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爱毛泽东

作者 / 海蓝蓝


每年的9月9日和12月26日,都是特殊的日子,分别是我们敬爱的毛主席的逝世纪念日和诞辰纪念日。我想,50岁以上的人大概都会记得这两个日子,因为他们心中都有一个无法释怀的情结:对毛主席的崇敬和热爱。

毛主席离开我们那一天,是在1976年的9月9日。记得那时,我刚满16岁,因为那一天刚好是我的生日。印象最深的是那天下午5点多,父亲一进家门就痛哭起来,在我的记忆里,从来没有见过父亲这样过,我还以为年过八旬的爷爷出了什么事,急切地询问:“爸,爸,您怎么了?”父亲带着哭腔说:“毛主席逝世了。”我很理解父亲这一辈人对毛泽东主席的情感。父亲是个老革命,扛过枪,打过仗,深知毛泽东主席和新中国的关系,他是用心去敬慕自己的领袖。

我们这一代所受的教育多来自毛泽东选集、毛主席语录。每每在看电影的时候,开头都会播放一段新闻简报,我们可以从很短的新闻中看到毛主席的身影。整个电影院就会不约而同的响起雷鸣般的掌声,那是非常自然的现象。我记得自己也会心情很激动,被一种崇敬的情感激励着,似乎身体内有一种莫名的力量,直往头上涌。

那个年代,虽然贫穷,但我们的精神从来都不会空虚,无论是干什么,都觉得很有奔头。学习很努力,劳动很积极。我曾经到工厂车间和师傅学车工。每天带上一点儿高粱米,一个长茄子,在车间锅炉蒸箱里把饭菜都蒸熟了。

中午吃饭的时候,大家围坐在一起,兴高采烈地说笑着,一大饭盒饭菜很快就都“消灭”了。稍作休息,我们就又开始工作了。我那个时候个子很小,车间里的机床很高大,在我熟悉了车床各个部位名称以后,师傅又让我观察了很长时间,才让我上机床操作了。当然,师傅一直都会站在我的身边耐心地指导着。我学习车工师傅,稳稳当当的站在机床前,按动按钮,开机,右手慢慢摇着车床上的操作杆,把要加工的零件往前送,全神贯注的盯着零部件,钻头飞快得旋转,当坚硬的钢铁部件接触到钻头,就被迅速刮下一层皮儿,削下来的那些细细的铁屑,就可能飞溅到胳膊上、脸上,一不小心就会烫出一个小坑儿。师傅一再叮嘱我要小心些,精力一定要集中。等我把车床停下来,我拿着游标卡尺量一下零件的刻度,看看是不是符合要求。师傅还告诉我,当车工还不能留长头发。有一个工人就因为头发在工作时掉下来,铰到了车床里,把后脑都拽掉了。从师傅那里我学会了认真做事。师傅对我不是普通的说教,而是让我亲身感受到了规章制度的严肃性。

那个年代,我们不仅学工,还学农。到田间地头去抗旱,到洋河南的农田里去插秧,在老师的带领下,都是要我们自己骑自行车去的。毛泽东说:“到农村去,广阔的天地是大有作为的。”我的两个哥哥都下过乡,一去就是四年多。那个时代,我们都能吃苦耐劳。虽然很苦,却是我们每个人一生中不可多得的财富。我庆幸曾经生活在那个时代,有精神寄托的时代。我感谢那个时代给予我的许多无形的东西。

我们那个时候,每天读书都要背老三篇(《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和毛主席语录。我们每个时期人所受的教育不同,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我的信仰就是追求共主义,我热爱中国共产党,我崇敬毛泽东。

和父辈一样,在我们这一代人的骨子里,由衷的爱戴着我们的领袖。他为了我们这个饱经苦难的民族付出了毕生的精力,承受着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他的妻子、儿子、两个弟弟、妹妹,为了新中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而他对人民的爱,让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能感受到温暖。这就是为什么歌曲《东方红》会在中国广泛流传。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任何一首歌,从来没有像《东方红》一样被送上宇宙太空,唱响五湖四海,唱出了一个新时代。

《东方红》的创作不是一个偶然。作者李有源是民歌之乡佳县张家庄人,家贫无田,三辈佃农,13岁就成了放羊娃,饱尝旧社会的剥削和压迫之苦。他只读过一个冬书,一个冬天里,就读完了《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等书,学会了不少字。李有源劳作之余,自学编写民歌和秧歌,还会拉板胡、弹三弦。

1935年10月,毛主席率领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在解放区实行减租减息,开展大生产运动,这让李有源非常激动,他陆续编写了一些宣传革命的民歌和秧歌在村里和县城演出。1942年冬天的一个早晨,李有源外出劳动,此时,他看到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霞光万丈,身上的寒气消失,浑身顿觉温暖了起来,他心中一动,“把毛主席比作太阳,最好不过了。”于是他马上开始构思一首新歌,经反复推敲,终于编出了以《骑白马》为曲调的一首新歌:

东方红,太阳升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他为人民谋幸福
他是人民的大救星

李有源同其他老一辈饱受旧社会欺压剥削的翻身农民一样,有感于共产党和毛主席能为广大穷苦百姓驱走黑暗、带来光明,才编唱了《东方红》。而我们这些人,坐享前辈打下的江山,有什么理由不敬重、不热爱他们呢?

在毛主席的诞辰纪念日,湖南湘潭韶山冲的村民每年都自发聚集在一起,杀猪宰羊、架锅烧水,煮一碗长寿面,寄托对毛泽东的怀念之情。这不是一个国家的行为,而是普通百姓对自己心中的伟人所能表达的一种情感,一份敬爱。

我不是韶山冲人,但我有着和他们一样的情怀:无限热爱毛泽东。


作者简介:

海蓝蓝,本名温淑兰,河北宣化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北作家协会会员。代表作有小说《逃票》、报告文学《马尾的中国梦》、散文《走近梁衡》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机械金工实习报告
原子弹核心部件竟是由一位工人师傅加工成的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一拖岁月,不朽往事
自动、半自动车床车工安全操作规程【通用机床类】
钳工学成“万金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