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她原本是广寒宫中熠熠生辉的明珠,却成为历史上首号美女间谍

有诗云:

吴王亡国为倾城,越女如花受重名。

妾自承恩人报怨,捧心常觉不分明。

这是清代文人袁枚的得意诗作《西施》,他从新颖独特的角度入手,将一段历史和西施的悲剧命运浓缩为二十八个字,可以说既沉重,又余味悠长。

西施,又称“西子”,是中国四大美女之首,春秋末年越国句无苎萝村人。苎罗山下临浣纱溪,溪水长流不息,西施自幼随母亲在此浣纱,又被称为“浣纱女”。

她因天生丽质、倾国倾城而被范蠡选中,称为加速吴国灭亡,助推越国复兴的棋子,但又因美貌而惹祸上身,最终香消玉殒,令人心生唏嘘。

·水偷月貌锦鳞醉, 风袭蛾眉天下颦。

有这样一种说法,西施本是嫦娥的掌上明珠,奉玉帝之命,下凡来拯救吴越两国黎民百姓脱离连年战乱之苦。

广寒宫里的嫦娥仙子,有一颗明珠。这颗明珠闪闪发光,嫦娥仙子尤其喜爱,常常在手中把玩,并命令五彩金鸡日夜守护,唯恐丢失。有一天,五彩金鸡趁嫦娥不备,偷偷将明珠含在口中,躲到月宫后面赏玩起来。它将明珠抛上抛下,很是开心,怎奈一不小心,明珠便从月宫滚落下来,直飞人间。金鸡大惊失色,恐被责罚,也慌忙朝人间追去。嫦娥得知消息,便命令玉兔一同追赶,一直追到浙江诸暨浦阳江边上空。

巧的是,浦阳江边山下一农家女子正在江边浣纱,忽见水中有颗光彩耀眼的明珠,忙伸手去捞,明珠却像长了翅膀似的径直飞入她的口中,并钻进腹内,从此她似有了身孕。这名农家女子便是施姓之妻,亦西施之母。

          

但是,一晃十六个月过去了,这名女子只是腹痛难忍,却没有办法分娩。忽有一日,一只五彩金鸡从天而降,屋内顿时珠光万道,恰在此时,只听哇的一声,一名长相俏丽的女婴降生。施姓夫妇百感交集,给女婴取名为施夷光。

“尝母浴帛于溪,明珠射体而孕”,就是来源于这个传说。

西施极美,貌若天仙,增半分嫌腴,减半分则瘦,甚至连蹙眉都极其美丽。

相传,西施有心绞痛,疼痛难忍之时便会用手抚着心痛处,且皱着眉头。同村里有个丑女叫东施,见到西施蹙眉,大吃一惊,觉得极美,便也效仿她捧心效颦。殊不知,若是美女这般操作,我见犹怜,长得不怎么好看的东施这般装模作样,简直要了人命了。不光是富家子弟见了不敢出门,就连贫苦人家的男人见了,也赶忙携妻带子,仓皇逃离现场。这便是大家都熟知的东施效颦的故事,这个故事以“东施效颦”,来衬托西施的美丽。

关于西施捧心蹙颦,宋朝的姚勉和赵崇嶓分别做有《题西施拜心图》与《西施捧心图》。姚勉诗云而“高轩直盖填寒闾,东家少妇羞弗如”,赵崇嶓则说“吴苑风光越水春,两山眉里笑颦分”。

她的一笑一颦,是东邻女无可匹敌的,那一笑一颦中,隐隐流动的是吴山越水,空明而灵动。唐人李白在《西施》一诗中这样写: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不仅荷花在她面前自惭形秽,就连水中的游鱼看见她也忘记了游动。相传,西施在河边浣纱的时候,水中游动的鱼儿见到她的倒影,不禁沉醉其中,都忘记了游水,便渐渐沉到了河底。因此,在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中,西施素有“沉鱼”之称。

苏青在《论红颜薄命》一文中这样说:“要知道一个好看的女人生长在一个平凡的家庭里,一辈子过着平凡的生活,那么她是永远不会成名,永远没有人把黑字印在白纸上称赞她一声“红颜”的。”

诚然,若是西施一辈子居住在苎萝村,那么她就和世俗所有的女人,结婚生子,操持家务,直至容颜逝去,泯然于普通的妇人。

苏青还说:“美人没有帝王,将相,英雄,才子之类提拔,就说美到不可开交,也是没有多少人能知道她的。”

