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百家姓》(2):周吴郑王

( ㄓㄡ) ( zhōu)

 

【历史来源】

1、出自姬姓:用国名作姓氏的。后稷的裔孙古公父(即周太王)为狄所逼,率领族人自邰迁徙至陕西岐山下周原,从此称为周族。古公的曾孙姬发,继承其父姬昌的遗志,联合诸侯,灭商朝,建立周朝。平王以后,传至第24王周赧(nǎn)王时,于公元前256年被秦国灭掉,以赧王为首的王族,都被废为庶人百姓,迁到今河南临汝县西北。


2、周平王有个儿子叫姬烈,被另封于汝南(今属河南),被当地人称为周家,后来演化成周氏。


3、由姬氏改为周氏。唐先天年间,唐玄宗名叫李隆基,为了避讳,把姬氏改为周氏。


4、鲜卑族复姓中有贺鲁氏,后改为周氏。

此外,周姓也有少数民族的改姓和赐姓所形成的支系。

 

【郡望】

1、汝南郡:汉时置郡。西汉高帝二年(205)始建汝南郡,郡治在上蔡(今河南省汝南市东南),辖地包括今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
2
、沛 郡:汉时置郡。此支周氏,其开基始祖为汉代汾阴侯周昌。
3
、陈留郡:西汉时置郡。此支周氏为汉代周仁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晋代周震。
4
、浔阳郡:治所在今江西浔阳
5
、临川郡:治所在今江西南城。
6
、庐江郡:治所在今安徽庐江西南。
7
、泰山郡:治所在今山东泰安东南。
8
、河南郡:治所在今河南洛阳东北。

周姓之郡望较多,有汝南、庐江、浔阳、临川、陈留、沛国、泰山、河南等二十一郡,其中以汝南郡最为重要。

 

【堂号】

1、汝南堂:地辖河南旧汝宁、陈州二府及安徽颖州府。


2
、细柳堂:汉文帝六年冬,匈奴六万兵马犯汉。文帝令周亚夫驻兵细柳(今陕西咸阳西南)。几日后,文帝御驾亲往劳军。走近军营,只见甲兵森严,如临大敌。当令门岗传报,营兵却一丝不动,并喝令车驾停住,说:军中闻将令,不闻天子令!文帝亲自来到营门,又被哨兵拦住,只好交出天子符节,让哨兵進帐回报。亚夫验了证件,下令开门放入车驾。一面嘱咐:营内不准跑马。车驾和随从只好按辔徐行。進入营门,亚夫出帐迎接,文帝慰问后,一出营门,兵士仍关上营门,严整如故。文帝高兴地说:这才是真将军呀!像亚夫这样的将军,和他练的兵,才使敌人无缝可钻呀!


3
、爱莲堂:周敦颐,一生清正廉洁。酷爱莲花,把莲花比成君子,夸它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艳。

 

【历史名人】

周敦颐

周敦颐(西历1017~1073),宋代思想家、理学家。原名敦实。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人,人称濂溪先生,元公是他的谥号。他与邵雍、张载、程颢、程颐并称为北宋五子

周敦颐是中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他继承《易传》和部分道家以及道教思想,提出一个简单而有系统的宇宙构成论,说无极而太极太极一动一静,产生阴阳万物。万物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太极图说》)。在以后的七百多年的学术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所提出的哲学范畴,如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性命、善恶等,成为后世理学研究的课题。

周敦颐生前并不被人们所推崇,学术地位也不高。人们只知道他政事精绝,宦业过人。尤其有山林之志,胸怀洒脱,有仙风道气。但没有人知道他的理学思想,只有南安通判程太中知道他的理学造诣很深,并将两个儿子-程颢和程赜()送到他的门下,后来二程均为著名理学家。宁宗赐敦颐谥号为,因此敦颐又被称为元公。到理宗时,从祭祀孔子庙庭,确定了周敦颐的理学开山地位。

 

(ˊ)( wú)

 

