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玉收藏入门不得不知得金律:明代仿古玉器的认识与鉴定.


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带有时代风格的仿古玉器。到了赵宋时期,由于玉制作进入了社会商品的流通领域,在满足社会对古玉需求的同时,客观上将仿制古玉推向了一个历史上从来未有的制高点,嗣后的清代仿古达到了巅峰水平。很明显,清代仿古风格与成就的确立,无疑是继承、完善与发展明代仿古玉器的结果。明代的仿古玉器从现在的传世器上分析,大约是沿着两条并行的轨道向前发展的:

一是纯粹意义上的仿古。这类仿古器一般不做旧,也不做沁,器身很干净,主要仿琢三代时期的青铜器;如彝、簋、觚、尊等,从用料讲究、雕工精细上看,仿古陈设器的主要消费者一定是社会的上层人物,这些仿古器无疑是明代玉器中的重器,代表了明代制玉工艺的最高水平。这种仿古玉器的产生与市场的供需没有必然的关系,于是就出现了三个特点:

1.完全不考虑制作成本,对工、料、设计的要求极其严格,是一般用于市场交易的玉器所不可比拟的;

2.样式设计基本可以复原于青铜器,比起宋代仿古的荒诞不经来说,已经有了比较严谨的崇古意识与仿制标准;

3.明代的这种仿古器在明、清两代的传世玉器中属于罕见的珍品,其与生俱来的制作成本与拥有者的社会地位,都决定了其存世数量的稀少,同时,也决定了自然损耗概率的低微。至于现在的交易市场所见到的这类玉器,不少是后世的再仿品,其收藏价值与交易价值均不能与明代仿古器比肩而论。

二是古玉的赝品。明代的高濂在《遵生八笺》中说:“近日吴中摹拟汉宋螭纹、钩环,用苍黄染色边皮,葱玉或带淡墨色玉,如式琢成,伪乱古制,每得高值.'

可见,古玉赝品既不能与明代的仿古器相比,又有别于清代乾隆时期的做旧古玉,是一种纯粹意义上的商品。这种玉器除了模仿古代玉器的形状外,重点是通过采用各种手段制作假沁色。

由于人工做沁要求玉质质地相对松软,才能在短期内使颜色浸入玉中,所以多用和阗玉以外的地方,这是假古玉的基本材质特点。在收藏的实际操作中,即使是收藏明、清时期的假古玉,也存在着多角度、多质量标准的选择。

当然,这类明代假古玉流传至今,也具有了相应的收藏意义,有些经过几百年的不断盘摩,已经成为相当漂亮的传世古玉,我们也就不能简单地以赝品论之,经过了几百年的岁月,本身已经修成正果,完成了由赝品古玉到真品古玉的转化过程。只是这路假古玉的收藏价值仍旧低于仿古玉器,收藏者不可不知。

借鉴古器物的造型和图案装饰、是明代仿古玉器中惯用的重要方法。常见的品种有玉觚,玉匜、玉鼎等,都是以商、周时代的青铜礼器为标本,结合玉料自身的形状碾磨琢成的。形式虽然仿古,但技法上都具有时代琢玉工艺特点,比如器形呈小口、广腹、深膛等。这些作品由于碾玉技术发展的原因,在唐、宋以前的古玉中很少出现。

明代砣轮机械动力的进步,彻底提高了琢玉作业的技术能力、从根本上与唐、宋玉器有了制作上的区别。因此,明代的这类仿古玉器实际只是对古物造型和图案的借鉴,制作风格上仍然具有明代的典型特征。

由于明代的考古结果不能从器物学上对玉器的仿制给予支持,所以,即使是对照青铜器的实物进行玉质的复制,也会因完全不懂三代青铜器上纹饰的设计意义而依样画葫芦。

北京故宫藏有一件白玉兽面纹簋,簋身雕有商、周时期青铜器上常见的饕餮纹,虽然雕工精到,但是上面的仿古纹饰表明,工匠缺少古器物学方面的修养,根本看不明白青铜器纹饰上每一组线条所表达的意思,从而决定了这个时代仿古玉的先天不足,也可以被认为是断代的一种参考。宋代、清代都有这种情况出现,宋代更差,清代稍好。

在明代传世的玉器里,恐怕所见更多的是通过各种造假的手段伪造的三代古玉。明、清乃至民国时期,真正的收藏家多数都以收藏三代古玉为能事,所以我们看到宋代的仿制古玉,还处于探索与小心翼翼阶段。而明代古玉赝品的制造,已经有了相当完善的工艺流程。同时,从赝品传世的数量与制作的熟练程度上看,明代大概还有着一个良好的伪古玉供需交易通道与环境。这仅仅是对赝品古玉产生动因的一个市场销售方面的估计,而造假行业最致命的死穴就是标准器的不确定。