让西施之名流传千古的人有两个,一个是范蠡,一个便是吴王夫差。

·莺声压却三军鼓,蜂腰舞动霸业根。

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击败越国,越王勾践退守会稽山,饱受吴国围攻,只得向吴国求和,并被迫携妻带子到吴国为臣,实则是到吴国当人质。三年之后,才得以返还。归国后,越王勾践要一雪前耻,与文种、范蠡等大臣共谋强国之计。他们一面发展经济,训练军队,一面又想方设法让吴王夫差放松警惕。吴王夫差生性贪恋美色,越王勾践便选择了最毒辣的计策——美人计。

于是,文种、范蠡便负责四处搜罗美女。一日,范蠡在苎罗山下的浣纱溪边邂逅了美得不可方物的西施,便将其带回会稽。

越王身边有一个极其宠爱的宫女献言:“真正的美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美貌,二是善歌舞,三是体态。”如此,西施仅仅具备第一个条件,于是越王便教习西施歌舞、步履和礼仪等。

西施发奋苦练,用了三年的时间,由一位浣纱女成为修养有素、婀娜多姿、能歌善舞的宫女,不仅如此,她举手投足间,尽显得体,风情万种。于是,她穿上了为她量身定做的华丽宫服,被送往吴国宫室。当然,在去往吴国之前,西施就知道,她和其他被送往王室之中的女子不一样,她是带着责任与使命而去的。因而,在踏上吴国国土的那一刻,她也必定知道,她的生命和人生,早已不再单单属于自己,而是属于越国。

吴王夫差见到西施,大喜,便命人在姑苏台上建造春宵宫。

姑苏台,亦作“姑胥台”。吴王夫差打败越过之后称霸吴中,有些得意忘形,开始在吴国大兴土木,建造富丽堂皇的亭台楼榭,姑苏台便兴建于此。据史料记载:“为修造姑苏台,材料历经三年才积聚,五年方造成。”建成之后,台高三百丈,宽八十四丈,有九曲路拾级而上,登上巍巍高台可饱览方圆二百里的湖光山色和田园风光,其景冠绝江南,名闻天下。

姑苏台上,不仅有春宵宫,还建有大池,供西施与吴王戏水。此外,还有馆娃阁、灵馆等。

西施擅长跳“响屐舞”,吴王便用数以百计的大缸,上铺木板,做成“响屐廊”。西施裙系响铃,脚着木屐,在响屐廊上起舞。铃声与大缸的回响声相互应和,令夫差如痴如醉。沉湎女色的夫差,夜夜笙歌,不理朝政,终于走向王国之路。

公元前473年十一月,越国打败吴国,吴王夫差拔剑自刎,吴国灭亡。

卢挚在《西施》中云:“建姑苏百尺高台,贪看西施,杏脸桃腮。月暗钱塘,不提防越国兵来。吴王冢残阳暮霭,伍员长文老树苍苔。范蠡贤哉,社稷功成,烟水船开!”

吴国分崩离析,吴王的墓冢孤独地伫立在残阳暮霭之中,范蠡称贤,越国得以光复,可西施却处于极度尴尬的局面之中。

这个跟随吴王多年,带着使命的越国女子,却陷入了尴尬地境地。吴国人视她为红颜祸水,她无法立足,越国却是自己回不去的母国。

曾经,美丽是她的至高荣耀;如今,美丽是她无法摆脱的原罪。

·一场大梦烟波里,泪洒珍珠照来人!

吴越之间的恩怨烟消云散,西施的结局却是一个谜团。

关于西施的结局,有三种说法:

一是自缢说。相传西施见吴国灭亡,越国复国成功,深感欣慰,但又觉得对不住吴王夫差与吴国百姓,心生愧疚,便自缢于馆娃宫内。

一是沉江说。关于沉江,又有诸多版本。一说是吴人极端痛恨西施,便将其沉江以解亡国之痛。一说是西施重返越国之后,越王勾践害怕重蹈吴王覆辙,便将其沉江。还有一种说法便是勾践贪恋西施美色,将其留在身边,越后羡慕嫉妒恨,便将其沉江。

一是与范蠡归隐西湖说。相传,早在苎罗山下,范蠡便与西施一见钟情,但念于身负社稷大义,便忍痛割爱。社稷事成之后,范蠡急流勇退,携西施游历五湖,做一对寻常夫妻。

《越绝书》中也称:“西施亡吴国后,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当然,这是后人怜悯西施,想要给她一个浪漫而美好的结局,于是便有了这种说法。

至于真正的历史真相,我们都无从而知。

精于考证的史学家们,称西施为中国历史上头号色情间谍,说她善于挑拨吴国的君臣关系,特别是吴王与伍子胥的关系。

当然,这些也都是后世的推测,但是,吴国灭亡这个锅,不能全由西施背。关于此,晚唐诗人崔道融曾有一首《西施滩》:

宰嚭亡吴国, 西施陷恶名。

浣纱春水急, 似有不平声。

据《史记》载,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战败后困于会稽,派大夫文种用珠宝玉器贿通吴国太宰伯嚭,准许越国求和,从此越王勾践获得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其后终于灭掉了吴国。也就是说,吴国灭亡,是拜奸臣伯嚭所赐,西施只是“栽赃陷害”,就连浣纱溪的春水,也为她抱不平。

历史兴衰嬗变,非一己之力。崔道融借这首诗为西施是“红颜祸水”翻案。后来,崔道融还写了一首七言绝句《西施》:

苎萝山下如花女,占得姑苏台上春。

一笑不能忘敌国,五湖何处有功臣。

短短二十八个字,却道尽西施的一生:她是苎萝山下面容姣好的浣纱女,她是姑苏台上一抹风情万种的春色,她虽然纵情欢笑,却不忘大义,她使命完成之时便急流归隐。在崔道融的笔下,西施俨然是以身许国、功成身退的爱国女子。

·结语

2006年5月20日,“西施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后人为纪念这位忍辱负重,以身许国的绝代佳人,就在诸暨苎萝山下修建了西施殿。西施殿外,存有当年西施的浣纱石,虽历经2500年风雨沧桑,昔日风光早已不再,但王羲之手书的“浣纱”二字却依然在目。

临浦集镇往东北走2公里有座苎萝山,山下有一条长约2.5公里的浣沙溪。这条溪的两岸,分布着西施庙、苎萝亭、范蠡庙、起埠庙、浴美施闸等14处西施古迹群。至今,浣沙溪边的粉红建筑西施庙里仍保留一块清代光绪皇帝的御旨石碑。

在临浦镇北部,有一个施家渡村,这个村子里大多是施姓家族,相传是西施的出生地。

每年农历七月的最后一天,是横一村一年一度的荷灯节,是为纪念西施和她的姐妹郑旦而举办的,这一习俗已流传了近900年。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传说是西施生日,这一天,不光是临浦,有来自萧山各地、绍兴等地的香客来西施庙进香,至今不衰。

除此之外,国内有多个以西施为主题的景区。诸暨西施故里景区、宜兴西施洞景区、无锡西施庄景区,分别以“妃子西施”“隐士西施”“范蠡与西施爱情故事”为旅游卖点。

不仅如此,西施文化还流传到了国外,新加坡有“西施街”,韩国有“西施浦”,日本秋田象泻町每年举办“西施节”,评选西施小姐。

可以说,时至今日,西施不仅仅是名垂青史的美人,更是一种文化符号。

这种文化,不仅成就了许多旅游景点,还渗透到了饮食行业。有一种名叫“西施舌”的菜式,是一种叫“沙蛤”的海产壳类做成的。因那贝壳被打开时,吐出的白肉像是一条小舌头,不免令人联想多多,故名“西施舌”。

不言而喻,这种菜品之所以存在并流传至今,与西施“沉江”的传说紧密相连——含冤而死,吐舌诉恨。

梁实秋先生第一次品尝西施舌:“一碗清汤,浮着一层尖尖的白白的东西,初不知何物,主人曰西施舌,含在口中有滑嫩柔软的感觉,尝试之下果然名不虚传。

可见此菜极为佳美。

在众多传说之中,我更喜欢西施这样的结局:西施化解了吴越两国的仇怨之后,就化作珍珠留在人间,为黎民百姓的健康长寿、养颜美容继续做出贡献,自此诸暨变成了世代养殖珍珠之乡而驰名中外。

真也是应了这句诗:一场大梦烟波里,泪洒珍珠照来人!

“世事大梦一场,人生几度秋凉”,回望西施一生,毋庸置疑是一场悲剧。在这出悲剧之中,她不是一个柔弱的女人,而是一个美丽的,带着仇恨的工具。

一遍又一遍读“施夷光”这三个字,忽然间了悟——她的命运和使命,早已参在了这个“夷”字之上。“夷”,有“平坦,平安”之意,亦有“破坏建筑物(使成为平地)”“灭掉;杀尽”之意。

一个“夷”字,两段人生。

有些宿命,参不透,亦逃不过。

---------

考考你哦

传说中,西施的生日是哪一天(      )

A.农历五月初七

B.农历三月初三

C.农历六月初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施为国效力,去吴国帮勾践成功的灭掉吴国,为什么还被勾践处死
昔日沉鱼落雁,后来葬身鱼腹,为你讲述西施短暂绚丽的一生
古镇木渎:名称由来
☆ 悲情红颜(十三):以身许国之西施
咏美女诗词1---西施170首③
【诗海拾贝】《浣纱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