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进黄河滩拆迁村魏寨,我似乎听到了乡愁的回响
文/蓝月光
接连两天,我去了黄河滩里拆迁村庄魏寨两趟。
车子沿小堤北驰,瘦瘦的黑缎一样的路面,一半为菜籽所占据。农人在这里晾晒碾压收割的菜籽。车辆走过,嚓嚓作响。像是阳光的锋芒。
这小堤是一道极美的风景,左边村落隐隐,麦野舒展;右边是大河奔流,气象万千。
车行其上,欣赏着一幅壮美的画图。
走过芦岗,河流渐远,原来寥落的黄河滩,成为一张硕大的绿毯,麦子挨挨挤挤,时值五月,绿中微黄。再过一些时候,就是大地如若涂金,风吹麦浪,薰香逼人了。
魏寨是黄河深滩的一个小村庄,2019年,随着国家黄河滩区搬迁计划,搬迁到县城东。农民走进了高楼,村人变身市民。花园式的社区,学校、医院、超市、广场,让他们享受到了新的生活。
而我们要来的,就是这个曾经拆迁村的故址。
远远,就见一块太行红石碑上写着红色的“魏寨”。而村落呢,屋舍呢,除去几座孤零的房屋,大多都是平整的麦野。若不是这块村落标志石,谁能想到这里曾是一座小村?一座繁衍生息了四百余年的小村子呢?
这里有鸡鸣狗吠,这里有巷道纵横,这里有炊烟袅袅,这里有嬉戏喧闹,这里有鞭炮声声,这里有春联闪闪——太多悲喜,太多故事,太多景致,都随了村子渐行渐远。
只有一片片麦田,在诉说着曾经的过往。
穷则思变,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这位于深滩区的小村,太贫穷太闭塞,受黄河水患太深了,村里人为了生计,放下锄头外出跑世界。他们凭了努力,扎下了根,挣了一些钱。村人也争相效仿。一人干,众人学,遂形成一种产业,亲里邻友之间就相互竞争较劲。防腐产业就这样蓬勃发展起来了。虽然一部分人富了起来,可是村庄的整体面貌并没有得到大的改观,依然偏僻落后。
如何改变,政府和乡亲一直在努力,一直在改变。直到村庄整体搬迁。
穷家难舍,虽然明知道搬到县城是好的,可是真的要搬离的时候,辞别故园,很多人还是流下了眼泪。这可是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这可是他们的根啊。
而今,这块曾经沾满了村人脚步和泪水的土地平静了,曾经浸满了悲喜的土地平静了。
麦野青青,和风絮暖,柳絮飞舞,悠悠如雪。不见影儿的鸟儿在高大茂密的白杨上啼得欢畅。草木不因无人而不芳,依然一年一度,春荣秋零。只是,它们是不是也会感到寂寞,感到孤寂呢。
村街西口(姑且还称之为村吧),一座孤孤的瓦屋,因为旁边的通讯铁塔而保存下来。门楼仍在,院中的水泥地面,墙壁上孩子画的粉笔字、喷涂的维修的墨字仍在。带着过去的印迹,让人回想起过去的一些生活场景。
远处,东南各有一座院落,这是不愿搬迁的两户人家。就像坚挺的孤岛。狗吠阵阵。这些瓦屋曾贮满了过去的故事;这些瓦屋,会不会迷惑曾经栉比的巷道,密不透风的房屋,一下子又到哪里去了,它会不会生出孤寂,或者,月光的夜里悄悄流泪?
走在这里,不自觉生出一种寂寥,一种失落。人毕竟是群居的,烟火人间,灯火日常,才是最幸福的。面对一片空荡,心中多少会生出伤感。
人走了,心仍在。很多游子,从外地回来,仍爱到这里站一站,看一看,回想一下曾经的故园,比划一下,哪里是他的院子,哪里是大街,哪里是小巷。村庄的记忆仍在他们心里留存。那过往的故事仍然让他们迷醉。村庄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仍然叩动着他们的心弦。
在昔日的大街上走一走,两边是芃芃麦野,手一触,就是尖长的麦芒。水泥路面上,也不再是奔跑的孩子,而是一粒粒黑色的羊粪。偶尔几个妇人,骑了车子,远远走来,话语里带着寥落,又消失在远处。主角只有风。一阵阵风,裹挟着一声声鸟鸣,一片片飞絮。挥之不去,沾衣欲舞。
四百年的村庄悄悄走远了,一转身,就到了历史的深处,没有一点儿声响。暮色低垂,要走了,我忽然想起,如果夜晚,一弯金黄的月儿笼着,这里该是一种怎样的情景。月光下,麦野笼上一层淡雾,一片白亮,会不会哗哗哗哗,发出水浪一样的声响?
回到县城,第二天,才发现脚上沾满了泥土。这些泥土,是滩区的。这些土,每一粒,都带着村庄的精魂;每一粒,都有乡愁的回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四川这5个村落,低调却美到极致,每一个季节都适合来玩
红河弥勒腻黑村 秘境追踪云南红河古村落三镇腻黑村
传一村庄住蚩尤嫡系后裔 村后设独特祭尤坛
乡愁
真罕见,中国大山里的9大神秘村落!
路过黄石头村偶遇苍天做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