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意大利雕塑三大丰碑


盛鑫煜

  艺术家国际推广平台


国际艺术大奖赛    双年展    艺博会    境外展览







佛罗伦萨



三大著名




佛罗伦萨早期出过非常多的雕塑家,最出名的雕塑家是多那太罗、米开朗基罗和本韦努托·切利尼。



1

多那太罗




艺术家简介

多纳泰罗(1386年 —1466年)意大利文艺复兴雕塑家、画家。是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第一代美术家,也是15世纪最杰出的雕塑家。对古典美术的推崇和借鉴,可以说是文艺复兴意大利美术家的共同特点。

多纳泰罗在其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生气盎然、庄重从容的雕塑作品。多纳泰罗(1386年 —1466年)意大利文艺复兴雕塑家、画家。

代表作品《大卫》(约1430--1432)是第一件复兴了古代裸体雕像传统的作品。多纳泰罗运用古希腊人创立的对应构图方式,向人们展现一位形体比例和结构都十分准确的少年形象。这位圣经人物不再是概念性的象征,而是一个活灵活现、有血有肉的生命。

作品赏析


他创作过很多真人大小的雕塑。事实上,他是第一个把意大利的雕塑艺术恢复到希腊罗马时代水平的雕塑家。

《朱迪斯和赫罗弗尼斯》


《朱迪斯和赫罗弗尼斯》多那太罗作于1450年代晚期。       资助人与艺术家之间的付酬委托方式各不相同。资助人可以委托艺术家仅仅一次,也可做出更宽泛的资金安排。艺术家也可与某个组织,例如同业公会(guild)保持长期关系或被宫廷雇佣。安德里亚·曼特纳(Andrea Mantegna)是曼图亚(Mantua)的贡扎加王朝(Gonzaga)的宫廷艺术家,他如果为其他资助人工作必须获得批准。瓦萨里在《艺苑名人传》中记载:“老美第奇”科西莫·德·美第奇(Cosimo “il Vecchio”de’Medici)甘愿委托已经老年的多那太罗,确保多那太罗一直有事可干----瓦萨里认为,这已经是一种友谊,而非其他。

《伽塔美拉达》


多那太罗的又一创举:中世纪以来欧洲的第一座骑马雕像《伽塔美拉达》(Gattamelata,意思可爱的猫) ,这个称呼是雇佣军人埃拉兹莫·达·纳尔里(Erasmo da Narni,1370-1443)的绰号。他穿着罗马式铠甲,很多其他装饰细节也是模仿古罗马雕塑艺术。1432-1433年多那太罗在罗马生活和工作,研究废墟学到很多细微的细节。

 

多那太罗的雕塑描述了埃拉兹莫的一个故事:作为队长,他在敌人毫不怀疑的情况下大摇大摆潜入敌营后发起突然袭击。他的泰然自若部分表现在他的马上:一只马前蹄悠然自得地搭在一个加农炮弹上,保持着平衡,不像很多罗马骑马雕像中的马蹄悬空。这可能正是多那太罗的意图:他把埃拉兹莫的计谋表现得惟妙惟肖,令人回味无穷。


多纳泰罗出生于弗洛伦萨,年轻时从师于吉贝尔蒂( Lorenzo Ghiberti),在他的工作室里受过严格的艺术训练,由于老师是位严守哥特传统的雕刻家,这使追求自然、孤傲而有才能的弟子不能忍受。



29岁时独立创作《圣乔治》,塑造了一位充满自信心和自傲感的青年英雄理想化形象,雕像全身重量压在左腿上有前进迸发出巨大冲击力量之感,雕刻家按对立方式保持躯体均衡的表现手法塑造形象。《圣乔治》问世使多纳太罗名盖佛罗伦萨,紧接着为乔托大师设计建造的独立式钟楼制作四个先知雕像,在这些雕像中人们发现都是同代人的肖像。他在制作雕像时,有时高声叫道:“你说话呀,你真该死”,他常把雕像当活人一样与它对话。



45岁的雕刻家和同代建筑大师布鲁内莱斯基一起赴罗马,对古代艺术作深入的考察研究,充分地继承古希腊罗马的古典艺术传统,相继创作了《大卫》等名作。

57岁的大师来到帕多瓦城,在那里塑造了名作《加塔梅拉特骑马像》。

10年后又回到故乡佛罗伦萨,已是68岁的老人了,他仍然从事创作。由于客观社会的变化,雕刻家思想感情和艺术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些转变在他晚年的名作《抹大拉》中充分体现出来。



