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趣读:一个清代下海状元打造的产业链
中国历史上有一位“状元实业家”,他就是江苏南通人张謇。1894年,张謇“大魁天下”,成为本年恩科取士的状元。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仅仅一年后,他就放弃仕途,下海经商。经过困难重重的筹资、融资,在1899年的夏天,张謇的大生纱厂终于开了工。到1900年2月,大生纱厂就赢利2.6万两白银。
张謇和当时的许多文人一样,曾有着美好的”科举之幻梦“,希望能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济世理想。但中国社会长期积弱积贫的现实,让他对朝廷愈来愈失望。1894年9月,中日爆发甲午海战,北洋水师损失5艘战舰大败,日本则是一舰未沉而大胜。但上至慈禧,下至百官,却无一人为之奋起。张謇此时心如死灰,“三十年科举之幻梦,于此了结”。
张謇下海经商,并不是为让自己挣多少钱,而是为了实现自己”实业救国“的理想。早在1886年左右,他就认为:”中国须振兴实业,其责任须在士大夫。”他在替张之洞起草的《条陈立国自强疏》中明确提出“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张謇为自己的纱厂起名“大生”,此名源自《易经》的“天地之大德曰生”。由此也可以折射出身怀“实业救国”的理想。行笔至此,我突然想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也曾兴起一股政府官员下海经商的热潮,但他们当中有几人是像张謇一样心怀天下苍生而经商的呢?所以,我对清代的文人张謇、曾是清朝廷政客的张謇,满怀深深的敬意!
作为文人的张謇,他的最高成就是“大魁天下”当了状元郎。而作为实业家的张謇的最高成就,我认为是他精心打造了一条放在今天也不过时的产业链条。
在大生纱厂正常生产后,为了降低棉花的收购成本,张謇接着创办了通海垦牧公司,开始自己种棉花。
接着,他又陆续开办广生油厂、复新面粉厂、资生(铁)冶厂、阜生蚕桑染织公司、泽生水利公司、大达内河轮船公司、大生轮船公司等。
这些企业都与纱厂有产业上的关联性:
  • 办生油厂是要利用轧花下来的棉籽;办大隆皂厂是为了利用广生油厂的下脚油脂。
  • 办大昌纸厂最初是想把大生的下脚飞花利用起来,为大生纱厂生产包装纸和翰墨林的印刷用纸。
  • 办复新面粉厂是因为大生纱厂有富余的动力,而且每天浆纱织布需要大量面粉。
  • 办轮船公司是因为大生纱厂的运输需要。
  • 办懋生房地产公司是因为外来人口渐多需要住房。
  • 办铁厂则是为了制造织布机、轧花车等设备。
如此一条龙式的产业链打造,堪称完备而精妙,完全是大工业制造的理念,不但在当时的中国绝无仅有,而且就是在百年后的今天,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呢?
主张实业救国的张謇,不惑之年时辞官下海,其创办的实业在1914年前后达到巅峰。从1914到1921的8年间,大生两家工厂的利润累积超过1000万两白银。
张謇出身农家,靠苦读成名,又靠经商富了起来。富了起来的张謇没有忘记初心,从1903年开始,他就把自己手下产业的很多利润投入到了家乡南通的公共事业建设上。
1920年,一位访问南通的人士这样描写他看到的南通:“在登岸以前,我们就已感受到它的现代气息了。大道旁柳树成行,满载面粉、棉花的卡车,以及满载旅客的汽车在奔驰,高耸林立的烟囱在冒着烟,工厂的机器轰鸣声在回响。在江岸边建有现代化的码头和仓储设施,通过现代化的公路和运河,运输线四通八达……”
清代著名的维新派梁启超称赞南通是“中国最进步的城市”。日本人内山完造是鲁迅先生的朋友,他称赞南通是一个“理想的文化城市”。
不幸的是,在欧洲列强的冲击下,中国脆弱的民族产业陷入了严重的危机。1925年,张謇破产了。此时,他已经70多岁了。
1926年7月17日,“状元实业家”张謇去世。
毛泽东后来说:“中国的民族工业有四个人不能忘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化学工业不能忘记范旭东,运输航运业不能忘记卢作孚。”
今天,现代中国日益繁荣兴盛,张謇先生倘若得知,一定会欣慰无比。
有兴趣进一步了解张謇生平事迹的朋友,可以读一读《张謇传:近代中国实业第一人》这本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一辈人都有他们的杰出︱差一点,他就让国货提前100年火遍全球!
张謇:一生把两件事做到极致
弃高官不做,身价40亿让无数富豪羞愧,可他还是一败涂地......
张謇:最“失败”的状元
张謇:状元下海
“状元资本家”张謇的商海生涯 -国学资讯 -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