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孙立彬 | ​难舍难分硬笔情

难舍难分硬笔情

文/(河北邱县)孙立彬


与硬笔结缘,可以追溯到孩提的懵懂时期。还没上小学的我便学会了书写“毛主席万岁”,这也是小学一年级的第一篇课文。教过扫盲班的外婆一笔一划地教我写。在我的记忆里,印象最深的就是,外婆写的“毛”字非常漂亮。平平的撇,斜斜的横,有点夸张的竖弯钩。之后自己无论怎么写,都感觉没有外婆写得好。

入学了,在同龄的孩子中,除了学习成绩好,还有一项值得炫耀的就是字写得好,成为班里出黑板报的不二人选。上初中时,正赶上粉碎“四人帮”,班里、校园里,乃至村里的宣传栏都留下了我的字迹。

然而,在那样一个升学靠保送的年代,由于家庭出身问题,我只好投亲靠友去邻县借读高中。恰恰是这种阴差阳错,高二时,我有幸遇到了一位田老师。四十岁左右,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尤其写一手好字。我时常被她那整齐、娟秀、遒劲的板书所吸引,以至不自觉地模仿起来。后来,才知道老师写的是魏碑。加之以前学过隶书,这样我就会写两种字体了。一次,课外活动时,班主任李老师叫我到办公室,显得很生气的样子,“全校黑板报评比,我们垫了底。你看他们都写的是什么东西?乱七八糟!”我说:“李老师,别着急了,不行让我出一期,你看怎么样。”后来,每个周末,同学们都去劳动了,我却成了专职板报员,时常引来无数羡慕和嫉妒。


高考是回到家乡的中学考试的,当时的政策是必须回到户口所在地。刚刚恢复高考没几年,考风考纪严明。我又在第一排,即使想作弊也没有机会。两天的考试结束了,一位中等身材,近50岁年纪的主考在总结考试情况时说道:“我尽管不懂高中学科,不知道你们答题对错。仅从卷面上看,这位考生最有希望。”说完,他指了指我。其实我自己也明白,虽然学的是理科,但数理化成绩都不理想,就靠语文和政治了。

也许是上天眷顾,也许是沾了书写的光,我以超出录取分数线30分的成绩被具有光荣历史的河北七师——河北大名师范学校录取。入学伊始,就被任命为学习委员和团支部宣传委员。班级黑板报,我济“采、编、写”于一身。还入选学校书法研究会,有幸跟随南宫碑书法大师王乐同学习了一段软笔书法。

毕业后,我分配在家乡一所农村小学任教。教二、四年级复式班所有课程。备课、上课、辅导、批改作业一丝不苟,四年如一日,默默奉献。换来的是教学成绩逐年提升,教学方法日臻完善。尤其是板书设计更加为人称道。1986年春节过后,刚开学不久,学校里来了三位不速之客。看他们的打扮,头戴白毛巾,身穿黑棉袄,一副农村老汉模样。我上前问道:“您几位,想卖点啥?”他们听后,不约而同地笑起来,“我们什么也不卖。我们是县里的教研员。今天,是慕名来听你的课的。”我恍然大悟,来不及准备就用自己发明的“练导循环教学法”上了一节课。听后,几位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异口同声夸我板书不仅设计巧妙,而且字写得好。


就是这节课,我不仅成为当年全县秋假集训辅导老师,还调到中心总校任教导主任。我知道,这又是沾了写字的光了。任教导主任的几年里,我发挥特长,听课、指导、组织教研活动,命题、刻制、印发一条龙。上世纪八十年代没有电脑,组织一次考试,要刻几十张蜡纸,印上千张试卷。为了保密,都由自己单独完成。印制中间,蜡纸破了,还要重新刻制。每到暑假,组织期末考试,自己就要光着膀子大干一场。辛勤的汗水换来了连续四年全县教学质量先进单位的荣誉。

正当我顺水顺风沿着教研的路走下去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县教育局办公室科员的公开选拔考试。因为这次考试,改变了我的生活和工作轨迹。

我的家在距县城15公里的农村,家属有7亩责任田。在中心校工作时,一早一晚还能抽空帮家里分担一些农活。1990年暑假的一天,我正在棉田里打药,教育局派人捎来一份录取通知书,让我第二天去教育局办公室上班。我心想,糟糕,之后,我与假期无缘了,也不能再帮家里干活了。

