卦六三“观我生,进退”的例证。

六四 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六四以柔爻居阴位,当位得正,且邻近九五君王,得以亲自观仰国家大政的盛德光辉,且顺从具阳刚中正之德的九五君王,所以为“观国之光”。君王贤明,则人才都愿意为朝廷效力,辅弼国政。六四既然仰观九五君王治国有方,应该成为君王的幕宾,陪侍在君王的左右,以贡献一己之力,所以说“利用宾于王”。

【例解】唐朝前期国势强盛,得力于贤明的君王能任用贤士,虚心纳谏。读书人观仰君王有心求治,都愿意晋身仕途,竭尽所能,为国效力。在唐代的盛世期间,先后出现了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狄仁杰、姚崇、宋璟等贤臣。这些人殚精竭虑,奉献所长,不但留下了良好的政绩,也赢得了贤名,正是爻辞所说的“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九五 观我生。君子无咎。:

“我”指九五。九五以刚爻居阳位,得上卦中位,是观卦的主爻,是《彖传》所指的“大观在上”。九五以中正之道观示天下,是在下的四个柔爻所观仰的对象,所以有“君子”之象。九五身为君王,天下的兴衰治乱与君王的言行息息相关。孔子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意思是风和草可分别比喻为君子之德和小人之德;正如风从草上吹过,草必随风仆倒一般,君王若能以中正之德教化人民,则民风自然淳厚。所以,九五君王应当一方面观示在下臣民,一方面不忘时时省察自己,要求自身的言行都符合阳刚中正之道,才能免于过咎。如此一来,臣民必能观仰君王的治国之道而自然受到感化,这就是《彖传》所指的“下观而化”。

【例解】孔子说:“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意思是舜之所以无所作为而天下却大治的关键,在于舜能秉持恭敬之心,随时审视自己的言行是否合于正道。孔子又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只要在上位者能依从正道,百姓自然也乐于追随,这就是“观我生,君子无咎”的道理。

上九 观其生。君子无咎。:

上九以刚爻居阴位,处于九五至尊的上方,虽然不居官位,没有处理政事的责任,却也是四个柔爻观仰的对象。上九比喻不在官位的贤人,他的道德学问足以受到天下万民的观仰,怎么可以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呢?“观其生”的意思是上九观察自己的言行举止,都合乎君子之道,才能避免过咎。

【例解】东汉初年淳厚的士风向为后世所称美。除了在朝的士人能讲真话,行正道外,在野的贤士更致力于修养品德,充实才学,成为天下人的表率,正所谓“观其生,君子无咎”。由于这些在野的贤士始终坚持君子的正道,因此即使东汉末年政治黑暗,儒家的道德理想始终仍在民间延续。

噬嗑第二十一 震下离上

“噬”(shì)同“啮”,就是用牙齿咬东西。“嗑”(hé)即合。“噬嗑”是口中有东西,把东西吃下,然后合上嘴巴。噬嗑卦由震、离两卦组成。

从卦象来看,上九、初九两刚爻分居一卦上下,六二、六三、六五等三个柔爻位于两刚之中,外实而中虚,象征上、下两排牙齿,中间为口腔。而三个柔爻之间又有一个刚爻,即九四,表示口中有物。口中有物间隔,则嘴巴不能合拢,必须把东西吃下才能闭合,这就是噬嗑。推广到人事方面,九四引申为从中作梗而使天下不得和谐的小人,应该用刑罚予以矫治或排除,天下才能恢复安宁。

此外,震为雷,为威。离为火,为明。震居内卦而离居外卦,是声威震动于内,光明察照于外,有用狱之象。执法判案必须公正合理,明察秋毫,才能建立威信,使百姓知法守法。倘若执法不严,判案不公,贪赃枉法的人逍遥法外,安分守己的人却动辄得咎,必致人人心怀侥幸,目无法纪。由此可见,“威震于内,明察于外”是断案治狱之道。

从六爻爻位分析,初爻地位卑下,上爻处卦外之地,两者皆无爵位,所以有受刑之象。中间四爻是在位的君、臣、官吏,各依其时位决定如何用刑。

噬嗑。亨。利用狱。:

凡事不能畅通,必有阻塞之物,如能去除,“噬”而“嗑”之,行事便能顺遂而亨通,所以说:“噬嗑,亨。”而噬嗑之道在于利用刑狱。用刑之道首重明威并重,明照则无所隐情,威震则莫敢不服。六爻之中,六五居尊位,得离体中位,最能明察秋毫,并以中道执法立威,是用狱之主。又六五以柔爻居阳位,治狱用刑能刚柔相济,既不会过刚而伤于严暴,也不致过柔而失于宽纵。以此治狱,众人必皆信服。

【例解】在任何团体之中,不论是学校、社区或公司,为维护团体的利益与和谐,团体成员必须遵守某些行为规范。若有人违反规范,情节严重时,可“利用狱”,予以惩罚,促其改过。倘若空有规范却欠缺惩罚的强制力,害群之马将得寸进尺,团体秩序也将土崩瓦解。

初九 屦校灭趾。无咎。:

“屦”(jǔ)指贯穿脚趾。“校”是木制刑具的总称;施加于颈、手与脚的木制刑具分别称“枷”、“梏”与“桎”。“灭”指遮没而看不见,并非伤害的意思。初九居噬嗑卦的初位,地位卑下,象征受刑的下民。以人身为喻,最低下的部位是脚趾,所以说“屦校灭趾”,就是将“校”加于脚上,以致遮没脚趾,属于轻微的刑罚。由于只是初犯,罪过尚轻,仅给予小小的惩罚,希望初九能因此觉悟,改过迁善,正如《系辞传》所说:“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只要勇于改过,终得“无咎”。

