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们到底为什么而读书?

现在社会上很多人为了孩子上名校

不惜花几百万几千万买学区房

甚至有人干脆辞掉工作陪读

而古人与现代人相比也并不差,

因为他们把“耕读传家”当做了家训。

很多人花几十年一辈子去读书考试,

比如我们熟悉的

写出了“一将功成万骨枯”的作者曹松

就考了50多年

到七十岁才中的进士。

由此可见,从古至今,

读书就对中国人来说

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或者说,读书是为了什么?

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

实际上却有很深刻的意义。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

之所以上学读书,

是因为父母逼着自己去读书;

而父母长辈们之所以读书

也是因为父母的父母逼着自己读书。

一旦他们自己独立了,

就很少会继续读书。

父母自己不愿意读书

却要逼着孩子读书,

这怎么看都有些不讲道理,

不过大人们本就不愿跟孩子讲道理。

回到之前的问题,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来看看先辈们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先来看孔子。

孔子说,学而优则仕

可见在孔子看来,

读书是为了做官。

不过大家不要误会孔子了

觉得他是个只想做大官的庸俗之人

孔子其实是希望

大家做了官然后以礼治国

让更多老百姓懂礼

所以在孔子看来,

读书是为了知礼仪,

而知礼仪是修身的一部分。

所以归根结底,

读书其实是为了修身。

所以修身,才是书人最要紧的事情。

因此只有身修好了,

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再来看看孟子。

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由此可见,

孟子认为读书是为了养气。

不过养气也是修身的一部分。

所以孟子说的还是孔子修身那一套,

只不过更具体罢了。

北宋大家张载说

读书就是要“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所以张载对读书的回答

最为大气磅礴,

也最有责任感。

儒家一直把读书当做实现治国理政的途径

所以儒家说的都很有目的性,也很功利性。

道家就不这么认为了。

老子说要人们“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还说要“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还说,“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

弱其智,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由此可见,

老子认为人们压根不需要读书,

因为书读得越多,

人会变得越狡诈。

老子的话,

最不负责任。

不过大家不要误会老子

他之所以这么说

恰恰是看到了读书能够让人们心智更发达

因为老百姓一旦变聪明了,

统治者就不好管理了。

所以老子是站在统治者的角度说的话,

我们老百姓应该反着听。

总的来说,

古人读书是为了修身;

而现代人读书,

则是为了名权和利。

为了将来能有个好工作,

为了赚很多钱,

为了有大权力,

为了有好名声。

看起来现代人读书,

比古人更世俗一些

其实古人读书不少也很功利

因为他们上升通道更少。

因此,我们可以带着功利性去读书,

也可以不带着功利性去读书。

但不管怎么说,

重要的是你要读书。

不仅要多读书,

更要多读好书。

古人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但现在不需要把读书看得太高大上,

我们只要明白一点,

读书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好就够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人孟子说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对现代人有用吗?
为什么春秋战国的老子、孔子、孟子、鬼谷子等大智慧者,2500年的现在还无法超越?
老子干的
孔子文集 老子文集 孟子文集 孙子文集
“诸子”炒股记
俗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什么意思,另外两种不孝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