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君子爱人以德,小人爱人也以姑息

作者:春秋

​被尊为儒家宗圣的曾子病重时,鲁国的参政季孙因为敬重他,派人送给他一块脘(上大夫卿士才能用的毯子),儿子曾元就将它铺了床,让曾子躺在上面。曾子因为病重,已经处于昏睡状态。在临没的时候,他的学生侍于床头,两个儿子侍于床尾,童子掌着蜡烛举着。曾子想翻一个身,在嘴里发出的疼痛声音。童子看见这块脘,因为天真尚朴,曾听曾子祖述圣人言说礼仪不可舛乱,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现在主人躺着的却是卿大夫才有资格睡的毯子,这是不是错了?于是他就对曾子说:先生,脘毯是不是卿大夫才能用的?曾元制止他说:不要说了,你没看见先生将死了吗?童子象没听见似的,隔了一会儿,又问。曾元说:现在天已晚了,明天再说不行吗?病痛中的曾子听到这话,对两个儿子说:把我扶起来。他艰难地坐起来,说:曾元,你不要斥责童子,你们平常听我的教诲,临到关键的时候,却不及童子爱我。君子爱人以德,小人爱人也以姑息。你们爱我,就把这毯子给我换了。儿子们将毯子刚换完扶曾子躺下,还没翻过身,曾子就死了。

而前此孔子的另一弟子子路,逢君被杀,直入宫廷与乱臣格斗,因为寡不敌众,被叛党包围,但他死的时候,却喝令敌人停手,从容从地上捡起帽子,端正地戴上,向东北方老师所在方向施礼后坦然而就死。

世人皆知儒家崇礼,非常讲究行为的端正,这在今天思想变异的人看来却认为是。觉得人都死了,还讲这些虚礼,还引古人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殊不知毛之不存,皮如何辨?真知道德者,不以一时一地的得失上心,却不能不以心术的端正时时留心,同时要考虑到人群中有上智、中智、下智之人,对上智之人当然可以会之以心,释迦拈花,迦叶微笑而明无言之教,中智之人论之以理,下智之人呢,必得作之以则。以曾子之智之明,怎么不知道这不过是一个形式?然而童子既问,证明他对此疑问,疑问什么?疑问老师怎么做的跟说的不一样了呢?他只看形式,表面,那么这时曾子的圣人心量是怎么表现的呢?又如何因这个简单的事留下最后的训言呢?这些才是最重要的,才是后人应该思考的。历史的许多事,许多话,也都应该这样思这样想,我们民族的文化才不是写在纸上死的字句故事,而是万古不灭的道法伦理思想,能够因应于今天人的理解特点将这个精神薪火传承出来,才是我们继续祖宗,光大我中华文化的根本。

因为人常常不自觉的以今天人的败坏了的标准来衡量古人,觉得古人太不聪明,太不圆滑也太不灵活,要是换作我,讲人性,一个要死的人了,还顾什么毯子?就是皇帝用的用用也无妨,何况是别人送的。大家引申一下想想就知道,这样讲的人,倘若当官,遇到别人送来的礼,经不住几句甜言,也就笑纳,这样的事行之久了,居然振振有词:这是贪污吗?这充其量不过灰色收入!凭什么而收入,你把公权当私有工具,算什么东西?而这样的人对待工作,对待家庭也必然无一不灵活,则其誓言也好,诺言也罢,也将会随着其生命进程的盈缩而越来越无可靠之句。然而,考其初劣之始,就在太灵活之故。

其实任何社会的道德形式一定因应于其社会结构,具体的结构形式是死的,精神内核才是文化之根本。能在真诚的基点上,要维护正常秩序的稳定,就象曾子,生于春秋礼崩乐坏的时代,作士人之师,如果自己也不重小节,就象射箭一样,初始都偏离了,到末时就会南辕北辙,教化的作用就会成为虚伪的渊薮。