【历史来源】

1、出于姚姓:上古时已有吴姓。一是舜的后代有封在虞的,因音相近,故舜后有吴姓。


2、源出姬姓:周太王古公亶父晚年传位于少子季历。长子泰伯及次子仲雍出奔江南,建国梅里(今江苏无锡),号句吴。武王灭商后,封太伯之曾孙周章为侯,国号吴。春秋末,吴国被越国所灭,吴王夫差的子孙遂以国为氏,奉泰伯、仲雍为始祖。此为吴姓的最重要一支。


3、少数民族吴氏:我国少数民族吴姓以苗族最多,主要分布在湖南和贵州。大部分是由苗民改用和借用汉字姓而成为吴姓,但有一部分是汉族姬姓吴氏融合、同化于苗族而形成。蒙古族七大姓中,吴姓居其一。

 

【郡望】

1、延陵郡:西晋时分曲阿县置县,治所在今江苏丹阳西南。
2
、濮阳郡:晋代时改东郡置国,西晋末改为郡。此支吴氏,其开基始祖为广平侯吴汉的裔孙吴遵。
3
、陈留郡:西汉时置郡。此支吴氏是季札的后裔,为东汉吴恢之族所在。
4
、长沙郡:秦时置郡。此支吴氏系季札之后,其开基始祖为西汉长沙王吴芮。

 

【堂号】

1、延陵堂:季札是吴王寿梦的第四子,以贤德著称,寿梦想让他继承王位,他坚辞不受,寿梦只好把他封在延陵。他的三个哥哥先后为吴王,临死时要传位给他,他仍然不接受。因此他被后人奉为至德第三人,又因其封邑在延陵,故时人称其为延陵季子


2、至德堂:孔子对泰伯的谦让精神十分敬佩,感叹的说: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德而称焉!在孔子看来,泰伯的品德已达到了极高境界,人世间再也找不出什么言语来形容他的美德了。因此泰伯被称为三让王。援引用孔子的赞语,吴氏的总堂号称为至德堂

 

【历史名人】

吴承恩

吴承恩(西历1500-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明代小说家。出生于一个由下级官吏沦落为小商人家庭,他的父亲吴锐性格乐观旷达,奉行常乐哲学,替儿子取名为承恩,字汝忠,意思是希望他能读书做官,上承皇恩,下泽黎民,做一个青史留名的忠臣。

吴承恩小时候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爱好填词度曲,对围棋也很精通,还喜欢收藏名人的书画法贴。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最后完成《西游记》的创作,历时7年。

 

(ㄓㄥˋ)( zhèng)

 

【历史来源】

1、源自于姬姓:周宣王公历前806年封其弟姬友于南郑(陕西省华县东,居棫林,徙拾),史称郑桓公。


2、源出于子姓:子姓郑氏出自商朝郑国,商朝灭亡后,子姓郑人被周朝迁至渭水上游。


3、源自姜姓:姜姓郑氏出自于齐国开国之君姜太公之后。周初,姜太公之子井叔被封于郑(今陕西省凤翔市),以统治子姓郑人,史称西郑。


4、南唐后主李煜之子李从益封郑王,李煜降宋后,李从益之子元和逃避民间,以父亲封号为姓,改名郑元和。其后人沿之,奉李从益为始祖。


5、金朝女真人石抹氏族、清代满洲八旗舒穆禄氏和郑佳氏等亦都改汉姓。

 

【郡望】

1、荥阳郡:三国时置郡,治所在荥阳。
2
、洛 阳:我国古都之一。汉、魏故城在今洛阳市白马寺东,汉水北岸。
3
、高密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高密。相当今山东高密一带。
4
、雍 州:东汉时置郡,治所在长安。
5
、陇西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狄道。
6
、南阳郡:战国秦置郡,治所在宛县。

 