多纳太罗的前期艺术核心,是直接研究人与自然为基础的新的写实手法,借鉴希腊罗马古典表现形式为基础的理想化的艺术处理方法,作品中介入作者强烈的个性化表现;晚期的创作特色,是有意追求形式上的夸张和变形,脱离古典雕像的理想美和华丽庄严气魄,强调激情,丑陋和痛苦成为他后期创作的内涵。



创作历程


同许多诗人和艺术家一样,多纳泰罗在承受了他前辈以及同时代艺术家的影响之后,在驯服于学派及传统的教训之后,更与当时一般艺术家同样仔细观察过了时代以后,渐渐显出他个人的气禀,肯定他的个性,甚至到暮年时不惜趋于极端而沦入于“丑的美”的写实主义中去。多纳泰罗有时因为要表现纯粹的精神生活而遗弃作品外形的美。



圣马克像


1411至1413年,多纳泰罗完成了雕像圣马克,那是依据了传统思想与传统技巧所作的雕像,是十三世纪以来一切雕塑家所表现的圣者的模样。圣马可面貌庄严,垂着长须一直悬到胸前,手里拿着一册书,就是所谓福音。衣褶是很讲究地塑成的。多纳泰罗对于圣马克的身体先给了一个很明显的倾侧的姿势,然后可使衣褶更复杂,更多变化。外衣的褶痕,都是垂直地在支持整个体重的大腿方面下垂。这一切都与传统符合。米开朗琪罗(Michelangelo Buonarroti, 1475-1564)曾经说过:这样一个好人,真教人看了不得不相信他所宣传的福音!圣马可的手势依了自然的模型而雕塑的。这是又粗又大的石工的手。右手放在大腿旁边,好似不得安放。多纳泰罗全部作品中都有这个特点。一个关于於劳作的工人,当他放下工具的时候,往往会有双手无措的那种情景。多纳泰罗就是这样一个工人。他雕像上的手,永远显得没有着落,这“没有着落”,是他不知道怎样使用的“力”在期待着施展的机会。



多纳泰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前期雕塑新纪元的代表人物,曾耗费大量的精力去研究古代希腊和罗马的雕塑,但他并不一味地模仿,而善于在继承古典主义雕塑艺术的基础之上进行创新。


2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



艺术家简介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1475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又译“米开朗琪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与拉斐尔和达芬奇并称为文艺复兴后三杰。

他的父亲是洛多维科·迪·莱昂纳多·博那罗蒂·迪·西蒙尼,他的母亲名叫弗朗切斯卡·迪·内里·德尔·米尼亚托·迪·锡耶纳。

他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路。他于 1564 年在罗马去世,他的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


《圣母哀悼圣子》


《圣母哀悼圣子》(Pieta),米开朗基罗作于1498-1499年。

 

      意大利语Pieta的原意是悲哀和仁慈,没有正式译名,各国都直接引用Pieta一词。这件作品位于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米开朗基罗创作过4件Pieta。世界各国都有Pieta题材的作品,米开朗基罗的这件Pieta最为著名,复制品遍布全球。


1475年3月6日,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出生于现意大利城市佛罗伦萨附近的卡普莱斯(卡波热斯),他是弗洛伦萨城中的一个中产者,他父亲是卡普雷塞和丘西两个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母亲在米开朗基罗六岁的时候就去世了。米开朗基罗 13 岁时进入了佛罗伦萨著名画家多梅尼科·吉兰达伊奥(Ghirlandaio)的工作室,在那里他最初接触终生所从事的神圣事业,并以神奇的速度掌握了绘画技巧。后又跟随多那太罗的学生贝尔托尔多学习了一年雕塑,

之后他又进了佛罗伦萨统治者罗伦佐·美第奇开办的“自由美术学校(美第奇学院)”,由于他的超群才华倍受罗伦佐的重视和爱护,宫廷中大量的艺术品成了他学习、研究的对象,经常出入于宫中的人文主义诗人和学者给了他极大影响。短短四年中,他在美第奇宫里获得了一个伟大艺术家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为他整个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反叛的奴隶》