我们通过传世的实物可以得到这样的推测:在没有真伪意识的前提下,当时的制作样的设计有四个来源:

1.以真正的三代古玉为样式琢制;

2.以宋代及其之后的仿制品为样式,由于宋代的仿古本身就存在样式不真实的问题,所以再以此为制作样式标准,以讹传讹是必然的结果;

3.根据当时的古器物画图。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图画又与图画者对所画玉器的鉴别及其复制的真实程度有关;

4.自己根据既往的见识杜撰出来的样式,譬如明代玉质花觚与商代晚期的青铜觚,从器形上两相比较,可见两个时代的渊源

关系稍有近似,而清代则又在明代的基础上再变,那么,商代与清代的觚已经完全不是一回事了。问题是,如果收藏者根本看不出明代的花觚与商代青铜觚的直接对应关系的显示,那么就不能排除明代花觚是仿宋的结果。

在这些层层不真实因素的相互干扰下,明代仿古玉器的时代特征反而能迅速地凸显出来。作为对市场需求的一种满足,明代的赝品古玉一般都有人工制造的各种伪沁,虽然现在看来手段还是很原始,但已经比宋代有了很大的进步,做伪沁的手段不外乎两种:一是染玉,即将玉放到带有颜色的溶液中浸泡,使玉染上颜色;二是烧烤,因为出土的古玉有些带有焚烧的痕迹,烧烤法就是伪造这种出土玉的效果。

明代的仿古玉还有一种形式,那就是旧玉新工,这种玉器传世不多,但也同样具有欺骗性。有两种情况:一是在出土的素器上加饰纹饰。这类玉器的鉴别要点还是在于纹饰与器形的吻合程度、纹饰与器形时代的吻合程度、纹饰与时代刀法的吻合程度。

至于线条的力度如何,那属于一种见仁见智的软标准;二是利用残器改形。这类玉器比较容易辨别,为了利用残器,改制的施工往往捉襟见肘,顾此失彼。改制器的特征是纹饰在布局上有不完整的地方,这种玉器的收藏价值较低,只宜做标本用。

明代的礼仪用玉比以前有了较大的变化。玉琮、玉壁、玉圭等器形仍延续旧制,以不同的形式和规格保留下来。从以前遗存的实物看,玉圭占有较大的比重,在明代帝王的墓葬中常有发现。如明定陵出土的玉圭有8件,应是明帝的御用器,有的光素无纹,有的圭表面阴线刻四山,线内戗金,就是史书中所记载的“以象四镇之山”的镇圭,取其安定四方之意。故宫博物馆所收藏的明代玉圭,有的圭面上有隐起的“三星图”,下部有饰海水江岸图案,均属御用器范畴。

明代玉璧的形式变化较大,器体大都比较小,常见凸雕蟠螭纹,也有卧蚕纹和石纹。玉质以青玉、白玉居多,光泽明快。有的作品利用玉料的皮色,巧妙地琢成凸起的蟠螭纹和浮起的卧蚕纹,具有巧色的效果。这类玉璧碾制得小巧玲珑,主要用于佩饰,战、汉那种卧蚕纹、蒲纹、龙纹、凤纹、兽面纹饰,已经彻底绝迹了。

明代玉琮与玉壁一样,都是随身佩戴的尤物,形体多变得矮小,器身光素无纹;多节小型玉琮也时有可见,表面隐起似蚕纹的装饰。玉质通常为白玉或青白玉,高古玉出现的那种分节神人兽面纹王琮,已不再应用。

常见明代仿古的纹样有螭龙纹、螭虎纹、夔龙纹、兽面纹、饕餮纹、卧蚕纹、勾云纹、雷纹等。明代的仿古在纹饰的复制上比宋代更接近原样,但由于设计者对古器物上的纹饰没有充分的了解,所以常见纹饰的琢刻结构松散,有依样画葫芦的痕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邳州行和邳州仿古玉器见闻(转自草根玉痴)
中国玉器鉴赏-明代玉器
古玉器的种类与名称
古代仿古玉鉴别技术
明清玉雕仿古是时尚,主要仿造商周青铜器 - 青铜器 - 文博类 - 古玩知识-文博知识-铁...
明末与清中初玉器的区别讲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