后来,听评委老师说,我在答卷上写的文章,站位高、立意深,尤其是字迹工整,得了最高分。


办公室的工作主要就是写材料。当时,还没有电脑,写一份材料,要反复抄三遍。打一遍草稿,誊写一遍,让领导修改后,再写一遍,才交付打印室铅字打印。记得有一次,领导安排我写一份给国家教委关于农村教改的汇报。近万字的材料,我用魏碑字体誊写了一个晚上。后来,我写的材料,也经常报给县里的领导看,他们从字迹上认识了我。县委办、政协办等部门都想调我去工作,却被局长拦下了。

1993年7月,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给局长写了一封信。大概意思就是,让我在规定时间内去组织部报到,不容商量。局长拿着信,惋惜地对我说:“你的年龄有些偏大,出行发展,前途渺茫。本想安排你当主任,今天看来只能忍痛割爱了”

的确,当时我已过而立之年,跳出自己熟悉的教育圈,对自己的未来也充满未知。到组织部后,从秘书科员做起,经历了四位常委部长,2002年4月,担任组织部副部长、县直工委书记。这期间,好像与硬笔无缘了。其实,还是硬笔这根线牵着我进步。至今,对我有知遇之恩的老部长见了我,还不忘夸我字写得不错。


2007年7月,在我的不断请求下,组织上安排我到教育局任常务副局长,主抓业务工作。到任后,根据局长的意见,以素质教育和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三下山东,两下河南、山西、北京等地学习考察。借鉴山东邹平实验小学“七个好”的经验,在全县中小学推行以“读好书,写好字”为重点的"十个好"素质教育系统工程。制定了实施细则和考核体系。在“写好字”方面,两次率队赴国家级写字示范学校---河南济源沁园路小学取经。在各小学推行书法签到墙制度,每天设立习字一刻钟,每周一节书法指导课。“工工整整写字,堂堂正正做人”成为一些学校的核心理念。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从毕业工作到离岗,整整三十个春秋。确切地说,以前只能叫写字,谈不上书,更没有“法"。

真正意义上认识和了解书法,是在离职后。首先,受聘于县城一所小学任教学顾问。随后,又在新创办的一所小学担任书法辅导老师。期间也参与了新教师入职培训和教师暑期轮训,重点讲授板书设计。



系统地对老师进行书法培训,讲什么,怎么讲?这时,我才感到自己的知识储备是多么有限,对书法的认识是多么肤浅。在一边教学的同时,我系统地收看了田蕴章老师“每日一题、每日一字”,初步了解了一些书法理论和常识。并将田英章老师楷书入门教程作为教材,从基本笔画入手,边学、边练、边讲。与教师共同进步。同时,自编楷书偏旁歌诀,提高教师学习兴趣,便于大家掌握要领,更好地指导学生。讲解《楷书间架结构二十八法》,每天一个专题,一首古诗,一句名言欣赏。每周安排一名教师在专栏里展示粉笔作品。其他教师上交钢笔作品,然后批改,点评。期中、期末测评定级。订阅了《书法报》和《中国钢笔书法》。临习名家名作是每天的必修课。2015年3月,还牵头成立了“邱县硬笔书法协会”。由从前的单打独斗逐步实现集约化发展。指导县城两所学校成为《书法报》全国硬笔书法培训基地。


在临贴的过程中,越写越感到自己的差距越大。正应了田蕴章老师的那句话“望山跑死马”。临摹了一些名家诸如:丁玉生、王正良、张胜华、靳霄鹏、藏磊的作品,真是望尘莫及。《名家新作》栏目发表的一些80后新人的作品,更让自己惭愧不已。

我深知,在硬笔书坛上,自己仍是一名小学生。我确信,自己到老也成不了书法家。但这些,都难以割舍我的硬笔情缘,因为是硬笔成就了我的人生。我写字,我快乐,我幸福,足矣!


(孙立彬,教育专家,书法家,现居河北省邱县。)

(本文编辑/杨关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奎聚街道辛置小学】恰得东风吹正劲,扬帆千里向未来——奎聚街道辛置小学向您汇报
小学语文必背古诗词“硬笔书法”范本,诵读练字两不误!
80首小学古诗词硬笔书法字帖,诵读练字两不误
你小学老师怎么教你的?#硬笔书写 #写字 #练字 #好书联盟 #书法
听听教了四年书法的小学语文老师如何看待硬笔书法入门!!
小学硬笔书法课堂:“都”字书写要左高右低,来听老师详细的讲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