《反叛的奴隶》又名《被缚的奴隶》,塑造一位强健有力的裸体青年奴隶侧转着身体,胸腰间被一条象征性的绳索缚住,突出的肩肌和隆起的胸肌蕴蓄着极大的力量,雕像具有运动的节奏,他那壮实的躯体呈螺旋形拧起;他力图挣脱身上的绳索,这种动势的转折,体现了巨大的内在激情,似乎将要迸发一股无比强大的反抗力,相比之下,身上的绳索则显得那么脆弱无力,似乎仅仅成了装饰品。他的头高昂着,紧闭着嘴唇,眼睛圆睁着,眼神中流露出反抗的愤怒和坚强不屈的意志。突出的肩肌和隆起的胸肌蕴蓄着极大的力量,但又不能施展,只得举头祈望解脱,作品中的人物一样具有一种被压抑、被束缚而渴望解脱的痛苦,和实现理想的要求。

米开朗基罗的《垂死的奴隶》与《被缚的奴隶》把年轻的奴隶雕成渴求解放而不可得的两个青年壮汉,雕像中的奴隶都被塑造成了渴望自由和解放的强壮青年,都有着年轻而健美的体魄他们具有力士般健美的体魄,两个英勇的斗士,是人的尊严达到了完美地体现。米开朗基罗曾写到:“在这样奴隶般和这样寂寞无聊的条件下,在斜路上,在极端的精神疲乏中,我应该雕刻自己神圣的制作……”。在这里,人的尊严得到了高度体现。艺术家以卓越的技巧使这两块冰冷的石头产生出生命的活力,这种优美的造型感受,正是米开朗基罗所期望达到的效果。


《垂死的奴隶》


米开朗基罗被教皇尤里乌斯二世招到罗马建造他那巨大的陵墓,米开朗基罗为陵墓创作了几件雕塑作品,云石雕塑《被缚的奴隶》和《垂死的奴隶》就是其中著名的杰作。在中世纪意大利,统治阶级在墓前立奴隶像是象征死者的权威。显然,用奴隶雕像装饰陵墓,是沿用古罗马时代纪念碑装饰的惯例,米开朗基罗在教皇墓前造奴隶雕像,在于通过两尊奴隶雕像,传达被束缚、被奴役的灵魂,希望求得解脱内在精神。

作品《垂死的奴隶》全身只以右脚站立,左脚随意地垫起后跟,使左腿相应地自由弯曲着。因此,上身的紧张感,在下身逐渐消逝了。这个青年奴隶曾经为生命挣扎过,但现在他已经放弃了。他正在从紧张中恢复过来,他的身体正在像睡梦中的花一样舒展开来:他的双腿光洁圆润仿佛被最温柔的风爱抚着,他的面容是一种在沉睡中永不再苏醒才会有的那种从容坦然的面容。只有他的上肢才保留挣扎后的痛苦的痕迹,但也正在像一切生之记忆一样慢慢地泯灭。这个雕像仍然是两个面向,然而,它们却没有走向相互扭曲,而是正在恢复着这个矫健的身躯原有的和谐优雅。

作品《垂死的奴隶》双目紧闭,并不象垂死,好象在微睡;胸前的绳索象征着暴力与专政,但他没有表现出极度的痛苦,也不是为挣扎而显出痉挛,而是一种摆脱了苦难的昏迷。似乎沉重的劳动已使他疲惫不堪:他左手枕在仰起的脑后,右肘弯曲在胸前。虽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想再一次醒来与暴力与死亡搏斗。

米开朗基罗的《垂死的奴隶》是关于生与死、肉体与心灵、物质与精神的矛盾的思考,对生命的根本矛盾的思考,米开朗基罗赋予了这座雕像一种将强健化为慵懒的优雅的悲悯、感伤的品质,一种深沉浑厚的冥想的品质。这种冥想是将生命中最深刻的不安、只能表现为对死亡的恐惧的不安搅动起来了,因此,形体因为极度的张力而开始扭曲。但是,冥想也寻找到了生命中最深刻的宁静,同样只能表现为对死亡的慷慨领会的宁静,因此,扭曲的身躯又转向放松与平和。

米开朗基罗的《垂死的奴隶》塑了一位容貌健美、比例匀称、身体结实、疲乏不堪的青年,他左手枕在脑后,右手轻轻放在胸前,他胸前的那条绳索象征着禁锢的暴力与专政,全身肌肉舒展放松,似有灵魂进入天国、肉体得到解脱的境界,这就是米开朗基罗所祈望解脱的归宿,力的挣扎使得腿紧贴着腿,两臂紧贴着身躯和头,四肢与躯干之间没有空隙,雕像形成整块。从奴隶雕像中体现了米开朗基罗的艺术思想。是表现人类对痛苦的反省、绝望的行动意志和为不能实现的理想所困而受的苦难。