【例解】对于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法律往往减轻其刑罚,或仅施与感化教育,因为用刑的目的在于规过劝善,而年轻人或对犯罪欠缺认识,或只是血气方刚,以致误触法网,所以只需“屦校灭趾”,以让他们改过自新。

六二 噬肤灭鼻。无咎。:

“肤”是柔软而易咬的肉。“灭”是遮没。六二以柔爻居阴位,在六爻之中最为柔弱,故有“肤”之象。六二以柔爻乘于初九刚爻之上,有如嫩肉置于利齿之上,咬嚼毫不费力气,以致掩没了鼻子,此即“噬肤灭鼻”。从用刑的角度来看,六二以柔爻居下卦中位,用刑宽柔中正,能使受刑人心服,犹噬肤而没鼻,故得无咎。

例解《淮南子》说:“因民之所恶而禁奸,故罚一人而天下畏之。”又说:“利赏而劝善,畏刑而不为非,法令正于上,而百姓服于下。”确实,执法而信赏必罚固然是治国的必要原则。但《淮南子》又说:“夫峭法刻诛者,非霸王之业也;箠策繁用者,非致远之御也。”强调严刑峻法并非治本,只有用刑宽柔而中正,才能使万民信服。

六三 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

腊,音xǐ。“腊肉”是干腊而坚韧的肉。“毒”指腊肉陈放太久而产生腐败的味道。六三以柔爻居阳位,有腊肉之象,“肉”象征柔爻,而“腊”象征阳位。“遇毒”指六三距离初九、上九两排牙齿较远,未能及时咬食以致成为有恶味的腊肉。由于六三以柔爻居阳位,既不当位,又处下卦上方,失正不中,其执法用刑难以服人,犹如吃到腐败恶臭的腊肉,稍可鄙吝。然而,处噬嗑之时,应尽力去除口中阻隔之物,“噬”而后“嗑”,才能免除过咎。

【例解】所谓“养不教,父之过”,教育子女乃为人父母的义务,对孩子一生人格的发展影响深远。假若父母亲怠忽职责,疏于管教,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致出现偏差行为时,才想予以矫治,往往容易遭遇孩子的反抗,这就是“噬腊肉遇毒”。但无论如何,此时父母亲仍应尽最大心力予以管教,才不失为父母之道。

九四 噬干胏。得金矢。利艰贞。吉。:

“胏”(Zǐ)是带骨头的肉。“干胏”指带骨的干肉,非常坚硬而难以咬嚼。“得金矢”譬喻得刚直之德,以金属喻刚硬,箭矢喻笔直。噬嗑卦除初、上两爻外,只有九四一个刚爻,所以九四最为坚韧难噬,也就是“噬干胏”。然而,九四以刚爻居阴位,刚柔相济,深得治狱用刑之道。干胏虽然坚硬难噬,但只要坚守金矢刚直之德,利在知艰难而贞固守正,终将得吉。

【例解】三国时代,山越为患东吴,吴国建立者孙权(182—251)锲而不舍地与山越周旋四十年,深得“噬干胏,得金矢,利艰贞”之道,终于讨平山越,不但稳固了东吴在江南的统治,对于民族的融合与南方的开发贡献尤大。

六五 噬干肉。得黄金。贞厉。无咎。:

“干肉”比“肤”坚韧,比“腊肉”、“干胏”软嫩。“黄”为中色。“金”代表刚硬之物。“黄金”比喻刚中之德。六五以柔爻居刚位,比以柔爻居柔位的六二坚韧;又上承作为锐利牙齿的上九刚爻,比六三易于噬咬,因此有“噬干肉”之象。比喻六五为用狱之主,自上用刑于下,自然能像噬干肉般容易。六五以柔爻得上卦中位,是柔顺中正之君;且居阳位,又得到九四刚直大臣的帮助,有“得黄金”之象,能刚柔相济而奉行中道。然而,处噬嗑用狱之时,以刑罚惩戒小人,必须非常谨慎,贞固于正道而常怀危厉之心,才能明察秋毫而不失于严苛,从而建立威信,方得免于过咎。

【例解】清康熙玄烨(1654—1722)即位之初,清王朝的统治权尚未稳固,各地仍有许多反清复明的势力,正所谓“噬干肉”。康熙以高压与怀柔并用,一方面严格执法,讨伐乱军,建立朝廷威信;一方面礼遇归服的汉人贤士,建立文治政府。康熙既“得黄金”,以刚中之德促成全国统一,又能“贞厉”而勤于政事,开创盛清治世。

上九 何校灭耳。凶。:

“何”通“荷”,即负荷。“灭”是遮没、掩没。上九与初九都是受刑之人。初九处噬嗑的初始,罪过轻微而终得无咎。上九则以刚爻居噬嗑的终极,自恃刚强,不知悔改,致积小恶而成大罪,终被绳之以法,肩膀负荷木枷,因此遮没耳朵,此即“何校灭耳,凶”。表示上九罪大恶极,凶祸难逃。即使不能积善累德,至少要懂得如何远罪避祸。倘若心存侥幸,认为做点小坏事无关紧要,受到轻微的处罚也认为无关痛痒,则积重难返,终将后悔莫及。正所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例解】当身体有病痛时,通常会有不舒服的感觉。如果忽视这些警讯,短期内或许不会有大碍,但是若任其蔓延恶化,积重难返,一旦出事,则百病齐发。届时就算华佗再世,也爱莫能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图解易经》(十)作者:高永平
通俗解读《易经》(16)
第十七卦随泽雷随兑上震下
白话易经》-2 南怀瑾、徐芹庭著
白话易经33-48
易经讼卦全文:讼卦第六、天水讼卦白话解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