【堂号】

博经堂:东汉郑玄,博览群经,几千人从远方来拜他为师。西汉时期的读书人大都专治一经,郑玄却独自力主博通。

安远堂:汉宣帝时,郑吉为侍郎,那时外侮屡屡来犯,郑吉打败了车师,使日逐投降。于是皇帝提他当司马。为了西方国境的安全,又派他为西域都护,封安远侯。

 

【历史名人】

郑和

郑和(明洪武四年1371宣德八年1433年)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家。

郑和,本姓马,小字三保,云南昆阳(今昆明市晋宁县)人,回族。洪武时入宫为太监,又称三保太监。因从朱棣参与靖难之役有功,便赐姓郑,始名为郑和。

从永乐三年(西历1405)至宣德八年(西历1433),奉命率船队七下西洋(见郑和下西洋),访问了亚非沿岸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的麻林地(今称肯尼亚),为世界航海史上的创举。15世纪初朝鲜所制的地图《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显示了郑和时代明朝及其藩属国的世界观。

 

(ㄨㄤˊ)( wáng)

 

【历史来源】

1、出自于姬姓:周灵王的太子姬晋,因直言進谏,被废为庶民,迁居到琅琊(今山东省胶南一带),世代繁衍生息。因其本为王族,世人称其为王家,延用成姓。周文王的第十五子毕公高,其后代子孙因故散居京兆、河间一带,以本为王族之故,自称为王姓。后世沿袭未改,渐成大姓。还有周平王太孙赤出奔晋国,其子孙为纪念其身份改姓王。另战国末年西周桓公揭之后人,为纪念被秦灭后的原居住地王城,分别改姓王。


2、出自于妫(guī)姓:古帝王虞舜之后,居于北海、陈留一带,因出古君王后裔,世为王姓。


3、出自于子姓:是成汤的后人。殷末,王子比干,为纣王的兄长,因劝谏纣王被杀,葬于汲郡,其子孙居其地以守陵墓。因源出王族之故,改姓王氏。


4
、出自于田姓:公历前368年,田和取代姜姓为齐国君主,史称田氏代齐,传八王,被秦所灭,其子孙被废为庶民,其中一支自认为齐国王族,遂以王为姓。


5、少数民族改姓为王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下令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把籍贯改为河南洛阳,姓氏改为汉姓,可频氏改为王氏。

 

【郡望】

1、太原郡:战国秦庄王置郡。此支王氏,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司徒王允。
2
、京兆郡:三国魏时置郡。此支王氏,出自姬姓毕公高之后。
3
、天水郡:西汉置郡。此支王氏,出自殷商王子比干之后。
4
、中山郡:汉置郡。此支王氏,其开基始祖为北魏中山王王睿。
5
、陈留郡:西汉置郡。此支王氏,其开基始祖为妫姓齐王建之孙安 。
6
、河东郡:秦置郡。此支王氏,出自殷商王子比干、周灵王太子晋 及周平王太孙赤之后。
7
、河南郡:汉置郡。此支王氏,出自鲜卑族可频氏王氏之后。

 

【堂号】

王姓堂号有三槐槐阴,其中以三槐堂较为有名。

 

【历史名人】

王羲之

王羲之(西历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们两为二王,另一个儿子王凝之官至左将军,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

年少时从叔父,后又从卫夫人学书,得见汉魏以来诸名家书法,笔势开放俊明,结构严谨。楷书以《黄庭经》、《乐毅论》为最;行书以《兰亭序》为最;草书以《快雪时晴贴》、《初目帖》等为最。唐太宗视为国宝,号召天下临摹他的字体,其书法成为代替汉魏笔法的书体正宗。其字被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铁书银钩,冠绝古今,后世尊称为书圣。据传说其行书真迹《兰亭序》随葬李世民。现传世均为临摹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东大姓王姓的由来和分布情况
我国30个姓氏的主要起源和分布,一起看看!
姓氏的文化大家都知道吗?喜欢的进来看一看
中华400多姓氏图腾和起源大全,快看您姓氏图腾是怎样的(一)
大汉刘姓
泉州最新10大姓氏,你的姓氏上榜了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