米开朗基罗的奴隶形象扭转构成两个面,这种造型姿态显得激奋和狂暴。力的挣扎使得腿紧贴着腿,两臂紧贴着身躯和头,四肢与躯干之间没有空隙,雕像形成整块。他曾经说过:只有从高山上滚下来丝毫不受损坏的作品,才是好作品。从奴隶雕像中体现了米开朗基罗的艺术思想。是表现人类对痛苦的反省、绝望的行动意志和为不能实现的理想所困而受的苦难。



埋葬 意大利 米开朗基罗 壁画 英国国家美术馆



《昼》 意大利 米开朗基罗作品赏析


米开朗基罗不仅是伟大的艺术家,而且还是伟大的爱国者。他在54岁时参加了保卫佛罗伦萨的战斗,曾受命为军事建筑总工程师。佛罗伦萨战败后,他流亡外地,受到通缉。新教皇利奥10世提出赦免的条件是为美第奇礼拜堂作雕刻装饰。为了艺术,他忍辱回到了佛罗伦萨。大师在59岁时完成了美第奇礼拜堂的两组雕像:一组是罗伦佐·美第奇的墓前雕像,像下安置《晨》与《暮》;另一组是朱理亚诺·美第奇像,像下安置《昼》与《夜》。罗伦佐和朱理亚诺生前都有教皇司令官的称号,因此米开朗基罗在构图时都把他们塑成武将形象。罗伦佐被雕成坐着沉思的姿态,头微低,左手支撑着下颔,指压嘴唇,右手反依大腿,双腿交叉,表现他的文雅和思索的状态。雕刻家少年时代曾受过他的赏识和礼遇,他是受作者尊敬的统治者。在朱理亚诺的雕像上,米开朗基罗则做成手持权仗,身着铠甲,巧妙地表现他外表刚毅、内蕴空虚的神态。两个美第奇坐像前的四尊男女裸体雕像中,《晨》和《夜》为女性裸体。它是成熟女性身体的再现,毫无柔嫩之气,在悲哀与折磨中保持了自己的静态之美。《晨》被塑为欲醒未醒的朦胧神态,似在刚从不安的梦中被惊醒的瞬间。雕像将女性的身体塑得丰满、健壮,具有刚柔兼蓄的美感,富有弹性的肌体虽然处于睡态,却蕴含勃勃生机,它是静、美和力的交响。《夜》比《晨》更有深意。白日对生命固然美好,而黑夜对命运悲惨的人更是一种抚慰。《夜》中的女子曲着身子静静地享受梦幻的慰藉,在她身上烙印着白日的磨难与黑夜的解脱。意大利诗人乔凡尼为这尊杰作深受感动,留下了动人的赞美诗句:夜,为你所看到妩媚地睡着的夜,那是受天点化过的一块活的石头;她睡着,但她具有生命的火焰,只要你叫她醒来,——她将与你说话。米开朗基罗对友人的诗作了深沉的回答:睡眠是甜蜜的,成为顽石更是幸福。只要世上还有罪恶与耻辱的时候,不见不闻,无知无觉,才是我最大的快乐;因此,不要惊醒我啊!讲话轻些吧!《昼》和《暮》雕的都是健壮的男子。《昼》是一位蜷缩而扭转身躯的男子,他隆起肩臂,目光注视人间。这是充满力量又无法施展而不甘心的精神形象,斜卧的姿式隐含欲动之势,恰似笼中的老虎、禁闭中的巨人。而《暮》却是动之后歇息之态。

《昼》似乎是一个未完成的男性人体雕像,他好象刚 刚从睡梦中被惊醒醒,右手在背后支撑着身体,眼睛圆睁着,正越过自己的肩头向前方凝视着。



《夜》 意大利 米开朗基罗作品赏析


《夜》是一个身材优美的女性,但身体的肌肉松弛而无力,她右手抱着头,正在深深地沉睡着,脚下的猫头鹰象征着黑夜的降临,枕后的面具则象征着恶梦缠身,她似乎已经精疲力尽,只有在梦境中才能得到安宁。



《晨》 意大利 米开朗基罗作品赏析


《晨》的形象是处女的化身,她丰满而结实,全身焕发出青春的活力和光辉,似乎正从昏睡中挣扎着苏醒过来,但没有欢乐,只有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