形式每代都不一样。象左右的尊卑地位,历来也有变化,历代的礼节,也是不同,古人稽首为礼,抱拳的意思象,就是今天人说的我把心捧出来,坦诚相见的意思,你不能以今天人见面握个手,觉得古人如何。西洋的礼节男女见面行吻手礼,你要在中国这样干,可能就会被认为出格。然而,无论古今中外,内核的东西,都只有符合真诚、善良、忍让才为美德,这是不易的内核,也就是文化的实质实体,而礼仪和一应文化形式,不过是道的冠冕。所以对于的形式,或者推而广之,对一切文化的形式,大家在读古书或西方原典著作时不应该执著的,也不应东施效颦,要继承和发掘的乃是纯正的心法,古人的心性与文化,偏偏在这个问题上,当代的历史研究完全走反,争论生日,讨论形式,不亦乐乎,以今天的人的观念来衡量古人的形式,甚者对其大加批判或一味照搬,正是要么买椟还珠,要么泼洗澡水连婴儿一并泼掉。这是一个何等可悲的状态。所以今天大学历史被人戏称为万金油,什么都可以擦一点,却是什么实质作用都不起。失去了敬德修身内涵的历史,失去了在灵性属性开启为目标下探究智慧的历史,不过是一堆惹人好笑,教人心计的故纸堆。

曾子易箦这个事来论,今天很多人会一看换个床单这么点事,他根本不觉得什么,却不知道自己变异的价值观一下钻到牛角尖里去了,对形式的评论主导,好似对T形台上的模特品论的是外形与“酷”否,却全不看这个模特的内涵、文化和道德。也不管她怎么走,只消于尺子比一下每一步来衡量。于是妄评脱口而出,却忘记一个真正智慧的人,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绝对是设身处地、揆情度理看一切的,绝对不止是会遇事说谢谢的人,而看古圣先贤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上是如何注意,如何为社会伦理负责,如何为万世开太平之道的端正心法。因此,这一百五十年来我们复兴民族精神之路,要么左,要么右,弄到现在也没有一个明晰之路,那些自称很懂西方的人正好以其表面的一些观念来诱惑中华,以物质的享受来让人依赖于这个体系,进而垄断了人的信仰,说:我们要彻底抛开这过时的东西,取法西方。这真应了一句俗话:乞丐作选主,什么都是别人好。自己的主心骨没有了,当然民族魂也就成了一颗浮萍,在物欲横流,道德一日千里下滑的状态下,拿什么来救赎自己和民族?自救不暇,还谈得上其他吗?

曾子易箦只是一个事件,因为这个事件曾子说出了君子对的根本看法:爱人以德。这就是易箦这个不怎么好看的里装的最精美华贵的珍宝。能够把这个爱人以德体贴到身上去,上可以做好君臣,中可以作好领导,下可以做好父母,交好朋友。今天的一些讲师到处讲:你作领导的,不止要领导下级,还要作下级的老师,那么他们会与你一起去领奖杯。觉得自己发明了这个观念,其实那里跑出了爱人以德的内涵呢?而爱人以德却是内涵如此博广,穿越时空而久远不废,反之的小人爱人也以姑息,是为历史与家庭生活反复验证了的,妻子对丈夫的不道德思想行为行姑息迁就,久之则他对别人的伤害总有一天会落到自己头上,不是这样吗?父母们错将对子女的姑息当作爱,不是弄成低能,就是悖逆之子。可见这句话如果我中华人人知而行之,奉为圭臬,我们的民族、国家、社会是如何一种祥和与真诚?其实今天整体社会许多人都觉得活得痛苦不就是因为人人错位道德原则、推波助澜才这样吗?

从小事严谨,正是道德的立足处,坚守地,这正是我们读史要领会的,不是去记这个故事本身,更不是执于表面去妄评古代圣贤,要的是他人有心,予忖度之,揆情度理三思,读懂这个一脉相承的心法,从自己良心讲,我们会对他们佩服得五体投地,如果能够以这个不变的心法,用之于自己的私德修养,然后以言行身教去影响社会,走一条正心修身齐家为基础,孜孜以求的努力,自然得人尊敬、治国平(身教)天下亦是自然而然的事。何如今日弄几个口号,明日弄一个运动!

爱,不是姑息,爱人以德,乃为真爱,因为他为了你生命根本的好!而曾子待童子之态度,更是圣者心量的真实体现。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今天有几个人还有这份清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传统文化之中的德行教育观
十句经典古语, 凸显古人的智慧
爱人以德ài rén yǐ dé[释义]德:德行。按照道德标准去爱护人。[语出]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上》:“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君子爱人以德
《直方周易》小畜 象曰 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文言观止丨经亦求精——《礼记·檀弓上·曾子易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