《暮》 意大利 米开朗基罗作品赏析


《暮》被表现成为一个强壮的中年男子,他松弛的肌肉无力地下垂着,上了年纪的脸上沉浸在平静的反醒中,或许是由于苦闷而在发呆。



《蹲着的男孩》 米开朗基罗



《拉结和利亚》 米开朗基罗



《布鲁图斯的半身像》 米开朗基罗



《酒神巴克斯 》 米开朗基罗



《带着十字架的耶稣基督》 米开朗基罗


3

本韦努托·切利尼



艺术家简介


切利尼(1500-1571)是雕塑家、珠宝工艺师、美术理论家又是卓越的作家,他是个多才多艺的人物。在他的宇宙观里保持了许多来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个人主义因素。

他受到罗马教皇、佛罗伦萨大公、法国国王的高度评价。他是风格主义雕塑中装饰派的代表人物,他是当时主张恢复雕塑作品中英雄气概的唯一艺术家。



《金盐盒》


《金盐盒》是切利尼用黄金和珐琅做成的盒子,既装盐和胡椒,又是一件华贵的装饰品。盒上做有两个精彩的人体雕像。手持三叉戟神采奕奕的男人体是海神,他掌握着一只盛盐的小船。优美娴雅的女人体是地神,她拥有一座装胡椒的小神庙。因为盐产自大海,胡椒生长在山林,这真是一个奇妙的构想。

《金盐盒》四周还饰有代表一年四季和一天四个时辰的象征性人物。盐盒小巧玲珑,上面的人物做得精巧优美,然而也显得有些过分的雕琢。切利尼可能正是要我们欣赏他精湛的技艺和敏妙的才华吧。



早年


本韦努托·切利尼出生于佛罗伦萨,父亲乔万尼·切利尼 一名音乐家和乐器工匠,结婚18年后才生下第一个孩子。本韦努托是家中的第二个孩子。乔万尼最初希望本韦努托和他一起制作乐器,竭力阻挠他对金属制造的爱好。当他15岁时,他的父亲不情愿地同意他成为金匠的学徒。本韦努托到16岁时,已经因和年轻伙伴参与斗殴引起注意。他逃到锡耶纳6个月躲避处罚,受雇于一名金匠。他又从锡耶纳迁往博洛尼亚,成为娴熟的长笛演奏者,作为金匠也有进步。他访问比萨,又住在佛罗伦萨两个时期,到19岁时前往罗马。



轶闻


切利尼曾有过十余次死里逃生的经历,走在街上也总是拿着剑或手绳枪,以便随时对付敌人。他曾涉嫌侵占教皇珠宝一案被关入圣安日古堡。他用被单拧成绳索吊下逃出。迎面走来一个巡逻的士兵,见他一脸杀气,竟吓得不敢吭声。爬第二道墙时他跌断了腿,一路流血爬到紧闭的城门,用匕首掏一地洞逃出。这时一群野狗扑上来,他当场杀掉一只。他逃到朋友家里,听说教皇应诺赦免他,可很快却被抓住扔进地牢。地牢里四处出水,他腿上的伤口终不收口,一连几个月下来,切利尼凭着强壮的体格竟然活了下来。

切利尼能唱会弹,会造机器,懂拉丁文,还会作诗。他是金银工艺家、工程师、能自造武器,自制火药,枪法百步穿杨。在艺术史上,他以雕塑闻名。











“盛鑫煜公众号” 为国际艺术活动推介平台


美国ARC国际艺术沙龙大奖赛证书

“盛鑫煜”推荐艺术家韩味获得

国际风景沙龙艺术大奖赛奖证书

“盛鑫煜”推荐艺术家李景峰获得

美国油画丙烯画协会秋季国际大奖赛最佳风景奖获奖证书


“盛鑫煜”推荐艺术家王龙生获得

美国肖像画协会优秀奖证书

“盛鑫煜”推荐艺术家董聪贤获得


国际大奖赛证书与奖章








专注中国艺术家国际推介

国际艺术大奖赛

双年展与艺博会

境外写生与境外展览

艺术游学与艺术家驻留


直通国际艺术前沿



艺术家·国际艺术推广联系shengxinyu123@163.com

电话︱微信:1861190375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米开朗基罗作品欣赏3
文艺复兴:艺术家米开朗基罗有着怎样的传奇
历史上的今天——1504年1月25日,意大利艺术家米开朗琪罗完成大卫像雕
风尚设计欧洲考察之法国卢浮宫雕塑馆艺术大师米开朗基罗巨著:《垂死的奴隶》和《被缚的奴隶》
孤癖者——米开朗基罗
完美的未完成艺术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